第七十八章 標準

一進衛港,觀巡諸製造司,陳沐就知道關尊班提議軍械改良的原因。

制定新的章程,確實已經勢在必行了。

與創新關係不大,和生產力相關聯。

赤海艦到港時,數艘大福船正在碼頭卸貨,從南洋、廣州運來的木料、金屬,搬下船後直接裝上馬車,奔走在四條通向衛港內的木軌,一路疾馳的車馬不斷。

遠遠地就能聽見衛港內蒸汽機隱隱轟鳴,陳沐覺得衛港裡軍匠、工人應該戴上棉花耳塞幹活。

長久在這樣的場合做工,對耳朵和腦子都不好。

“誠如帥爺所見,車牀、錘鍛,各司使機器越來越多、手工越來越少,前年所造軍械兵甲,不分水火,其中全用機器所造部件僅佔一成三分;半機器半手工,也僅有兩成七分而已。”

關尊班引着陳沐巡行各司結束,待入了衙門,這纔對陳沐細細報來。

“去年蒸機制式稍改,能帶起更大勁頭,已勝過水力,各司皆多裝蒸機,如今火機已堪堪佔了七成,機器所出部件已近三成,算上半機器半手工,則已超過半數。”

火機指的是蒸汽機,香山匠人是用水利機械起家,所以有這樣的稱呼。

就現有蒸汽機而言,哪怕只是在軍械製造上,也遠達不到全面步入工業化,但三成部件機器製造,在陳沐聽來已經非常可怕。

“過去手作軍械,長短有偏差、輕重有不同,全賴匠人熟練與否,其善者可與規制毫釐不差,不善者窮其心力,一分深的照門仍能打出深淺,難以合用。”

“現在機器錘鍛有力、切削有方。”

“帥爺總說的標準化,如今少數機器已能達到分毫不差的標準化。”

關尊班論手藝不如老關匠,但管理軍器局與革新的點子上卻又勝過老關匠,他露出自信並自豪的笑容,只是陳沐當面多有矜持,道:“以手藝最好的軍匠,用手做出機器,再以機器切削打製出新的車牀配件或鑄造模具,裝出新的機器。”

“如此往來三次,構件精密直至不得寸進,造出軍械,亦爲同一標準。”

關尊班說着隨從吏員提出兩杆鳥銃,輕拆下銃機與木質銃牀上兩枚四方鐵榫遞給陳沐,道:“大帥請看,這是過去的手造銃鐵件,前年所造。”

接着他又遞出另外兩枚看上去同樣的鐵件,道:“這是現在的卡榫。”

陳沐在手上將先後四枚卡榫一一比對,頷首讚許地對關尊班道:“這一年多,你做的很好。”

創造,整個世界只有陳沐才能接近憑空創造出新東西,別人不能這樣犯規。

生產力進步,舊有生產方式與現有先進生產力發生衝突,人們纔有發明創造的主觀能動性,有了方向,發明創造纔是水到渠成。

四枚卡榫雖小,但足以向陳沐證明軍器局兵器改良的原因,如果說兩批卡榫有什麼區別的話,那隻能說前面兩枚卡榫看起來一樣,而後面兩枚卡榫則完全一樣。

一葉知秋,如果銃機也是如此,舊零件就已經不能再與新銃機通用,不論如何,都要制定下新一批兵器的規格。

“我明白了,說說各類兵器吧,你送過去三種鳥銃都是燧發,它們有什麼不同?”

盔甲、攜行具以及碗壺之類的東西,陳沐也不是不關心,只是那些東西一看就知道原因。

鐵碗好製作,但造價高、重量大,相比肯定要選擇木碗;鐵、木、竹製水壺,自然也會選最輕、製造最簡單的竹筒水壺。

至於盔甲則單純是形制上有所不同,增加內襯護墊這種是都有的制式化改良,選擇餘地不大。

關尊班點頭,命人將鳥銃與銃刺取來,對陳沐道:“木銃牀同過去沒什麼不同,只是增加了帥爺說過的銃託,更利手持肩抵,雖然增加銃牀一半工費,但讓鳥銃長出八寸,使用銃刺與刀劍對格時更有利。”

“如果帥爺認爲這樣的銃牀可行,今後便以此爲例,製作新的銃牀。”

“新銃的銃擊沒有分別,仍爲燧發,常吉先生前月曾從北京送來一副圖紙,以增添子銃類似佛朗機的形制在後裝彈,以求速發輪射,不過那樣的銃打放稍有漏氣,射近力弱。”

“軍器局已打造成樣,與同有此患的輪發手銃同送海軍講武堂兵器科,由那邊格物。”

“而且即便以現有手工避免漏氣,所費工時也遠超鳥銃。”關尊班顯然對趙士楨的新玩意並沒多看好,旋即說道:“新銃所改在銃管,這也是有講武堂兵器科吏員所助。”

