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妥善安排

李明峰肚子裡的打算有些是不能和常勝軍衆將說的,所以也不再繼續討論,而是直接下達軍令。

“傳令順德府知府林德海,天津知府周景通,讓他們謹守門戶,不可大意。蔡宜羣,你率本部三千人馬駐防保定,我不在的日子,保定軍務由你全權負責”李明峰道。

“是大人”蔡宜羣朗聲道。

蔡宜羣本部實際擁兵五千,但是前些日子被李明峰調到順德兩千,現在蔡宜羣手中只有三千人馬了。

保定是李明峰的老巢,是常勝軍的根基所在,李明峰臨行之時必須要安排妥當。老李手下的六大將領,劉銘傳和吳長慶過於悍勇,是將才不是帥才。周景通、韋志俊和老李一直不是非常親近,周景通已經在鎮守天津了,老李不敢將全部基業都交給他們負責。

所以可用的僅剩陳星翰和蔡宜羣了,這兩人做事要穩當的多,而且還和李明峰一起蹲過半年的大獄,關係也親密的很。這兩人之間比較起來,陳星翰更精明一些,能獨擋一面,蔡宜羣爲人則很是周正,做事一板一眼,不會出一點差錯。

李明峰本想留陳星翰鎮守保定,不過後來一想,前方更需要這麼一個帥才,保定的留守將軍只需蔡宜羣那般穩妥便可,於是最終還是留下了蔡宜羣。

安排完直隸軍務,李明峰又望向站在旁邊的杜翰道:“杜老爺子,這次就麻煩您了,還請您老暫任直隸布政使,總管直隸政務。”

杜翰點了點頭道:“李大人對杜翰有救命之恩,當此關頭,杜某就任乃是理所應當。”

李明峰又道:“還請焦公出任直隸按察使,總管直隸法務。以後直隸的民政就拜託您二位了”

直隸的中高級官員全被李明峰趕跑了,現在的政務都由軍方管理,老李知道這不是個長久辦法,但是奈何手中人才有限,想來想去,也只有杜翰、焦佑瀛是文官了。所以前日李明峰派人入京將兩人的家眷全部接了出來,安頓在了保定。

杜翰和焦佑瀛大半年來一直賦閒在家,眼看着再度入朝的機會越來越渺茫,也是十分着急。他們這種當了一輩子大老爺的人,怎麼能忍受那種小富即安,門庭冷落的生活?

李明峰給他們的是從二品的布政使和按察使,雖然比二人以前的官職有所降低,但是畢竟也算地方大員,兩人的就任也算是欣然。而且兩人都認爲李明峰將來必定會更進一步,他倆將來也會跟着水漲船高,甚至再度成爲朝中重臣也不是不可能的。

焦佑瀛應道:“還請總督大人放心,我二人對這套事務還是有些經驗的,絕對出不了岔子。”

李明峰點了點頭,表示對兩人的信任,道:“您二位被罷官,恐怕兩位先生的門生故舊也會受到波及,我就聽說至少有上百人因爲兩位先生而罷官。這些人也都是人才,咱們直隸現在缺少人手,還請兩位大人給那些人寫封信,邀請其中有德有能又開明的人到直隸來任職。知府以下官員全憑兩位任命,四品以上的,報於我知曉並且考察之後可以任命”

杜翰聞言,面帶激動的道:“多謝大人大人之恩,杜某今生都無法報答”

焦佑瀛也連忙表示了感謝。

杜翰對就任布政使一職倒沒什麼反應,但是李明峰給他的這個“人事權”卻讓他激動不已。辛酉政變之後,杜翰、焦佑瀛被罷免,他們的親屬、門生、嫡系下屬都因此遭到牽連,大部分被免職,小部分被降職。

杜翰對自己被免職倒沒什麼太大的牴觸,誰讓自己在政變中失敗了呢。但是那些親朋好友、門生故吏因爲自己而受牽連,卻讓他愧疚不已。這次李明峰放權讓杜、焦招攬人手到直隸任職,可以說是給他二人一個彌補愧疚的機會。

當然,李明峰也有自己的打算。自從中高層文官被驅逐出直隸三府之後,很多政務都陷於停頓狀態,李明峰急需人手來補充空下來的職位。只不過,李明峰對新任的官員有兩點要求。

第一,這些新來的官員必須和朝廷不合。只有這樣李明峰才能對他們放心。第二,當然就是需要這些人有比較豐富的從政經驗,否則怎麼管理政務?

