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章 韜光養晦

他並沒有如同以往一般到處跟相熟的人打招呼,也沒有表現出任何憤懣和不滿,從排隊進皇城,到午門前聚集,再到站好班列進皇宮,自始至終,他都微微低着頭,一聲不吭,貌似犯了什麼錯誤一般。

奏對的時候,他也只是默默的站在都察院的班列裡,站在左都御史張嶽的身後,一聲不吭,就好像他不曾回來一般。

他這麼個名震朝野上下的大人物,大功臣,自然不會被一衆朝臣忽視,不管走到哪裡,他幾乎都是朝臣們注視的焦點,哪怕是奏對的時候都有人不是偷偷瞄着他呢。

很多人都不明白,這位總督大人怎麼突然間就回京了呢,他爲什麼一副犯了錯誤的表情呢?

早朝就這麼結束了,一切彷彿如同往常一般,沒有絲毫波瀾,但是,大多朝臣心中都已經掀起了驚濤駭浪。

楊聰就這麼一聲不吭的回來了,皇上竟然一點表示都沒有,早朝的時候皇上也沒有提到這位大功臣,而楊聰看上去也沒有任何不滿,表現的就好像他自己犯了錯誤一般,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楊聰又犯了什麼錯誤呢?

當然,也有人心裡清楚。

嘉靖就是最清楚的,但是,他不會說,也不想說。

嚴嵩一黨大多也知道是怎麼回事,他們想說,但卻不敢說,因爲嘉靖不准他們說。

這會兒嘉靖對楊聰到底是什麼看法,什麼想法,沒人清楚,誰又敢冒險去惹怒這個年輕衝動的皇上呢。

那麼,嘉靖到底想怎麼樣呢?

這點,楊聰本人也很想知道,所以,早朝散去以後,他便緩緩走到御書房,求見嘉靖來了。

嘉靖聽聞楊聰求見,臉上表情頓時變得複雜無比。

說實話,這會兒他還沒想好怎麼處置或者說安置楊聰呢,侵吞幾十萬兩髒銀,這種事情,如果是其他官員犯了,他絕對毫不猶豫的把人拖出去砍了,問題這事是楊聰乾的,他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君臣一番見禮之後,他便假裝親切道:“清風,什麼時候回來的啊?”

楊聰恭敬的回道:“回皇上,微臣是昨天下午回京的,因爲怕打攪皇上休息,所以沒有進宮來覲見,還請皇上恕罪。”

嘉靖貌似沒話找話道:“哦,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對了,靈兒那丫頭回來了嗎?”

楊聰依舊恭敬的道:“靈兒也隨微臣一起回來了。”

這時候,嘉靖的臉上不由露出一絲溫馨,他微微笑道:“好,讓那丫頭有空來宮裡看看朕,這麼久沒見了,朕着實有點想她了。”

楊聰依舊恭敬的道:“微臣明白。”

話說到這裡,兩人貌似就沒什麼可聊的了,一陣沉默過後,嘉靖終於忍不住問道:“清風,你爲什麼一聲不吭便拿着那些髒銀去開荒去了呢?”

楊聰知道,這個問題嘉靖遲早會問,答案他也早就想好了,他裝出後悔的樣子,略帶羞愧道:“皇上,這次微臣着實太魯莽了,看着老百姓衣不遮體,食不果腹,活的跟乞丐一樣,微臣這心裡急啊,這人一急就容易犯錯誤,當時微臣什麼都沒想,便將那些貪官的髒銀拿去鼓勵開荒去了,微臣糊塗,還請皇上責罰。”

這話說的,責罰他好像就是不顧黎民百姓的死活了,嘉靖能下的去手嗎?

嘉靖原本也沒打算把楊聰怎麼樣,不過,他也沒想好要怎麼安排楊聰,他想了想,乾脆問道:“清風,今後你有什麼打算啊?”

這話的意思就是說,朕都不知道怎麼安排你了,你自己有什麼打算,說出來聽聽吧。

這點,楊聰也早就想好了,他假裝有些心灰意冷道:“微臣自知罪不可恕,原本是沒臉在這官場上待下去了,但是,微臣當初答應皇上的《格物致知之理》還未編撰好呢,就這麼歸隱山林,着實有點愧對皇上。所以,微臣想皇上隨便安排個什麼閒職,能讓微臣帶着人將《格物致知之理》編撰完便成。”

著書立說!

