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五日夫子關80裡外出現了白國的軍隊,武藤聽到這個消息不免心中一喜,定是就將軍前來解圍,外呼裡應定會大勝耶琉國,關中隨時待命準備在谷煞大軍被圍剿軍心大亂時出城一戰,就虎功的軍隊行至60裡外,四面八方的耶琉國士兵呼嘯而來,衝過來的感覺就是一羣無畏的死士,看樣子絕對是身經百戰的士兵,白國準備不足,慌神兒的功夫就有數千人死去,耶琉國人本就兇猛擅長野戰。
稍微冷靜下來的就虎功知道自己中了埋伏,四面八方的敵人只在去夫子關的路留了豁口,因爲夫子關前正駐守着谷煞帶領的軍隊,若在此等待夫子關開城門前來救援更是不可能,唯一的辦法就是強行突圍逃出去,繞路回到勼骷城,不得不說就虎功還算冷靜,當即令下,所有士兵南側突圍,務必殺出一條路,而南側耶琉國的將士則是奮死抵抗,被包圍的白國將士死傷慘重,這時10裡外的耶琉大軍這個時候動了,繼續向夫子關前進,武藤雖已知前方情況,但門前守着谷煞帶領的軍隊,若此刻打開城門前去支援肯定不行,若不開城門看着同袍身陷險境又於心不忍,終歸武藤還是選擇了相信就虎功。
一天的廝殺,慘痛的代價,這一戰就虎功帶領的軍隊死傷近萬但終是逃出了包圍,通夫丘馬背上那個挎刀而立的男人將是就虎功一生最大的對手,䇢青並不是多聰明,只不過他用了更久的時間做了更多的準備。
早在一個月前䇢青就在佈局,將軍隊分爲了老兵一隊,新兵一隊,老兵與日常一樣操練和養傷,新兵則每天訓練行軍安營,很少有實戰類的練習。
···行軍前國師去與谷煞交談,還沒等國師進府便被拒之門外,國師足足站了三個時辰才得見谷煞,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知道國師的來意,國師喝了茶後便請回吧,我不會再帶兵征伐了。”
“哎!小谷!你只猜到了我來意的一半,不如讓我將另一半講給你聽再下決定如何?我絕不強求任何人。”
“那···國師請講”
“我此行前來確實是想讓將軍帶兵不錯,但要將軍所帶全是新招的兵···”還沒等國師說完話谷煞就打斷道;
“不帶,帶不了,老兵都帶不了,新兵更是去送死。”
“你聽我講完,新兵在烈拓王的局裡只是一顆障眼法的棋子,但這顆棋子關乎整個戰局勝負,烈拓王近一個月每日訓練新兵行軍安營,爲的就是讓外人看來這就是一隊精銳之師,但若真的交手情況你可想而知,這羣新兵烈拓王不放心交到別人的手中,他相信的只有你,他相信只有你能將他們安全的帶回來”
谷煞一臉茫然的問道:“既是帶兵打仗哪有不傷不死的道理,不知烈拓王的計劃是怎樣的?”
“烈拓王知道你對局勢比較敏感,打算讓你帶着新兵分批去“攻打”夫子關,安營在夫子關數十里外,陸陸續續到達的士兵給關內一種全力攻城的假象,關內將士定不敢貿然出關,而勼骷城中的將士則會在攻打風戽城與增援夫子關進行抉擇,烈拓王將老兵列成了兩隊,風戽城烈拓王派了一隊重兵把守,短期內城門不會被破,而另一隊則在勼骷城通往夫子關60裡外的路上埋伏,等待勼骷城中士兵的到來,若是白國士兵前往風戽城則退守風戽城形成包夾,若是增援夫子關則能提前2日到達通夫丘做好埋伏,而谷煞將軍要做的就是恐嚇關內人,截關外兵。”
“烈拓王真是下的一手好棋,可若白國士兵出關一戰如何?”
“那就看谷煞將軍的抉擇了,是戰還是避的權利都在你的手裡,烈拓王將兵交給了你,那你的選擇就是對的,而這戰場局勢誰又能真正的預測呢”
“烈拓王這是將救兵還是救國的難題拋給了我,哈哈哈!不過這兵,我帶!剩下的交給他孃的命運吧,我現在想做的就是帶這些孩子們安全回家”
國師聽到谷煞的這番言論也露出了微笑····
“帝上,前方就將軍發來戰報,白國將士走進了䇢青的圈套,通夫丘一戰損失慘重,好在夫子關與勼骷城並未失守。”
“知道了,告訴就將軍需要任何幫助與孤聯繫,孤定會盡力滿足”白帝倒也顯得淡然,好似這場遭遇戰的結果早就已然知曉一般。
在白帝的心中論行軍打仗白國無人能比的了寧家,但寧家的權利又讓朝中衆臣心生不滿,今日此戰大敗,白帝想在這裡提一人試探下衆臣的態度。
“衆位愛卿今日我白國慘敗於耶琉國爲什麼?就是缺位將才,不知衆位愛卿可有這統帥職位的推薦人選?”
所有人都知道䇢青這個人治國有方,心懷天下,但打仗卻是個瘋子天才,絕不會在乎誰死誰亡,這個職位擔着國家的命運,也擔着任職將軍的生命風險,誰也不敢推薦,也無人可以推薦。
見朝中衆臣一時無言,白帝開口道:“誰都知道我白國安氏的天下因爲寧家才得近百年的安寧,寧家世代忠良將才,孤想推薦個人,不知寧家寧文來做這將軍統帥如何?”
滿朝大臣都極力反對,說什麼他太年輕,沒經驗,各式各樣的理由讓白帝慎重,白帝大怒“讓你們推薦又無話,我推薦你們還頗有意見,你們是真的爲白國着想,還是怕這寧家再次權傾朝野,出現第二個寧老?這場戰爭既然怎樣都是敗,那孤寧願敗在寧家的手裡,國家存亡之際希望衆臣齊心協力,幫助國家共度難關。”
朝堂之上雅雀無聲,既沒有人附和白帝,也無人敢反駁,這樣的結果白帝早就料到,就像這場戰爭的失敗。
幾日後傳來了就虎功辭官相逼的消息,信中幾位將軍聯名上書反對寧文擔任統帥職位,幾位將軍甚至講到:若是白帝一意孤行將罷官回鄉,正值前方戰事緊張時期,若幾位將軍罷官即使寧文再天才也戰勝不了耶琉國的䇢青。
戰爭時期白帝可以不顧文臣的想法,卻不得不思量武將的情緒,白帝回信:要在一個月內見到白國的勝利,若是沒有一切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