這些在政治鬥爭中失敗的杜翰、焦佑瀛派系的官員完全符合李明峰的兩大條件。他們因爲被朝廷罷免,肯定會嫉恨朝廷,即便不恨朝廷,他們也會恨兩宮太后和兩大議政王。而且這些官員都是爲官很久的,對處理政務很熟悉。

李明峰將杜翰、焦佑瀛的整個黨派都綁到了“常勝軍戰車”之上,一旦常勝軍覆滅,他們的所有親朋好友、門生故吏,甚至還包括他二人在內都會跟着完蛋。在此形勢之下,杜焦二人又豈能不給老李盡心盡力的賣命?

安排完後方的事務,李明峰又準備安排出兵事宜。

當老李剛剛拿起了軍令之時,劉銘傳卻先出言問道:“天津五千人馬,保定三千,順德兩千,也就是說,咱們這次只能出兵兩萬人。其中大部分還都是新兵,初上戰場,這樣的戰力…”

劉銘傳語氣中充滿了憂慮,即便以他這樣的悍勇,也不得不爲常勝軍擔心。兩萬人,其中大部分是新兵,去迎戰五萬拼死一搏的敵軍,即使能勝,恐怕也是慘勝。

李明峰似笑非笑的道:“怎麼?你怕了?”

劉銘傳聞言,頓時語帶激動的辯駁到:“誰說我怕了我劉銘傳這輩子啥都怕,就不怕打仗只不過我是擔心咱們出的兵力少,容易吃虧”

“那一萬新兵,已經訓練四五個月了,除了沒上過戰場,其餘的啥都不差。”李明峰安慰道:“你放心,最擔心常勝軍吃虧的不是你,是總督大人我我怎麼可能讓常勝軍受到損傷?”

看到劉銘傳不好意思再度反駁,李明峰繼續令道:“明日午時,大校場點兵兵進德州”

第二天,兩萬常勝軍齊集大校場,李明峰登高臺點兵。

第一個軍令就是任命劉銘傳爲先鋒,率領本部五千馬步兵攜帶少量軍械,兵進德州府平原縣。平原距離禹城僅八十里,是圍攻蘇天福的最前線。

李明峰親自督率大軍後續出,大軍由吳長慶部、陳星翰部、韋志俊部一萬五千人馬組成,攜帶着火炮,彈藥和輜重隨後而行。

三日之後,劉銘傳大軍進入平原,李明峰的主力部隊也駐進了德州府。

此時此刻,盤踞在禹城、臨邑的蘇天福徹底的陷入到了重重圍困之中。他的北部寧津、商河兩城,駐紮的是剛剛抵達前線的文祥率領的五萬八旗軍。他的東部高青、濟陽、鄒平等處駐紮的是僧格林沁的五萬蒙古兵,和山東本地協助朝廷作戰的團練兵十五萬。

蘇天福部捻軍的西北方就是李明峰佔據的德州府和平原縣,西南部也就是袁甲三佔據的東昌府(今山東聊城)。

捻軍是由捻子組成的,所謂“捻”,實際上是淮北地區方言,意思就是一夥子、一股子。最開始的時候,一些小商販,尤其是販賣私鹽的小商販聚集在一起,互相做生意,互通消息,以對抗官府的盤剝。

展到後來,嘉慶、道光年間,農民、走私販子、手工業者、小商人都根據利益關係或者親屬關係組成了捻子。大股捻子有全族全村的數百人,小股的僅有數人。

這種躲避官府盤剝的小團體在太平盛世還沒有危害,但是一到亂世,他們則成了動亂的根源。咸豐元年,長毛造反,短短几年的時間,從廣西打到了長江下游,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幾省頓時陷入戰亂。這些地區政府機構癱瘓,捻子頓時成了當地的主導力量。

捻子本來就有比較嚴格的體系,這次趁着清軍主力南移,大批的捻子揭竿而起,扯旗反清。

捻子十分特殊,雖然統稱爲“捻軍”,但是因爲其組織形勢就是一個個的小股團體,所以其一直沒有形成真正的政治結構。經過數年拼殺,一些捻子覆滅了,一些捻子壯大了。咸豐五年,數百股捻子在安徽亳州會盟,推舉勢力最強大的張樂行爲捻軍盟主,並組成五旗。

