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大義與私怨

bookmark

李義府與李欽載的恩怨由來已久。

最直接的一次,是當初李義府鴆殺兩位公主時,李欽載率部曲闖進宗正寺,與李義府當面衝突,並救下了兩位公主。

那時開始,李義府與李欽載的恩怨便結下了。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太脆弱,一句“你瞅啥”都可以成爲不共戴天仇恨的開始,李欽載與李義府之間如此激烈的衝突,仇恨自然很難消弭。

這也是李義府今日在武后面前極盡所能羅織李欽載罪狀的緣由。

以前拿你無可奈何,但你在吐谷渾乾的那幾樁事,簡直是親手將把柄送到我手裡,此時不參,更待何時?

然而令李義府沒想到的是,武后似乎對此事的態度與他不一樣,兩人根本沒在一個頻道上。

李義府萬分不解,明明武后對李欽載也頗有怨恚,今日分明是個絕佳良機,爲何她卻絲毫不爲所動?

珠簾之後,武后語氣平靜地道:“本宮是大唐皇后,李郡公,伱要時刻記住本宮的這個身份。”

李義府心頭一震,垂頭老老實實地道:“是,臣記住了。”

“不,你根本是老糊塗了。大唐的皇后看重的是大唐社稷,社稷永世延綿不衰,我這個皇后纔有名垂青史的機會,而你,卻在大唐社稷如今最關鍵的時刻,暗中拆我社稷基石,毀我長城。”

“本宮今日若依了你,未來的青史上,將與你一同遺臭萬年。”

李義府一驚,這話有點重了,嚇得急忙雙膝跪地:“臣思慮不周,臣知罪。”

武后淡淡地道:“李欽載諸多錯處,本宮對他諸多不滿,但他如今在做的事,是爲大唐開疆拓土,抗擊外敵,你明白嗎?”

“他以一己之力在與吐蕃周旋,蘇定方大軍仍在路上,吐谷渾局勢危若累卵,李欽載一人仍在苦苦支撐局面。”

“因他之故,大唐強勢介入兩國之戰,他孤身獨入吐蕃大營,與祿東贊針鋒相對,面對千軍萬馬凜然不懼,驚險突出,又率孤軍轉戰吐谷渾,牽制吐蕃軍,折其兵,衰其氣,還定下吞併吐谷渾之戰略。”

“他做的這一切,都是爲了將吐谷渾納入我大唐版圖,從此西域與中原拓寬,商路暢通無阻,吐蕃失去戰略緩衝之地,從此蜷居於高原再無東進之力,大唐因此至少可延數百年之國祚……”

武后輕輕嘆了口氣,臉上露出複雜之色,道:“本宮對他不滿,但對他之所爲,其實是萬分欽佩的,不愧是我大唐英才棟樑,不愧是陛下寵信的國之重器,這等人才,縱與本宮爲敵,卻是大唐社稷之幸!”

收起復雜的表情,武后眼神冰冷地望向李義府,淡淡地道:“如此緊要關頭,李郡公不但幫不上忙,卻在背地裡意圖污毀國器,爲了區區私人恩怨而罔顧家國大義,這與自毀長城何異?”

“李郡公,本宮今日很失望,你……終究是老了。”

李義府冷汗潸潸,跪在地上垂頭悔恨地道:“皇后,臣知罪,臣是一時糊塗,不該背後耍弄詭計,臣只是出於對皇后的一片忠心啊!”

武后嘆道:“是忠心,但也是誤國之心。”

“李郡公,不論你與李欽載的仇恨多深,在大唐吞下吐谷渾之前,你不要做任何誤國讒忠之事,否則就算陛下不處置你,本宮也不會放過你。”

說着武后又悠悠地道:“前些日,長安諸宗親進宮,向陛下參劾李欽載,並請陛下更換使節一事,想必你也聽說了。”

“二十餘位宗親,被陛下貶謫削爵者十餘人,下旨嚴厲訓斥者五人,閉門思過者三人,無一倖免。前車之鑑,李郡公好自爲之。”

李義府顧不得擦拭額頭的冷汗,垂頭惶恐地道:“皇后,臣已知罪,願贖己罪,求皇后指點。”

武后嗯了一聲,道:“李欽載在吐谷渾撐得很辛苦,你若有心,不妨在後方幫幫他。”

“臣願聞其翔。”

“吐谷渾諾曷鉢可汗和弘化公主已撤回大唐境內甘州,你可在私下敦請可汗上疏天子,訴吐蕃之罪,求大唐興王師,伐吐蕃,並在朝會上發起共議,請天子發檄文,布天下,王師出征,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

“另外,你可助戶部尚書籌集糧草,助兵部撥付戰馬軍械,吏部遴選官員,爲吞下吐谷渾後的地方治理提前做好準備。”

“可做的事情太多了,心術若正,你自然知道該如何做。”

李義府誠惶誠恐地告退。

武后獨自坐在大殿內,表情一如既往地清冷。

她是大唐皇后,不是富貴人家的主婦,她的格局與心胸,也不是尋常女子能比的。家國大義與私人恩怨方面,她比朝堂上的臣子更清醒,更端正。

透過珠簾望向殿外陰沉的天空,武后幽幽嘆道:“確實是人才難得啊,誰都想不到,他居然能創出如此局面,可惜不爲本宮所用……”

