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所謂議會不當開

bookmark

(昨日更新的《另闢蹊徑樹望聲》已遭起點無理由屏蔽,可自行前往各大複製網站閱讀觀看!)

若是說要召集地方宗老、名儒宦士、學派高能等社會賢達前來漢陽,做洪景來的應聲筒,僅僅是說把人叫來的話,這難度到是不算太大。

因爲恰好正在舉行黃柑試嘛,天下八道的儒生士人起碼有數千人匯聚在漢陽。雖然說是不問出身,唯纔是舉,但實際上絕大多數前來應考的士人還是兩班士族。只有小部分是在城鎮經營手工業和商業致富的中人,以及經營土地田產,獲得利潤的富農小地主良民,不屬於兩班階層而已。

而所謂的社會精英,實際上主要指的就是前來參加科舉的這一批人,或者更直白地說是這其中的兩班讀書人。

當然啦,在這個有明朝鮮國,想要獲取一個兩班的身份並沒有那麼難。只要你不是賤民出身,完全可以通過買官的方式成爲兩班,只不過娶不到兩班女,生下來的還是屁民而已。

所以洪景來要是想開一場廣泛的聽取羣衆意見的,團結的,勝利的大會,實際上除了部分在鄉間養望的大儒之外,絕大多數符合條件的“老爺”們,已經在漢陽隨時做準備了。

況且開這樣的大會也不是沒有先例的事情,像是漢昭帝始元六年,詔郡國舉賢良文學士,問以民所疾苦,於是鹽鐵之議起焉,就是一例。

朝廷官府徵求社會賢達的各種意見,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雖然該做的決議早就已經做了,所謂的舉賢良、議國事不過是一層可笑的遮羞布罷了。但是歷來的封建統治者連這樣一張遮羞布都懶的去搞,早把這習俗給一腳踹遠了。

到是隔壁大萌在朱元璋朱棣時期,有過類似這樣的大會的恢復。朱元璋本人農民出身,很是擔心文人士大夫欺上瞞下,所以每年國家徵收秋糧的時候,他就會召見天下各地解運秋糧來京的糧長,當面問答,瞭解地方的實際情況。

當時的糧長可不是明朝後期拿來毀滅富農自耕農階層的惡政,往往都是地方上的大鄉紳、大富戶,有學識有威望的“地頭”擔任。有人在與朱元璋的對答中十分得意,一夕之間被簡拔爲官,直至一部尚書的也是有的。

到了朱棣時期,這位皇帝也是個勤於戎馬政務的人,所以同樣會大規模的召見天下各地的糧長,詳細詢問各地的實際情況。上下之情,一概通達,因爲糧長能親眼見到皇帝,且皇帝一定會垂詢地方事務,當時的糧長甚至有人搶着做。

可是後來嘛,老朱家的子孫那是黃鼠狼生老鼠,一窩不如一窩,根本就沒有人會再去大規模的接見糧長。這樣一個直接的耳目就被老朱家自己給放棄了,也失卻了對地方實際情況最直觀最清晰的瞭解。

洪景來雖說是因爲揭帖一事,一拍腦門想到的這玩意兒,但是現在想想,除了和這些人聯絡感情,施以恩惠,擴張名聲之外。是不是還有上情下達,避開中間貪官污吏的好處,是不是還能實際瞭解基層鄉村田野的現狀。

一念至此,洪景來就把自己小團伙的人一概召集起來,對此事詳加討論。具體怎麼一個章程,怎麼樣才能把這事情給辦好。

畢竟這些人都是從地方來的,他們往往對於漢陽朝廷不斷擴張的中央權勢,以及無窮無盡的財賦索求而不滿。他們代表了地方的勢力,對於執掌朝鮮國政的洪景來,天然的不會帶有足夠的好感,甚至可能會有敵視。

肯定會有人說,不就是一幫鄉下不開眼的土包子嘛,隨便拋兩根骨頭,有的是人爭着搶着要來做這個“賢達”,前來參會。

弄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將來網絡上的鍵盤們,要是朝廷說一句詔安了,一百個裡有九十九個立馬就去歡快的做了狗。剩下那一個不是不想做狗,而是入局太深,做狗而不得,上面牽着美爹蛙爹一幫爹呢。

別到時候這個大會開起來,反倒和之前寫揭帖的那幫狂徒一樣,以爲是一個頂頂好的博出名的機會。上來就對着洪景來一頓比比,把洪景來噴一個體無完膚。不僅能夠得到在野士人的欽佩和讚譽,甚至還能因此得到部分朝中保守派保王黨大佬的青睞呢。

凡是總歸都有兩面性的嘛,想要利用他們來上情下達,宣揚洪景來的恩惠,那麼洪景來就一定要有足夠的利益拿出來給這一批掌握鄉村和廣大在野士人輿論的賢達分享,或是官爵名銜,或是金銀財富。

一毛不拔辦不成大事!

