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節 化工廠(三)

合併的設備裡,就包括了三車間的兩組電解槽。

電解槽是生產多種化工品的必備物。電解食鹽水可以製取燒鹼,氯氣和氫氣;電解氧化法可以製取各種氯酸鹽、高錳酸鹽、過硫酸鹽。

另外,溼法電解可以精製金屬銅、銀、金、鉑。廠房裡那些電鍍,電拋光的樣品,也都是通過水溶液電解來實現的。

有了三車間,穿越衆就可以放出一頭潛伏着的吸金獸:鏡子。

早在穿越衆出現之前的16世紀,威尼斯人就已經發明瞭圓筒法制造板玻璃,同時發明了用汞在玻璃上貼附錫箔的錫汞齊法來製造鏡子......這種2.0版的鏡子使得傳統的金屬鏡逐漸減少。

而歷史上用硝酸銀製作鏡子,則要等到1835年德國化學家利比格出場。他把硝酸銀和還原劑混合,使硝酸銀析出銀,然後附在玻璃之上做出了3.0版鏡子。至於真正的電鍍銀鏡子,則還要等將近100年後,英國人才會發明這項技術。

而現在既然三車間已經成立了,那麼穿越衆很快就可以用電鍍法來製造4.0版的現代鏡子了。

......

轟走了以皇帝爲首的搗亂團伙後,洪序在其他三個化學狗敬佩的目光中,開始集合工人佈置生產任務。

化工廠的工人並不多。

儘管只要洪序張張嘴,三五百號人說話就能被派過來,但是這種套路在化工廠不好使——擰錯一個閥門就會出事故的地方,外行越多,大家死得越快。

所以新開張的化工廠,不算那些外圍幹粗活的,現在有資格上生產線的一共只有32個人。

在這32個人裡面,有20個是普通工人,然後是4個穿越衆每人帶2個徒弟......沒辦法,就是這麼寒酸。

普通工人都是之前野蠻生產時野蠻選拔出來的。這些人屬於性格溫順,服從性好的自然選擇品——大大咧咧,放飛自我的那些貨不是殘廢就是死了。

而徒弟們就更珍貴了。

化學是進階科學,一個人要想接觸到化學的皮毛,那麼他的基礎數學水平至少要小學畢業才行。

儘管穿越勢力的核心教育部門:小學,現如今已經擴展到了3家。但是大夥從登岸到現在只過去了一年多時間,大批的小學生還沒畢業呢。

雖說穿越小學取消了美術課,音樂課,電腦課,英語課,品德與生活課;但是就算這樣,1年時間裡學生也不可能數學畢業......即便是有學霸,那也是低年齡的寶貝,是留着深造的,不可能用來當技工。

所以洪序他們需要的技工類人才,就只能從識字的明人少年裡尋找了。這個要求是很苛刻的:那些歲數大,知識結構已經固化的明人是沒用的,洪序他們需要的,是十六七歲左右,對學習有熱情,還要能在工廠吃苦的人。

通過每個社區都有的工人學習室前期篩選,再加上另一樣大殺器:高工資的引誘,洪序他們好歹在工廠建成以前找來了一批學徒。

這些學徒在來到大員之前,大部分都是江南地區的夥計和織工......今年7月底發生在杭州附近的潮災,使得江南富碩地帶的大批鄉下的自耕農和城市裡的工人階級破產。

而做爲大明識字率最高的地區,從江南一帶被搶運來的這些流民,可是好好讓穿越衆下屬的各部門過了一把肥年。

要知道,同樣是工人,從江南地區來的織戶質量可是要遠高於那些只會種田的泥腿子的。

這些中古時代的工人很多都識字算數,而且懂得協作,能忍受枯燥的工業流程,隨便訓練一下,這些人幾乎都能無縫銜接到窯區下轄的各處工廠中去。

洪序他們手下的8個學徒中,有一半都是織戶家的小子。

......召集工人和學徒再次強調一遍注意事項後,隨着洪序一聲令下,所有人都穿上了進口的橘黃色防護服,然後大家各就各位,開動設備,點火鍋爐,開始了黑石溝化工廠的第一次試生產:硫酸。