…………

鄯州城。

五千餘將士披甲執戟,騎在馬上靜靜等待李欽載從刺史府走出來。

休整已畢,今日又要出征了。

蘇定方大軍到來之前,李欽載麾下這五千餘兵馬便是大唐在西北的定海神針,他們要起到攪弄風雲,牽制吐蕃的重要作用。

短短休整兩日,將士們儘管仍有些疲憊,但李欽載還是決定繼續出征。

良久,鄯州刺史陪着李欽載,從刺史府內走出來。

府外將士們一凜,紛紛在馬上直起身子,長戟指天,無聲地向李欽載行禮,表達敬意。

鄯州刺史神情疲憊,臉色蒼白,連走路都有些踉蹌不穩。

大軍在鄯州城休整的這兩日,這位刺史簡直好像被人冷不丁從人間拽進了地獄。

兩天時間,打造一千杆三眼銃,否則拿他的人頭祭天。

李欽載一句命令,鄯州刺史快瘋了。

召集全城鐵匠,準備生鐵,城外搭起打鐵的窩棚,日夜不停在窩棚內外巡視,生怕哪位鐵匠消極怠工……

兩天兩夜沒閤眼,刺史不敢睡,就怕自己一覺睡醒,發現自己的身子沒了,往下一看,咦,唯一剩下的腦袋被掛在旗杆上,下面還有一羣道士在進行神秘的祭天儀式……

太可怕了,不敢睡,不敢睡。

兩天後,刺史終於按質按量完成了李欽載的任務。由於工作態度太積極,刺史甚至超量完成了,一共打造了一千二百杆三眼銃。

一千二百杆三眼銃交付李欽載之後,刺史整個人虛軟下來,像被一千二百匹母馬糟蹋了兩天的種馬,一臉的生無可戀。

每一杆三眼銃都傾入了他的骨血啊。

李欽載站在府門外,看着前排兩千將士手執三眼銃,每個人的皮囊都鼓鼓的,彈藥充足,兵強馬壯,李欽載滿意地笑了。

“幹得不錯,此戰過後,我會向天子請功,來年吏部考評,爭取把你調任長安。”李欽載拍着鄯州刺史的肩笑道。

刺史慘然一笑:“下官不敢有貪念,保住項上首級已是祖墳冒煙。”

“這話說的,好像我威脅了你似的……”李欽載嬌嗔着推了他一把,刺史兩天沒睡,本就弱不禁風,一把差點將他從刺史府的石階上滾下去。

刺史一手撐住府門外的柱子,笑容愈發慘然。

你難道沒威脅我嗎?不爲人子,不幹人事,我老老實實在鄯州當我的刺史,從天而降一場大禍,差點腦袋沒了,我招誰惹誰了?

望着府門外五千餘將士,李欽載心中頓生豪情。

兵馬在手,天下我有!

咳了兩聲,清了清嗓子,李欽載大喝道:“出發!再入吐谷渾!”

第692章 父子傳承第一百六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八十一章 他只是單純的鄙視你而已第786章 司農第一百六十二章 上意難測第797章 姐妹相見第九百六十一章 工具人第四百七十四章 震驚的真相第825章 賓客盈門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公子風流第三百三十八章 我下面給你吃呀第四百二十二章 出獄面君第二百一十五章 歸鄉第一百零八章 自己看,自己聽第九百六十三章 膽大妄爲第640章 牌桌也是江湖第824章 主考出題第九百五十三章 借勢伐謀第710章 長安消息第九百五十二章 取捨難定第635章 三代搓麻第九百五十三章 借勢伐謀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敵軍增調第二百五十七章 兄弟相見,先踹爲敬第一百四十六章 我也要捶你的胸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相親相愛第一百二十二章 這,就是我的學問第624章 疑竇頓生第627章 李家妾室第四十五章 可憐白髮生第746章 隔牆非議第757章 設局報仇第二百九十九章 好人,好官第十八章 英雄氣短第769章 乍嗑又塌房第704章 徵調壯丁第639章 帝王任賢第590章 陽謀,正面接戰第625章 家庭危機第三百九十二章 鐵證如山第六十六章 故人往事第九百三十八章 霸道的發明第719章 身份暴露第一千零四十章 初戰告捷第一千零七十章 圍點打援第九百三十九章 君臣震動第十三章 將星薈聚第四百六十四章 驚逢大案第九百五十三章 借勢伐謀第四百零四章 失控蔓延第九百六十四章 再添把火(上)第四百二十一章 朝議釋歸第763章 瘋批外戚第一百八十九章 差距懸殊第九百三十四章 強勢否決第三十章 少郎非良人第889章 是非難辨第572章 俗人的底線第三百九十五章 活命的機會第二百六十七章 原來童年不曾被治癒第694章 裡外不是人第四百四十二章 國家棟梁很忙第三百四十五章 又想出了一個好東西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請達天聽第688章 塵歸塵,土歸土第三百四十五章 又想出了一個好東西第二百五十九章 反轉,改姓第九百二十七章 四方朝賀第646章 長安傳聞第九百七十二章 禍之所伏第616章 團圓第555章 紫奴的來歷第572章 俗人的底線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兄弟重逢第二百六十四章 一步登天第九百七十六章 同甘共苦第三百三十七章 同窗之誼第四百零六章 是劫是緣第一百五十七章 這裡有好看的村姑第777章 婚書不作數第二百五十章 陳兵祁縣第二百四十六章 接地氣的百騎司第九百七十八章 登州出海第八十三章 三箭定天山第五百二十二章 暫時的寧靜第九百六十六章 父子同心第三百六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795章 雲見天開第656章 弊大於利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未捷身退第799章 英雄不可無羽翼第一千零五章 塵埃落定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新的軍令第八十五章 宮闈驟變第九百三十四章 強勢否決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爵縣伯第585章 休整補給第七十四章 放開那個禽獸第815章 晉爵之議第二百九十五章 真實的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