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同樣是屬於沒有指定答案的個人主觀題了,每個人都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去對其做出解答,一千個人就會有一千個答案。
此處我只給出自己的答案,即:我見她的第一眼,壓根就不存在所謂善惡,就只是一種混沌的狀態,是一種先天狀態,沒被後天所影響。
這話聽起來當然是很像道家經典或者修仙小說中段子,所謂後天先天。但我既然在此處說了,那我自然能不靠修仙或者道教的東西去解釋它。
…………
首先,對一個剛出生的小孩子來說,她的腦海中除了一些長久進化而烙印進去的本能以外,應該是空白的。
從她第一眼看到這個世界開始,人腦這臺機器,或者說是能自主學習的模型,就會開始把外界信息復刻進自己的數據庫中去。
注意,此時這些數據並沒有被理解,大腦也沒開始學習它們之間的聯繫,它們僅僅是作爲一種佔用空間的資料而存在着。
後面,她看到了父母,看到了親人,看到了醫生,此時她也並不理解這些人是誰,只是記下來了他們的資料,在思維空間中建立了這麼一個個結構。
當她看到同一人的次數慢慢增加,就好比對一個人進行畫像,慢慢補足了他的細節,存儲在腦海,並不斷對這個數據進行學習,開始把他寫入自己的第一層邏輯中去。
而後她基於自己獲取到的這些知識,加上內置的一些本能或者基因調控下的功能,學習出來一個最初的,不斷對外界信息進行獲取並實時反饋的模型,也就是她的認知。就是這個生命體的最初思維模型。
這個初始模型,是很簡陋很模糊的,因爲它只有對具體信息的存儲與反饋,還並沒有建立實體與抽象概念之間的聯繫,還不能認知到結構性。
就好像小孩子會對見到次數最多,信息最完全的父母感到親近,但在成人給她灌輸父母這個概念之前,她是沒辦法把腦海中的那兩個人物形象同爸爸媽媽這兩個概念聯繫起來的。
而這也就是概念或者說語言的一些作用,語言是意識的外殼。
有了這個東西之後,才方便後續的去學習更多東西,更加完善自己的思維模型,並對更多東西產生思考與反饋。
…………
而對於原本沒有的,未曾見過也未曾聽過的東西時,人其實很難憑空腦補。
就好像如果我說真正的虛無,是剝離一切符號描述的一種狀態,是混沌態,是脫離存在與虛無之描述的東西。
這種虛無,有些人就能想象出,單有些人想象不出來。
那時的我對第一次見我到我這麼一個東西的大侄女來說,也是無可想象的,無法定義的存在。
她頂多只能把我類比爲她父母爺爺奶奶那樣外形的存在,卻不知道我到底是什麼,也不知道該對我這麼一個外界信息做出什麼反饋。
她還沒有建立關於我的模型,也沒有成型的定義去描述我,她的思維模型只能讓她在無反應的情況下儘量先收集我的數據,然後進行學習,等待建立關於我的函數。
所以她看我的那一眼,很乾淨,也壓根不存在善惡之別,是對我沒有概念的,一種類似神明般的對外界的注視。
…………
同理,可以推出,起碼在孩子剛出生並未接收到足夠多外界信息的污染之時,她的意識裡是沒有善惡之別的。
就好像一張沒有顏色的紙,既不是黑色,也不是白色。
當然,如果從更細微的差別區分的話,人的本能到底算是好還是壞呢?
就好像有人用來闡述性惡論的理由是:嬰兒爭奪母乳,排外。
這種行爲的本質當然是受求生本能的驅使,算得上是人類大腦內置的最核心功能之一了,到底算好算壞呢?
還有一些其他的功能,比如說繁衍,對吧?
老子曾舉例說過小孩子,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認爲是精氣充足的緣故,這又怎麼算呢?
難道色慾罪惡之源,就在於此,人類就是生來罪惡嗎?
…………
就我個人來說,我認爲這種內置的功能是需要排除在外的。
自我存在與羣體存在,生存及繁衍,這是所有生命的內置模塊,是不能算做善惡之類中的。
就好比狼吃羊,那是天性,不能因爲人的喜好就去判定好壞。
更不能強行讓狼吃草,讓羊吃肉,那纔是真正的惡——以某個族羣之意志去取代所有的意志天性,強制規定一切,毀滅一切本真純淨的,先天之性。
…………
因此,所有談論性善性惡,併爲此爭論不休的,都沒啥意義。
因爲所有剛出生的東西,除了一些內置的,超越善惡之別的本能模塊以外,基本都是純淨的,是沒有善惡之別的。
只有在被外界信息污染以後,纔會開始形成觀念,形成思維模型,從而有了世俗的善惡之分別。
至於爲什麼戈爾丁的《蠅王》中會認爲性本惡,
那是因爲他把一堆被污染的花花綠綠的紙又給扔回了清水裡面,想要把他們漂白,卻沒想到直接把水給搞渾濁了,愈發污染了那些原本還算乾淨的紙張。
真想驗證性善性惡,看早些年那些狼孩熊孩的報道,不就有答案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