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大事已定

bookmark

騙取城門失敗,李二領着屬下不得不與守門將士殺成一團。

甬道一頭城門緊閉,另一頭被驚動的守城將士如潮水般涌來,很快與李二等人殺成一團,慘叫聲交織一片,李二的百餘屬下分成兩部分,十人拼死抵抗甬道盡頭的將士,其餘的人發瘋般朝城門殺去。

守門的百戶被錦衣衛的困獸之鬥殺得節節敗退,幾個呼吸間便被李二等人逼到門邊,李二殺得性起,眼中兇光閃爍不停,正待一鼓作氣殺了百戶奪取城門時,另一頭拼死抵抗的屬下幾聲慘叫,已死在守城將士的刀下。

李二大急,不得不再次分兵抵擋,城門內的將士壓力頓鬆,反抗愈發激烈起來,奪取城門的攻守之勢立轉,李二和屬下兩頭被堵,形勢愈發危急,而城門外,兩萬遼東大軍已開始攻城,事先約定好的城門並未打開,遼東邊軍不得不架起雲梯往城牆攀爬,與守城的騰驤四衛將士殺得激烈難分,各自死傷慘重。

甬道內,李二殺得兩眼通紅,神情愈發焦急,今晚事關重要,而他是公爺計劃中最至關重要的一環,若不能奪取西直門,所有的一切都將功敗垂成。

百名屬下一個一個慘叫着死在四衛營將士的刀下,李二紅着眼,狠狠一咬牙,索性轉過身,將整個後背朝着甬道,拼了命朝城門殺去,然而此時腹背受敵,縱然拼了性命,終究勢單力薄,拼不過京師城中最精銳的四衛營將士,剛轉過身不過片刻,李二背上便捱了幾刀,縱橫交錯的刀口如嬰兒的小嘴咧得大大的,鮮血一股股往外噴涌。

“弟兄們,死何懼哉!舍了這身剮,爲公爺和葉總督打開城門。咱們就算死了,公爺也不會虧待咱們的兒孫後嗣,定能賜他們一個萬代公侯!”李二嘴角流着血,瞋目大喝道。

剩下只有二三十名錦衣衛屬下彷彿瞬間被激起了血勇之氣,紛紛暴應一聲,每個人臉上帶着決絕的神情,手中的鋼刀舞得虎虎生威。潮水般的四衛營將士如同遇到了一道攔河大壩,凌厲的攻勢竟被硬生生擋在甬道口子上。

就在李二屬下百人如小浪花般即將被守城將士淹沒時,被四衛營將士重重包圍的甬道外圍忽然傳來一陣急促機括聲,四衛營的將士紛紛慘叫倒地,一支支錦衣衛獨配的弩箭漫天花雨般朝將士們激射而去。

突如其來的襲擊令外圍的將士攻勢一滯,敵我態勢瞬間立轉。現在如同肉夾饃似的一層夾着一層,雙方竟都處在腹背受敵的形勢下。

攻勢一緩,弩箭愈發激烈,毫不留情地朝四衛營將士身上傾泄而去,片刻間便放倒了百十人,被堵得嚴嚴實實的城門甬道很快被殺開一條血路。

正打算戰死城門的李二和衆屬下一楞,眯着眼朝甬道盡頭望去。卻見穿着一身明光輕鎧的牟斌領着近千名錦衣衛屬下趕來。

李二呆怔片刻,頓時大喜:“牟大人……”

牟斌領着千人從甬道一路殺到李二跟前,臉上身上濺滿了鮮血,看起來非常猙獰可怖。

“殺掉守門那一隊百戶,速速打開城門,混帳東西,公爺的佈置差點被你毀了!”牟斌大喝道。

有了新的生力軍,裡面還有數百名配備錦衣衛機弩的射手。幾百架機弩守住城門甬道,其餘的人奮力朝背貼城門的數十名將士撲殺而去,戰況頓時呈一面倒之勢。

此時李二的壓力已減輕了許多,甚至有暇轉過頭說話。

“牟大人你怎麼來了?”

