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 回一戰善謀千秋計三規劃定兩崑崙

作品相關 352回、一戰善謀千秋計,三規劃定兩崑崙

法終於結束,所有人都莫名鬆了一口氣,就像搬開了一塊看不見的大石。這些天的經歷,旁觀一番殺伐、三日無言靜坐,勝過千言萬語相論。

藍采和退到一旁,金喬覺起身道:“各派宗門斗法不幸殞命,過半數已無人料理後事,正一門既爲法會主人,應依禮安葬,天下修行同道當共祭之,貧僧爲其超度。”

衆人皆點頭稱善,張湛也站起身來道:“今日斷緣了結前因,爲後來者結福緣,但還有一事未了,貧道有一議,請各派道友共商。”

張湛一句話略過了這七天的鬥法,衆人也不想再過多提起,但他又說了另外一件事,關於世間修行各派曾傳書共立的散行戒,或稱人世間紅塵內外三大戒。

其一,不得矯衆顯靈自稱聖,惑亂鄉里;

其二,切勿得神而忘法本,殘害衆生;

其三,禁止仗道術以圖淫,勒索黎民。

這三條並不複雜,很多修行門原有的戒律中就包含類似的內容,但既稱散行戒,同時約束江湖散修以及行走人間的精怪共守,得到世間修行人的一致擁護。但這一番大亂以來,散行戒已名存實亡,由於崑崙仙境衆修士往來人間,彼此之間的爭鬥混亂不堪,誰也無法護持。

散行戒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陷前文已經提過,它不適用於崑崙仙境,因爲修士所處的環境不同。張湛此刻重提散行戒,並不是要在崑崙仙境推行,願不願意護持它是各派自覺,但他有一個提議,各派修士無論是來自崑崙仙境還是海外遠域,在崑崙九州之地都應守散行戒。

至於有不願守,在人間就要承擔後果,因爲散行|特別,梅振衣當年留了最後一句話“此三則,貧道及門下弟子,受之爲戒一律護持之。”

在人間道場的各派將一體護持,不願守者,自可去崑崙仙境,但若穿越瑤池結界來到崑崙九州行走,應守此戒。若有違反,見者共責;若情由惡劣,天下各派共誅。

張湛最後問道:“今日修各派同道聚,不必再傳書,我只問世間立道場各派,是否共持戒,立於傳人?”

“共持此戒、立於傳人、一體護持!”世間修行各派,凡有大成真人以上者,齊聲贊同。

方正峰上這簡簡單單的一問一答,在後世影響很大,被稱爲“劃分兩崑崙”。張湛只問世間修行各派,並沒有問來自崑崙仙境的修行人,他是爲人世間重新確立散行戒真正的效力。假如在法會剛開始就如此說,可能會引起更大的紛爭,但此時開口,已是水到渠成。

關於這三大戒的傳聞很多,很多人有不同的理解,或者對未入門之弟子有意另解,但散行戒的原文就是上述那三則,爲梅振衣百年前在彭澤張榜所書。

張湛迴歸本座,應願走到臺前向兩旁拱手道:“既斷緣了結,但法會不應到此爲止,否則有違先師正一與當年各派尊長地本意,它本應是天下同道結緣盛會。當安葬殞身同道共祭,離去之前,正一門還會發帖邀請諸位,於今年冬至日重聚……”

正一門還要召開另一場法會,時間定在今年冬至,一年中陰至而陽生之時。衆人離去前正一門會送上請帖,接到請帖的人憑自願而來。但應願提了兩個要求

來者不論門派大小,每派尊長最多隻能攜十名晚輩弟子,這是爲了防止大派來的人數過多,不符各派之間廣做交流的本意,各派尊長可挑選門下最得意的傳人、欲重點栽培的弟子。

來地人要送“禮”,帶多少名晚輩弟子,就送多少件禮物,總之是修行所用,天材地寶、法術道訣、靈丹妙藥、各類法器都可以。這些禮物不是送給正一門的,而是送給天下修行同道的,你帶了多少名晚輩弟子來,就可以拿回多少件東西。

屆時正一三山法會上專門有一場“機緣大會”,各派送來的禮物都會以隔空符封在袋子裡,各派晚輩弟子憑機緣而取,一人取一樣。正一門保證,屆時機緣大會上準備地東西,一定會比尋機緣的各派晚輩弟子多,每人都必有所得。

應願還講了另外一件事,此番鬥法很多人殞身,其中不少人已沒有身後傳人弟子,留下了許多無主遺物,比如行芸生地藜杖就是一件很不錯的法寶。正一門無意留爲私有,都會在機緣大會中封於隔空袋內,讓天下同道弟子憑機緣而取,正一門的晚輩弟子也可在機緣大會上取用,至於能得到什麼就全憑緣法了。

