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1935年的結束

bookmark

1935年接下來的日子,羅馬尼亞就在緩慢的擴軍中度過。

而在世界上,遠東的那場內戰埃德爾的老朋友也走向階段性勝利。共產黨武裝被迫進行轉移,其在江西的根據地也已近被佔領。而在這場中戰鬥中,根據羅德兩國顧問團改編的軍隊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所以暫時解除心腹之患的那位埃德爾的老朋友,對於推動其軍隊改革更加的迫切。因爲日本人在華北地帶已經越來越不安分,他迫切的需要更多的武器裝備改編更多的軍隊,所以南京方面提出繼續將原材料換武器的計劃進行下去。

而對於南京的要求,德羅兩國都表示同意。其中德國方面因爲需要工業原材料,而且自身外匯就不充足,至於羅馬尼亞方面,也是爲了擴大出口。因爲隨着羅馬尼亞換裝的進行,大量老式裝備退出了現役。對於這些裝備銷燬要花資金,存起來還佔地方,不如將其銷售出去換些原材料。

雖然這些裝備在歐洲已經顯得跟不上時代,不過對於南京方面來說,這些保養的非常好的裝備其也是樂於接收。因爲價格上比起新裝備差了一大截,性能並沒有差太多。所以對於接收這批價廉物美的武器,南京方面一百個願意。

所以在1935年,羅馬尼亞先後運輸了高達5.2億列伊,足夠裝備十一個師的裝備。當然除了從羅馬尼亞收破爛之外,其隱藏到骨髓的德式迷依然在發作,德國在1935年也出口了1.1億帝國馬克的武器。

當然除了遠東之外,進行許久的埃塞俄比亞戰爭也到了尾聲。意大利在經歷換帥、增兵,終於在1935年4月21日,在阿散季湖附近的梅丘,埃軍主力被擊敗。6月2日,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國。6月5日,意軍佔領亞的斯亞貝巴。9日,墨索里尼宣佈將埃塞俄比亞領土併入意大利。

雖然意大利佔據了埃塞俄比亞,但是這場戰爭給了意大利帶來的巨大的傷亡,近十萬人陣亡,43,000人負傷。

雖然埃塞俄比亞多山的地形限制了意軍的發揮,但是其巨大的傷亡讓所有國家對意大利軍隊的英勇還是讚了一句。

不過其軍隊上層指揮僵硬,戰術落後,裝備落後這一點卻是無法掩蓋的。尤其是裝備的佈雷達6.5mm輕機槍、曼利夏-卡爾卡諾步槍可謂是極品。

佈雷達6.5mm輕機槍其獨特的側身彈夾,導致重心偏移。全槍質量(不含彈匣)----10.34kg,可謂是輕機槍中的大胖子。不過其重量並沒有帶來更高的射速,500發每分鐘的最大理論射術,也因爲設計不合理完全做不到,可謂是能和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歪把子)爭一時瑜亮。

至於卡爾卡諾步槍就不用過多解釋了。1890年,意呆利首席技師薩爾瓦多·卡爾卡諾在都靈兵工廠於參照着意大利麪點師傅的擀麪杖,設計出卡爾卡諾M1891步槍。用以替代奇葩的10.4 x47R口徑M1870維特里黑火藥步槍。

卡爾卡諾步槍長1,285 mm,口徑選用6.5mm的小口徑。其選用的6.5*52mm步槍彈,是當時威力最弱的制式全威力彈。

卡爾卡諾步槍是由漏夾供彈,這個漏夾又借鑑了M1888委員會漏夾的設計,而意大利加了一發。(而之前的維特里步槍四發裝夾,卡爾卡諾六發漏夾,意大利人不會數5?)

卡爾卡諾步槍採用了獨特的漸進膛線(接近槍口纏距越短,彈頭轉速越來越快),該槍精度良好。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意大利人對彈藥管理混亂,卡爾卡諾彈火藥來源不一,所以卡爾卡諾初速從600米到750米每秒,彈道也因此很隨機...打不打的中人都看運氣。

與日本的同口徑三八式步槍相比,卡爾卡諾步槍完全比不上。所以這也是意大利軍隊之前傷亡那麼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山地作戰對單兵素質和武器要求較高。

當然打落後國家,意大利還是能夠勝任的。不過至於面對列強選手,那麼其作戰能力就不得而知了。雖然意大利陸軍整體能力較差,但是其還有出色的部隊。例如駐紮在意大利北部山區的面對法國的山地部隊,就是其精銳之,另外其海軍實力還是值得肯定。

