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諫糊名制

bookmark

國人對知識的敬畏,對功名的追逐,從古至今無出其右者。

若論讀書的初衷,其實大多數沒那麼高尚。

很簡單的一句話,讀書爲了考取功名,爲了做官。

至於做了官之後,當然是家族跟着雞犬升天,家業開始興旺,古人說的“家國天下”,“家”排在“國”的前面,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等到官位穩固了,步步爲營往上爬了,官場上有了利益同盟和黨羽了,那時再考慮忠君報國,爲民謀福的事。

不可否認,世上確實存在那種讀書爲了報效君國的人,不過數量非常少,大部分人讀書也好,做官也好,其實初衷都是爲了個人或家族的利益。

人性並沒有那麼美好,對想當官的人來說,要求他們爲報效家國而讀書,未免太不現實。

科舉的本質是遏制世家的勢力發展,提攜寒門子弟,收天下士子之心,所有這些本質裡,關於人性的部分,其實沒法去要求什麼。

寒門子弟讀書的初衷,大多也是爲了改變個人和家族的命運,終究也是追逐利益的。

追逐利益不可怕,英明的君主懂得如何利用人性,將利益變成他們效忠的動力。

李欽載話裡的意思,李治聽懂了。

“景初的意思是說,事實上民間的讀書人並不少,不過世家子弟讀書看起來比民間的多而已,對嗎?”

李欽載點頭:“是,大唐立國至今數十年,天下承平,民心思定,太宗先帝與陛下爲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盛世之兆,首先是溫飽,滿足了溫飽,人會產生慾望,對功名的慾望,對權色的慾望,無論貧富,人的慾望是沒有區別的。”

武后淡淡地道:“景初說民間讀書人其實也不少,爲何十餘年來科考所取者,大多是世家子弟?”

李欽載不慌不忙地道:“是因爲朝廷科舉取士的過程出了問題。”

李治眉梢一挑:“朕願聞其詳。”

“其一,能來長安參加科考的各地讀書人,是需要地方官府薦舉的,雖然陛下三令五申地方官府必須薦舉寒門子弟,但上令下達,中間難免被人鑽了空子。”

“所以地方官員推薦來長安科考的考生裡,摻雜了大量的世家子弟,世家子弟的基數龐大,高中功名被朝廷錄用的機率也就大了。”

“其二,長安朝堂批閱試卷的官員也有問題,朝臣大多出自世家,他們必須站在世家的立場上,爲各自的家族謀利。”

“同樣精彩優秀的兩份試卷擺在面前,閱卷官員首先看的是考生的姓名和出身,世家出身的考生,錄用的機率比寒門子弟更大,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

李欽載頓了頓,道:“科舉制從朝廷而始,然而政令出宮廷,卻諸多阻礙,再好的制度若被有心人利用,政令下達地方,往往完全變了味道,最終人亡政息,一場徒勞。”

李治坐直了身子,沉聲道:“景初所言有理,朕今日振聾發聵,受教了。”

說着李治望向武后,武后也是一臉凝重,點頭緩緩道:“景初若不言,臣妾還不知科舉竟有如此多的弊端。”

李治突然冷笑起來:“可笑這些年來,朝中臣子竟無一人向朕當面直言弊病,他們表面唯唯諾諾,背地裡卻首鼠兩端,教朕心寒!”

李欽載緩緩道:“陛下,臣剛纔說過,朝臣大多出身於世家,他們不得不站在世家的利益上行事,這是無法避免的。”

武后笑了笑,道:“景初說,今日有諫進上,剛纔你說的科舉弊病,是否有解決之道?”

李欽載道:“有,雖不能完全解決,但臣以爲能緩治其弊。”

“快說!”李治急道。

“其一,科舉之前,調撥東西臺御史發赴各地州縣,監察地方官員薦舉考生事宜,力保薦舉名錄的公正,對世家和寒門考生的比率嚴格控制。”

“薦舉以寒門子弟爲主,同時爲了不徹底得罪世家,陛下也可許世家門閥少許官職,適當對他們妥協。”

“其二,爲保科舉閱卷的公正,臣請陛下采用糊名制,杜絕閱卷官員以考生出身籍貫而擇人取士的弊端。”

李治和武后迅速對視一眼,李治驚奇地道:“何謂‘糊名制’?”