嘉靖一聽這話,頓時來了精神,這可是流荒百世的功績啊。

一個朝代能爲後世所提及的有什麼,皇帝有多能幹,大臣有多能幹,又或者皇帝又多窩囊,大臣有多奸妄,這些只有無聊的人才會偶爾跟人說一說,只有傳世鉅著纔會被人時常掛在嘴上。

比如說《孫子兵法》,要沒這本書,誰知道齊國什麼玩意兒,大家也沒興趣知道齊國是什麼玩意兒,正是因爲《孫子兵法》這本書,大家纔對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有那麼深刻的印象。

又比如說《永樂大典》,要沒這本鉅著,又有多少人會去關注永樂大帝的豐功偉績呢。

這種事情,任何朝代的皇帝都不會等閒視之,嘉靖當然也不例外。

他想了想,隨即鄭重道:“要不你先掛個禮部尚書之職兼任翰林院大學士吧,禮部的事你不用官,翰林院的事你也不用管,你只管專心編書便成。”

這待遇已經相當不錯了,禮部尚書可是文官中的翹楚,基本上只要進階吏部尚書那就是半隻腳踏進內閣了,翰林院大學士更是讀書人的最高榮耀,沒有比這頭銜更能證明讀書人的水平了。

當然,這兩個職位上都是有人的,楊聰只是掛了個頭銜而已,並沒有什麼實權。

這會兒楊聰也不想要實權,他就是想麻痹嚴嵩和夏言,讓他們自己鬥起來呢。

他連忙拱手道:“多謝皇上恩典。”

就這樣,楊聰又回到了翰林院,不過,這次他不再是個待翰林院裡熬資歷,等待升官的狀元郎,而是專門跑來著書立說的大學士。

他貌似對編撰《格物致知之理》相當的感興趣,進到翰林院,他什麼事都沒管,只管召集唐順之、羅洪先、趙時春等人編書,一頭扎進去之後,便沒了任何聲息,甚至早朝的時候他都很少出現了。

他的藉口是因爲編書廢寢忘食,不想去參加早朝耽誤時間。

嘉靖對此當然無話可說,因爲他也想楊聰趕緊把《格物致知之理編撰》出來啊。

廢寢忘食,好啊!

你參不參加早朝都沒什麼關係,反正早朝也沒你什麼事,你來不來都是一樣的,你只管趕緊給朕編書便成。

楊聰貌似就此韜光養晦,退出了權力的爭奪,專心著書,嚴嵩和夏言真的會如同他想象的一般鬥起來嗎?

第一〇一章 對對聯第一〇二章 死循環第七十二章 攀親第三十三章 老辦法第一九六章 不務正業第一五三章 鐵炮第三十九章 胡亂提拔第十七章 找打的來了第九十二章 不願意相信第四十八章 艱難的創新第三十三章 老辦法第二二三章 問題很多第九十九章 好消息第十七章 反手一巴掌第一九八章 明軍威猛第二二四章 進步第十四章 秀才遇到兵第一〇四章 東瀛浪人第一〇四章 東瀛浪人第一五三章 棋盤和棋子第十章 搬遷第一七一章 誰是叛逆第十章 搬遷第十二章 廷議第一二五章 海盜來襲第八十二章 陸炳的妹妹第一八六章 東窗事發第二十九章 韃子來了第一五四章 松浦氏第一九二章 以退爲進第九十一章 考校第十五章 徐階的回報第六章 恐怖的海商豪門第一九六章 開拓新航線第一四五章 變法有危險第九十三章 攀咬第一二四章 嚴嵩到底貪了多少錢第三十七章 公堂之上第一〇二章 做人不能太張狂第一〇九章 處心積慮第三卷 第一四二章 內應第十八章 反手一巴掌第七十章 陽奉陰違第四十三章 賄賂第一八三章 取之於民第九十章 好官第一八四章 梯田第七十五章 陽謀第一四八章 明軍有這麼猛嗎第一三一章 虛驚一場第八十三章 雄心壯志第一〇五章 荒唐第五十七章 被人當槍使了第十九章 夏之殤第五十四章 京城危矣第六十六章 有賞有罰第一六八章 鐵炮間的對決第一一一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七十三章 撈點好處第二二二章 復出否第一二五章 國庫一下就充盈起來了終章 逆天之威第三章 二王第一五六章 請開海禁第三十三章 老夫勸你莫作弊第一〇二章 做人不能太張狂第三十章 點狀元第三十二章 教諭大人都嚇一跳第一二四章 暴利第一五一章 聲望日隆第一六七章 投明主第一一六章 這下發財了第六十一章 真正的較量纔開始第二十五章 嘉靖皇帝第一九〇章 是非功過第五十九章 奸細第五十三章 抽風般的操作第一〇八章 海戰之道第一七三章 代理第二二四章 進步第一五六章 這波不虧第二十四章 明軍孱弱的原因第六十六章 誰栽贓誰第一六九章 厭煩第一四三章 新政第七十章 豬隊友第一一八章 俗事了第二二六章 獎勵第一一二章 天崩第九十四章 徵詢第一七一章 誰是叛逆第一八一章 盟友第十一章 感動俞大猷第一二八章 失算第七十七章 裝備第五章 朝堂軼事第十九章 炫富第二一八章 成功在望第一五七章 驗貨第四十四章 糊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