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俸祿

bookmark

廣東都指揮使司南洋衛,當之無愧的天下製造中心。

衛港軍器局長官關尊耳磨痧着掌中一杆精緻長銃,工匠出身的主事在官廳中未布常見的瓷器,左右兩側屏風前各放漆木高櫃,櫃內放着一隻只銃架,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各個規格的鳥銃。

從舊制火銃、火繩銃到燧發銃,整個軍器局官廳就像一座火器博物館。

但關尊耳手上這杆銃並非南洋衛軍器局所制,銃管長三尺三寸,尾鑄萬曆皇帝銘文、首鑄天下太平四字,配有連接銃刺的卡榫;黑漆楊木銃牀,櫟木製成通條,整杆銃做工精良樣式精美。

這杆銃出自紫禁城,是萬曆皇帝派人給三大軍器重鎮送來的樣銃,名叫天下太平銃。

送來這杆銃的是一名錦衣百戶,除了送銃,他的另一職責是直受皇帝委派的南洋軍器局軍器監。

皇帝委派的不單單他一個人,在廣東他有數名手下,分船監、炮監、銃監、甲監,直受皇帝控制,要將軍器局牢牢掌握在紫禁城手中。

軍器局監問:“關主事的俸祿是多少?”

“軍器局主事無品級,關某的俸祿與業績有關,軍器局每月督造出多少兵器,關某便可得多少分銀。”

銃監挑挑眉毛,再問:“那軍器局上月造出多少杆銃?”

關尊耳面無表情如數家珍:“火繩鳥銃七百四十杆、燧發鳥銃一千一百四十杆。”

其實火繩鳥銃與燧發鳥銃在製作過程中沒太大區別,儘管燧發銃機會複雜一些,但複雜只意味着成品率低,但不太耗工時,不耗工時便意味着造價不高,最耗工時的還是鑽銃管。

要說起來,這大約就是一個外貿版、一個自用版了。

南洋衛軍器局的巨大產量把軍器監嚇到了,年紀不大的錦衣百戶擰起眉頭道:“軍器局每個月都有這樣的產量?”

這毫無品級的關尊耳俸祿也太多了,這麼算來一月他便能落得近二十兩。

一個人頂二十個北洋旗軍。

其實關尊耳的俸祿比這個多得多,造一件甲有他一分、鑄一門炮有他一錢,南洋衛軍器局主事這個位子,毫無疑問就是天底下一等一的肥差。

“上個月少一些,四川一批火炮催得急,銃甲兵器上造的都少了許多,這個月應該有兩千杆入庫吧。”

來自錦衣衛的軍器監已經不知該說什麼好了,看着關尊耳還算年輕的臉頓了頓,這才問道:“宣府沒有這麼高產量、北洋也沒有,爲何南洋衛軍器局一月能造出武裝一衛的火器?”

沒有任何地方能有這麼大的產能,宣府有幾千個匠人、北洋的匠人更少些,但它們都沒有這樣的產量。

南洋衛軍器局的工匠數量要更少些,憑什麼能造出這麼多銃?

一月武裝一衛?

關尊耳自矜地笑了,他喜歡這樣的稱謂,他拱拱手說道:“實不相瞞,南洋衛造鳥銃產量頗巨,源於緊守着嶺南造鐵中心的廣州,南洋衛在造銃上只是檢驗與組裝罷了。”

數以萬計的佛山爐戶在爲軍器局造鐵鍛鋼、卷銃鑽膛,新會的木匠在提供船廠用木之餘加工出一具具銃牀,即使以南洋衛的巨大產量,依然沒有讓他們的生產力飽和。

因爲積極性不一樣了。

過去這些爐戶一年到頭等着朝廷攤派些許活計,閒時打些鐵件兒補貼家用,銷路也不過涵蓋嶺南,諸多山主鐵礦有限,他們的多餘的生產力也無處釋放。

即使做出更多鐵器,又有什麼用呢?

現在不一樣了,安南鐵、緬鐵、呂宋鐵源源不斷地從海外運來,最多時一年運鐵船能在珠江口停靠七次之多,大量用於製作軍械的鐵器使命攤派下來,給予佣金比過去高不少不說,優秀的爐戶甚至還能得到官身。

廣州府講武堂在兩年前便開放三十個研究名額給予這些工藝優秀的鐵匠、木匠、火藥匠,今年又增加至五十,各依貢獻、才華給予其九至五品官職。

像這種官職,被人私下裡稱作匠造博士,有時也會依照其掌握技藝分爲鐵匠博士、火藥博士等等。

博士不是舶來詞,早在秦漢之時指的是通曉史事、典籍的官職,到明代已逐漸成爲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教授徒生的官職,比方說朱允炆就曾封方孝孺爲文學博士。

再加上爐戶鍛鐵、鑽膛已離不開蒸汽機,更高的生產力讓製作銃管的工序得到極大簡化。

紫禁城派出的軍器監對這件事有極高的興趣,他問道:“不知關主事以爲,這種分工造銃法在宣府、北洋能否施行?”

