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吃你家大米了嗎?

要是對方不解釋還好,這一解釋,味道就變了。說起來,給李逵的這個直密閣已經是莫大的恩典。在元豐改制之前,這個官職是秘書省掌管圖書的官。很重要,相當於大宋藏書館的館長,地位超然,需要任職多年史官的經歷纔會升任。

但元豐改制之後,李清臣把直館、直院之類的官職都給撤了,然後保留了一個直密閣的官職。

變成了沒有實權,沒有屬員,沒有官衙的三無官員。主要的工作就是,皇帝想起來了,招手即來,皇帝沒想起來,就隨便溜達的秘書省閒散官員。更多的時候,這個官職的作用是貼職,說白了就是白領一份俸祿的官職。

“這直秘閣管多少人?”

“嗯,沒人可管。”

“在哪個衙門坐衙?”

“沒衙門。原先有,但如今直密閣撤了,就保留個官職。原先的衙門歸著作郎管了。”原屬於直秘閣的地盤,都讓著作郎給佔了,李逵這個氣啊!

李逵整個人都不好了,連個官衙都沒有的從七品官職?這還是個官?他覺得自己得到的這官有點像是宦官,啥叫:‘皇帝出後宮,你跟着;皇帝回後宮,你回家?’尤其是皇帝不能輕易出皇宮,這官顯然是跟着皇帝在幾個大殿裡轉悠的閒職。

殿前的宦官也做這事?

他李逵能落下臉來跟郝隨這廝搶着做事?

就比如殿前押班宦官郝隨乾的就是這樣的事。只不過,郝隨因爲下面剃乾淨了,能混進後宮。李逵因爲沒過那道程序,混不進後宮。

可平日裡,郝隨也不能管理後宮的事啊!

他進後宮,是因爲他的住處在宮裡的住處在後宮。又不是他需要跟着皇帝去管理後宮。

更過分的是,郝隨這廝還是從六品的殿前押班宦官,壓着他一頭。這官比宦官還不如啊!

見李逵一臉嫌棄的樣子,反倒是吏部來傳旨的官員心裡不平衡了起來,心中腹誹不已:“直密閣不香嗎?這可是皇帝身邊的寵臣?你丫知道多少人眼巴巴的想要做這個官,卻沒有機會?”

可沒辦法,別看自己從六,比李逵高兩級。可真要比起來,吏部的員外郎算個屁!

“李探花,你這官不小了,主要是跟隨官家左右,平日裡也清閒,而且升官還快,愚兄仕途十多年,眼熱兄弟還沒機會呢?這是陛下對你的恩寵,往科的探花可沒有這等好事。”對方壓着心頭的難受勁,心說:“你不要,給我呀!”

別看滿朝文武,四五品的高官,可真要比說話管用,還不如這從七品的直秘閣。

吏部的官員實在受不了李逵對直秘閣的嫌棄,內心千瘡百孔的落荒而逃。

三叔公湊近眼巴巴的看着李逵手裡的釋福授官詔書,他老人家識字有限,但喜歡讀書,出門在外,都帶着個書箱。當然是派個人給他讀,他自己聽,然後瞎琢磨。

“人傑,啥官你如此沮喪?”三叔公看李逵的臉色不太好,顯然是對授予的官職不滿意。

“直秘閣,也不知道幹什麼的?”別看李逵在大宋已經混跡了三年多,可問題是,大宋的官職也是出奇的多,不少官職乍一聽,都有種讓他這個官場新丁長見識的新奇。

早有有識之士指出,大宋有三冗兩積。三冗即:冗官,冗兵,冗費。還有兩積:積貧,積弱。

紹聖元年甲戌科取進士609人,官職的倒是全部授予。但實際上,真正得到官職的不到二百人。一部分趕赴各地擔任縣令、縣丞、教授等職。另外一部分被直接打發去了太學回爐。反正太學正這個官職自從設立之後,就沒有人數的限制。從九品的小官,平日裡在太學裡給博士打雜,博士上課的時候,還要聽講,放學後收作業……這壓根就不是當官,而是在太學裡當班長。