牟斌年近五十,身手卻絲毫不弱,手中鋼刀如水銀泄地,拖出一道長長的雪白匹練。一名百戶的胸膛被刀劈出一道長長的血口,慘叫倒地,牟斌頭也不回地道:“小皇帝太過分了,我等錦衣衛南北兩衙的都官們奉詔老老實實待在北鎮撫司不敢擅動。誰知我家老僕冒死送信進來,言稱有禁軍衝入我府上,要鎖拿我妻妾子女入內獄,幸虧老夫聽了秦公爺的忠告,昨日已將妻兒送到城外農莊避禍,否則老夫滿門盡被屠戮矣!小皇帝行事如此趕盡殺絕,老夫也顧不得許多了,隨公爺殺出一條血路便是!”

二人說着話,背貼着城門的百戶在狂風暴雨般的砍殺中終於盡數被殺,十餘名錦衣衛一涌而上,將門閘一道道打開,再用重錘擊斷高懸於城門邊的吊橋,吊橋在無數道或懼或喜的目光注視下發出不堪重負的吱呀聲,最後搖晃幾下,如同力竭的巨人般轟然倒下,橫架在護城河的河面上。

城外正全力攻打城門的遼東將士呆了片刻,接着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營盤中軍陣內,騎在馬上的遼東總督葉近泉兩眼放光,仰天豪笑數聲,抽出腰間寶劍,大喝道:“西直門破矣,京師已在秦公爺掌握之中,擂鼓助威,令衆將士衝進城去,奪取九門,包圍皇宮!”

“得令!”帳下諸將領興奮抱拳應道。

…………

…………

京師城外,十二團營駐地已亂成一團。

土木之變,明軍大敗,傷亡五十萬人,大明京師一度被瓦剌大軍兵臨城下,被當時的兵部尚書于謙率軍擊潰後,鑑於拱衛京師的三大營死傷慘重,遂將三大營改編爲十營,天順三年再增二營,合稱爲十二團營。

爲防軍隊作亂,憲宗皇帝將十二團營駐於城外,分別由四武,四勇,四威組成,每四營爲一駐地,每營皆由一位開國侯統領,對於開國侯的忠心,皇帝自是放心的。

然而今晚,十二團營卻出現了變故。

十二團營的三大營盤外不足五里處,莫名其妙多了一支數量龐大的兵馬,而且都是騎兵,離營盤老遠便擺開了錐型的進攻陣式,騎兵倒也罷了,團營人數遠在這支騎兵之上,防禦起來並不算難,然而最糟糕的是,此時應該坐在各自帥帳裡發號施令的各營開國侯卻一個也不見。十二位開國侯彷彿徹底消失了似的,城裡城外都沒了音訊,十二團營一撥接一撥派出人馬尋找也沒找到。

此刻遼東大軍壓境,城門外也隱隱傳來喊殺聲,顯然大軍在攻城,十二團營終於慌了。

久怠之兵,從軍士到將領經歷戰陣的越來越少。危急關頭大家都慌了神,一片惶然忙亂中,大家終於推出了十二位總兵爲統領,總兵們聚于帥帳,焦頭爛額地商議如何應對之時,卻聽營盤外忽然吹響了號角。低沉悠長的號角聲如泣如訴地嗚咽,在夜空中迴盪,團營帥帳內的總兵們一楞,面色蒼白地互視一眼,瘋了似的跑出帳外,力竭聲嘶地集結團營大軍,待到衆將士匆忙在營盤外結好參差不齊的陣式時。對面忽然擂起巨鼓,急促的鼓聲節奏裡,萬人鐵騎動作劃一揚起了長刀。

“攻!”

將領一聲令下,萬馬齊嘶,鐵甲黑潮如同怒海中的巨浪,惡狠狠地朝團營卷集而去。

“結陣!穩住!”團營防線內,遙遙看着那道黑色的潮水如驚濤拍岸般撲殺而來,總兵們嚇得心神俱裂。那道黑潮彷彿無堅不摧,能攻破世上一切敢擋在他們面前的障礙,被稱爲大明皇都最後一道屏障的十二團營也不例外。

天空刺啦一聲霹靂,閃電瞬間照亮了夜空,傾盆如注的暴雨中,黑色巨浪在廣袤的平原上像一支鋒利無匹的巨箭,狠狠地扎入團營匆忙結成的陣式中。

轟!

百戰浴血的遼東邊軍與久怠散漫的團營。終於第一次撞在一起,互相稱量各自的斤兩,分曉王寇。

京師城外,分兵出來的兩萬遼東大軍已攻進了城門。一發不可收拾。

隨着西直門失守,遼東鐵騎如潮水般涌進城門,進城之後,各營分流,迅速撲向其餘的八個城門,騰驤四衛將士失了先機,終不敵精銳的遼東邊軍,不到一個時辰,京師八門全部失守!