當然在世界還有其他事情發生,不過這就不值得重點關注。不過在1935年,羅馬尼亞更加註重對本國的軍事提升。

這一年雖然受到增發貨幣刺激削弱的影響,但是在軍工造船業的帶動下,羅馬尼亞經濟增速止跌回穩,再一次回到7%。

這一年羅馬尼亞GDP達到了827.4億列伊的規模,佔據歐洲第四世界第五。其中羅馬尼亞鋼鐵產量達到578萬噸,已經與法國不相上下。而在糧食產量也達到2384萬噸的水平,不僅能滿足國內需求,其出口的規模也是也是一點不小。

而且受到埃德爾登上保加利亞國王的影響,目前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總人口達到了4300多萬人。位居歐洲第四,一舉超過了法國和意大利,與英國差距正在縮小。

同時在出口上,雖然受到經濟不景氣大環境的影響。但是羅馬尼亞憑藉開拓其他市場,依然有增長。不過不多,只有4.1%的出口增長。

而在進口上,羅馬尼亞因爲受到擴軍的影響,對於原材料尤其是橡膠、鎢礦、桐油、豬鬃等軍事原材料需求大增,導致羅馬尼亞在1935年的進口上達到了12.4%的增長。

當然從這裡來說,羅馬尼亞也在走向擴軍備戰的道路。不過比起德國來講,經濟環境更好的羅馬尼亞,擴張軍備要容易的多。不過考慮到兩國國情的不同,這個就不太好比較了。

而除了經濟和人口的增長之外,羅馬尼亞軍隊在這一年也達到了新高,總兵力54萬的海空軍三軍官兵,讓羅馬尼亞的擴張具備變得沒那麼吃力。

而1935年時光就,就這樣過去了。從1936年開始,歐洲上空的硝煙,讓更多人能夠嗅到,只是不知道這些有遠見的人,該如何選擇。

第365章 喀山黃金(完)第721章 第二波第218章 坦克(下)第416章 羅蘇衝突(七)第741章 逃離的希臘政府第九十四章 三國借款第143章 出擊,王國利劍(三)第304章 德瓦保衛戰(五)第605章 博爾切斯庫號實驗航母第175章 1914年的到來第703章 騎兵大戰坦克(中)第344章 喀山黃金(七)第600章 戰爭總結第433章 元帥第394章 德瓦戰役(四)第520章 農業改革(二)第551章 羅蘇局部戰爭(四)第370章 敖德薩條約(上)第556章 羅蘇局部戰爭(完)第652章 交戰(上)第799章 被迫提前的法國戰役第151章 特爾諾沃戰役 (完)第十一章 軍隊亂象第八十二章 海軍方案 上第518章 造船廠的海上巨獸第285章 準備(五)第638章 代號H的海軍造艦計劃(下)第172章 新編部隊第623章 向索菲亞進軍(二)第231章 新式坦克(上)第751章 克里特戰役(七)第503章 遠東行(二)第七十八章 第十二師第170章 履帶裝甲車第309章 目標克盧日(四)第756章 塞浦路斯作戰計劃第494章 在意大利(下)第209章 難民(中)第十一章 軍隊亂象第八十七章 索達瓦爾的春天(二合一4500字)第499章 美國行(四)第548章 羅蘇局部戰爭(一)第486章 訪問波蘭第776章 海中刺客(中)第280章 準備(一)第651章 無題第101章 婚禮 上第247章 米茲克上尉(下)第213章 發展的動力實驗室第216章 高漲的民族主義(上)第508章 外來勞工的問題(下)第661章 保羅合併(上)第484章 啤酒館與校長第642章 1935年編制(下)第六十八章橡膠危機 三第603章 截胡(中)第725章 英國災難日第230章 教育改革法案(下)第747章 克里特戰役(三)第219章 德國的要求第九十二章 新首相第三十章 金融危機第688章 歐洲三軸心(四)第778章 霍夫曼上將第487章 訪問波蘭(下)第632章 意大利的異動第112章 羅保談判 中 (求訂閱)第155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一)第461章 里加條約第138章保加利亞的突襲第528章 突如其來的休假(上)第734章 希臘戰役(下)第173章 懷孕第285章 準備(五)第381章 無題第244章 安第齊·丹東(下)第647章 西班牙黃金(二)第六十二章 黑手會第175章 1914年的到來第243章 安第齊·丹東(中)二合一第187章 羅馬尼亞的應對第367章 鯨吞(六)第706章 七日下華沙(一)第422章 潰敗(上)第482章 趁火打劫(上)第706章 七日下華沙(二)第425章 影響第二章 採購 上第222章 1915歲末第427章 羅馬尼亞共產黨(上)第393章 戰敗第406章 逃難的烏克蘭政府第200章 海峽封閉的影響第274章 德皇退位第538章 德國的政治變局第447章 羅波友好協定 (上)第二十二章 改變第一章 不一樣的霍亨索倫家族第105章 軸轉式星型氣冷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