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英雄末路

看到僧格林沁從馬上跌落,身後的衆親兵大驚,連忙下馬攙扶。

“王爺!王爺!”衆人扶起僧格林沁連聲呼喊。

僧格林沁聞聲,悠悠醒轉,重重的嘆了口氣道:“哎!半年前,本王沒保護好瑞中堂,這次又沒保護好文中堂。朝廷兩大棟樑損折,實爲本王之誤!”

瑞麟是大清僅次於僧格林沁的滿蒙大將,他死之後,僧格林沁就內疚不已。這次又在僧格林沁眼皮子底下死了一個軍機大臣、兵部尚書,僧格林沁更是悲憤難當。

衆人見狀,紛紛勸慰,稱罪在捻匪,不在僧王。

在衆人的攙扶下,僧格林沁站了起來。僧王當即下令,一萬大軍下馬,在戰場之上尋找可能生還的將士。找了大半個時辰,只找到了一百多個重傷的士兵,其餘的全部陣亡。

文祥雖然被砍得不成人樣,但是官服、頂戴仍在,有士兵發現了其喪命之處,連忙呼叫衆人前去。僧格林沁到現場一看,又是一場大哭,然後吩咐衆人將文祥屍首裝好,命人送入京師,請求皇帝封賞。

送走文祥屍體,僧格林沁帶着一萬大軍將其餘的士兵就地掩埋。文祥帶出來的人絕大多數都是蒙古騎兵,這些騎兵在僧格林沁手下征戰十餘年,和僧王感情非同一般,僧王實在是不忍心讓他們暴屍荒野。

這時,袁甲三和苗沛霖也率領一萬大軍趕到此處,看到慘狀,兩人也十分默契的陪着痛哭一番。

僧格林沁掩埋清軍屍體,一方面是出於內心感情,另一方面也是爲了等這兩人到來。文祥之所以陣亡,無非就是因爲小瞧了敵人罷了。以一萬大軍追擊十幾萬捻子,風險太大,文祥是一萬人馬,僧格林沁也是一萬,既然張樂行能殺了文祥,也就能殺了他僧格林沁。

想通這點之後,僧格林沁索性就再此等候袁甲三和苗沛霖前來。

苗沛霖哭了一陣子,然後對僧格林沁說道:“王爺!我已經派信使去前方送信了!相信得到我的命令之後,宿州守將就會將張樂行攔住!我們還是趕緊追擊吧!只有殺光捻子,才能讓這一萬將士在黃泉路上走的心安啊!”

苗沛霖的命令已經發出,信使的速度肯定比捻子們的兩條腿要快,所以捻軍一定會在宿州遭到攔截。宿州只有兩萬苗家軍駐紮,如果硬要攔截十幾萬捻子,肯定會吃大虧。所以苗沛霖催促僧格林沁抓緊出兵,好爲宿州的軍隊分擔壓力。

“好!咱們立刻啓程!”僧格林沁答道。

張樂行一旦突破宿州防線,進入蘇北、魯南等捻軍發祥地,再分散進當地鄉村,展開游擊戰,那樣的話,僧格林沁的兵力再多一倍也休想再替文祥報仇了。

商議已定,袁甲三、苗沛霖、僧格林沁三人各自率領一萬騎兵向東狂追。

因爲已經連續趕路了一天一夜,所以到了當日晚間,僧格林沁也不得不讓大軍暫時停止追擊,休息一夜。這一夜還算安穩,張樂行在得知追來的足足有三萬騎兵之後,就放棄了偷襲的打算,繼續逃竄。

第二天,天剛剛亮,三支大軍就都重新披掛,再度追擊。

當日午時,三萬大軍追到宿州境內,正好遇見捻子在追殺潰退的苗家軍。僧格林沁二話不說,直接率軍發起猛攻。

張樂行在宿州遭到攔截,心中就叫苦不已,他知道僧格林沁就在後面緊追不捨,所以督促大軍猛烈攻擊,希望能快速突破宿州防線。

但是兩萬人馬組成的防線那裡那麼容易擊破,從早上廝殺到了中午,捻軍可算將宿州的苗家軍殺的退回城去,但哪知僧格林沁也在這時趕到了!

僧格林沁是攜恨而來,他手下的一萬蒙古騎兵也對捻子恨之入骨,所以動起手來,分外拼命。捻軍的形勢恰恰相反,捻軍急於後退,無心戀戰,加上對方又是威名赫赫的僧格林沁,所以戰鬥力打了個折扣。

三萬騎兵和兩萬宿州兵都不足以讓捻軍害怕,問題是僧格林沁背後還有三十多萬步兵!這些步兵押送着輜重行動緩慢,但是多則三日,短則兩日也能抵達這裡。

只要捻子在兩三日之間不能徹底殲滅清軍騎兵,他們就會遭遇數十萬大軍的圍攻,那樣可就是死定了。

而幾乎所有人都知道,要在短時間內消滅僧格林沁領導的大軍,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一面是誓要報仇的蒙古騎兵,一面是想着如何逃命的捻子,兩軍一遇,勝負可知!只一個衝鋒,捻子就被清軍砍殺了四五千人。

