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每天都在發動進攻,不過每一次都在希伯來人堅固的要塞前面停滯下來。
連續不斷的傷亡,讓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也坐不住了。他不得不親自來到巴黎,向鄭森求援。
“尊敬的皇帝陛下,你知道的,我這裡你不可能得到任何援助。
不過,既然您來了。不能讓您白跑一趟!
您可以去克里特島,帝國的海軍司令官李休將軍正在那裡。如果他同意的話,你應該會得到一些支援。
不過……,我們周圍司令官手頭有些緊。”鄭森攆了攆手指。
弗朗茨·約瑟夫看了一眼鄭森,這些貪婪的大明人。高利息的戰爭借款也沒能滿足他們的胃口,現在還想再撈一筆。
不過情勢逼人強,在克里米亞弗朗茨·約瑟夫已經押上了自己的老本。
現在的弗朗茨·約瑟夫就像是一個上了賭桌,輸紅了眼了賭徒。李休,就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
七月的克里米亞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無數希伯來士兵光着膀子躺在骯髒的戰壕裡面酣睡。
戰壕外面,有無數只蒼蠅在盤旋。只要你走到戰壕邊上,蒼蠅就會像黑雲一樣騰空而起。
戰壕前面一千米距離上,全都是屍體。有些死的比較早的,已經爛出了骨頭。
腐屍的氣味兒,隔着一千米仍然辣眼睛。不得已,士兵們出去輪值做觀察哨的時候,全都得戴着防毒面具。
戰前,希伯來人在這裡秘密修建了一條防線。防線每隔三公里,就有一座大型碉堡。
這種碉堡全都是鋼筋水泥結構,探出地面只有一米左右高。
地堡的牆壁厚達一米,每個地堡都有兩個機槍射孔和三個火炮射孔。
奧匈帝國的炮彈,也曾經命中過地堡。可即便是一百三十毫米的炮彈打在上面,也只是啃掉地堡的一層外皮而已。
奧匈帝國也曾經想過,用重型火箭炮覆蓋轟擊地堡。可惜,火箭炮這東西實在沒準頭。
打了幾次,都沒有直接命中。對地堡的破壞非常有限!
這些地堡配合着戰壕,可以輕鬆的扼制匈帝國的進攻,並且給奧匈帝國帶來巨大傷亡。
經過二十天的鏖戰,希伯來人也知道,自己的地堡可以抵擋住敵軍的炮火。
以至於本.\n古裡安覺得,這場戰爭幾乎已經勝利了。
可就在一個清晨,巨大的爆炸聲將本.\n古裡安從睡夢當中驚醒。
“司令官,您看!”一個士兵驚恐的指着海上。
本.\n古裡安看到一艘巨大的戰艦漂浮在海上,舉起手裡的望遠鏡。
正看到戰艦上三聯裝火炮噴射出巨大火焰,濃煙一閃即逝。可就在一分鐘之後,自己的陣地上爆發出震耳欲聾的爆炸聲。
被爆炸掀起的泥土,飛到天上一百多米高。
一百三十毫米火炮奈何不得的地堡,被炮彈灌頂之後變成了一個深深達十幾米的大坑。
這是誰的大炮,居然這麼厲害。
這個問題只在本.\n古裡安的腦袋裡面盤桓了幾秒鐘就有答案,這是大明的戰艦。
傳說這種戰艦上面,擁有喪心病狂的四百六十毫米火炮。
一百三十毫米火炮對付不了的地堡,四百六十毫米火炮卻毫無阻礙。
而且地堡是不會移動的,這自然提高了命中率。
大明人蔘戰了!
他們真的派兵參與這場戰爭了!
本.\n古裡安震驚的看着自己精心設計的地堡,一個接着一個,好像開罐頭一樣的被敲開。
遠處海上的戰艦上空,漂浮着一艘飛艇。
很想讓高射炮把這東西打下來,可惜距離太遠雙二五高射炮根本打不到。
就是這個東西,指示着炮彈的落點。讓軍艦上的火炮,可以不斷修正彈道。
無數希伯來士兵從地堡裡面跑出來,他們像老鼠一樣四處亂竄。
四百六十毫米火炮的威力太大了,即便隔着一百米,也能把人活活震死。
只要炮彈命中了地堡,在裡面沒出來的人就永遠不會出來了。
甚至連屍體都找不到,地上散碎的零件,天知道是誰的。
“大明參戰了,怎麼辦?”維克多拉着本.\n古裡安的衣服。
“不!不是大明參戰,而是大明派出軍艦來幫助奧匈帝國。”小羅斯柴爾德不知道什麼時候,忽然出現在本.\n古裡安身後。
“一定是大明人收了奧匈帝國的錢,這些大明人總是這麼貪婪。”
“命令士兵,堅守戰壕。我們也有援兵了!”小羅斯柴爾德笑着鼓勵維克多。
“援兵?真的?”維克多有些不相信,以色列已經把所有的力量押上了,怎麼還會有援兵?
“真的,不騙你!”小羅斯柴爾德的臉上,帶着神秘的微笑。
有了大明戰列艦的幫助,奧匈帝國再一次發動了進攻。失去了地堡的希伯來人,開始了真正的苦戰。
陣地一度被突破,好多地段都發生了白刃戰。
可惜,最終都是以色列軍隊瘋狂的反擊下功虧一簣。
敲掉了最後一座地堡,戰列艦的使命也就完成了。這已經是李休做出的最大讓步!
奧匈帝國付出的代價就是,布加勒斯特港的五十年使用權。
可奇怪的就是,雖然希伯來人損失慘重。可每當太陽再度升起來的時候,就會有新的士兵加入進來。
這些士兵雖然也是希伯來人,不過很明顯。這些士兵更加訓練有素,作戰能力遠超過臨時拼湊起來的那些軍隊。
即便是大明戰列艦轟掉了那些該死的地堡,奧匈帝國仍舊近戰緩慢。
不過相較於前幾天來說,情況已經好了很多。至少,這不再是一邊倒的屠殺,而是雙方互有傷亡。
塞瓦斯托波爾,成了真正的血肉磨坊。每天早上都有一隊隊士兵進入戰壕,待晚上撤出來的時候,已經所剩無幾。
戰爭打到了這個地步,這是李梟甚至整個歐洲都沒有想到的。
奧匈帝國,更是經受不住這樣的傷亡。好大喜功的弗朗茨·約瑟夫,也不得不重新考慮這場戰爭究竟要不要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