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豪賭

這確實是一把豪賭!贏了平步青雲,輸了身敗名裂!賭的是一生的仕途前程和身前身後名,魏一恭不由苦笑了一下,這一次比之嘉靖八年在京郊爲張璁送行風險更大,但回報也更大,若是此時敢於力排衆議,上疏支持三權分立,必然能夠簡在帝心,前程不可限量,不過,這風險也不是一般的大,不僅仕途斷絕,在士林中亦無容身之地,十數年的寒窗苦讀皆付之東流,他是真不明白,胡萬里如何會有如此過人的膽魄?

趙文華亦不敢輕易開口,這既可能是千載難逢的機遇,也可能是萬劫不復的陷阱,他雖不是優柔寡斷之人,一時間亦不敢輕易決斷,他這幾年跟周志偉、魏一恭交往頻繁,無非就是想多見張璁幾面,得到張璁的賞識和擢拔,誰料到張璁會在他們三年期滿的這節骨眼上突然致仕,他在刑部的的境遇立刻就爲之一變,可說是舉步維艱,三年的心血一朝付之東流。

四人中,陳節之最爲坦然,他是翰林院庶吉士,身份清貴,遠非一般進士可比,如今三年期滿在即,散館核試之後,便可授官,以他的學業,不出差池多半會留在翰林,稍差一點亦會留在京師各部院,只要不犯大的過錯,重用是遲早的事情,他犯不着冒此奇險。

見三人皆不吭聲,周志偉逐一爲三人將酒斟滿,這才舉杯自飲了半杯,隨後從火鍋裡撈了一片羊肉,斯條慢理的吃了,才笑道:“這事確實難下決心,咱們不防抽絲剝繭,慢慢的理一理。”

微微一頓。呷了口茶,他才接着道:“對於胡長青這道奏疏,咱們只可能三種反應,支持、沉默、反對。上疏反對駁斥,在下做不出這種事,在座諸位想來亦做不出這等恩斷情絕的事情。就無須贅言了。

沉默觀望,對咱們有什麼好處?沒有好處可言!恩師致仕之後,咱們三人可謂是舉步維艱,受夠了白眼,也聽夠了閒眼冷語,此番恩師若不能起復,到的年底,咱們三人就是遠黜的下場,退一步想。恩師若是起復,咱們三人身無寸功,恩師又如何看咱們?”

聽的這話,魏一恭、趙文華皆是微微頜首,這話不錯,如此大事,他們若是觀望自保,與胡萬里就是天壤之別。張璁即便起復,也必然會對他們大失所望。會逐步的冷談他們,失去張璁的賞識擢拔,他們日後還有什麼前程可言?

見二人這副神情,周志偉心知二人已然心動,微微沉吟,便接着道:“上疏支持三權分立。看似風險奇大,實則未必有多大的風險,三權分立,利朝廷利百姓,利武勳利宦官。更利皇上,唯獨不利咱們文官,從大義而言,支持三權分立,無可厚非,一旦朝廷推行三權分立,咱們這聲譽自然也就隨之恢復。”

“難說。”陳節之一口接了過去道:“有內閣有首輔,三權分立只能是空談。”

“這倒未必。”趙文華沉吟着道:“宦官掌監督直接對皇上負責,無須受首輔節制,只須勳臣入閣,三權分立便可名符其實。”

“勳臣不的干政,如何能入閣?”陳節之反詰道。

趙文華當即反脣相譏道:“宦官既能幹政,勳臣如何不能幹政?”

“這。”陳節之登時爲之一窒,勳臣、宦官不的干政,都是太祖定下的祖制,但宦官不的干政的祖制早在宣宗之時便被破壞殆盡,微微沉吟,他才道:“宦官與勳臣豈可相提並論?宦官勢力再大,一旦失去皇上的信任,覆手之間便可連根拔起,根本無法威脅皇權,而勳臣則不然,此亦勳臣不的干政之祖製爲何不被破壞的根本原因,再說了,朝廷現有之格局乃是內廷外廷相互制衡,這三權分立,皇上未必會支持。”

“不然,如今局面,內廷式微,根本無法與外廷制衡。”周志偉篤定的說道:“皇上若是不贊成三權分立,亦不會讓胡長青的這道奏疏明發天下,皇上贊成三權分立,這一點毋庸置疑。”

