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建文皇帝的“文”

洪武中的“洪”字代表宏偉、雄大的意思,“武”字代表以武建國、以武治國的意思,這個詞的確符合朱元璋。那麼“建文”顧名思義就是以文治國,朱允炆確實在跟他的爺爺唱對臺戲,從小在儒家文化薰陶下成長起來的一代君主的確跟上代君主在氣質上截然不同。

洪武皇帝一旦死去,繼位的建文皇帝迫不及待的糾正了洪武皇帝的一系列錯誤。他平反冤案,被關押的犯人相繼被釋放,被流放的家屬也都回來了,減刑法、寬賦稅也在進行中,大明帝國的儒生們在這種新氣象中看到了他們的前途。

他們歡呼雀躍:“朱允炆!你是好樣的,我們需要的就是像你這樣的君主。”

朱允炆也在心中吶喊:“我的老師們,這個國家我已經沒有依靠的對象了,我能依靠的只有你們。”

建文之治沒進行多久就出現了問題,建文皇帝被他的老師方孝孺代入到復古的彀中,兩個人成天在宮裡鼓搗如何恢復井田制,如何把各個州縣的名字、各個街道的名字、所有文武官職的名字、宮殿內每個宮門的名字都復原到周代的標準,哪怕是在北方戰事如火如荼的時刻,兩人依然悶在宮裡搞着這些無聊的事情。

方孝孺是個復古的狂熱分子,言必稱三代,在他眼中只有周代是最好的,不僅禮樂應該恢復到周代,人們的思想,土地所有制度,甚至政權的組織形式都應該恢復到周代。無獨有偶,董仲舒、王莽、王安石、朱熹這些大儒都是井田制的倡導者。建文皇帝和方孝孺的日益偏激化引起了藩王和武將們的不滿。

建文王朝並沒有改變洪武王朝那種不穩定性,不安的騷動正瀰漫着整個大明帝國,人們對於未來都有一致的看法,那就是洪武皇帝封藩的遺留問題。

始皇贏政統一天下後,並沒有實行分封制,而是實行郡縣制,事實表明這一制度實行過急,因爲經過周代八百年的分封制,各地的貴族依然權力巨大,天下一亂,這些貴族首先起來造反。漢吸收秦的滅亡教訓,實行郡縣和封國並存的制度,事實表明這種制度到了那個時代已經不可存在。那麼朱元璋爲什麼又撿起了歷朝歷代早就丟棄的分封制度?我認爲這裡有三個原因。首先要聲明的是朱元璋的分封制跟前代已大所不同,實際上實封的就是北邊的幾個藩王,其他的都是虛封。

封王戍邊的原因一個是因爲京城在南邊,離邊塞太遠,不好控制北疆,封王戍邊剛好可以起到讓藩王守邊的作用;二是這一行爲體現了朱元璋的樸素和小家的思想,他認爲老子打了天下就應該讓子孫們幫着一起守;三是按照朱元璋的意思,嫡長子一旦被立爲太子,其他皇子就必須離京,避免爭權奪利,而封藩則可以在異地解決他們的身份問題。所以,洪武皇帝的封藩制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

在洪武皇帝還沒有死的時候,朱允炆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對他這些叔叔們下手了。建文時代,圍繞在建文身邊的就是方孝孺、齊泰、黃子澄這三名儒臣,跟方孝孺鼓搗建文復古不同的是齊泰、黃子澄鼓搗的是削藩。齊泰建議先削燕王,而黃子澄建議先削勢力弱小的藩王,建文最終採納了黃子澄的意見。實際上,先削誰、後削誰都已經不重要,關鍵的是削藩此舉既違背洪武憲法,又不得人心。

建文皇帝的第一刀揮向了周王朱橚,周王是朱棣的同母弟弟,同屬壽州李妃,處理了周王就等於譾除了燕王的一隻臂膀。建文的動作相當快,朱元璋死了一個月,他就動手了。周王癡迷於醫學,他自己種植植物園,自己品嚐藥材,建文拿下週王后將他發配雲南,雲南這個邊遠的地方給了周王的醫學研究很大的便利,那裡有豐富的物種、有奇花異草、有煙瘴、有長期患病無法得到醫治的民衆,周王到了雲南便聯合當地的醫官開始研究醫藥、著書。雖然朱棣奪得皇位後給了周王自由,但周王的一生都在鑽研醫學的抑鬱中度過。

周王被削後,湘王、齊王、代王、岷王又進入建文皇帝的視野,厄運很快降到湘王朱柏頭上,朱柏跟周王朱橚一樣也是個文化人,解縉對他的評價相當高,說他“幼而美異,長而通明,溫恭粹德。”朱柏除了文采好外,武功也不錯,他還是個虔誠的道教徒,跟朱元璋和朱棣一樣,他也尋訪過張三丰。

建文元年四月,建文以謀反罪和私印鈔票罪着有司兵馬逮捕朱柏進京詢問,朱柏爲了免受刀筆小吏之辱全家****而死,時年二十八歲。

即使是建文這樣的仁君,在面對***的時候依然是毫不手軟,而以黃子澄、齊泰爲首的削藩者,打着儒教、禮治的旗號,在面對自己的利益受威脅時仍舊是行霸道、走詐術,我們可以很明顯的在這裡看到了雙重標準。