張樂行任捻軍盟主,兼任總黃旗旗主。

龔得樹任總白旗旗主。

侯士維任總紅旗旗主。

韓老萬任總藍旗旗主。

蘇天福任總黑旗旗主。

總旗下面設立大旗,大旗下面設立小旗。這些旗實際上都是由一股股的大大小小的捻子組成,互相爲“聯盟”關係,並非隸屬關係。

捻子大部分都是鄉間農民,他們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家,只肯在當地作戰。這就直接導致了捻軍雖然名義上衆多(多達兩三百萬),但是實際上一打起仗來,能參戰,能調動的卻是少之又少。

咸豐七年春,名義上的捻軍總盟主張樂行感覺無力獨自對抗清廷,所以揮軍南下,在正陽關和陳玉成、李秀成會盟。會盟之後,張樂行放棄獨自起義的想法,宣佈接受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的冊封,放棄“大漢永王”的封號,接受洪秀全賜予的“成天義”封號。

只不過,張樂行是聽封而不聽調用。雖然名義上他是太平天國的將領,但是實際上他的部隊不接受改編,也不接受洪秀全的命令,他只答應協助太平軍作戰。

但是即便這樣,捻軍內部也不可抑制的生了分裂。張樂行作爲捻軍第一人,剛剛被封爲“成天義”,在太平天國排位上都進不了前五十名,其他的總旗主受到的待遇就可想而知了。很多統兵數萬,甚至十數萬的旗主的官職只相當於太平軍的底層將領,這些旗主豈能誠心歸附?

在當時,捻軍聚集在安徽中部和江蘇北部,是太平天國的北方屏障,有效的阻擋了北京方面趕來的清軍。

咸豐七年底,不滿天平天國領導的捻軍將領紛紛離開,回到淮北、魯中南和河南作戰,準備自己打天下。太平天國北部的捻軍只有張樂行的黃旗和龔得樹的白旗、蘇天福的黑旗留了下來,人馬只剩下全軍的三成。

又經過多年征戰,不滿洪秀全的捻軍由於互不統屬,各自爲戰,一直沒有取得像樣的戰果,最終逐漸衰弱,有的乾脆就被剿滅了。張樂行所部捻軍因爲和太平軍密切配合,倒打了幾場勝仗,軍隊逐漸正規了起來。

咸豐十一年,安慶被破,太平軍損失極其慘烈,陳玉成率軍數萬北渡淮河,進攻山東。張樂行、龔得樹、蘇天福一直在江蘇北部,山東南部活動,這次得知陳玉成率軍北上,連忙出兵響應,和陳玉成一同組成捻聯軍,準備兵北京,以緩解天京危機。

捻聯軍和僧格林沁的蒙古兵在黃河沿線生對峙之後,淮北軍閥苗沛霖、河南軍閥袁甲三都暗中送信,表示了投靠之意。

這對陳玉成等人來說絕對是意外之喜,他們本來是被逼北上的,但求能分擔天京壓力便可,哪敢妄圖攻取北京?但是得知這兩大軍閥反叛,整個形勢就逆轉了,本來處在絕對劣勢的捻聯軍變成了可以和清軍分庭抗禮。

知道勝敗在此一舉,頗有義氣的蘇天福獨自率軍北渡黃河,準備和同在黃河北岸的袁甲三共同打僧格林沁一個不備,取得決定性勝利。

奈何僧格林沁情報工作做的很好,早就得到苗、袁造反的消息,又怎麼會留着弱點讓人家攻擊。僧王打蘇天福,是穩紮穩打,完全沒有因爲自己兵力多而輕視捻軍。隨着時間的流逝,文祥和李明峰又加入了戰鬥,蘇天福猛然驚覺,假如袁甲三再不幫助他的話,他就只有跳黃河逃生一條路了

連日來,蘇天福多次給袁甲三寫信,催促其不用再等絕妙時機了,趕緊抓緊起義。

在李明峰大軍抵達德州的當日,袁甲三終於給蘇天福回了信。

禹城縣衙,捻軍五旗之一的總黑旗指揮部。

蘇天福接到袁甲三的來信之後,迅召集了麾下衆將討論軍情。

蘇天福今年整四十歲,身材偉岸,面容黝黑,容貌憨厚,此刻他黝黑的臉上盡是掩蓋不住的喜色。

“好消息好消息天佑捻軍天佑捻軍哈哈哈哈”蘇天福爽朗的笑聲震得衆人耳朵都隱隱痛。

“大哥是什麼好消息讓您這麼高興?”捻子是依靠血緣關係聯繫起來的,此刻問的正是蘇天福的親弟弟,也是他的副手——蘇天祿。

“天佑捻軍袁甲三剛剛寫信告訴我,經過他的勸說,直隸總督李明峰也已經投靠我軍了哈哈這等消息算不算天大的喜訊?”

