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名師

不過,他參加的只是縣試和接下來的府試而已,在衆弟子中根本就算不得什麼。

話說這會兒戚繼光都已經十六了,爲什麼連縣試都沒過呢,難道他讀書的資質如此不堪,竟然連縣試都過不了?

當然不是,戚繼光讀書的資質還是很不錯的,這點從歷史上他寫出了那麼多的兵書就可見一斑,要是讀書資質不行,能寫出書來嗎?

他之所以這麼“大”年紀了,還縣試都沒過,主要是因爲他壓根就沒參加過縣試。

戚景通原本是不打算讓自己的兒子去參加科舉的,因爲戚家是有名的武將世家,其先祖曾當過朱元璋的親衛,後面還因爲戰功被封爲明威將軍,而且子孫世襲。

也就是說,戚繼光哪怕不參加科舉,前程也不用擔憂,像他世襲了明威將軍之後就補上了登州衛指揮使的缺,然後又晉升山東都司都指揮使,京營參將,神機營指揮,直至現在的水師總兵,一路可謂平步青雲。

戚繼光有他的照拂,當個總兵官肯定是不成問題的。

當然,就算當上了總兵那也得聽文官的,哪怕是七品的都察院御史出任巡按,也比他一個總兵職權要大。

這年頭,武將就是孫子,文官纔是大爺。

所以,聽聞楊聰招收弟子,他便將藉着當初的玩笑之語,將戚繼光“硬塞”到了楊聰門下。

他想着,哪怕最終戚繼光只能考個舉人,也能憑藉楊聰的關係當上知州、知府甚至是六部郎中侍郎什麼的,比他這個總兵可強多了。

至於世襲的武職,傳給他小兒子戚繼美那也是一樣的,到時候戚家又是文官又是武將,文武雙全,多威風的。

他想的倒美,那麼,戚繼光的學識到底如何呢?

說實話,戚繼光學識還是可以的,起碼比當初楊聰剛穿越的時候要強,這會兒再加上楊聰教授的秘技,那就比較的恐怖了。

縣試,他簡直不費吹灰之力便奪了個案首。

府試,他同樣是不費吹灰之力,又奪了個案首。

шшш★ttka n★C〇

楊聰教授的秘技可不是開玩笑的,只要完全掌握了,會試和殿試都不是問題,更何況是小小的縣試和府試。

就這樣,戚繼光連中兩元,爲楊聰七個弟子的科舉之路博了個開門紅。

當然,縣試和府試連中兩元並不算什麼,畢竟就算是院試再折桂,連中三元,那也只是個秀才而已,並不代表什麼,楊聰收到消息,也只是微微一笑,略表欣慰而已。

接下來就是海瑞參加的鄉試了,科舉就是這樣安排的,鄉試和會試、殿試都是三年一屆,而縣試、府試和院試卻是兩年一屆,鄉試年是沒有院試的,所以,戚繼光想參加院試,連中三元,考個秀才功名,那還得再等一年。

海瑞這個,怎麼說呢,雖說他家也是軍戶,但是,卻沒有世襲的武職,海瑞的先祖海遜子雖然在立朝之初出任過廣州衛指揮使,但後面,海家就沒落了,海瑞的父親海翰也只是一個廩生而已,而且,在他四歲的時候,海翰便去世了。

所以,海瑞的家裡是相當清貧的,只能靠祖上留下來的屯田勉強度日,跟戚繼光比起來,那壓根就沒法比。

海瑞讀書那是相當的用功,要不是家裡沒錢,他沒辦法去趕考,估計他早就高中舉人了,甚至金榜題名都有可能。

這會兒有了楊聰教授的“秘技”,又有張平在考場照看,海瑞發揮的那叫一個出色啊,甚至比楊聰當年還要出色。

他竟然勇奪南直隸鄉試頭名!

這傢伙可就不得了了,鄉試的頭名啊,那可是解元,金榜題名那就是板上釘釘的事,甚至一甲、二甲都指日可期,要知道,當初唐伯虎也就得了個鄉試頭名而已,唐解元之名,誰人不知?

楊聰收到消息,着實是高興了一回,海瑞這個解元跟戚繼光那個連中兩元性質可是大不一樣了,這就證明,他的秘技並不是他一個人適用,其他人一旦學會了,同樣能在科舉中出色發揮。

果然,接下來,第二年春,李春芳、沈煉、楊繼盛參加會試,三人皆名列前十,而且,李春芳還名列第一,勇奪會元!

這傢伙更不得了了,會試過關,那幾乎是鐵定金榜題名啊,更何況他們三人還都名列前十。

也就是說,楊聰一次就教授出了三個進士,而且,只要是他的弟子參加的科舉考試,頭名還沒有旁落過,這在整個大明的科舉史,甚至是歷朝歷代的科舉史上都是沒有出現過的。

開什麼玩笑,自己厲害也就罷了,教授出來的弟子也這麼厲害,楊聰簡直神了!