“監軍所言亦爲在下所慮,去年便通信北洋軍器局,希望他們能用這種方法提高產量,家兄亦有此意,只是在此之前要先將遵化鐵廠的產量增多,繼而讓整個京北的軍匠集中一地,方能施行。”

關尊耳說着將掌中天下太平銃放在桌上,仔細看着銃口卡榫,只是片刻便清楚其構造,熟練地將銃刺卡上,擡頭對軍器監道:“監軍可向陛下回復,這樣的銃口,南洋衛軍器局能造,起初三月當可產出兩千杆,後面每月一千杆用於朝廷官軍的燧發銃不難。”

軍器監皺起眉頭道:“產量不可再升?火繩鳥銃諸軍皆已不用,又何必再每月產那麼多,一月造出兩千杆燧發銃難道不好?”

放着巨大生產力去造這些已經過時的老古董,這無疑是對生產力的巨大浪費。

“閣下有所不知,朝廷在海外的軍隊除南洋旗軍外,還有呂宋旗軍、安南旗軍、緬甸旗軍、蘇祿旗軍、爪哇旗軍以及果阿、日本諸地旗軍,他們並非本土兵將,尊北洋號令,海外諸軍皆使火繩鳥銃與虎蹲炮。”

“因此,這火繩銃也不得不造,這也是朝廷在海外最大的財源,軍器局所需銅鐵,也是靠這些火繩鳥銃賺回來的。”

軍器監向着北方遙遙拱手,正色道:“還望主事說明,此事在下亦需明稟陛下。”

“這是自然,一杆火繩銃,用工料合銀七錢,販至海外,價格不一,有鐵的用鐵、有銀的用銀,通常是三至十倍造價,這些燧發銃及火炮用料、我等軍器局管事的俸祿、工匠的工錢,便是由這些火繩銃換來的。”

說着,關尊耳突然轉頭肅容對軍器監問道:“關某還未問,不知陛下讓監軍至此,軍器局應爲閣下提供多少俸祿?”

第五十二章 絲綢第三十九章 戰壕第三百七十五章 義烏第三十一章 電報第五十五章 仁義第十四章 記功第十五章 軍宅第三百三十四章 和談第二百八十八章 蹭課第八十一章 學長第八十六章 蒸汽衙門第二百七十五章 急報第七十六章 五島第三百八十八章 青龍第三百零七章 明白第九章 蒙田第八十八章 鐵飯碗第一百章 樣炮第二百四十七章 化妝第八十章 準備第四百三十章 氣候第三百九十六章 日月第四章 速報第八十四章 圍攻第三百三十一章 報酬第八十三章 就藩第四十二章 監軍第四百五十九章 勞苦功高第一百一十三章 得失第一百零六章 開張第九十六章 閣老第五十九章 圖文第六十七章 新銳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期第十八章 渡海第四十四章 備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穩當第三百七十一章 熱血第五十二章 爭論第二百九十七章 哭樹第七十一章 憤世第一百零一章 機會第七十二章 奪地第四十一章 賑災第一百零七章 五街第四百零四章 計算第一章 明朝第八十九章 絕境第一百一十三章 得失第四十六章 交鋒第十一章 買賣第六十二章 琉球第二十五章 雙半第二百四十九章 克里克會戰第二百章 石堡子第三百零七章 明白第六十五章 蘇祿第一百九十五章 強水第三百四十二章 就藩第九十七章 坍塌第九十三章 發兵第五章 番夷第一百八十章 都弱第八十八章 吳兌第四百八十九章 哨兵第二章 南洋第七十章 軍心第八十章 商隊第四十六章 屯兵第四百九十一章 壞主意第三百六十六章 花錢第四百三十七章 伙食第九十四章 到頭第二十八章 壯士第四百二十三章 終生第二百三十七章 改造第二百八十一章 震撼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二百五十八章 現代第七十六章 新軍第三百七十八章 送牛第二百三十六章 傳染第六十五 換鐵第一百五十八章 暴躁易怒第一百零四章 搖旗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天第一百四十二章 右京第八十九章 飲酒第四十四章 徵兵第四十六章 如何第四百六十章 雄心第一百二十章 共治第九十八章 大略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竅第十四章 恐懼第五十四章 火箭第四十九章 乂安第六十二章 人心第二十九章 大佛第三百三十六章 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