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救秦瓊

bookmark

大業十二年春,秦安王王君臨派麾下大將魏刀兒帶領遠東軍鋼刀營,急行軍數千裡,擊敗兇名卓著的賊軍張金稱一夥于山東地界和河南地界的交界處,兩戰共殺敵七萬多人,只有一名俘虜,那便是殺人魔王張金稱。

張金稱押送到河北之後,王君臨當着萬千百姓的面,用最爲殘酷的千刀萬剮之刑罰,處死了張金稱。

張金稱曾經長期盤踞在河北一帶,禍害的河北百姓不少,所以河北的百姓拍手稱快,競相上前,欲食金稱之肉而後快。

而隨着張金稱被千刀萬剮殺死之後,也到大業十二年夏天。

如今的大隋,已是全面進入了諸雄爭強的時代,天下間的形勢漸趨明朗,不再那麼混亂了。

中原河南地境瓦崗寨已呈一家獨大之勢,有點可笑的是,大隋京城洛陽裡面的皇長孫帶領的留守朝廷和數萬重新聚集的府兵,成爲了瓦崗寨徹底統一中原的道路上需要掃清的最後一道障礙,當然這與統領這數萬府兵的人是王世充有關,這也是一個厲害角色,皇長孫在楊廣帶領大半朝廷前往揚州之後,能夠迅速穩定洛陽局勢,並控制洛陽周邊幾郡之地,王世充功不可沒。

河東地區已經被李淵集團徹底掌控,李淵欲向西北馬邑郡、平涼郡擴張,卻被馬邑郡死死擋住,這才發現當初佔領了馬邑郡的那夥馬賊竟然是狠角色,打了幾仗,李淵的人馬竟然未能討得了好。

雖然王君臨瞞得很好,但李淵集團也漸漸察覺到這夥佔領馬邑郡的馬賊與王君臨有關。

而在河東的東面幽州地界的羅藝,坐擁十萬兵馬,同樣是王君臨的人,這樣一來,李淵發現自己竟然不知不覺中被王君臨的人左右夾在了中間,只有往南到山西和關中一帶擴張發展。

再就是比張金稱還有兇殘的朱粲,卻是佔領着富庶的荊襄之地,可惜幾年下來,弄的赤地千里,渺無人煙。

而在江南除了揚州的楊廣控制的部分地盤之外,再就是林士弘一家獨大,在歷史上也就是這一年末,會稱帝於豫章,國號爲楚,建元太平。

此外便是山東、河西、關中、川蜀一帶還盤踞着大大小小的賊軍和隋軍,賊軍自不用說,只是隋軍內部卻也是多貌合神離,對朝廷既不聽調也不聽宣。

瓦崗寨翟讓和李密顯然不想滅了洛陽,成爲朝廷重點對付對象,也不想過早的引起王君臨和李淵的警惕,所以便將擴張方向盯上了山東。

但山東卻由老將張須陀和秦瓊守着,死不退讓,二人帶領山東郡兵死死的將聲勢浩大的瓦崗軍擋了下來。

一時間雙方人馬大戰不休,整個天下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山東地界。

張須陀雖然厲害,但山東諸郡的兵力有限,更何況張須陀不過是滎陽一郡的通守,甚至連山東七郡中的一個郡的太守都不是,手中能夠控制的兵馬實在是有限的很。

即使有秦瓊這等厲害的大將輔佐,也漸漸不支,兵馬越來越少,地方官府和世家門閥也多擎肘搗亂,糧草也越來越不夠。

王君臨吩咐羅士信帶領旋風營,做好了隨時出戰的準備,但爲了不讓張須陀誤會和分心,卻不能提前進入,好在王君臨已經佔領了山東的東萊郡和高玄郡,從這兩郡出發,騎兵也就一日的路程。

即使有王君臨吩咐軍情府的人以巧妙的方式給張須陀和秦瓊提醒,但和歷史上一樣,二人帶領的滎陽郡兵依然中了李密的圈套,陷入了十數萬瓦崗軍的包圍。

王君臨對張須陀和秦瓊蓄謀已久,自然不能看着兩人如歷史上那樣,一個戰死,一個被李密忽悠的上了瓦崗寨。

就在張須陀和秦瓊苦戰一日一夜,眼看着就要被殲滅時,王君臨親自帶領旋風營騎兵突然殺到,輕易在瓦崗軍的包圍圈撕開一個口子,將張須陀和秦瓊及四千多殘兵救了出來。

然而,張須陀不知道是不是想尋死,竟然爲了救陷入包圍圈的麾下人馬,又帶人殺了進去。

瓦崗寨有歷史上只比李靖差了半籌的徐世績練兵,且統一調度大軍,戰力不可小覷,而且此次又出動了足足十數萬人馬,王君臨只帶了兩萬騎兵過來,卻不想爲了張須陀讓自己的人馬損失過多,所以不可能陪着張須陀胡來,也只不過在最後時刻,將秦瓊等三千殘兵救了下來。