人已逝,而物用無辜,留於後人結善緣,隔空袋裡會附帖說明來歷,供後人感懷。

除了上述兩個要求,應願還有一個提議,屆時參加正一三山法會的各派,挑選一種宗門特產帶來,不必是很珍貴的東西,但需有宗門特色,別處不容易遇到。

在“機緣大會”的前一天,正一三山中還將舉行一場“善結大會”。

這是一個特別的集市,各派可以將攜來的特產擺攤出售,每件只售一文錢。至於準備什麼、準備了多少,全憑各派自覺自願,正一門並不勉強。

還有一句潛臺詞應願沒有說出來假如有人就是臉皮厚,什麼都不願意拿出來,還要每家花一文錢挨排買東西,徒招天下同道恥笑也隨他的便,但此非真正地修士行止,恐怕下一屆法會正一門也不會發帖請他了。

正一三山的法會將成定例,每六十年招集,當年分爲兩次。次定在夏至,天下宗門弟子切印證,爲天下宗門大會;第二次定在冬至,接到請帖的各派往結福緣,爲正一三山會。

應願的提議實在很高明,爲修行界千古以來所未遇之盛事,在撫平紛爭創傷的同時,又給天下同道創造了一個重新廣結福緣的交流機會。有很多人經過方正峰上這一番慘烈的殺伐,已經意興闌珊無意再參加法會,聽見了應願的提議,又重新來了興致。

有了這種法會的定例,就算各派尊長不好湊熱鬧,門下弟子也會攢動長輩準備好禮物來參會

週期間隔也不短,六十年時間,足夠各派做好各

這些當然是出自梅振衣地指點,行事要善始善終,不能僅僅行一番殺伐止爭大亂,自古法會地內容也不應僅僅是宣訣或鬥法切磋,修行同道做各種交流廣結福緣也許更重要,要創造這樣一個機會。

梅振衣在崑崙仙境碧落峽託始老祖法會上,見到蠻荒妖類趁聚集之機交換器物,一時受到啓發,用更高明的手段借鑑於正一三山法會上。

……

法會之後,身後已無傳人地殞身修士,都由正一門料理後事,焚化後的骨骸共同安葬於正一三山外留陵山地朝天洞中。修山爲冢遍植松柏,以二十八盞青玉蓮花燈爲陣符,借青漪漲潮時地氣靈樞的涌動,長庚星君李太白親手佈下了一座伏魔大陣,以鎮壓殺伐戾氣。

李太白爲了報答輪轉求證時在蕪州所結地福緣,還給正一門留下了一件禮物周天伏魔大陣的陣圖。此事極少爲凡人所知,衆人只道正一門修山爲冢安葬殞身修士,金喬覺親爲誦經超渡,天下同道共祭。

留陵山共祭之,衆修士告辭離開蕪州,應願、藍采和等率衆弟子於江畔相送,並送出了當年冬至正一三山會的請帖,此帖已非梅振衣所留的舊帖,換成了應願親筆寫地新帖。應願下帖很有講究,大多是立誓共護散行戒的世間各大派,至於那些不願守散行戒而去崑崙仙境自尋逍遙地修士,便沒有再請。

……

衆修士暫且離開正一三,其中不少人今年冬至還會再來。梅振衣將三個人叫到了承樞峰中的隨緣小築,另有話要交待,分別是親傳弟子正一門掌門應願,他的兒子現菁蕪山莊梅氏家主應行,舅舅柳直之孫,現柳氏家主,也是三山修士應修。

天條已講述,他把青冥鏡與黑意分別交給了應行與應修,叮囑道:“這兩件神器是我親手煉製,留於人間不欲帶走,傳給你們,望善用之。”

又特意吩咐應行道:“爲父還在人間駐足一百九十六年,將去崑崙仙境清修,你寧若了斷塵緣,可來無名山莊找我,也可自在人間逍遙。但你身爲梅氏家主,應將諸事安排妥當,青冥鏡也應傳下。一世修行不易,惜之慎之!”