陳沐挑挑眉毛,一說與佛朗機形制相似,他腦海中就已有大致模樣。

他也明白,能設計出來與造出來是兩碼事,而能造出來與大量生產列裝部隊,也是兩碼事。

不過陳沐對此還是欣喜的,他點頭道:“後裝、速射,是大勢所趨,但必須保證威力,這個路沒錯,先設計着。”

“銃管改制?”陳沐狐疑地問了一句,這才擡手張開五指,輕壓桌案後才擡起來道:“五千兩,誰能把後裝步銃漏氣解決,賞白銀五千兩,你接着說銃管。”

關尊班點頭記下後拿兩根銃管遞給陳沐後解釋道:“講武堂與軍器局注重實驗,過去鳥銃發三錢彈、裝三錢藥,銃管精工、火藥細顆後三錢彈與三錢藥威力過大已不合時宜,遂使學員測試裝藥多寡、銃管長短對威力影響。”

“爲保證殺傷,講武堂實驗爲畜身被甲,三十步破甲穿肉、四十步破甲翻肉、七十步穿肉或翻肉,依次記錄,達到如此威力,再更改施放藥量多寡。”

他所說的翻肉,其實就是空腔,而且是鉛彈留在體內那種,因爲有時候即使鉛彈形成空腔,依然有力量從另一邊透體而出。

陳沐輕輕笑,七十步殺傷無甲敵人,關尊班還挺會想的。

這個距離對鳥銃威力而言不要太容易,可關鍵是打不準。

他是玩鳥銃的行家,不說最好,也絕對稱得上熟練射手了,七十步外讓他一銃就打中人,說真的,機率和莽應龍現在跑到南洋衛港投降是一樣的。

兵器精度還比較可靠,但火藥能量不夠,超過四十步打出去都是拋物線,即使算好提前量,擋不住有風把十一克的三錢彈吹跑。

就算無風、精於計算,端着九斤重的銃瞄準,那麼遠的距離,手上偏差毫釐,鉛丸不知飛去哪裡。

七十步,超過百米了。

多打幾銃,他還可以試試,也只是試試。

“最終定銃管闊二分,放四錢三分彈,銃管原長三尺七,現短二寸,原銃柄長四寸,現增四寸,合四尺四寸,裝六種銃刺哪一種,銃長都爲六尺。”

第二百七十九章 炮兵第九十六章 發誓第一百九十七章 船長第二百九十七章 哭樹第七十三章 顫動第三百五十二章 喪鐘第八十七章 孤獨第二百六十章 連天第一百一十一章 巡檢第三百五十二章 喪鐘第九十六章 百戶第二百五十五章 兵糧第二十一章 光棍第十五章 算計第三十章 留下第一百零七章 入侵第七十七章 要塞第五十八章 紅果第八十三章 就藩第六十一章 水陸第二百五十三章 刺蝟第二百五十六章 園丁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寶第三百一十四章 牧野第五十六章 管轄第三十五章 駐軍第六十七章 來襲第七十章 賑濟第八十五章 檢視第一百零七章 暗室第五十七章 林炮第二百九十五章 餵魚第二百九十三章 黑蛇第二百一十八章 重整第五十一章 不敢第二百八十五章 猜想第八十三章 陳學第十四章 高低第九十三章 遺產第七十二章 蒙師第一百七十六章 滄桑第二十四章 狠毒第四十七章 歡呼第二百八十四章 妥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烏斯藏第十五章 毒物第二百一十五章 會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手藝第一百九十八章 飯鍋與勺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勝第三十六章 監工第十四章 羔羊第二十四章 行軍【盟主‘厚朴1‘加一更】第一百六十四章 傳承第一百二十五章 文獻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朝上國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力第一百五十七章 燒酒第七十六章 回頭第六十一章 編書第八十七章 孤獨第一百二十五章 進忠第十七章 玳瑁第一百四十四章 暴脾氣第一百二十五章 戎服第三百一十七章 起兵第四百三十五章 考成第三百九十二章 牧河第十一章 漕運第八十一章 自給第二百一十六章 鐵廠第九章 蒙田第三百一十八章 學堂第四十一章 廣稅第四百四十四章 有毒第三十二章 緣由第二十六章 解急第三百四十二章 就藩第九十五章 林鳳第五十五章 兩市第五十九章 北朝第九十章 雞肉第三十五章 混血第三十七章 死守第三十四章 大風第四十五章 重銃第六十章 望風第三百六十八章 燈線第四十七章 三軍第一百五十四章 感激第一百三十五章 巨龜第一百一十八章 禽獸第八十六章 首功第三百九十六章 日月第六十三章 破城第十五章 愚蠢第一百一十一章 硫磺味第一百二十章 共治第二百零五章 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