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桌腿之論

慈安太后之所以給出瞭如此的評價,絕不是沒有原因的。

她和慈禧太后以及恭親王文祥等朝廷重臣都知道,中國目前的邊疆形勢非常嚴峻,從戰略上考慮,解決新疆問題既是當務之急,也具備了一定的時機與條件。而從更長遠的戰略看,海軍的建設同樣不可待之來日。“塞防”派的理論清晰而又明確,“海防派”的主張同樣是基於現實存在的威脅。

而無論塞防還是海防,都是得花上大筆的銀子的!可現在的大清,在經歷了太平天國之亂後,根本拿不出銀子同時兼顧!

但林義哲的摺子,卻清晰的指出了一個真理?——一個國家建立海軍,絕不只是不讓外國的炮艦打破海上邊疆的寧靜,海軍的艦船,可以拉動老大腐朽的天朝上國走出傳統,走向世界!可以帶來國家的強盛和社會的根本變革!這真理的一步,朝中的大臣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的!

而且,林義哲在折中還詳細的考證了中國人經略海洋,開拓海上通路的歷史,並指出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而是古以有之的!

歷史上的中國人對海洋戰略地位及其價值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這個過程隨着社會生產力的躍升和海洋開發水平的提高,不斷深化和擴展。從遠古時代至15世紀,接觸海洋的中國人主要是居住在沿海地區的居民,他們利用海洋的活動主要是在沿海航行,採拾貝類和捕撈小魚,利用海水製鹽。中國人把經營海洋看作是陸上農耕漁獵生活的自然延伸,即“通舟楫之便,興魚鹽之利”。林義哲考證《易經》上便有過“刳木爲舟,剡木爲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的記載。《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的齊國卿相管仲提出的“惟官山海爲可耳”的政策主張。戰國時,韓非子在總結治國經驗時再次強調海洋開發的重要性,也提出過“歷心山海而國家富”的著名論斷。

林義哲還指出,中國向海上的發展步伐並不比歐洲晚。自晚唐以來,中國社會開始脫離原先內陸帝國的運行軌道,出現“頭枕東南,面向海洋”的發展路向。東部沿海相繼產生了一大批海上貿易活動繁榮的港口城市。宋元時期中國在造船技術和海上定向技術方面都處於絕對領先地位。航海羅盤至少在北宋徽宗時期即已運用在本國建造的大型海舶之上。到了明朝。明成祖朱棣置開國禁令於不顧,幾乎和歐洲人同時開始了海上探險。1405至1433年的20餘年間,鄭和曾率領由2萬多人和一、二百艘艦船組成的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七下西洋,鄭和的遠航不但達到了“耀皇威於四海”的政治目的,也極大的促成了中國民間的海上貿易發展。

但是,鄭和七下西洋既是中國古代航海事業的巔峰。也是中國海洋發展路向嚴重受挫的標識性事件。1433年,明宣宗朱瞻基在批准鄭和作最後一次海上遠征後,下達了嚴厲的“禁海令”,禁止沿海居民從事外貿活動。約有千餘艘戰艦的明帝國就這樣放棄了海權,告別了大海。林義哲指出,正是明代的海禁,使得國家稅源流失。加之走私盛行,倭寇入侵,明朝的國力很快衰退,最終滅亡!

“強敵四顧,陸海皆危”曾是中國近代以來安全環境的一個突出特點。鴉片戰爭後,一些有識之士對海洋方向的嚴重危機有着較爲清醒的認識,並陸續提出了應對之策。林則徐堪稱爲清朝高級官員中睜眼向洋看世界的第一人。思想家魏源接受林則徐的委託,編撰出一百卷的偉大著作《海國圖志》;提出了建設海軍海防的一系列主張。開中國近代海防思想之先河,成爲傑出的海防思想啓蒙家。魏源指出,抵禦強敵入侵的上策是要“嚴修武備”,尤其要嚴修海上武備,因爲入侵之敵主要來自海上。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也曾發出了“傷心問東亞海權”的時代浩嘆,並警示後人:“惟今後之太平洋問題,則實關於我中華民族之生存。中華國家之命運者也”。但由於“重陸輕海”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統治階層始終難以在“海防”與“塞防”之間找到平衡點。

慈安太后之所以給出瞭如此的評價,絕不是沒有原因的。

她和慈禧太后以及恭親王文祥等朝廷重臣都知道,中國目前的邊疆形勢非常嚴峻。從戰略上考慮,解決新疆問題既是當務之急,也具備了一定的時機與條件。而從更長遠的戰略看,海軍的建設同樣不可待之來日。“塞防”派的理論清晰而又明確,“海防派”的主張同樣是基於現實存在的威脅。

而無論塞防還是海防,都是得花上大筆的銀子的!可現在的大清,在經歷了太平天國之亂後,根本拿不出銀子同時兼顧!

但林義哲的摺子,卻清晰的指出了一個真理?——一個國家建立海軍,絕不只是不讓外國的炮艦打破海上邊疆的寧靜,海軍的艦船,可以拉動老大腐朽的天朝上國走出傳統,走向世界!可以帶來國家的強盛和社會的根本變革!這真理的一步,朝中的大臣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的!

而且,林義哲在折中還詳細的考證了中國人經略海洋,開拓海上通路的歷史,並指出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而是古以有之的!