他還交梅應行去辦另外一件事,花一筆重贈翠亭庵,借重塑庵堂菩薩金身的機會,把山門殿裡的熊居士神像給撤了。

說完這,命應行與應修退下,單獨留下應願道:“我的親傳弟子中,教授胡春所用心血最多,他也飛昇最早。而你的根基是最好的,前世修至世間法盡頭,飛昇失敗輪轉重修,已見證輪迴與天刑,無需多餘的點化。你如今修行亦至世間法盡頭,不久將可飛昇,此世成仙有望,不論你是到崑崙仙境追隨爲師,還是自去天庭遊谷皆可,但在此之前,爲師要交待你幾件事。”

應願欠身答道:“這一世幸得師尊指點,能再結仙緣,乃應願之福。若飛昇成仙,我並不想立時在天庭駐足,屆時請求與阿斑一起到崑崙仙境追隨師尊。

聽說劉海師兄也想帶着金蟾和玉環,到無名山莊清修。……師父有什麼吩咐,弟子一定盡力完成。”

梅振衣一指她地髮簪道:“雷神劍我已傳給你,但不是爲你所私有,與金絲拂塵一樣,它將是正一門歷代掌門的信器。正一三寶皆留人間,我還要傳你一段法訣,將來傳給正一門歷代掌門,以雷神劍爲引、發動正一三寶合擊之術。”

梅振衣將正一三寶都留在人間,並且給正一門歷代掌門留下了三寶合擊的法訣,又掏出兩枚大羅成就丹說道:“這兩枚仙家靈丹,是鎮元大仙所贈,我託付給正一門歷代掌門……,另外還有一件事要你親自去辦。”

梅振衣交待應願去辦兩件事,件事手筆很大,去九天玄女外的浮生谷,開採一整塊當地特有的白離石,在青漪三山中鑿建一座祭壇,高七尺,寬一丈八。

這座祭壇建在承樞峰隨緣小築的左側,後方不遠就是梅振衣留下的牡丹園,周圍種植洞天斑竹,祭臺上空空蕩蕩,只有淡淡的清風拂過。

這裡是正一三山的禁地之一,後世晚輩弟子不明白祖師爺爲何會留下這樣一座祭壇,也不知所祭是何人?只有當弟子突破大成真人境界,受大成戒可以再傳授弟子時,尊長才會將他領到這裡,講述一位名叫清風的仙童傳說,並向祭壇焚香叩拜。

梅振衣拿出兩枚大羅成就丹,還交待了應願另一件事,並要求正一門掌門要代代傳下去,至於是何事,密室私語外人並不得知。

一切已交待完畢,應願領命之後又問道:“師尊打算何時去崑崙仙境?”

梅振衣:“再留半年,待到今年冬至地正一三山會後離開,這段時間,你陪爲師四處走走吧,我想看看這蕪州人煙。”

應願本來很忙,有很多事要辦,但師父有命,只得將門中事務都託給藍采和打理,跟隨梅振衣在蕪州一帶四處行走,今天到某家酒樓喝喝酒,明天到某處園林賞賞花,後天再去遊玩山水,還時不時逛逛各種集市。道侶知焰、龍空山三位妖王、龍騰秋水等親傳弟子,也時常一起行遊。

梅振衣似是在思悟什麼玄通,定坐中不得解,於是在他從小長大的蕪州一帶行遊,遊歷中常常出神,不知在想些什麼?

這一天應願隨師父到文昌鄉去“趕集”,徐妖王也晃着扇子一起湊熱鬧,在路上遇見了兩個人,其中一位是二十出頭地後生,模很端正,舉止從容儒雅,他身邊跟着一位十幾歲的孩子,長地眉清目秀,一雙大眼睛目光清澈透着一股機靈勁。