見的這情形,魏一恭含笑道:“諸位年兄無須在這方面辯論,胡長青心思縝密,明擺着的這些事情他豈能不知?如此大事他又豈能不思慮周全?想來,這背後定然還有咱們不知道的事情。”

微微一頓,他便收斂了笑容,瞥了趙文華一眼,這纔看向周志偉,沉聲道:“本中說的不錯,咱們不可能反對三權分立,觀望亦不足以自保,既然如此,何不乾脆豪賭一把?再說,我亦信的過胡長青,論魄力論眼力論才幹,胡長青在一衆同年中皆是出類拔萃,論品秩,他是四品,而且他仕途遠比咱們順暢,他尚且不懼,咱們又何懼之有?”

見魏一恭如此表態,趙文華不由微微點了點頭,胡萬里不論從哪方面來說,都比他們強,他既然如此行事,必然是大有把握,跟着他博一把,應該贏面頗大,再說,此次若是膽怯,也必然爲二人輕視,當下,他便含笑道:“道宗兄豪氣干雲,在下豈能落後,一併上疏支持便是。”

周志偉看了陳節之一眼,笑道:“尹和兄乃翰林院庶吉士,應以穩妥爲上,您就別摻和了,咱們幾人落魄時,也須的有人照應。”

陳節之微微一笑,道:“多承本中體諒。”說着,他舉起酒杯道:“富貴險中求,恩師當年何嘗不是千夫所指,但願胡長青和三位亦能青雲直上。”說着便一飲而盡。

放下酒杯,陳節之才接着道:“一衆同年,胡長青確實出類拔萃,若能挺過這劫,日後必然大有作爲,三位既是決定要上疏支持胡長青,這奏疏須的各有側重,朝廷現有的內外廷相互制衡的格局雖說已是名存實亡,但沿襲多年,內廷機構仍在。

三權分立,首當其衝的便是內廷機構,要打着三權分立的幌子建言裁撤內廷機構,這是博取人心的事,亦能讓你們少背些罵名,再則,如何防範閹禍再生,你們須的費些功夫。

至於勳臣,因爲勳臣在名義上掌着統兵之權,事關皇權安危,你們儘量少言,多說三權分立的益處便是。”(未完待續……)

第414章 擔憂第275章 望遠鏡第87章 恩威並施第159章誇耀第485章 無奈第294章 世故第365章 安南第75章 有野心第7章 出題買僕第154章 投桃報李第256章 走親戚第137章 張璁再致仕第157章緩兵之計第289章 五百里加急第89章 益藩王世子第126章瞞天過海第35章 建言第366章 摻沙子第47章 南京(三)第149章 安撫第72章 試探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119章異想天開第437章 秘不發喪第186章長幹寺第204章 相親第458章 偷天換日(十九)第36章 三字真經第61章 出海第70章 特區第377章 三宣六慰第377章 三宣六慰第131章燒錢第425章 新軍裝第233章 紅顏薄命第35章 建言第351章 軟硬兼施第446章 偷天換日(七)第474章 決戰大同第185章天降祥瑞第322章 月港生變第332章 兩手準備第251章 復召張璁第81章 上任排場第384章 出征第128章家難當第270章 天后宮第65章 明朝火器第337章 混亂的倭國第170章金星晝現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311章 三天第174章發軍餉第170章金星晝現第111章 比較第448章 偷天換日(九)第449章 偷天換日(十)第400章 親王造反第283章 清曼憂心第35章 建言第380章 奴隸貿易第46章 南京(二)第171章擢升第214章 鬧大了第66章 琉球第206章 好色第336章 壟斷計劃第196章 彩票發行第297章 開張不順第486章 受益第42章 少爺稱謂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483章 登基第105章 緝私錢第89章 益藩王世子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40章 首輔張璁第95章 計劃第八章 試探第145章 變化第175章紅夷大炮第190章取而代之第281章 脫離門牆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91章 雙管齊下第92章 一盆冷水第414章 擔憂第116章 狂知縣第58章 談生意第190章取而代之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290章 夏言獲賞第360章 聽調不聽宣第359章 招安條件第481章 禪位第158章禮物第342章 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二)第276章 肉靶第55章 師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