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從小時候的故事又聊到在國外讀書時的經歷和感觸。
當年第一處出國時的那本護照,雖然各種簽證蓋戳蓋滿了,在大使館剪了角不再用了,但仍保存地好好地,留作紀念。在國內讀書時多過節沒特別覺得怎樣,而在國外的時候,每當端午節、國慶節、中秋節、春節,就特別想念這片故土,感受到身爲中國人的那種情懷在心中澎湃盪漾。
黎晨碩士期間學的是軟件設計,博士期間主攻集成電路設計,軟件設計也一直兼顧。在國外公司實習的經歷促使她決定畢業後回國加入企業,希望以所學在我國相關領域技術研究及自主產品研發方面有所做爲,因此她當年找工作看中IDO的發展理念“嫁給”了IDO。
林葉對黎晨的想法讚賞並支持。
“林葉,你知道‘IDO’爲什麼叫‘IDO’嗎?”黎晨不由問道。
“嗯,我猜,有某種‘我來承擔、我來做’的責任感。” 林葉之前就好奇這家公司的名字,定是有特別的意義。
“理解正確!”黎晨讚許道。“我願意承擔,我來承擔,我來做。‘IDO’的理念就是爲中國產品之崛起而盡一份力。”
當年馮曦在美國博士畢業後,先在硅谷一家企業做技術研發,他們公司和中國一家企業合作,由於國際局勢的影響,公司決定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並中止有關合。馮曦一怒之下辭職,和幾位朋友一起成立了公司。那時,他是希望在美國多打拼幾年多學些東西再回國,在美國創業期間他就開始和國內行業接觸,爲回國創業做準備。而後來他打算回國時,因爲屬於高層次技術創新人才,差點被扣留無法返回。
馮曦在美國Santa Clara大學讀博士時的導師John Smith教授是美國人,是一位很有心胸很有聲望的教授,對馮曦很器重。Smith教授藉助自己在圈內的資源和威望,爲促進中美之間相關領域學術合作及技術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因爲他從中幫助,馮曦當時得以順利回國。
林葉第一次聽到關於IDO的這些事情,不禁非常感慨。
*****
兩人聊地很投契,不知不覺走了大半個校園。
經過一棟樓前,林葉停住了腳步,不無感慨地說道:“這是當年我出國前最後一次和我家師兄話別的地方,那次一別就是六年,直到六年後在墨爾本再相聚。”
十多年過去了,而今,兒子都快上小學了。她這輩子,就是萬曉的那片葉子啊。
黎晨很羨慕他們這種既是知己、朋友又是工作夥伴的夫妻關係,這真是上天恩賜的幸運。
“林葉,你是幸運而幸福的。遇到合適的人,並且能在一起。”黎晨不由說道。
黎晨33歲了,仍獨身,追求她的人不少,但她沒有動心。不是對的人,寧願不嫁。而她一時間,覺得還無法暢快地說出自己的那些心事。即便是對林葉。
林葉心裡關切她的情況。但黎晨不說,她就不問,給朋友空間,也是一種尊重。而且,黎晨那麼有主見,她一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現代職業女性思想方面、經濟方面都很獨立,晚婚甚至不結婚也不稀奇,比如金慧茹,遇到了正確的人,但卻不在正確的時間,只有錯過,留心底一份美好的遺憾。愛一個人,不是自私的佔有,金慧茹做了她的選擇。
女孩子太獨立,是好還是不好麼?是可愛還是不夠可愛呢?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的答案,各人有各人的見解。但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旅程,是他人無法替代的,沒有人,能夠完全地依靠他人。所以,獨立,並非不相伴,並非不相互扶持,並非不相互幫助,獨立,是一種自由,是一種尊重。說到底,是緣份,也是選擇。
林葉心裡,默默地、真誠地祝願黎晨能找到屬於她的那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