李欽載用手比劃了一下,道:“考試過後,各考生的試卷放在一起,迭成一摞,在考生填寫姓名的地方用白紙暫時糊住,讓閱卷的官員無法看到考生的姓名籍貫,只能以考生試卷所答的內容擇優而取。”

“待成績排名定下來後,在監察官員的監督下,閱卷官再將試卷糊住姓名的地方打開,只憑成績而宣佈錄用的人選。”

“在這個過程裡,朝中各級官員層層監督,並立下嚴法禁止官員徇私舞弊,如此,可保證科舉考試的公正性,亦可服天下士子之心。”

李欽載說完後停頓下來,留足了時間讓李治和武后慢慢消化。

李治和武后咂摸着李欽載剛纔話裡的意思,半晌之後,二人眼睛越來越亮。

猛地一拍大腿,李治興奮地道:“景初高才,巧思如神,朕太佩服了!”

武后也含笑道:“景初所諫之法甚妥,如此可極大地避免科舉考試中官員和考生舞弊,杜絕世家門閥以權勢插手干預科考,甚善也!”

李治大笑道:“如此,朝廷科舉便是完完全全的擇才取士,再無權勢與人情舞弊徇私,同時,天下寒門子弟入仕的機會也大多了。”

說着李治起身,興奮地在殿內來回踱步,然後轉身指着武后,道:“皇后,記下來,剛纔景初說的每一句話都記下來!”

武后含笑點頭,眼神望向李欽載時,少了幾分怨恚,多了幾分善意。

私人恩怨放在一邊,這一次,李欽載站的立場與她一致,那麼,她與李欽載便是同盟。

成熟的政治人物不會被私人恩怨影響心智,盟友也好,敵人也好,因利而分,因利而合,是敵是友,立場不可能永不改變。

比如這一刻,武后便突然覺得,在科舉這件事上,她與李欽載又形成了暫時的同盟。

第554章 不裝了,攤牌了第622章 無人與歸第912章 糊弄,推拒第三十八章 前現代主義生活第五百一十一章 又是一位名將第719章 身份暴露第887章 破門哭靈第三百二十五章 脫靴留官,潮來潮退第631章 妾室進門第846章 登門啓釁第四百四十一章 來意不明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婚(下)第九百四十三章 拳頭也是一門外語第613章 爵晉縣侯第882章 弘壁第758章 東窗事發第五百三十二章 三國會談(下)第九十四章 兩小無猜?第三十五章 光明磊落李景初第730章 寵辱不驚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陌刀終戰第706章 賓至如歸第四百五十二章 探監第九百二十二章 東征之望第三百四十九章 牛摔傷了第876章 武家恩怨第631章 妾室進門第三百一十四章 佈局挖坑第九百九十五章 清廉如水第二百三十八章 全人類都不能失去我第二百六十八章 徹底塵封的往事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家都是體面人第882章 弘壁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大索名醫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熱血中二第665章 盡心盡力第668章 新糧種的來歷第三百九十八章 我若動,敵必動第802章 歸來仍是中二少年第900章 徵兆第二百六十五章 未來宰相第九百七十一章 巨大隱患第五百二十七章 一舞傾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曬太陽不宜聽冤情第八十三章 三箭定天山第一百七十二章 她家的炕我還沒上過呢第二百八十九章 男人楷模第五百三十四章 明正典刑第二百九十八章 勸君歸去第三百五十九章 秀夫秀一臉第872章 添丁第五百零七章 駕至涼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莊戶老兵第七十七章 修改版《百家姓》第九百七十七章 大聖之姿第627章 李家妾室第656章 弊大於利第二百零一章 屠城掠地第一千零四十章 初戰告捷第877章 親情薄如紙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籌糧軍令第729章 直言進諫第一百六十四章 打爆他的狗頭第674章 攻心第650章 單純看不順眼而已第一千零九章 開拔海東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十萬火急第三百七十二章 步子邁大了第一百零八章 自己看,自己聽第698章 結個親家第三百三十七章 同窗之誼第759章 寬宏大量第一百九十三章 威力大,倒一片第九百三十三章 倭使之乞第二百六十章 莫生氣第一百一十章 伙食費給了嗎?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戰雲再起第709章 此行圓滿第九百九十五章 清廉如水第一百三十六章 潑天大禍第744章 前朝秘辛第九百五十章 流言突起第二百六十九章 苦難總會過去第五百零六章 大意了,我沒有閃第865章 來日方長第584章 襲擾狙擊第五百二十章 興師問罪第664章 景教的分量第770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一十一章 詐騙勒索第四百九十七章 成了家的男人不能任性第六十八章 祖籍南方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潑天大禍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小姐的威風第一百五十九章 福兮禍之所伏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最小代價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兵臨蒼巖第三十八章 前現代主義生活第四百七十五章 太子求和第一百章 拿來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