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四章 稿成

翰林院前殿,五經閣,原本這裡是閒散的翰林們研討四書五經之地,說白了就是個聊天打屁的地方。

平常,這裡是很少有人來的,因爲大家畢竟都在坐班,就算閒得蛋疼也不能表現出來不是,一般大學士又或者學士大人不組織他們來研討,他們是很少來的。

但是,這會兒裡面卻是人頭攢動,擁擠不堪,好像翰林院所有人都擠進了這個不大不小的殿堂一般。

不過,這些人並沒有高談闊論,以顯示自己對四書五經有多麼的瞭解,裡面的人大多都在埋頭編書,間或有些人拿着寫好的草稿起身去找坐在正中的楊聰請教一番,其他人基本都不怎麼吭氣。

大家都很專注,楊聰貌似也在認真的編撰着什麼,碩大的書桌上到處都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凌亂不堪,也沒人去整理。

正當楊聰放下筆,揉了揉額頭,準備小憩一下時,一個親衛瞅準時間上前輕聲道:“大人,午時都過了,是不是命人把飯菜端上來。”

楊聰聞言,不由啞然道:“哎呀,這麼快又到午時了啊,難怪感覺有些餓了,快,快命人把飯菜端上來,別把大家都餓壞了。”

很快,便有幾個衙役端着一盤盤的飯菜擺在每個人的跟前。

飯菜的樣式都是一樣的,四菜一湯,連帶米飯一起,用個精緻的盤子裝着,一人一份,看上去誘人無比。

不過,這會兒裡面編書的人好像都對這些噴香的飯菜不怎麼感興趣,有的人實在餓了,就端起飯碗來胡亂扒拉一通,有的人乾脆就埋頭在那裡奮筆疾書,根本就不理旁邊的飯菜。

楊聰見狀,也不吭氣,只是自己端起飯碗來飛快的吃着,壓根就沒管其他人吃沒吃。

他們已經聚到一起編撰了將近一個月了,大家也都熟的不行了,吃飯什麼的,不用你去勸,誰餓了自然會吃,要你去打攪人家的思路,人家反而會不高興。

有時候人就是這樣,專注於某件事的時候貌似吃飯甚至是睡覺的時間都沒了。

其實,再忙的人也不至於忙到這種程度,只是有時候心思都花在某件事情上,不想因爲吃飯又或者睡覺而打斷而已。

這時候王宣正好編完了《五行篇》中的一章,他也不管什麼禮儀不禮儀的,直接就端起飯碗,拿着編完的草稿來到楊聰身邊,把草稿往楊聰跟前一擺,說了聲“大人,您看看有什麼問題沒。”,緊接着便夾起楊聰盤子中的菜飛快的吃起來。

楊聰也不覺得突兀,他邊扒拉着飯,邊看着眼前的草稿,時不時指出某個不妥之處與王宣商議一番,兩人商議完,直接把碗一丟,又拿起筆,埋頭繼續編撰起來。

王宣的飯碗甚至直接就扔楊聰盤子裡了,搞得亂七八糟的,不知道的人還以爲這兩個傢伙腦殼有問題呢。

一個送飯的衙役見狀,連忙上前將碗整了整,又偷偷瞄了瞄楊聰正在編撰的東西,這才端起盤子,緩緩的退了出去。

楊聰貌似正在專注於編撰的內容,其實眼睛卻在偷偷瞟着那衙役,甚至,他嘴角還露出了一絲不屑的輕笑。

這傢伙是嚴嵩派來的親信,這點李十二早就告訴他了,或許,嚴嵩是想讓人盯着他,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放下一切,在努力編書吧。

這年頭編撰一本書可不容易,特別像楊聰這種,想編撰出來一套類似於小型百科全書的鉅著,最少也要幾年時間,編個十幾二十年,那也是很正常的。

楊聰雖然一直沒有停下《格物致知之理》的編撰工作,但是,以前的時候他都是帶着人到處跑,而且還要負責很多重要的事情,根本沒時間來管編撰的事情,那時候他都是任由王宣和唐順之他們自己去編,很少去管,所以,這《格物致知之理》雖然編了十來年了,草稿都還沒完成呢。