歷史上的中國人對海洋戰略地位及其價值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這個過程隨着社會生產力的躍升和海洋開發水平的提高,不斷深化和擴展。從遠古時代至15世紀,接觸海洋的中國人主要是居住在沿海地區的居民,他們利用海洋的活動主要是在沿海航行,採拾貝類和捕撈小魚,利用海水製鹽。中國人把經營海洋看作是陸上農耕漁獵生活的自然延伸,即“通舟楫之便,興魚鹽之利”。林義哲考證《易經》上便有過“刳木爲舟,剡木爲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的記載。《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的齊國卿相管仲提出的“惟官山海爲可耳”的政策主張,戰國時,韓非子在總結治國經驗時再次強調海洋開發的重要性,也提出過“歷心山海而國家富”的著名論斷。

林義哲還指出,中國向海上的發展步伐並不比歐洲晚。自晚唐以來,中國社會開始脫離原先內陸帝國的運行軌道,出現“頭枕東南,面向海洋”的發展路向。東部沿海相繼產生了一大批海上貿易活動繁榮的港口城市。宋元時期中國在造船技術和海上定向技術方面都處於絕對領先地位。航海羅盤至少在北宋徽宗時期即已運用在本國建造的大型海舶之上。到了明朝,明成祖朱棣置開國禁令於不顧,幾乎和歐洲人同時開始了海上探險。1405至1433年的20餘年間,鄭和曾率領由2萬多人和一、二百艘艦船組成的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七下西洋,鄭和的遠航不但達到了“耀皇威於四海”的政治目的,也極大的促成了中國民間的海上貿易發展。

但是,鄭和七下西洋既是中國古代航海事業的巔峰,也是中國海洋發展路向嚴重受挫的標識性事件。1433年,明宣宗朱瞻基在批准鄭和作最後一次海上遠征後,下達了嚴厲的“禁海令”,禁止沿海居民從事外貿活動。約有千餘艘戰艦的明帝國就這樣放棄了海權,告別了大海。林義哲指出,正是明代的海禁,使得國家稅源流失,加之走私盛行,倭寇入侵,明朝的國力很快衰退,最終滅亡!

“強敵四顧,陸海皆危”曾是中國近代以來安全環境的一個突出特點。鴉片戰爭後,一些有識之士對海洋方向的嚴重危機有着較爲清醒的認識,並陸續提出了應對之策。林則徐堪稱爲清朝高級官員中睜眼向洋看世界的第一人。思想家魏源接受林則徐的委託,編撰出一百卷的偉大著作《海國圖志》;提出了建設海軍海防的一系列主張,開中國近代海防思想之先河,成爲傑出的海防思想啓蒙家。魏源指出,抵禦強敵入侵的上策是要“嚴修武備”,尤其要嚴修海上武備,因爲入侵之敵主要來自海上。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也曾發出了“傷心問東亞海權”的時代浩嘆,並警示後人:“惟今後之太平洋問題,則實關於我中華民族之生存,中華國家之命運者也”。但由於“重陸輕海”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統治階層始終難以在“海防”與“塞防”之間找到平衡點。

第356章 歷史的時鐘第162章 盧氏千金第465章 國丈發威第357章 捕劉二百八十二章 林柳二回合第204章 寧直不彎洪陶士第189章 “野心家”和“奸商”的勾結第169章 誰識女兒心第235章 排灣族的酒第390章 “請高擡貴手!”第6章 我是心理諮詢師二百五十九章 牛人妻弟和他的牛人發小二百五十六章 恭王心路第477章 反目成仇第302章 毛董入獄第395章 皇后之喜第332章 外行指揮第56章 季高讕言第235章 排灣族的酒第411章 不眠之夜第91章 排槍的正確使用第33章 幽巷遇險第322章 當“情敵”遇見“粉絲”第364章 欲加之罪第10章 “林義哲現象”第7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340章 廈門海戰第459章 盡在掌握第407章 可憐天子花下死第312章 博弈第467章 作死的下場第356章 歷史的時鐘第465章 國丈發威第218章 篤定以應第101章 彼之二等,中國巨擘第49章 瘋狂的海盜第484章 陽奉陰違第1章 死刑-魂穿-我在哪兒?第426章 崇綺的仇恨值第362章 美國“準內戰”第195章 香團上位第157章 刎頸之交二百九十章 雄主亦有難斷時二百六十二章 萬國通的恭親王第42章 佳人如玉第76章 羅氏掌門人之死第115章 獻寶第4章 當“愛國”遇到“豐田”二百六十二章 萬國通的恭親王第117章 讓拿三害慘了二百七十三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389章 冷雨夜二百五十九章 牛人妻弟和他的牛人發小第86章 拿破崙三世的煩惱第384章 目的地!琉球二百九十章 雄主亦有難斷時第443章 馬嘉理,你終於掛了!第426章 崇綺的仇恨值二百八十一章 柳原弔孝第170章 太后賜婚第90章 堅守第231章 針尖麥芒第387章 “清艦襲來!”第379章 全權?!第115章 獻寶第336章 “常陸丸”號事件第455章 無人島上第442章 蜀中才子第63章 揭破奸謀第250章 大隈重信第482章 小鎮俠女第138章 互相吹捧二百八十五章 兄弟反目第385章 流星彈雨第389章 冷雨夜第425章 清流毒箭第244章 “我要跟你走!”第417章 N姓家奴第244章 “我要跟你走!”第9章 信物玉豬龍第45章 打擊報復第488章 清官亦猛於虎第401章 底限第209章 順水人情第61章 迎難而進第50章 幕後玄機第4章 當“愛國”遇到“豐田”第97 普魯士海軍的末日第476章 體芳毒計第426章 崇綺的仇恨值二百七十七章 忍無可忍第186章 再入洞房第79章 注意荷蘭銀行!第91章 排槍的正確使用第456章 火爆正卿第23章 暴風驟雨第127章 如此協餉第329章 大潰第334章 “祥瑞”東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