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不爲所動

聽的張璁這話,胡萬里不由警惕起來,這話竟似是指責他有失本職操守,難道是對他上疏建言三權分立不滿?當初上疏建言,是因爲與魏國公府往來的消息泄露,一則是擔心因此影響張璁的復出,二則是擔心被嘉靖猜疑,影響前程,不過這事不好解釋,事情起因是他擅自爲魏國公出主意,當下他也不吭聲,就跟個乖學生一樣,靜靜的聆聽。

張璁似是也沒指望他接話,說完之後,便指了指腳,兩個丫鬟會意,忙爲他拭乾腳,並穿上布襪,隨後便端着木桶退下,張璁起身適意的踱了幾步,這才含笑道:“這萬民請願書是出自長青之手吧?”

見他提及這事,胡萬里稍覺輕鬆,微微一笑,道:“學生這點小伎倆難逃恩師法眼,不知恩師是如何看出破綻的?”

“吸納海外白銀。”張璁微微笑着道:“尋常士紳商賈不會將此條列爲開海的理由,再則,也沒人敢如此大膽攻訐宦官干政之事,其三,爲師料到你會在半途拜見。”說着他微微一嘆,道:“三權分立,你給爲師出了一道難題吶。”

難題?張璁不贊成三權分立?胡萬里此番前來,便是爲了說服張璁贊成三權分立,當下便連忙接着話頭道:“恩師,文官如今勢大,推行三權分立,確實容易招惹非議,但不能僅僅只看當前,文官不可能永遠保持強勢,武勳、宦官兩股勢力一旦有機會,便會捲土重來。

皇上風華正茂,且銳意革新,又不寵信宦官,實是最適宜推行三權分立的明君。此時若能將制度定下來,經過數十年的推行和完善,必定能夠深入人心,三權分立不僅利於朝廷亦利於鞏固皇權,日後即便武勳或是宦官得勢,亦難輕易更改這一制度。”

這道理張璁何嘗不明白。但他身爲首輔,且政敵遍佈朝野,讓他自削權柄,無異於是自掘墳墓,微微沉吟,他才緩緩坐回椅子,看了胡萬里一眼,道:“閣臣李時、方獻夫以及各部院主官皆極力反對三權分立,長青難道不知?”

有關京師的情形。這些日子是源源不斷的傳出來,胡萬里身爲始作俑者,自然最爲關心,這些情況,他豈有不知之理,當下他便道:“要文官自削權柄,一時之間確實有些難以接受,不過。鼓不敲不響,理不辯不明。隨着對三權分立的爭議的逐步深入,學生相信,不少人的態度會隨之改變。”

改變?張璁不由微微一哂,道:“三權分立利於權力制衡,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宦官干政卻非朝廷之福。秦有趙高指鹿爲馬,漢有十常侍之亂,唐有高力士擅權,宋有童貫禍亂朝綱,本朝有劉瑾之亂。武勳干政更是禍患無窮,五代十國之亂,其根本原因便是武人干政,太祖嚴令勳臣不得干政,豈能無因?

總的來說,三權分立乃是弊大於利,否則皇上爲何難以決斷?滿朝文臣爲何堅決反對?滿朝文臣難道就沒有一個忠心爲國之臣?長青對此事不可過於執着。”

聽的這話,胡萬里自然是不敢苟同,滿朝文武,唯有他一人清楚,文官獨大將會給大明帶來覆巢之禍,而且嘉靖之後,宦官會再次強勢崛起,以東林黨爲首的文官集團與大太監魏忠賢爲首的宦官勢力互相傾軋,耗盡大明最後一絲國力,以至於大明未代皇帝崇禎無力迴天,最終亡於亡於農民起義,將大好河山拱手送給滿清。

也正是因爲知道這點,他才爲魏國公徐鵬舉出主意,希圖武勳集團能夠東山再起,重返朝堂,希望能夠推行三權分立,文官、武勳、宦官三股勢力能夠互相制衡,以免重演晚明的悲劇。

不過,這話卻是沒法明說,而且張璁的說法也很難加以反駁,微微沉吟,胡萬里纔開口道:“不論是宦官還是武勳,之所以能夠爲禍朝廷,歸根結底乃是因爲權力的失衡,權力若能互相制衡,則斷不可能出現這種局面。