騰驤四衛不得不節節敗退,與邊軍們展開了巷戰,直到這時,真正的殘酷和慘烈纔開始。

雙方各以什伍爲單位,手執兵器在城內大街小巷裡奮力廝殺,邊軍和四衛營雙方皆無巷戰的經驗,只能憑戰場上的直覺和身手來互搏生死。

一聲聲金鐵相交伴隨着臨死前痛苦的慘叫,在這個雷雨交加的夜裡如萬千鬼魂的嗚咽厲吼,官員和百姓們躲在家中抱頭摟在一起,瑟縮在屋子的角落裡驚恐地聆聽着外面街巷上的動靜。

…………

…………

東城秦家外宅。

外宅內的僕人丫鬟早已遣散一空,此刻整個宅院內外將士林立,披着鐵葉鎧盔的邊軍,穿着大紅飛魚服的錦衣衛,戴着圓帽穿着褐衫的東廠番子,裡裡外外圍了一層又一層,以整座外宅的前堂爲核心,團團圍在四周,前堂屋頂的碧瓦上,靜靜地匍匐着兩排手執機弩的錦衣校尉,從上至下,從裡至外,將宅院圍得密不透風。

秦堪仍穿着一身暗黃蟒袍坐在前堂正中,手中端着一盞香茗,神情沉靜地直視空蕩蕩的堂外前院,彷彿等待着什麼,又彷彿在思索着什麼。

堂內除了他以外空無一人,身邊所有人都派出去了,忠實地執行着他下的每一道諭令,黑或白,忠或奸,此刻無人再顧及,爲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也好,爲了保命也好,都在外面奮力廝殺。

堂前不總是安靜的,一個個報信的校尉在不停的匆匆稟報軍情,秦堪如同久經陣仗的大將軍,面沉如水地聽着各方百江匯海般的消息。

“報——邊軍奪取西直門,兩萬大軍已入外城,葉總督親臨西直門統領指揮。”

“報——九門已得,騰驤四衛堅守街巷,我軍與四衛營巷道廝殺,傷亡慘烈。”

“報——城外三萬邊軍鐵騎已率先向十二團營發起進攻,保國公與十二位開國侯不知所蹤,十二團營羣龍無首,遼陽衛參將宋傑一馬當先斬斷團營帥旗,團營士氣大亂,節節敗退,漸不能敵,全線潰敗即在眼前。”

聽到這個消息,秦堪一直緊繃的臉色終於稍稍緩和。

遼東鐵騎果然沒讓他失望,事實證明人數衆寡並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絕對因素,策略和將士的戰場經驗纔是最重要的,三萬鐵騎主動進攻二十萬團營,除了事先謀劃的綁架保國公和十二國侯外,遼東鐵騎這幾年能將蒙古韃子打得轉攻爲守,不得不說,葉近泉這位遼東總督沒有白當,這十年裡邊軍數百次大小戰役,終於熬煉出了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看似偶然僥倖的勝利,其實有着冥冥中的必然。

終日陰沉的臉上終於閃過一絲喜色,團營若敗退,意味着今晚的起事成功了一大半,大事可定矣!

“報——北直隸錦衣衛八百里急報!拱衛京師的燕山衛,密雲衛傾巢而出,急奔京師勤王而來,兩衛離京師最近,兩軍合爲一軍,總數共計三萬餘兵馬,其中騎兵萬餘,步卒二萬,離京師北城門尚有三個時辰路程,葉總督請公爺定奪。”

秦堪仰頭嘆了口氣:“果然來了,看來凡事留個後手總是沒錯的,該用的時候果真用上了……”

“朵顏部如今在哪裡?”