蒙古兵擅用砍刀,殺進捻子軍中之後,只見刀光一閃,捻子的人頭就落於地下。這些蒙古兵真如死神一般,在捻軍陣營中瘋狂的收割着生命。

袁甲三和苗沛霖本來抱着觀望的心態,現在看到蒙古兵如此勇猛,也連忙摧動大軍進攻。這樣一來,捻子可是徹底的傻了眼,連陣腳都站不住,不少人已經是調頭逃跑,幸虧張樂行揮刀將後退的士兵全部就地處死,才堪堪止住了潰敗的腳步。

這時,忽然有探子來報:“盟主,不好了!侯仕維和韓老萬帶着大軍撤了!”

“什麼?!”張樂行聞言,不禁大驚失色。

捻軍五旗,黃、白、紅、藍、黑。張樂行就是總黃旗旗主,總白旗旗主就是前天偷襲文祥的龔得樹,總黑旗旗主就是已經陣亡的蘇天福。剩下的兩個就是總紅旗旗主侯仕維和總藍旗旗主韓老萬。,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捻軍黑旗已經在黃河以北全軍覆沒,這次的十餘萬人馬都是剩下的四旗士兵。其中黃旗人最多,張樂行帶出來十萬人馬,但是經過半年多的廝殺,現在僅剩七萬餘人。總白旗的龔得樹帶出來三萬,現在也只剩下兩萬。總紅旗的侯仕維、總藍旗的韓老萬和龔得樹實力相當,每旗也都是帶出來三萬人馬,現在剩兩萬多。

侯仕維和韓老萬看到局勢不妙,心中盤算着,若是在這裡和僧格林沁硬拼,一點勝算都沒有,等到兩三日後清軍主力一來,大家玉石俱焚,都得死。既然如此,還不如趁着張樂行不備,先行撤退,等到張樂行明白過來的時候,自己也早就撤出了戰場。

哪怕張樂行也學着他們調頭逃跑,但是那僧格林沁必然會從後追擊。僧格林沁從後面追上,先打的肯定也是殿後的張樂行!

侯仕維和韓老萬兩軍雖然沒有經過商議,但是卻默契十足,分頭逃竄。侯仕維往正東方,江蘇宿遷方向逃竄;韓老萬則往東北方,江蘇徐州、山東棗莊方向逃竄。

看到侯仕維和韓老萬一跑,龔得樹也不肯吃虧,連忙率軍往東南,江蘇洪澤湖方向逃竄。

得知情況之後,張樂行手下將領不禁憤怒的大罵道:“盟主,龔得樹也他媽跑了!這幫狗崽子,見到清妖跑的比誰都快,竟然把咱們賣了!”

又有人說道:“盟主,咱們不能再這麼死撐着了,還是先退吧!”

張樂行眺望着前方戰場,沉默半響,最終嘆了口氣道:“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還要各自飛,更何況他們了!事已至此,逃跑無用。如今安慶丟了,英王也戰死了!太平天國就剩下一個天京城了,運氣好能支撐個三兩年,運氣不好可能下個月就會被攻破。

咱們捻軍的兵力也損失過半,原本全盛時期,河南、淮北、山東、江蘇都是咱們的地盤,現在可好,只剩下魯南、蘇北那一小片地方了。大勢已去!

逃走的,能多活個三年兩載。

本王縱橫天下十餘年,指揮百萬捻軍三入直隸,兩進湖北,名震天下。今天要是因爲多活那麼兩三年而逃跑,卻是要墮了本王的威名!既然早晚都是個死,本王不如死的壯烈一點,也算沒白來這世上走一遭!”

說完這席話,張樂行又道:“宗禹!”

一個三十出頭,英氣勃發的將領站了出來,對着張樂行一抱拳道:“盟主!”

此人正是張樂行的侄兒,太平天國‘樑王’張宗禹。張樂行的軍隊中也有許多族親,但是隻有一個張宗禹是有真本事的,張樂行早就隱隱露出將其培養爲接班人的意思。

張樂行望着張宗禹,語氣溫和的道:“琢兒年幼不懂事,以後就全靠你照看了!”

張琢是張樂行的獨子,雖然已經二十多歲了,但是卻不立事,張樂行一直放心不下,所以纔在這個關鍵時刻將其託付給張宗禹。

張宗禹雙目噙淚,低聲嘶吼道:“二叔!我要和你在一起!”

張樂行微笑着說道“傻孩子,你剛三十幾歲,以後的路長着呢,何必和本王一起赴死!”

“二叔!”張宗禹又想爭執,但是卻感覺到後脖頸突然遭受到猛烈衝擊,眼前一黑,昏了過去。,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原來是張樂行手下親兵趁張宗禹不備,而將其擊昏。

張樂行嘆了口氣,道:“將他和啄兒帶走!想走的也可以跟着他們走!”