再則,大明北有俺答,南有倭寇時時侵擾邊疆海疆,國內亦是災荒連連,動亂不止,學生竊以爲,對於武勳不能打壓過甚,軍隊中高層將領皆是出自武勳階層,應適當的給予武勳話語權,提高武人地位,而且有必要革新兵制,否則一旦有大的戰事,則不堪設想。”

對於這話,張璁很不以爲然,三權分立,互相制衡,談何容易!誰得勢不是可着勁的打壓另外兩方,這根本就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制度,再完善的制度也經不住人爲的破壞,祖制尚且能夠更改,還有什麼不能改的?至於北虜南倭,不過芥蘚之疾,動搖不了大明的根本,而武勳和宦官干政卻能動搖國本,如今好不容易纔將宦官和武勳勢力清除,豈能輕易讓其死灰復燃?

他也不屑於在這個問題上與胡萬里爭辯,這個門生確實優異,不僅有主見,而且總能冒出一些新穎的想法,更是長於經濟之道,尤爲難得的是忠心耿耿,只是欠缺閱歷,稍加歷練或是經歷一些挫折,日後定能成爲一大臂助。

就在張璁沉默的當口,管家張福貴在門口張望了一下,見二人沉默無語,便對後面招了招手,兩個小廝趕緊的端着茶具、開水等進來,手腳利落的沖泡分水貢芽茶,待的茶水泡好,張璁擺手屏退而人,這才含笑招呼道:“此茶兩泡最佳,不過首沖茶香味爲宜人,長青嚐嚐看。”

“謝恩師盛情款待。”胡萬里謝過之後,才端起茶盅,果然是色澤翠潤,湯色清亮,輕嗅了一下,茶香清幽,不過他此時卻沒心情品茶,張璁不接話,顯然是不爲所動,他仇敵遍天下,自然不會是有所顧忌,那麼就應該是不願意自削權柄了,要如何才能打動他?要不要將魏國公徐鵬舉上疏建言嘉靖建武學的事情拋出來?(未完待續……)

第397章 過河拆橋第 168章考驗第368章 上刺刀第15章 風波起第153章 買賣第152章 軍火商第384章 出征第473章 結盟第163章彩票圈錢第240章 規矩第330章 招安第7章 出題買僕第267章 回家第265章 遇險第86章 發狠第218章 踢皮球第194章 禍不單行第137章 張璁再致仕第1章 被點撥第365章 安南第432章 相遇第164章月港內訌第318章 唱雙簧第200章 揣摩聖意第156章 誘惑第3章 吃大戶第384章 出征第453章 偷天換日(十四)第26章 明朝海禁第293章 被坑第51章 南京(七)第84章 弱點第47章 南京(三)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395章第228章 賑濟第125章姑妄言之第91章 雙管齊下第176章指婚第58章 談生意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265章 遇險第293章 被坑第157章緩兵之計第38章 收禮第284章 算總賬第162章有後了第380章 奴隸貿易第483章 登基第292章 嘉靖的處置第181章入主月港(三)第434章 天公不做美第94章 雛形第368章 上刺刀第298章 潛在危機第23章 侍妾第425章 新軍裝第411章 城下之盟第68章 抵達月港第367章 遷大本營第109章 上官巡察第334章 悽慘北條第60章 下聘第51章 南京(七)第257章 出行第388章 布袋陣第44章 新授官職第340章 瘋了第331章 大同兵變第342章 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二)第231章 不解第203章 嚴世藩第209章 反應不一第18章 分歧第295章 杭州掛牌第423章 暗度陳倉第209章 反應不一第175章紅夷大炮第351章 軟硬兼施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457章 偷天換日(十八)第83章 挑釁第146章來襲第45章 南京(一)第406章 堅守第64章 聊勝於無第321章 強勢第362章 嘉靖的靈感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21章 冷落第115章 衝突第419章 緩和關係第413章 前景第438章 滿城白幡第120章加快進度第480章 益王野心第34章 再見張璁第227章 不表態第89章 益藩王世子第439章 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