“朵顏部一萬精騎離京師城外五十里紮營,公爺曾囑咐過,不管京師發生任何情況,朵顏部不得妄動,一切行止只聽公爺號令,現在城內城外廝殺慘烈,朵顏部仍按公爺的吩咐未動一兵一卒。”

秦堪闔眼沉思半晌,然後緩緩睜開眼,道:“馬上派人告訴朵顏部花當首領和塔娜,朵顏部全部出發,一個時辰後趕至湯河鎮外,狙截燕山,密雲兩衛,務必將這三萬人攔在湯河鎮外……”

嘴角勾出一抹微笑,秦堪接着道:“告訴花當,若朵顏部這次沒讓我失望,事成後遼東都司出兵兩萬,助他蕩平海西女真部,醜話說在前面,打下的牧場我準他部落放牧,但我大明必須在女真部駐城十座,朵顏部每年必須選稚齡幼童五百人入城,由我漢人儒師教授學問,將來我和塔娜生下的兒子長大後,將由他繼承這十座城池……”

報信的校尉呆了一下,他不明白如此緊急關頭,公爺爲何跟朵顏部的花當說起這些與眼下戰事毫不相干的事,擡頭看了秦堪一眼後,校尉抱拳單膝行禮而去。

前堂外,又一道匆匆的身影急速奔來。

“報——葉總督報捷,御馬監掌印太監苗逵亂軍之中被邊軍冷箭射殺,當場命斃,騰驤四衛軍心大亂,京師東南西北四城,遼東邊軍已佔其三,四衛營節節敗退,大軍已將其壓制到南城不得動彈,五城兵馬司及京師上十二衛各屬一觸即潰,散不成軍,紛紛逃往城外,此時唯南城和內城皇宮仍在朝廷手中。”

校尉擡頭興奮地注視着秦堪,道:“公爺,事成矣!”

秦堪卻不見絲毫興奮之色,眼角抽搐了一下,黯然嘆息道:“大明痛失一員驍將,苗公公,世間的忠奸善惡一定要用死來證明嗎?在你心裡,何謂大忠,何謂小忠?”

茶盞輕輕朝桌案上一擱,秦堪的手自始至終仍是那麼的沉穩。

“走,去皇宮,告訴葉近泉,攻破宮門後嚴厲約束將士,宮內宦官宮女將其集中一處,各殿各庫封存,不得濫殺,不得搶掠,違者斬!”

第484章 四面楚歌第361章 察覺蹊蹺第611章 拜錯菩薩第124章 廠衛再鬥第4章 無妄之災第275章 營救聖人(上)第557章 二男爭女(上)第406章 必攻必救第595章 興兵叛亂第4章 無妄之災第119章 執硯擊之第406章 必攻必救第720章 禍福難測第253章 再次升官(上)第590章 孤燕棲城第25章 賬簿問題第154章 反戈一擊(上)第715章 驚天鉅變第351章 相逢一笑第408章 棋逢對手第352章 劉瑾新政第545章 心存善念第274章 不得不爲第732章 三請三辭第464章 故友相逢第588章 侯門似海第216章 改元正德第11章 風靡江南第745章 天津除奸第715章 驚天鉅變第216章 改元正德第637章 所謂忠直第354章 嚴嵩投靠第710章 興亡一嘆(下)第243章 準備反擊(下)第752章 一壺濁酒喜相逢第371章 宴請劉瑾第143章 初露頭角第134章 東宮聖人第686章 忍辱負重第321章 花當提親第740章 跪諫宮門第254章 再次升官(下)第85章 大婚之喜(中)第50章 拉攏打壓第320章 亂配鴛鴦第406章 必攻必救第128章 出其不意第180章 太子出馬第594章 九江剿匪第196章 扭轉乾坤第651章 冬雪置酒第684章 使團進京第621章 安慶決戰(上)第749章 大事已定第237章 決意除奸第564章 李廣難封第733章 禮制之爭第603章 未來國公第589章 匪患猖獗第593章 終脫囹圄第261章 一片冰心第39章 秋後算賬第566章 非法聖旨第370章 迫在眉睫第143章 初露頭角第600章 正德出征第55章 崇明抗倭(上)第189章 金殿再爭第476章 劉氏兄弟第606章 平叛戰略第363章 下面沒了第208章 弘治大行(上)第515章 會審劉瑾(上)第694章 駐兵之爭(下)第520章 行刑伏誅(中)第246章 深宮奪兵(中)第444章 劍指西廠(下)第246章 深宮奪兵(中)第544章 虛實之道第696章 面授機宜(下)第609章 絕處無生第553章 飄然遠去第611章 拜錯菩薩第52章 朋友之義第78章 翁婿相見第68章 主母駕到第109章 侯府惡僕第342章 秦家女人(上)第200章 坑人發明第352章 劉瑾新政第79章 紹興提親(上)第727章 塵埃落定第582章 酒後惹禍第448章 詭異早朝(上)第500章 喜堂喋血(上)第332章 火篩借兵第582章 酒後惹禍第75章 才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