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孫倆清晨吃完早餐,來到別墅門口的法式花園裡漫步。
太陽剛出來不久,比弗利山莊的空氣清新又涼爽,能看見兩排低矮桃樹,如今正盛開着桃花,它們跟普通桃樹不同,結出的果子是蟠桃,扁扁的那種,花朵顏色更深一些。
灰喜鵲夫妻倆一蹦一跳,來到草坪上挑選適合的枝條,用嘴銜着去松樹上築巢,灰喜鵲的羽毛顏色挺漂亮,腦袋上像是扣着頂黑帽子,幾乎看不見眼睛,體積挺大。
前天時候,它們的舊窩被一場大風颳壞了,連小喜鵲都掉下樹,那隻小喜鵲的羽毛已經快要長齊,但是還不會飛,現在由園丁代爲照顧,捉到小蟲時候就拿來餵給它。
這次餵了條胖青蟲,對它而言食物太大,只有一半被吞進去,另一半還在它的嘴巴外面扭動着,差點把小喜鵲噎死,看見這幕場景時候,韓宣果斷打消掉去摸摸它的想法,實在談不上可愛。
胖丁欺負起了園丁養的奇特寵物——變色龍,它不斷將各種不同顏色的東西咬來,放在變色龍面前,接着觀察它如何緊張地變換顏色。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認爲貓是色盲,只能看到黑色、灰色和白色,但是目前科學研究證明,這種看法不能成立。
實驗證明,貓咪們經過訓練後,完全可以區分顏色,很多科學家認爲,貓不關心顏色,雖然它可以看出顏色,卻並不給顏色賦與任何意義。
這時候,胖丁把很多種東西,同時放在變色龍面前,然後這條變色龍就糾結了,索性變成五彩繽紛的顏色。
身患絕症(密集恐懼症)的韓宣,並不喜歡變色龍,他對蜥蜴科、蛇類、蝙蝠等物種無愛,怕這條顏色怪異的變色龍被胖丁給不小心玩死,於是將肥貓給帶走……
跟老頭聊天時候,得知奶奶最近忙得很。
她以前在家無聊,最近竟然享受起勞累的工作,時常感慨以前整天吃了睡、睡了吃的人生有什麼意思。
韓宣挺樂意見到這種改變,並且清楚明白造成改變的,不是因爲想要留下財富給自己,而是長輩們在享受經營事業的過程,留下財富只是順手而爲的事情。
人活着短短几十年,最多也不過百多年,要爲了自己而活,不應該是爲了子女或者其他的。
看看華夏就知道,有多少男人操勞於養家餬口,爲了孩子的將來而努力工作,女人也一樣,工作的同時忙着帶孩子,整個家庭都圍繞着孩子轉,生活壓力非常大。
單單將人生劃分成兩個階段,有孩子之前和有孩子之後,有孩子之前人生屬於自己,後來就在爲別人而活着,不僅照顧後代,還得照顧後代的後代。
都說養兒防老,但似乎啃老族比較多,過分溺愛是滋養米蟲的溫牀,千百年來,竟然沒人覺得這種做法不正常,反而很自豪地開始拼起爹媽。
孩子結婚後,父母給錢養着,父母老了後,養老金也給孩子,這樣乾的人數量不少。
以前韓宣也認爲父母這樣幹理所當然,但來到美國後發現一個事實:美國的父母們,比華夏的父母們更加幸福,而且不止幸福一點點。
美國人的人生階段,大概是從自己到孩子,然後接下來的近半人生又屬於自己,爲了孩子,大約只花費四分之一生命。
沒人養老就自己掙錢,窮有窮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照樣逍遙自在,孩子也沒淪落街頭,事實上絕大多數在成年後,更加懂得如何生活。
美國的孩子年滿18歲後,就會迫不及待地想要離開父母,對他們來說,離開父母單獨居住,是證明已經獨立的最重要標誌,無論社會如何發展,美國人的這種價值觀,始終不曾發生變化。
西方孩子十七八歲就像大人,這裡是指獨立生活能力和思維觀念,而華夏的孩子,大學畢業結婚生子後,依然更像是孩子。
時代在變化,社會也在變化,西方人認爲將孩子養到成年,是父母應盡的義務,父母存下足夠的大學基金盡到義務後,接下來就讓孩子自己出去打拼,拼搏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生,輝煌也好、平凡也罷,開開心心最重要。
如果得到獎學金或者中途退學,大學基金用不上,那就將大學基金變成創業基金或者用來結婚的錢,又或者孩子順利找到了挺不錯的出路,父母便可以將那筆錢留着自己花。
老年人開法拉利,他們後代開破舊二手車的事情,在西方社會屢見不鮮,這不是自私,假如後代們自己努力,到老也能開上豪車,這些父母纔是在爲自己活着,享受人生。
至於父母死後,後代們能拿到多少遺產,那得看運氣,對孩子的愛沒有變化,但這並不妨礙他們享受人生。
沒哪國法律規定,子女一定要比上代人富有,在動物界,沒有哪種動物會兢兢業業照顧後代一輩子,這說明華人的做法,本就不合生存法則的道理,是世俗觀念的侷限性強加在人們身上的。
華人總是喜歡說“這是爲了孩子,爲了下一代多掙些錢”,但每一代都說自己賺錢是爲了下一代,可究竟要到哪一代,纔會花掉這些錢呢?