但趙萬永對這事似乎帶着相當的不贊同,他知道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在朝鮮這樣的封建王國進行變法,絕對不能把變法的整個路線付諸公衆的討論。只需要洪景來這位執政,堅定不移的一步一步走下去即可。

下面的人只需要照章辦理,辦不好就撤職,辦壞了就一刀砍了以儆效尤。寄希望於這些絕大多數都是封建保守派的士人賢達,能傾盡全力支持洪景來,爲洪景來搖旗吶喊,是絕對不現實的想法。

這一點上,小趙對於洪景來的異想天開,很是不支持,也相應的表示了不滿!

聽了小趙的話,洪景來也是感覺自己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了。朝廷召集地方士紳上京,實際上就將部分的話語權和決定權給送了出去,原本他們雖然掌握了在野的輿論,卻根本無法影響朝廷的決策。

只要朝廷頒發政令,他們不同意的話頂多就是陽奉陰違,拖延不辦。可他們不辦,小趙說的很對,洪景來手裡那是有刀的。總有願意合作,幫着辦的。

但是一旦把他們傳進京來,這鬧得滿城風雨,一幫人全部反對,朝廷還怎麼下達政令。改革變法必然是有部分人要受傷的,指不定變法的大刀就要砍在他們身上,他們能支持洪景來就有鬼了。

“決不能召開議會!”

36.營外南面起煙塵56.寸步難行真無力21.禮曹典客司正郎35.被指惡逆非道孫5.若問武藝有故人13.想宮中如何應對29.禮曹門前衆生急8.萬折必東思皇明6.出發吉州尋在朝5.可惜不曾得署理17.柳大房裡通外國10.訓練營至大同江7.有司衙門大比責1.我今穿越入朝鮮2.洪妙妊一語得中22.甲第高門盡血沒9.一番話動兩人心47.下臣萬不敢受書27.孃舅猛打老岳父13.左右風向忽不定15.京商團血中瓦解11.島津何物不敢售20.商量鑄幣機等項39.出乎意料全反對29.漢陽有使傳信來12.薩摩雖大卻窮困25.何策可使民知法22.甲第高門盡血沒19.也有人情留燕京13.金斗吉精明會算30.林尚沃攜款來投26.檢看大船驚一場48.此功當賞錢一枚13.金斗吉精明會算10.華陽萬人疏驚世28還請娘娘救性命16.可惜宣紙不經用40.且隨我宮門領賞33.洪妃猶自不鬆口3.保舉漢陽進士科31.李喜命一案情由30.金平淳開肅靖門21.苛暴催人化做鬼31.一語能得天子心6.曹允大告老還鄉24.趙萬永外放全羅32.榮寶齋內談盜寶25.至親骨肉五百兩11.此人真一筆好字26.崩潰從內部開始11.不做清官做循吏26.原來也無大代差15.疑心軍中有內鬼1.家鄉鐵山煤鐵全17.廢莊還民 版籍納公14.蒸汽機萬難推廣13.黃海苦旱民難存8.教導兵嚴陣以待7.東萊有貢駭聽聞33.本官奉命發餉俸15.夕陽落幕萬東廟32.上邦贈爾恭悼王12.薩摩雖大卻窮困5.李球承襲南延君32.爲鄭神師所裹挾26.清核書院牽連大22.漢陽大人尚麻木28.日本國王作大君36.生活就是互相借35.夤夜催人填溝渠26.崩潰從內部開始35.幸好嘉慶隨意問38.綏嬪樸氏不簡單9.並非全然真好人30.前景愈發顯光明2.金進士頗有盤算1.籌謀甲山尋銅精7.東萊有貢駭聽聞33.天下第一好生意3.書院七百遍八道20.君父神宗顯皇帝27.孃舅猛打老岳父24.無本生意最好做8.請老爺暫借幾個12.發展眼光看問題10.訓練營至大同江53.另闢途徑樹望聲32.世兄意有所指乎20.花住教我如何奏25.慶興大捷奏凱功18.半路殺出程咬金9.一包大米如何用35.被指惡逆非道孫24.一網兜盡漢陽兵17.柳大房裡通外國21.禮曹典客司正郎24.義理二字勢如山10.所謂繼統不繼嗣21.婚姻豈能同兒戲20.洪氏旌表爲節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