其實,大宋真要是隻有進士可以授官,根本就不夠用。大宋有近1200個縣, 280幾個州,24路,還有隸屬於京城的各個衙門,文官至少需要四五千之數。而且大宋長壽者不多,新科進士做官沒幾年,病故的也不少。三年出六百個進士也不夠用。

大宋可沒有舉人做官的先例,也沒有舉人這一說法。只有通過解試之後的舉子之說,但舉子是不能做官的。

造成大宋如今冗官局面的主要是因爲大宋的恩蔭官太多了,多到根本就安排不下去的地步,而且佔據的都是低級的小官。比如說縣城、縣令、主簿等等的,都被官職很小的恩蔭官霸佔了。

其實也不是霸佔,他們也想當大官,可是實力不允許。除非參加科舉,中進士這一條路,要不然,只能做小官。範純仁就是這樣的情況,恩蔭出仕,從縣令開始做起。他要是不中進士,最多也就是能做個通判。但是恩蔭官員,基本上做到通判已經是到頭了。根本就沒有升遷的可能。而且大部分都是在縣裡頭轉悠,根本不可能去州衙當官。

就像是潞國公文彥博府邸,他有八個兒子,按照他的身份,八個兒子都會得到恩蔭。加上他弟弟文彥若,兩家有十幾個兒子,還有幾十個孫子,至少能有四分之一獲得朝廷的恩典。可他家就兩個進士,一個是文彥博自己,還有一個是他弟弟文彥若。

可纔出了兩個進士,家族卻因爲他們兩兄弟,出了十幾個文官。

這樣的家族在大宋不在少數。

在大宋初年,看不出這樣做的壞處。因爲百廢待興,需要有人做事。但到了仁宗時期,冗官問題變得沉重起來。

這也是范仲淹和王安石執意要變法的原因了。

其實在李逵看來,變法就是玩鬧。即便變法成功了,百姓也得不到好處。

因爲朝廷有錢了,就只會做兩件事。皇帝折騰,還有就是朝廷折騰。

皇帝折騰:窮奢極欲,然後國家繼續變窮,百姓還得在黃蓮水裡泡着。

朝廷折騰:那就是要打仗了,興兵禍,起戰端,百姓還得在黃連水裡開泡着。

就像是張養浩的一首小令中說的那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他看來,朝廷變法,完全是瞎鬧,屬於自己坑自己的傻缺。不成功,將自己折騰了個半死。成功了,朝廷有錢了,皇帝膨脹了,就該去撩撥大宋隱藏最深的痛了——幽雲十六州。遼宋大戰一觸即發,就大宋如今的軍隊,別看百四十萬人,能打仗的有三十萬樞密使就該偷着笑了。

遼國最近這些年也不成了,但打大宋有心裡優勢,加上還是騎兵作戰。估計最後兩家人都是累個半死,誰也奈何不了誰。

有可能大宋最終還會吃虧,給遼國的歲幣要漲。

畢竟大宋打一個彈丸大小的西夏,快折騰了五十年,還是沒能把西夏怎麼樣。

李逵的野心其實也不大,他就想要當回縣太爺,要是境內有匪徒山寨的話,就更完美了,他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帶領衙役們把賊人給剿了。即便衙役們不堪重用,也不要緊,他自己一個人去。然後過一過斷案的癮,差不多就完了。

別說他胸無大志,主要是他這情況,基本上沒機會當宰相。

就算是當了宰相又如何?

誰能保證宰相說的話,就一定管用?

章惇是宰相,可他手下的人都琢磨着坑他,這個宰相做起來也沒啥意思。之前是李清臣,想要得到副相,原因嘛!