衆將哪裡肯走,但是在張樂行的強制要求下,不少年紀小的,或者家中是單傳的將領都被親兵挾持着上了馬。最終由張樂行的三千近衛護送着張宗禹、張琢和衆年輕將領往東逃竄。

要按張樂行的想法,應該再從這七萬大軍中撤出五萬,由兩萬人斷後,給這五萬弟兄爭取時間撤退。但是兵敗如山倒,一旦大規模撤退,必然會導致整個戰線的潰敗,那時候再想收攏兵力就不可能了。僧格林沁的騎兵只需在後面跟着追殺便可。

想清楚了撤退的後果,張樂行只能無奈的選擇全軍不退,一同死戰。

此刻太陽已經偏西,夕陽的光輝照射在張樂行有些花白的鬢角之上,隱隱反射出了幾絲金光。身後衆將見到此情此景,也不禁感慨萬千。

張樂行今年五十三歲,他本是安徽亳州人,原是當地的大地主。咸豐元年,長毛在廣西金田造反,天下震動。咸豐二年,淮北地區大旱,百姓民不聊生,張樂行趁勢而起,舉旗反清。

因爲爲人仗義,又足智多謀,張樂行率領的捻軍在幾年的時間內就迅速發展壯大。咸豐五年,張樂行和各地捻軍,在安徽稚河集會盟,他被推舉爲捻軍盟主,自號“大漢永王”。從那以後,張樂行就號令天下百萬捻軍,四處征戰,成了大清王朝的心腹大患。

咸豐七年,張樂行和太平天國兩大悍將“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會盟,接受太平天國的封號“沃王”,並就任太平天國九大主將之一的“徵北主將”。

從那以後,張樂行接受洪秀全的命令,配合太平天國,南征北戰,立功無數,威名震動天下。張樂行爲人忠厚老實,從來沒有自立的意思,多次遭到洪秀全的猜忌都沒有怨言,仍然勤勤懇懇的替洪天王賣命,深得人心。即便多疑如洪秀全,最近幾年也將大事多次委於張樂行。

此刻,張樂行身後的這些將領也都是跟隨張樂行多年的老將,哪一個拿出來都是叱詫風雲的人物。

但是,今天,張樂行和他手下的這些將領,都感覺大勢已去,準備拼死一戰,以全一世英名!

張樂行望着遠處血肉橫飛的戰場說道:“本王多少年來一直沒有親自動手殺妖,今天就破個例,和衆位兄弟一起會會這大清第一名將僧格林沁,看看這個韃子是不是真的三頭六臂!”

衆將聞言無不開懷大笑:“哈哈!好!我們一起會會僧賊!”

張樂行雙腿一緊,夾住馬腹,一邊縱馬衝下,一邊高聲喊道:“殺!”

第261章 太師府第79章 刑部第131章 謀劃第19章 家法第24章 票號第24章 票號第101章 恭王府議沙俄第182章 初戰(中)第20章 啓程第99章 恭王府第225章 曾國藩第73章 抵達歐洲第300章 圍困喀什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92章 巴夏禮來信第69章 新形勢第199章 南書房議新軍第225章 曾國藩第18章 再回林家第116章 充滿變數的未來第118章 朝會第144章 醉仙樓(上)第345章 勸服載垣(下)第58章 浮樑城第285章 中彈第105章 廬州戰役(三)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51章 韋志俊第156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上)第149章 垂簾之爭第214章 保甲連坐 清鄉運動第161章 弗蘭克第41章 趁機擴大第214章 保甲連坐 清鄉運動第350章 幕府內鬥(下)第226章 馮子材和馬新貽第345章 勸服載垣(下)第50章 渡江第355章 江戶戰亂第334章 東洋消息第296章 挑撥第203章 鐵帽子王第226章 馮子材和馬新貽第三百四十八章 第362章 來使第323章 勸降第343章 再見載垣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70章 改組第248章 洪氏諸王第33章 再會二相第347章 法國軍事顧問第111章 自相殘殺第176章 小村談判(上)第228章 韋志俊的勸說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309章 朝堂暗鬥(上)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143章 乾清宮第359章 遇襲第261章 太師府第231章 全才第311章 密議第129章 逃離第349章 幕府內鬥(上)第276章 沙俄的野心第12章 大成國第76章 密談第344章 勸服載垣(上)第59章 景德鎮之戰(一)第324章 初次談判第138章 僧格林沁第154章 出乎意料第266章 內部矛盾第120章 罷工第277章 到達嘉峪關第239章 決戰前夕(中)第64章 景德鎮之戰(六)第317章 政治掛帥第22章 廣州城第359章 遇襲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245章 是守是逃?第284章 戰鬥第214章 保甲連坐 清鄉運動第114章 鴉片館第332章 朝鮮局勢進展(下)第241章 太平門第224章 重逢司馬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117章 避暑山莊第89章 戰前準備第232章 羣策羣力第261章 太師府第159章 投資和留學第241章 太平門第52章 陳年舊事第140章 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