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壓力

bookmark

哪怕是來自大明的海盜,都沒想過楊策會極其自然地對俘虜下達命令,更想不到這些俘虜欣然接受。

數千人爭搶兵器、甚至爲爭奪一柄鏽跡斑斑的鐵劍拳腳相向,搶到的皆大歡喜,在遠離沙灘的林間小徑回頭再看一眼沿海的大船,咆哮着光腳奔入密林深處。

沒搶到兵器也不氣餒,只要還能起身掰着樹枝踹斷了提在手上,抹淨鼻血散丫跑出去。

每個看到這種場景的人,都會認爲他們是一支所向披靡的雄兵。

除了楊策的海盜。

這意味着除了所有人。

在楊策看不到的船上,海盜們撐着船舷張望着岸邊動靜,船尾桅杆下盤腿而坐的水手在面前灑出一把銅錢,揚起手臂擡起手指高叫道:“買定離手,三百步!”

“別按步算了,看不準。”

戴着發巾赤膊露出壯碩身形的水手長提刀走來,幾次擡手想把刀丟出去,心有餘悸地望向岸邊,最終不捨地從腰間摸出一隻帶着包漿的黃銅懷錶按在甲板上:“再有三十息!”

緊隨其後,當作賭桌的甲板在極短的時間裡被押上各式物件兒,四兩碎銀、一小粒金、半袋菸絲、三顆珍珠、數尺棉布還有那幾顆顏色各異的寶石,統統被壓在甲板。

也就十幾息時間,遠處密林裡便傳出喊殺之聲,押了幾匹棉布的水手哈哈大笑,並不急着拿走物件,只一手掌蓋在上面,環顧衆人笑道:“等回了西大城,咱不去私窠子,請諸位去教坊司,全船有份!”

說着,這水手回頭看了一眼密林,鄙夷道:“烏合之衆!”

他們在賭,儘管他們並不知道那些被楊策放了的奴隸拿着兵器要去幹嘛,但誰都知道他們一定會先拿自己人開刀,趁着混亂有仇報仇有怨抱怨,這種情況在這片土地上屢見不鮮。

海盜們在船上設賭局倒不是有意躲着楊策,岸上的海盜不設賭只是因爲他們有執勤任務,漢國不禁賭,即使是楊策,也不禁。

這不是因爲楊策向海盜們抗爭失敗,恰恰相反,楊策根本沒有對抗過這事,甚至有意推波助瀾,漢國的賭律就是林阿鳳手下這個大明軍官出身的高材生制定的。

同樣的還有漢國獨特的奪律、酒律、鬥律、嫖律、俘律等等大明不曾出現過的律法,楊策參與制定了一大半。

比方說賭律,不準打牌、不準遊戲,因爲那消磨時間,只准就事設賭,每船一日僅限一次,每人賭注上限百兩,由船長記錄監督。

勝者賺的資財一成上繳作爲修船稅,三成自留,餘下六成吃飯飲酒也好購入兵甲也罷,總之這六成要花在參與賭局的所有人身上,也可擴大至全船成員。

楊策是受過正規軍事教育的,不單單受過大明原生的軍事教育,也受過廣州講武堂的新式軍事教育。

不論新的舊的,別管出發點是整肅軍紀還是增強凝聚,對於軍兵參與這些事都是禁絕的,但楊策發現漢國禁不了。

海盜們自由慣了,提着腦袋在海外做事,成日提心吊膽刀口舔血,搶了錢財也花不出去,他們的恐懼和慾望與日俱增,卻得不到發泄的渠道,如果把酒、把賭,把這些不好的事都禁掉,他們就沒有一丁點兒凝聚力了。