藉口說爲了後代家庭的幸福,但卻犧牲掉自己家庭的幸福,這纔是真的自私,夫妻爲了孩子分居兩地的場景不少見,也難怪將來社會物質橫流、金錢至上。
發生高離婚率的原因,很主要一部分是因爲對孩子的親情,超過愛情本身,沒有爲對方考慮過,理所當然認爲孩子就是一切,其他都可以先放在一邊……
遇到搞不懂的問題就問老爺子,他聽完韓宣關於後代的疑問後,提出一個新觀點,告訴說:“大概是因爲我們華人,千百年來窮怕了吧。
當初我父親、爺爺他們,就是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我,殺一隻雞,兩個腿全是我的,長輩們看着我吃,那時候我還不知道禮讓,現在想想真臉紅。
過去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被傳爲佳話,不孝有三,無後爲大,雖然有的舊觀念現在已經衰退,但傳統文化的某些精神,卻仍然深深植根在華人身上。
華夏幾千年來,從來沒有過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所以大家都沒安全感,都在爲了明天,而使勁榨取今天,不是我們喜歡財富,而是自己提前給自己做保險,白人、黑人們不能理解這些。
連克林頓總統都在呼籲,說華夏居民的儲蓄率太高,應該多消費,用來刺激經濟,華夏當初的總理,也認爲要設立什麼黃金週假期,促使居民消費。
那些從祖上開始,就生活在完善的福利體系下的白人們,能懂得普通華人對未來那種無助和恐懼嗎?
華人真的是窮怕了,哪怕我現在已經發了財,還是會想着發更多的財,在我們華人心中,認爲能給子孫留下更多財產,纔是對子孫最大的關愛,也是對家庭最大的負責任。
我知道這個想法有問題,不過絕大多數華人確實是這樣想的,很難改變。
年輕時候,我整天忙着工作,差點鬧得跟你奶奶離婚,現在之所以和你父親的關係不算親密,也是因爲那時候長期不在家,他到現在還埋怨着我呢。
小時候家裡窮,整天被白人警察像狗一樣攆着,穿舊衣服、吃剩菜、上街撿垃圾買熱狗,還捨不得一頓吃完。
現在好不容易可以公開、安全地追逐金錢了,別指望在一兩代人時間內,能緩解這種被壓抑過久而噴涌出來的慾望和動力。
最近不少先富裕起來的美國華人家庭,已經在學習西方父母讓孩子獨立,這說明華人以前的做法,和社會保障缺失脫不了干係,而且關係還很緊密。
假如不用爲後代的生活擔憂,誰願意花一輩子時間只爲了掙錢呢,難道天生賤命喜歡工作?
不過這樣的做法確實有問題,總不能養着他們一輩子。
有錢的華人畢竟只有少數,絕大多數海外華人還很窮,許多非法移民連身份問題都不能解決,我們北美華人組織,正在試圖幫忙聯繫政府解決,可移民過來的人絡繹不絕,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完成……”
這番話猶如醍醐灌頂,讓韓宣一下子看清了矛盾所在。
不是當父母的不想放鬆,而是太窮了,社會還沒發展到可以讓父母們輕鬆自在的階段,如果父母不干涉子女生活,結婚要房、要車的問題,自然自然就會得到解決。
這樣想想,近代華人是悲哀的,除了先富裕起來的那一小批人、除了不想要子女的人,剩下的註定得承擔起當父母和子女的責任。
更加可悲的是,努力也不一定會有好結果,賺錢的速度比不過房價上漲、貨幣貶值的速度,這就是屬於國家應該擔負的責任了。
不生孩子,得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生孩子就又多了一份責任,最悲情的話莫過於:六十歲前賺的錢,用來給六十歲後看病,一個勞動力,要養活正常家庭的七口之家,還要爲後代生活做考慮,一場病、一套房,就足以將人摧垮……
(我知道最近不在狀態的原因了,慢性腸炎,還有脂肪肝,可憐我才22週歲,天天坐着,要抽時間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