硫酸的生產流程相對簡單,比較適合練手。工人先是將臺北火山羣運來的明黃色硫磺塊倒進料口,這些硫磺塊就會被皮帶輸入進熔硫槽內。

熔硫槽會很快將硫磺加熱爲液體,並且輸送到儲存罐中。在這個過程中,全程都會有0.5mpa的蒸汽伴隨,以便保持硫磺的液體形態。

液硫進入罐體後,首先會被精硫泵加壓,然後通過磺槍霧化,最終被噴入焚硫爐內。

焚硫爐裡要求的環境也是很苛刻的:空氣首先要經過過濾,然後經過鼓風機加壓,濃硫酸吸收乾燥這些程序後,纔會被送進爐腔。

接下來就是一系列的吸收和濃縮程序。硫磺氣體會在吸收塔和煙酸塔中不停循環移動,通過循環槽,循環泵,以及噴淋,濃縮等等工序後,最終進入存儲罐的,就是濃度超過98%的成品硫酸了。

整套工藝流程在4個穿越衆的操作下,並沒有掀起多大的波瀾就完成了。穿越衆畢竟來自於21世紀,即便是這套簡單的硫酸生產線上,依舊存在着各種監測,溫控,以及自動化管理的控制端,操作者並不需要大費周折。

成品硫酸最終被裝入了一些厚玻璃罐中。這大概就是窯區現在能給予化工廠最高科技的支持了,剩餘的只有那些粗黑的反應罐支架和推車。

整套工序完成後,洪序他們頓時化身爲人民教師,第一時間開始給各個崗位上的工人講起課來。

對於普通工人洪序沒什麼特殊要求。這些半文盲腦中沒有壓力,氣液態,酸鹼值的概念,他們其實就和後世流水線上的工人一樣,只要在崗位上完成固定的幾個動作......一句話,老實聽吆喝就好,對於他們來說,循規蹈矩就是最大的成功。

重點是那8個學徒。

這幾個被當作未來的工段長,車間主任,廠長來培養的年輕人,恭敬地跟在老師身後,穿梭在閥門和管道的海洋裡,聽着詳細無比的現場講課。他們可以隨時提出問題,並且得到不厭其煩的解答。

最近事多,暫時少更點......另外,感謝各位長期以來的打賞和票票,等忙過這段時間,俺會閉關衝量的,嘿嘿!

第717節 龍蛇起陸第702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一)第511節 教頭第630節 夜訪第225節 葬禮和反思第578節 官邸會議(二)第494節 賀扁擔第371節 問診第382節 走投無路第277節 升官第114節 同船不同命第479節 走人前的談判第83節 柴系統第69節 靠近第223節 接活第260章 抵達臺江第446節 傻狗第533節 接待入住第77節 雖近亦誅第269節 葡萄牙人的來歷第572節 鴻基堡第521節 榜樣的力量第606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七)第415節 北上第440節 三屯營第261節 一波又起第203節 傳道第48節 緊鑼密鼓第403節 進擊的湖匪第304節 建制(二)第11節 接着忽悠第232節 羣賢畢至(五)第225節 葬禮和反思第366節 政策第5節 高科技第271節 下午茶第455節 傳信第20節 攔路虎第456節 各方(一)第167節 木料和水泥第677節 北歸(二)第84章 電信第142節 種點什麼好第236節 羣賢畢至(九)第149節 臺江防禦方案第588節 艙房夜話第136節 捱打立正第20節 攔路虎第428節 手術第133節 兵臨村口第171節 德邦第335節 開港(一)第151節 雙重禮包第577節 官邸會議(一)第101章 參政議政第202節 授業第111節 羊入虎口第102章 開門迎客第124節 歷史在改變第34節 綁票(一)第405節 同心圓第569節 路邊的人第61節 學霸第599節 撫遠號條約(三)第465節 溫尚書第687節 北歸(一十二)第19節 來龍去脈第248節 化工廠(一)第213節 殺王(十)第154節 黃老爺第490節 特區局面(二)第602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三)第532節 招商會之前第401節 綁票知府第592節 毛承祿第535節 大衛星第119節 原來的主人第190節 迂迴第534節 課程第201節 公平交易第596節 登艦第571節 下龍灣登陸第664節 共襄大業(一)第324節 營養過剩第78節 本子第349節 開港(十五)第214節 殺王(十一)第260章 抵達臺江第187節 接觸第70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六)第598節 撫遠號條約(二)第687節 北歸(一十二)第122節 利潤點第607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八)第420節 白酒業第635節 鄭和島第70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六)第427節 病友第131節 大員鷹第116節 夜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