建文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孩子,如果你認爲他老實那你就錯了,在洪武三十一年剛處理完周王,對其他四個藩王的處理還沒有開始的時候對燕王的處理就已經開始了。從洪武三十一年十一月起,大批的軍隊和錦衣衛被派往北平監視朱棣。

在建文削藩如火如荼的時候,朝中的不同聲音就一直沒有斷過,建文也曾猶豫過,但都被齊泰、黃子澄硬頂了下來。從建文元年開始,北平與南京之間消息不斷,官道上常常是快馬加鞭,雙方心照不宣,氣氛一天比一天緊張,到了六月,燕王的左護衛百戶倪瓊進京被錦衣衛捕獲,倪瓊供出了燕王準備謀反的情況,建文得知後只得提前動手。

建文首先動手了,派去燕王府捉拿朱棣的軍隊反被燕王府的衛隊打敗,接着,燕王的衛隊乘勢奪取了北平九門,控制了北平防務,朱棣終是被逼到了這條路上。雖然控制了北平的防務,若想南下,還必須控制整個北平的外圍,這樣纔能有一個穩固的後方。於是朱棣便率領王府的衛隊和從外地奔過來的燕王衛隊迅速掃蕩了北平的外圍,控制了整個北平周圍要地的防務,內戰終於爆發了。

第31章 陰霾下的景泰王朝第38章 陳獻章和他的心學第65章 帝國備倭(1)第45章 劉瑾時代第51章 正德南巡第35章 成化年——王朝進入荒誕期(2)第38章 陳獻章和他的心學第20章 歷史滑進洪熙年第59章 大禮儀的新階段(1)第57章 左順門事件第52章 茶陵詩派與後吳中詩派第54章 王艮和他的泰州學派第22章 反腐、改組與調整第9章 國初的武將們第40章 朱見深和他生活的年代第29章 土木堡之災——歷史的轉折點第67章 隱秘的政治團體——江右門派第22章 反腐、改組與調整第23章 宦官崛起第55章 明武宗正德——荒誕貴族中的絕望代表第39章 成化新風第42章 弘治王朝的老生常談(2)第7章 汪廣洋與楊憲第41章 弘治王朝的老生常談(1)第32章 曹石兵變第38章 陳獻章和他的心學第44章 正德年間的政治風波第41章 弘治王朝的老生常談(1)第25章 帝國駛入轉折年第68章 嚴嵩之死第7章 汪廣洋與楊憲第60章 大禮儀的新階段(2)第16章 唐賽兒起義——盛世王朝下的不諧調音符第49章 大規模的政治請願活動第58章 李福達案及政治清洗第75章 譚倫與戚繼光第52章 茶陵詩派與後吳中詩派第29章 土木堡之災——歷史的轉折點第22章 反腐、改組與調整第25章 帝國駛入轉折年第15章 永樂之治第70章 繁榮的小說市場第30章 苦難的歷程第15章 永樂之治第60章 大禮儀的新階段(2)第10章 元末明初的士大夫第29章 土木堡之災——歷史的轉折點第46章 後劉瑾時代第12章 建文皇帝的“文”第59章 大禮儀的新階段(1)第8章 胡惟庸之死第13章 內戰爆發第3章 領袖劉福通第9章 國初的武將們第56章 大禮儀之爭第67章 隱秘的政治團體——江右門派第3章 領袖劉福通第9章 國初的武將們第63章 長生不老,君門萬里第47章 皇帝的武功(1)第42章 弘治王朝的老生常談(2)第50章 寧王叛亂第68章 嚴嵩之死第39章 成化新風第38章 陳獻章和他的心學第23章 宦官崛起第35章 成化年——王朝進入荒誕期(2)第69章 嘉靖與海瑞第33章 英宗時代第52章 茶陵詩派與後吳中詩派第50章 寧王叛亂第38章 陳獻章和他的心學第62章 皇帝和他的首輔們(2)第67章 隱秘的政治團體——江右門派第44章 正德年間的政治風波第8章 胡惟庸之死第1章 至正十一年的難題第35章 成化年——王朝進入荒誕期(2)第71章 泰州學派的繼承者們第59章 大禮儀的新階段(1)第37章 成化年間的流民問題第49章 大規模的政治請願活動第15章 永樂之治第66章 帝國備倭(2)第60章 大禮儀的新階段(2)第33章 英宗時代第38章 陳獻章和他的心學第12章 建文皇帝的“文”第55章 明武宗正德——荒誕貴族中的絕望代表第48章 皇帝的武功(2)第36章 汪直和他的西廠第68章 嚴嵩之死第41章 弘治王朝的老生常談(1)第19章 國初的理學第17章 財政的守望者——夏原吉第57章 左順門事件第45章 劉瑾時代第36章 汪直和他的西廠第67章 隱秘的政治團體——江右門派第57章 左順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