楊策也想按着北洋南洋的路數來,但來不了,南洋旗軍就算駐軍緬甸,每日仍能供應食材新鮮的炒菜、肉蛋奶果蔬樣樣都有、冰糖菸草醇酒銀餉一個不缺。

可他做不到,林鳳也做不到,他操練士兵一年多,大魚大肉的日子不少,只能吃幹米的時候也不斷,在海上捱餓更是時有發生,物資似乎永遠沒有辦法滿足士兵所需。

哪怕他們有很多錢,很多值錢的物件。

也正是楊策與林阿鳳說起這些事時,林阿鳳才真的考慮過陳沐對他說過的那句話:大明那麼多海上英豪,沒一個死在海上的。

海盜的規矩,不會因爲林阿鳳想封邦建國規矩說改就改,也不因爲楊策是講武堂學員就變成另一支南洋軍。

人之所以有規矩,是爲了適應一個時期複雜環境,除非環境變了,不然規矩就不會變,因爲規矩是一種生存方式。

除非漢國有一天能紮根國土、依靠賦稅養活軍隊、依靠糧食餵飽軍隊、依靠國力讓軍兵毫無恐懼、安全讓他們維持正常願望,否則海盜永遠是海盜,縱然稱王,也是海盜王。

而海盜,就得發泄、就得內訌、就得賭博、就得殺人、就得劫掠。

否則他們的壓力就會變成刀子,插進自己人的胸膛。

夜裡海岸的篝火燒得旺盛,有人向楊策問起,爲何要將兵器分給土民讓他們出去廝殺,還開出賞格。

那些遍及各處的奴隸販子其實對漢國沒有用處,即使在他們本國,奴隸販子通常也沒有像樣的出身,丟出去也換不到什麼贖金,他們帶着貨物時尚能劫掠些財貨,一旦奴販的交易達成,他們就會變成一羣窮光蛋,銃斃都嫌浪費火藥。

楊策只是搖頭,顯得高深莫測。

其實他也不知道爲什麼會下達那樣的命令,誰都知道那些人拿了兵器、衝進林裡,未必會再出來。

可能是死在爭鬥的過程中,可能是不參與爭鬥乾脆逃跑,即使會有幾個零星達成使命,帶着奴販回到這裡,對他們也沒有用處。

沉默良久,楊策才終於開口,篝火映着面上通紅,他回答道:“因爲有趣啊。”

海盜的團體就像是個漩渦,任何人被扯入其中便不得脫身,沒完沒了的爭鬥與一望無際的大海帶給人不僅僅是刺激與孤獨。

他也需要發泄。

可他一不賭博、二不酗酒、三不愛財,拿什麼發泄?

這一刻的楊策看起來尤爲恐怖,只因一句‘有趣’,不知有多少人會死於非命,這對他來說卻無關痛癢。

他伸出刀子挑了挑篝火,讓火焰燒得更旺盛些,對左右道:“我們在這等幾天,看有誰想回來碰碰運氣,如果有人回來,我們就帶走他,然後回西大城,好好清靜幾日。”

第六十二章 煩第六十章 廣海第九章 蒙田第三百零二章 快跑第二百八十三章 獵場第四百二十八章 革命第一百五十章 移民第五十二章 惱火第四百八十九章 哨兵第三百一十五章 殺戮第一百八十五章 兩次第二百八十九章 延續第三百七十五章 義烏第八十八章 願意第六十九章 破銃第三百九十四章 新時代第一百零一章 二事第六十二章 人心第八十五章 吃奶有功第五十四章 船廠第一百零三章 難辦第二十六章 澳門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知第四章 伏擊第十八章 回還第四十章 對峙第一百四十六章 差距第一百三十六章 時苗第七章 戰船第四百二十四章 沙門釋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攪黃第二十七章 說項第二百二十五章 水龍第一百三十五章 鄭屠第五十章 增兵第十四章 記功第四十六章 手本第七十九章 鐵鎖第二百五十一章 法辦第二十章 讓路第一百零六章 有緣第一百四十八章 悲催第二百一十三章 搗亂第四百七十一章 錯覺第五十八章 下限第七十五章 不缺第七十六章 斬棘第一百一十三章 圓滿第九十五章 代價第三十七章 銀山第二百四十三章 空想第七十章 混亂第七十八章 滾滾第五十三章 花槍第一百三十三章 環境第九十九章 七百第三百五十五章 新世界第三百一十四章 牧野第四十二章 信心第一百四十七章 量具第二十章 清洗第七十六章 紅土第三十六章 北山第九十九章 跳海第一百零八章 腔圓第四章 關銃第九十四章 犛牛第三百四十一章 回家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港第六十八章 室山第六章 大米第三百四十二章 就藩第三百零八章 義軍第十二章 銀子第二百四十八章 推理第三十三章 集散第一百零七章 石匠第六十五 換鐵第二十八章 壯士第三十六章 監工第六十四章 不忘第二百二十一章 水門第七十四章 重賞第二百四十章 不懼第五十章 海難第七十四章 黑牙第六十五 換鐵第二十七章 漁船第五百章 飢餓第八十四章 圍攻第二百九十一章 新派第三十九章 利馬第十五章 大海第四百二十二章 方丈第二百二十五章 後悔第四十八章 攻山第九十九章 四艘第二十八章 賠償第二百九十九章 裝飾第一百一十六章 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