殿試還沒有開始,楊聰的大名便開始在朝野上下傳頌了,這年頭,科舉的重要性根本就不必多言,一般人,就算是中個舉都難,楊聰倒好,教出來的弟子,不論縣試、府試、鄉試、會試,皆是高居頭名,如此出色的老師,上哪兒找去?

於是乎,物理學院的門檻又差點被人給踩破了,聞訊而來的學子簡直都快把玉淵潭給圍住了,找人,託關係,送禮的更是多如牛毛。

可惜,楊聰緊接着就放出話來,他精力有限,教授七個弟子就已經相當費神了,再多招一個都不行!

真是這樣的嗎?

當然不是,他精力充沛着呢,多教授幾個弟子對他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

關鍵問題在於,他對其他人都不瞭解啊。

他怎麼知道誰能考上,誰又考不上,到時候如果不小心招了幾個飯桶,那豈不是把他的招牌給砸了,如果招了幾個心術不正之輩,那就更不得了了,畢竟他自創的秘技並不是什麼天書,一般人只要用點心,基本上都能學會,如果誰學了他的,偷偷傳出去,科舉考試豈不是要亂套了!

總之,他覺着,有這七名弟子就夠了,沒必要再多招幾個,給自己找麻煩了。

接下來的殿試李春芳不出意料,高中狀元,沈煉和楊繼盛則分列二甲第一和第三,就這,還是夏言從中作梗的結果呢。

因爲這次會試和殿試的主考官就是內閣首輔夏言和禮部尚書張邦奇,一開始,夏言還沒注意,讓楊聰的三個弟子都闖入了會試前十,後面的殿試中,他自然是要想盡辦法挑點毛病,要不然,如果讓楊聰的三個弟子都名列一甲前三,那楊聰豈不要真要成神了!

不過,楊聰雖然沒有一舉成神,名氣卻是越來越響亮了,有人甚至已經開始隱隱將他與亞聖王陽明相提並論了。

第二三五章 現實第一五一章 恭憲王第二十八章 禍害之源第三十章 請開馬市第十章 有錢,任性第九十八章 尋死第二三四章 張揚第一九一章 新的道路第一二五章 國庫一下就充盈起來了第四十章 投其所好,木棍伺候第六十八章 活在謊言裡第三十九章 胡亂提拔第三十二章 定國公第二十二章 投石機第三卷 第一四二章 內應第一四九章 養寇自重第一六二章 宣揚天威第一七九章 第二個賺錢的條約第二一二章 名師第三十四章 鹽引第一二四章 嚴嵩到底貪了多少錢終章 逆天之威第八十四章 會面第五十四章 有錢人家是非多第四章 傳聞嚴嵩很不簡單第一〇七章 戰船第五十八章 夜路走多了第二三四章 張揚第六十九章 凌厲的反擊第一〇九章 處心積慮第一〇二章 大捷之後第一一七章 招是不招第一八七章 車輪戰第九十四章 爭端再起第一八四章 計中計第七十五章 陽謀第一一二章 吃進去的給我吐出來第九十三章 打賭第二十六章 寒冬第一四五章 始料未及第五十四章 有錢人家是非多第五十五章 奇恥大辱終章 逆天之威第六章 小兄弟第三十二章 教諭大人都嚇一跳第一三六章 被逼無奈第一六六章 自立門戶第七十八章 對耗第八十四章 拼了第一四一章 變臉第九十一章 惠安侯第五十六章 鬥藩王第二十二章 平衡第一二五章 國庫一下就充盈起來了第八十三章 打仗並不等於拼命第七十七章 裝備第八十二章 誰爲首第八十一章 好事將近第一五五章 怎麼搶銀子第一九六章 開拓新航線第八十六章 這算是約會嗎第一六一章 小弟第十八章 僞造第一二四章 暴利第一〇六章 麻煩第一二四章 暴利第八十六章 教人造反第三十四章 鹽引第九十四章 爭端再起第一七六章 兩邊不是人第一二七章 懵了第十九章 夏之殤第九十章 好官第七章 寧可得罪君子不可招惹小人第三十章 爭寵第八十三章 尋親第七十二章 攀親第四十二章 落後的加工水平第五十三章 財大氣粗第六十二章 是非功過第二三三章 書終成第一五七章 歹毒第一三六章 以舊換新第四十九章 貪第二十六章 倭寇再現第一九三章 韜光養晦第九十二章 整出本秘籍第一五六章 這波不虧第四十四章 問題很多第一九七章 貪婪第二十五章 破敗不堪第一七四章 午夜驚雷第五十章 盟友第二章 囂張紈絝第十九章 喂狼第一八一章 盟友第一六九章 薩摩藩島津氏第五十七章 被人當槍使了第二十五章 勢均力敵第五十九章 鐵蒺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