瓦崗寨得知遠東軍竟然是王君臨親自到來,雖然只有兩萬人馬,但是忌憚之極,不敢圍追王君臨,任由王君臨將秦瓊和三千殘兵救走。

對於張須陀這個人,王君臨的感覺是複雜的。

也許是多年的剿匪生涯,讓張須陀厭倦了,匪患越剿越多,也見多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景象,讓他心灰意懶了,當然,也可能是他太驕傲了,竟然不能承受一次失敗。

不管怎麼說,大業十二年秋天,本來有機會逃走的張須陀,卻戰死在了滎陽通守任上,他的死,充滿了英雄主義的悲劇色彩。

在王君臨看來,也不需要多說此人的功過,也不需要給他太高的評價,實際上,他只不過是日落西山的大隋的一個殉葬品而已。

但對秦瓊來說,張須陀可謂亦師亦友,是張須陀以身作則,告訴他武將肩頭的責任,是張須陀耐心指點,讓他學會了如何才能獲得士卒們的擁戴。

張須陀是武將的楷模,張須陀是大隋的柱石,張須陀是用一幅鐵肩,守護了山東數十萬百姓的家園。

但張須陀戰死了,死得不明不白………

身爲上柱國大將軍、左光祿大夫的張須陀居然爲了營救自己的部屬而自蹈死,消息傳到楊州,裴世矩和虞世基等人以目互視,無法相信張須陀明明已經被王君臨所救,卻非要去赴死。

反而是楊廣爲這位對他最爲忠誠的老將流了幾滴眼淚,下旨對張須陀身後功名重重封賞,還對其兒子也重重封賞。

第三百三十五章 難民營的規矩第九百一十五章 如此少的鹽稅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李元吉身邊的幕僚第五百九十二章 真兇(上)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撤退與伏擊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一邊倒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軍神首戰第三百零八章 追殺(四)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夜敗第九百四十四章 密旨第八百一十八章 生變第二十五章 平蘭縣大捷第五百三十九章 肉誘第一百九十四章 高潁的謀劃第九百六十二章 實力對比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聶小雨講的神奇故事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春秋使者的信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真正的圖謀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作戰計劃第九百六十一章 滿院屍體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天理循環報應不爽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大山關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是白癡啊第五百六十一章 探監第五百四十章 劍奴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軍師的試探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天理循環報應不爽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這是一個奇蹟第二百三十章 摧枯拉朽(四)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報仇雪恨的百姓第一百八十九章 春秋使者第八百二十四章 陳丹嬰的異狀第四百六十七章 你對我動了情第四百五十八章 寒門十三子第三百六十八章 刀客與箭雨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千軍萬馬殺一號(七)第四百三十三章 男女有別啊第六百三十八章 先皇大行新皇登基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女人的詛咒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卑躬屈膝第六百八十九章 三殺老人第四百六十章 朝堂之爭(上)第七百九十七章 齊王瘋了第五百一十七章 潛入於家老宅第二百七十六章 神秘激素第三百五十八章 看熱鬧的王君臨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不要小覷天下英雄第三百一十四章 敗軍之將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朝野震驚第四百六十二章 朝堂之爭(下)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陳咬金消失了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定都之辯和國號之爭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就這麼簡單第五百零六章 又讓我背黑鍋第五百九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熟人第九百六十六章 水師大營的異狀第九百四十章 杜如晦的看法第七百七十五章 一網打盡第六十章 風沙中的伏兵第五百零二章 長壽天經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蓋世梟雄第三十六章 特殊的訓練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發瘋的羅士信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唐王李淵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蛇島訓練營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一號殺手之王藏在何處第二百零六章 何爲寒門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楊素的殺手鐗第一百二十八章 飛箭傳書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劉武周死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海豹營和鋼刀營來了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李世民的敬意第一百六十二章 預防旱魃的出現第五百九十二章 真兇(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蟲妖的鬱悶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特戰隊準備幹一票大的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大唐國師的結盟之策第一百九十九章 巷口擊殺第一千章零四章 農業“革命”第三百一十章 來自高臺城的軍隊第四十六章 毒將敬酒誰敢喝第九百一十七章 鹽場(第五更)第七百六十章 被自己蠢死的皇子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矛盾的楊廣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誰之罪責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千軍萬馬殺一號(一)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不一樣的攻守戰(八)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四萬多個瘋子第七百二十九章 詭異的眼神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亂世兵如匪第六百四十九章 三大車人頭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宇文成都的怒火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長安城內的秘密武器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自我“神化”的楊廣第三百一十三章 白蘭王的悲哀發現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熱鍋上的楊廣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流言四起第六百零九章 合力戰春秋使者第七百九十二章 新都之地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不一樣的攻守戰(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