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9 -1730

1729-1730

溫體仁,是個很複雜的壞人,複雜在無論你怎麼看,都會發現,這是個真正的好人。

在工作中,溫體仁是個很勤勞的人。據史料記載,他兢兢業業,每天從早幹到晚,很能工作,別人幾年幹不了的事,他幾天就能搞定。

在生活中,他是廉政典範。據說他當首輔時,給他送禮的人從門口排到街上,等幾天,他一個都不見,所有的禮品都退,退不了的就扔,比海瑞還海瑞。

在處理與同事間的關係上,他非常謙虛,從不說別人壞話,而且很能聽取他人意見。比如有個叫文震孟的人,是他的晚輩,剛入內閣,他卻非常尊敬,遇事都要找來商量,一點架子沒有。

綜上所訴,溫體仁同志在過去的幾年裡,在工作上、生活上嚴格要求自己,團結同事,評定應爲優秀。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溫體仁同志的評定問題,進行鑑定:

在工作中,他反映敏捷,很有能力,但歷史告訴我們,要成爲一個青史留名的壞人,沒有能力,是不行的。

在生活上,他嚴格要求自己,不受賄賂,是因爲他的仇人太多,要被人抓住把柄,是很麻煩的。

在跟同事相處時,他確實很和善,比如對文震孟,相當地客氣,但原因在於,文震孟是崇禎的老師,後臺很硬,而且當時他正在挖坑,等着文老師跳下去。

如果縱觀溫體仁的經歷,可以發現,他有個歷史悠久的習慣——整人。

崇禎二年(1629),他跟周延儒合謀,整垮了錢龍錫,進了內閣,過了幾年,他又整垮了周延儒,當了首輔,又過了兩年,他整垮了前途遠大的文震孟,維護了自己的地位。

而且他整人的方式相當地高明。比如文震孟有個親信,因爲犯了事,要受處分。順便說句,這人的事比較大,按情節,至少也是撤職。

文震孟和皇帝關係好,名聲很好,勢力很大,且剛進內閣,對溫體仁而言,是頭號眼中釘,但面對如此難得的整人機會,他毅然放棄了,非但沒有落井下石,反而幫忙找了人,只給了個降職處分,很夠意思,文震孟很感激。

大坑就是這樣挖成的。

溫體仁很清楚,崇禎是個眼睛不揉沙子的人,處分官員,是隻有更重,沒有最重,如果從輕處理,皇帝大人是不會答應的,肯定會加重,而文震孟同志比較正直,脾氣也大,肯定要跟皇帝死磕,下場是比較明顯的。

事情如他所料,皇帝大人聽說後,非常震怒,把那人直接撤職,趕回家種田了,而文震孟不愧硬漢本色,跟皇帝吵了好幾天,加上溫體仁煽風點火,竟然也被免了。

其實這些倒無所謂,在道上混的,整個把人,搞點陰謀,也沒什麼,這種事,當年張居正也沒少辦,之所以是奸臣,是因爲他不辦事。

崇禎登基以來,幹過很多事,平亂、抗金、整頓,忙完這邊又忙那邊,而溫體仁上臺以來,就只幹一件事——個人進步。

爲了個人進步,他很精明,坑了錢龍錫,坑了周延儒,坑了文震孟,坑了所有的擋路或可能擋路的人。

爲了個人進步,他除了精明外,有時還很傻——裝傻。

有一次,崇禎把他找來,有件事情要問他的看法,溫體仁當即回答:不知道。

崇禎隨即追問,爲何不知道。

溫體仁回答:臣本愚笨(原話),只望皇上聖裁。

爲了個人進步,他很團結同志,很合羣,爲了整倒錢龍錫,他拉攏了周延儒,兩人齊心合力,還把錢謙益同志送回了家。

當然,爲了個人進步,他有時也不合羣,很孤獨,比如他對老朋友周延儒下手時,很乾脆,沒有絲毫猶豫,整人太多,多年家裡鬼都不上門,還經常跟崇禎說,我不結黨,所以孤獨。

明明很陰險,很狡猾,很噁心人,還動不動就說我很耿直,我很愚蠢,很能促進食慾。

能人,兼職奸人,最奸的能人,是奸人,最能的奸人,還是奸人。

鑑定完畢。

在當時朝廷裡,只是混過幾年的,大致都知道溫體仁同志的本性,換句話說,都知道他是個奸人。

可是知道沒用,因爲溫體仁先生是個能幹的奸人,而且深得皇帝信任,誰都告不倒,時人有云:崇禎遭瘟(溫)。而且他本人心黑手狠兼皮厚,在朝廷混了多年,就快修煉成妖了,實在無人可比。

俗語有云,佔着茅坑,不拉屎。客觀地說,在內閣大臣的位置上,溫體仁的行爲並不符合這句話,確切地說,他佔着茅坑,只拉屎。

外敵入侵,內亂不止,誠此危急存亡之秋,溫體仁同志孜孜不倦,爲了自己而奮鬥,整人、挖坑,忙得不亦樂乎,如果讓他繼續折騰,大明可以提前關門

但不知是氣數未盡,還是墳裡的朱重八發威,天下無敵的溫體仁,終究還是等來了敵人——一個他曾戰勝過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