楊聰這邊埋頭編書貌似不像作假,陽明一脈也漸漸偃旗息鼓,放棄了朝堂之上權力的爭奪,嚴嵩終於慢慢開始考慮內閣首輔的問題了。

這個位子,他早就想坐上去了,只是楊聰異軍突起,陽明一脈隨之得勢,他眼看着幹不過人家了,才又虛言哄騙夏言,讓其一起對付陽明一脈。

這會兒陽明一脈貌似已然被他們聯合起來打壓下去了,這內閣首輔之位,自然也該易主了。

至於夏言,最好識相一點,自己乖乖退下來,要不然,嘿嘿。

嚴嵩正在密謀掀翻夏言的時候,楊聰這邊《格物致知之理》的草稿也已慢慢完成。

當然,這草稿完成了並不能代表《格物致知之理》的編撰工作就此完成了,草稿完成還只是個開始,接下來還得不斷修撰呢。

比如永樂大典,編撰草稿的時間總共用了十五年,而後面的修撰也差不多用了五年。

《格物致知之理》草稿編撰完成之後,楊聰便按慣例進呈給嘉靖審覈了。

這個過程是必不可少的,這年頭像《格物致知之理》這類鴻篇鉅著肯定是要經過皇帝親自審覈的,而大部分的修撰工作也是根據皇帝的意見來進行的。

這進呈草稿可是件大事,很多博學鴻儒可能這輩子也沒有機會編出令當朝皇帝都看重的鴻篇鉅著來,所以,這進呈草稿也是一種榮耀,證明你的書獲得了皇帝的認可。

這天,楊聰和一衆參與編修的官員一改往日邋里邋遢的形象,鄭重的沐浴更衣,穿戴整齊,然後便一人捧着一疊子書,排着整齊的隊伍,慢慢走進皇宮。

嘉靖對此也特別重視,特意命人將文華殿佈置了一番,並招來了六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等當朝高官,分列兩側觀禮。

楊聰帶着一衆參與編修的官員緩緩走進文華殿中,行了一陣繁瑣的禮節之後,他便帶頭將手中的書稿進呈到嘉靖跟前。

嘉靖見了那裝飾精美的書本,貌似很感興趣的樣子,接過去之後便翻開仔細品讀起來。

其實,這只是一種形式而已,嘉靖有沒有仔細看那是另外一回事,他必須裝作很感興趣的樣子,看一會兒,以示對這套書的看重。

還別說,楊聰這樣的有錢人呈上來的書就是不一樣,就連草稿都比一般書籍的正本還要精美,那書冊看上去就跟《永樂大典》的正本差不多。

至於裡面的內容,嘉靖原本只是想稍微看看,意思意思而已,畢竟這會兒正在進行一場隆重的儀式呢,他就算對這書再感興趣也沒必要急於這一時。

但是,他一翻開《格物致知之理.天文篇》便被裡面的內容給吸引了。

這《天文篇》的開篇楊聰引用的是千字文的前兩句: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緊接着便是一句疑問:何謂天地,何謂宇宙,何謂日月,何謂星辰?

這一下就把嘉靖的興趣給勾起來了,《千字文》只要讀過書的人基本上都學過,嘉靖肯定也不例外,他學習《千字文》的時候也曾好奇過,何謂天地,何謂宇宙,何謂日月,何謂星辰呢?

這個問題,在這時候可沒有系統的解釋,誰又不想一探究竟呢。

第四十二章 落後的加工水平第二〇〇章 楊門七子第七十二章 攀親第一四八章 明軍有這麼猛嗎第十六章 悽慘的洪武勳貴第一〇五章 聽天由命第一一九章 君子報仇第二三〇章 雨後春筍第十二章 令人頭疼的案子第五十九章 太閒第十二章 封疆大吏第六十一章 真正的較量纔開始第一九〇章 是非功過第六章 公子可要行個方便第十六章 兵變第七十四章 這下麻煩大了第六十二章 是非功過第九十四章 徵詢第四十六章 終戰第六十七章 專業第三十二章 嚴陣以待第一九三章 禦敵於千里之外第一〇九章 南臺船廠第一〇七章 要不露一手第七十章 陽奉陰違第二十一章 論拍馬屁的功夫第六十一章 義第一〇一章 對對聯第一九八章 厚金之車第十二章 廷議第一三七章 一百年第二十六章 寒冬第十一章 何不食肉糜第四十三章 放火第三十八章 怎麼和夏言鬥第一〇九章 屯衛與私兵第五十章 盟友第七十三章 《坤輿萬國全圖》第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一八五章 消耗第六十五章 掐架第一五〇章 檄文第一三八章 爭相歸附第十章 搬遷第七十一章 劇情突然反轉第五十章 人言可畏第七十五章 陽謀第一二九章 誰更無恥第一五二章 安南第一二〇章 要變天了第九十七章 鹽運使第一六八章 鐵炮間的對決第六十三章 魚兒上鉤了第六章 恐怖的海商豪門第四十五章 又莫名其妙的栽了第二二五章 發明第二十章 測試第四十七章 迎雙親第二十九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十二章 恐怖的淘汰率第九十一章 有緣定會再見第一一五章 倭寇真的很厲害嗎第十七章 反手一巴掌第十一章 感動俞大猷第一二五章 海盜來襲第一卷 第七十八章 出人意料的結局第一三二章 苦難的開始第一八九章 公正第三十七章 真的假的第六十六章 誰栽贓誰第七十九章 張嶽回京第五十九章 牆頭草得壓的住才能用第一六六章 自立門戶第二十四章 明軍孱弱的原因第七十六章 熱武器和冷兵器第四十七章 科舉考場真難熬第四十八章 西北行第一二四章 暴利第十章 搬遷第四十六章 終戰第三十九章 事情要鬧大了第二章 囂張紈絝第一九二章 以退爲進第一〇七章 要不露一手第二十九章 暗鬥第二二八章 提示第二三三章 書終成第七十八章 對耗第四十章 證據第二十章 地頭蛇第一九三章 禦敵於千里之外第一〇二章 做人不能太張狂第六十二章 硬的不行來軟的第一五九章 同科第五十一章 好好慶賀一下第二十二章 投石機第三十章 爭寵第四十七章 福船戰艦第五十三章 財大氣粗第一五七章 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