若以通明法眼觀之,這二位不過是輪迴中普普通通的凡人,但梅振衣一眼看見卻有恭謹之色,很客氣地迎上前去行禮打招呼,應願和徐妖王都吃了一驚。

300 回劉海開宗正一門太白初遊敬亭山220 回豈因擇地而擇侶無事暗語獻殷情十三卷菩薩行232回成就金仙知化轉再隨輪迴閱衆生035 回一陰一陽之謂道蒞臨天下神不傷278 回有幸忘人生苦短得緣無歲月牽痕217 回身後隨兇猶背手眼前無路笑回頭222 回須知園中花有主潔身莫入牡丹叢333 迴天地山河拈棋指落子盡處半成局304 回人間辭別鐵柺李仙班添籙何賢姑020 迴向時燕京街頭乞王侯府上少年癡147 迴天國淨土皆化轉譏妄合修閉口禪206 回羣魔亂舞行無忌終究引火自燒身184 回仙身無有凡傷血超脫卻懷悲憫時218 回仙府門前談異教請入洞天論神靈209 回金劍斬空飛血霧銀鞭舒捲盡殺劫318 回身爲劍將軍死戰勸自斬天魔不從055 回紅塵迷亂提溜轉腳下無根幾時安十四卷阿羅訶250回品佳茗須知雅趣各着相話難投機138 回取財天下須有道遍傳人間煮茗香181 回如此緣鏗消不得辛苦今生數百年326 下拋卻三寶三摩地斬盡心猿成悟空235 回兩京沸騰迎佛指朝臣密謀復李唐284 回主家責問衣何在可知此心非彼芯112 回此世浮心須消轉藏劍回望舊江南006 回五氣朝元真境界出神入化只聞說267 回爲而不爭積巧取既以與人己愈多246 迴天堂無路悄避走地獄有門自來投121 回窈窕化身沾襟透心猿揮棒襲洞賓045 回彈冠振衣重揖客悔負聰明擺烏龍071 回萬馬軍前猶入定放聲長哭淚爲誰300 回劉海開宗正一門太白初遊敬亭山359 回仙凡妖異一山盡人鬼神靈幾卷書074 回此山靈藥是我栽天道無私論通財349 回三山五湖宗門會物故人非舊時帖138 回取財天下須有道遍傳人間煮茗香139 回酒香蕪城十里外揚名萬家老春黃258 回稚趣機靈添可愛最是頑皮小孩兒341 回法所見皆有所證道自然一以貫之225 回妙算訣知已知彼玉骨扇出奇致勝164 回山湖妖孽色心起強下聘書索玉真135 回月下佳人體如酥淺酌沉醉似當初354 回童心不識來歸路浮生初見三夢峰十七卷東遊記305迴天庭仙界東海邊萬傾波濤水連天第十二卷觀自在214回 有情無情何牽絆直言無忌問童心337 回寶山傾頹洞天毀成敗青丘一長纓082 回兒時夢得白蓮法漾動春心思至尊083 回陰毒切莫談大義忠孝豈可憑誆言086 回烈火刀兵身受盡美言軟語慰孤魂110 回隨緣小築相進酒別時依依走還留087 回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251 回何束菩提尋煩惱仙境開朗天地寬081 回山門護法披錦繡閨中妙指點香丘108 回三山五湖始足下雲端漫步莫忘形326 下拋卻三寶三摩地斬盡心猿成悟空第十二卷觀自在214回 有情無情何牽絆直言無忌問童心310 回長空嘆神山遠阻歸同去天上人間346 回法駕終歸羲皇殿鎮元設祭萬壽山096 回旗上芳號非名將玉人登城退千軍353 回舍利子即非枯骨省身心是名靈山339 回斬羣魔心不轉念抖手間禍亂滔天093 回蕪州城外神仙會各開金口衍天機141 回紫鱗白紋波羅蜜張榜江淮懸百金162 回新宅碧瓦門庭換幼姑猶待故人回330 回默然觀壓袖金線幾不知顛倒衣裳204 回玄鑑重圓知有日燕釵再合已無緣152 回貪嗔緣因人身果一朝打斷煩惱根203 回九轉丹成人已逝多年辛苦落空亡073 回修行至此神通盡人間無非化身行075 回將軍跪地先卸劍金仙開口莫亂求113 回三家共商丹霞會筆落春秋立新約014 回內視山中行意氣覺來夢裡聞嘯音358 迴應有神龍騰雲變一逢春滿到人間356 回借用神通須修證入眼道法境自成132 回聽琴置酒牡丹坊奪席談詩佔花魁016 回當年尚無風公子只道神君梅振衣031 上剝取浮名留仙籙落魄遺身放凡流087 回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337 回寶山傾頹洞天毀成敗青丘一長纓105 回重逢一日千秋盡夢幻真如復往來304 回人間辭別鐵柺李仙班添籙何賢姑015 回蓮臺不見觀自在誰家小妹賣秋梨350 回影壁留名皆觸目雲板三聲再驚心331 回觀通透置身事外留清淨萬壽無波251 回何束菩提尋煩惱仙境開朗天地寬123 回萬國冕流朝天闕偏遇行兇帝王都322 回引夢如實成化境妄心亂入是魔行310 回長空嘆神山遠阻歸同去天上人間339 回斬羣魔心不轉念抖手間禍亂滔天102 回金仙尚爲家中客公主持盈又何妨156 回身後塵埃已踏落仙家動念自尋煩208 回傳書紅塵留三戒端午約戰大孤山第十二卷觀自在214回 有情無情何牽絆直言無忌問童心093 回蕪州城外神仙會各開金口衍天機168 回人間滄海千年路秀色江山萬里遊131 回寒玉異心稱祥瑞獲罪天下他山石168 回人間滄海千年路秀色江山萬里遊264 回飛揚白髮三千丈描印齊眉一指禪003 回尊卑百行皆機妙取捨一念善與人152 回貪嗔緣因人身果一朝打斷煩惱根073 回修行至此神通盡人間無非化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