他想要繼承章惇的政治資源,成爲大宋下一任宰相。如今曾布也加入了進去,三個人的關係都開始變味了。

翌日,李逵臊眉耷眼的去了一趟吏部,發現很多新科進士都等在吏部門房的地方,一臉愁眉苦臉的樣子。

授官,看似運氣,實則是有大學問在裡面。

李逵偷偷努嘴問吏部的官員:“這幾位是?”

“等着選官,要是有實缺出來了,就補上去。”對方一臉鄙夷道:“哪裡有這等好事,沒有走通上頭的關係,誰會給實缺?這些人啊,還得去太學熬着。當然了,李直秘自然不用擔心,說不定過兩年,你就是在下的上官了。”

對方很謙虛,謙虛到已經將李逵當成個大人物看待了。

紹聖元年甲戌科的不少進士都是太學出來的士子,好不容易考上了進士,卻還要去太學回爐,感情上確實難以讓人接受。唯一的區別就是,考上了進士,在太學回爐的話,能夠每一個月得到二十貫的俸祿。比太學的補助強多了。可能在太學讀書的士子,誰在乎這三瓜兩棗?誰不想當大老爺?

再說了,在太學裡熬三年也是熬,熬六年也是熬。

要是熬了六年,纔出來當個縣丞之類的小官,這輩子仕途就沒指望了。

可李逵並不想當什麼直秘閣,揶揄着偷偷問對方:“要是我去走走關係,兄臺以爲這京城那家說話好使?”

“中書侍郎李大人,不過今科進士畢竟皆出自他門下,他老人家自然要避嫌,不會干預選官。同樣的道理,知吏部尚書楊大人也是如此的情況,他是小試官,自然也不能免。執政蔡大人,翰林學士曾大人。門下侍郎蘇大人,都是可以通融的。但要說京城誰說話好使,只有章相了。章相威嚴之名在外,恐沒人敢登門。”對方一口氣說了不少人,可李逵只有乾瞪眼的份額。

一個都登不上門啊!

想來想去,他覺得有一個人的冷竈可以試着燒一燒,章惇。

是夜,章惇從宮中回到了家裡,兒子章授臉色古怪的走進過來,對章惇低聲道:“父親,人傑來了。”

“他來投靠?”章惇極爲得意,蘇軾的徒孫投靠他章惇,這人必然要收下,好羞辱一下蘇軾的臉面,順帶着來連蘇澈的臉都給打了。

想到得意之處,章惇暢快的笑了起來,指着他兒子道:“可曾送禮?”

“沒有。就帶來了一篇策論,爲叩門之用。”章惇對做官有近乎於潔癖的習慣。任何人送禮,都會被他厭惡,而且他心眼極小,恨一個人,基本上能恨一輩子。他連自己的四個兒子考中了進士都不讓做官,怎麼可能像蔡京那樣收禮貪財?說話間,章授將一篇文章遞給了章惇,家中奴僕急忙將燈籠湊近,章惇讀了起來。

李逵的《治平策》在朝堂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而這篇文章,章惇草草瀏覽之後,卻大失所望,這根本就不是李逵的水準?通篇都講如何治理一個縣城,有北方的縣,也有南方的縣,甚至連山區都想到了。從保境安民開始,到如何訓練馬步丁勇之類的建議。

對章惇這樣的宰相來說,如何治理一個縣,需要李逵給他建議嗎?

簡直就是關公門前耍大刀,不知祖師爺在此。

章惇的目光狐疑起來,扭頭問兒子章授:“他有沒有說明來意?”