“啊?真的?”衆人聞言一驚。消息的真假暫且不論,單憑這個消息就已經夠讓衆人震撼的了。

大清的地方官員中的第一人,一品大員、太子太保、直隸總督,百戰百勝的常勝軍締造者李明峰竟然要反清了

蘇天福興奮的道:“袁甲三在信中說,李明峰因爲和奕?等人不合,屢屢遭其陷害,這才逼不得已而舉旗反清”

“好啊好啊”蘇天祿和其餘的十數員戰將聞言都興奮不已,連聲稱好。

這時站在蘇天福身後的一個身穿長衫,頭戴方巾的中年儒生站了出來,面帶憂慮的道:“李明峰和清妖不合這倒是天下共知的事情。其手中的常勝軍雖然人數不多,但是戰力非常,據聞有以一敵十之能,連英王爺在安慶城下也吃過他的虧。他要是肯反清,確實是我軍一大幸事。只不過,要小心其中有詐”

這人名爲邱青林,本是亳州一個舉人。此人雖然是士子,但是卻不喜歡讀四五經,偏偏願意看各種雜。尤其是對那些描寫陰謀詭計、人心叵測的最是喜愛。

因爲他不務正業,所以考到了三十五歲,仍然是一個舉人。等到他第三次落榜之時,正是捻軍打到亳州之時。

邱青林得知家鄉已經被捻軍佔領,暗想:“我學的全是爾虞我詐的東西,在科舉上是肯定沒出路的了既然如此,何不投靠捻子?萬一捻軍得了天下,我不就是張良、劉基那般人物?豈不是比那皓窮經要強上百倍千倍?”

於是,邱青林就投靠了捻軍黑旗。

因爲邱青林有文化,所以一入捻軍他就被蘇天福召到幕中,負責起草各種文。蘇天福在後來的多次戰鬥和算計之中,都因爲邱青林的提醒而獲勝,或者避免損失。這樣一來,蘇天福自然對其看重的很,最終將他擡到了軍師的位置之上。地位僅在自己之下,是名義上的捻軍黑旗第二號人物。

“其中有詐,其中有詐你這話我都聽過幾百遍了在你眼裡無論什麼事背後都有陰謀”一個粗聲傳來。

第228章 韋志俊的勸說第54章 夜談(下)第34章 約成第35章 初臨滬上第86章 通州之戰第344章 勸服載垣(上)第296章 挑撥第251章 女營第258章 忠義軍第64章 景德鎮之戰(六)第176章 小村談判(上)第51章 韋志俊第306章 內宅第165章 勤政殿議洋務(下)第253章 洪仁玕第96章 貪財的龔半倫第138章 僧格林沁第63章 景德鎮之戰(五)第124章 小宮女第318章 鎮夷堂點將第322章 大院君第121章 醇郡王第123章 落難第354章 江戶城下第209章 張皮梗 本領強!第5章 兵進廣州第53章 夜談(上)第214章 保甲連坐 清鄉運動第117章 避暑山莊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325章 內亂第85章 天子上諭第352章 克虜伯火炮顯威第301章 囂張的沙俄將領第2章 留辮子的老頭兒第22章 廣州城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第25章 北上第325章 內亂第226章 馮子材和馬新貽第256章 李昭壽和李秀成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275章 水師學校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188章 投誠第256章 李昭壽和李秀成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241章 太平門第169章 毒計第42章 淘汰品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41章 趁機擴大第63章 景德鎮之戰(五)第175章 容閎來投第313章 再遇弗蘭克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16章 林家父子第172章 出宮第161章 弗蘭克第207章 繼續追殺第272章 再見龔橙第135章 白銀攻略第43章 交易第80章 探監第206章 勇猛無雙第23章 廣州富商第315章 討價還價第314章 貝爾蒙多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82章 長春園第238章 決戰前夕(上)第230章 意外第120章 罷工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72章 再會埃洛斯第234章 朝陽門第25章 北上第197章 麻煩第90章 北京城下第172章 出宮第297章 反叛第31章 初會二相(下)第328章 驚變第274章 新疆叛亂第88章 北巡木蘭第234章 朝陽門第283章 改變戰略第219章 炮戰和壕溝戰第118章 朝會第127章 破綻第三百四十八章 第195章 婚慶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20章 啓程第301章 囂張的沙俄將領第89章 戰前準備第219章 炮戰和壕溝戰第61章 景德鎮之戰(三)第101章 恭王府議沙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