“他來走門路選官。”章授真不想和李逵多糾纏,這傢伙吧,自來熟,又是忙裡忙外的,連帶着還幫忙修了章家漏雨的廂房,眼裡有活,就是這麼輕快,普通的探花郎絕對做不出李逵這等事來。

就連被章惇薰陶地不近人情的章授都不得已留他吃飯不可,要不然心裡實在過不去。再說了,對於廚藝,李逵絕對練出來了,跟着在蘇軾門下這兩年,除了讀書,就研究怎麼吃了。

章惇家的廚房,也成了李逵展露才華的場所。庖廚們對李逵展現出來的手段頗爲折服。主要是,庖廚這個行當是講絕活的吃飯,李逵一出手就露了手絕活,還不避諱衆人。對地位地下的廚娘等人來說,絕對是如同再生父母般的恩師,普通學藝,想要看師傅做菜,三年奴僕,不然連看師傅掌勺的機會都沒有。而李逵呢?啥也不要,有問必答。章家後廚的奴僕恨不得趴在地上磕兩個頭,以示感激。

章惇古怪道:“他不是得了官嗎?難不成直秘閣還不能讓他滿意?”

“他不想做直密閣,卻眼巴巴的想要當縣令。這《安平策》就是他的進身之階,他還跟孩兒說,祥符縣就很不錯。”章授也是沒辦法了,李逵這廝趕又趕不走,打又不怕疼。如同一帖老膏藥似的,讓他難受無比。

章惇覺得李逵這傢伙是無理取鬧,甩袖道:“他要是想磨,老夫就和他耗着,看誰先忍不住。難不成他還能吃我家大米不成?”

章授擔憂的緊跟着父親,低聲道:“父親,他真吃我家大米了,還把二哥從老家送來的大米都吃光了!”

章惇這才大驚失色,怒道:“你們怎麼不攔着?”

第135章 義倉第037章 糖炒栗子第741章 心態崩了第401章 差點忽悠出一個帝師第799章 中間商賺差價第470章 反攻開始第420章 劫牢,俺們是專業的第041章 大氣第729章 夢裡的事能當真嗎?第795章 下套第330章 爺也是有脾氣的人第261章 二姐夫第481章 書生有毒第746章 兵臨城下第575章 業界良心第006章 慈母多敗兒第564章 送瘟神第371章 三叔公進京第208章 同行何苦爲難同行第288章 李逵護鏢第009章 嫉妒第344章 人渣第529章 土豪來了第127章 人傻錢多第564章 送瘟神第787章 梁山匪首聚東京(求訂閱)第401章 差點忽悠出一個帝師第665章 確認過眼神第136章 死局第781章 海外封地第416章 死囚第667章 被山賊套路的官軍第811章 將是兵之膽第680章 跟對主子的重要性第318章 一不小心砸了場子第481章 書生有毒第766章 如期而至第562章 講道理的人最沒道理第347章 懵圈的李全第785章 投獻第462章 折損大將高俅第540章 兵符第256章 差點成神第377章 差點兒子上萬第482章 挖自己人牆角第729章 夢裡的事能當真嗎?第213章 準備告御狀吧第053章 李爺面前耍大斧第048章 萬物復甦第600章 耿直老種第581章 還是信不過咱家啊第272章 爲何你如此優秀?第750章 連蒙帶騙第130章 反省第654章 技法之爭第770章換家第587章 帶路黨第775章 文官都是戲精第041章 大氣第432章 宋奸第483章 真的是親戚第073章 很有錢途的大生意第184章 吃定你了第094章 大鬧臨沂城(2)第383章 引薦第107章 懵圈的周元第030章 煩人的東西第158章 漲價第279章 進太師第684章 元長,你辦事我放心第784章 儒道、王道和霸道第456章 援軍被圍第339章 骨子裡散發出來的蠻橫第800章 你們這是耍賴第222章 舐犢情深第594章 決戰來臨第217章 和稀泥第570章 科學已死第144章 史文恭第180章 捨生取義第351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044章 幫人就是幫己第367章 門第第328章 差點名滿天下第243章 要丟人了第631章 青塘事了第568章 大宋重工的開始第505章 大人,您就從了吧!第255章 拉風的新武器第652章 大科學家李逵第256章 差點成神第792章 愛兵如子王敬之第360章 大宋要完!第635章 紅髮的那個醜鬼第261章 二姐夫第074章 練膽第587章 帶路黨第516章 劫富濟貧第452章 出城第062章 認個乾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