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要到密旨

從張昭的命令下來,新軍衛中便開始各項準備工作。

首先是由軍需後勤部門在京中採購糧草,準備足量的彈藥,燧發槍,冬衣,準備牛、馬大車運輸等等。千頭萬緒。

僅靠兵部下發的給養,對新軍衛而言未必夠。而且,新軍衛雖然被升格,但兵部那裡是按照千戶所發,還是按照一個衛所五千人來發,其實還沒定。

其次,要準備戰前動員。士卒們該寫遺書的現在就要開始寫。要激起士卒們參戰的士氣。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新軍衛的伙食標準,餉銀都遠高於其他部隊,這時就要有精兵的精氣神:

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再次,工匠們要分批,大部分留守在京中。少部分要隨軍行動。修理燧發槍。

學徒們要帶一批跟着上戰場。沒有什麼比戰火更能淬鍊出真正的鋼鐵!

還有,國泰商行要準備現金流。已經和各地的經銷商打招呼,準備提供物資,保障、供應新軍衛在行軍途中的物資。從京中,到三邊地區,需要行進三個月。

還有…

張昭想到的吩咐下去的準備工作,還有張昭沒有想到的,龐大郎、王武、林文寧等人都自覺的在補漏。

整個新軍衛在四月八日的下午動起來。身在軍營的士卒們很快就感受到:要上戰場了。

剛參加新軍的陳文傑跟着小旗的兄弟們被叫停訓練,在校場邊上聚攏着,準備寫遺書。他的目光有點茫然。

擔任這個班的小旗正是林文寧的內弟,前宛平縣縣衙方貫。他剛剛得到提拔。此時的方貫,和當衙役時形象差別太大。最典型的改變就是皮膚變黑,腰板挺的直直的,舉止利落趕緊,眼神平視帶着自信,有明顯的軍人氣質。

方貫給一個新兵寫完信,拍拍陳文傑的肩膀,“怕不怕?三天後就要出發。咱們新軍衛會操第一,肯定會被點到。你口述,我幫你寫遺書。”

這明顯屬於工作水平不夠。但是,他真想着他的心事啊!要問他怕不怕,肯定是有點怕的。新軍衛有時候口號喊的很兇的!比如,要爲帝國的崛起而獻身!要用我們的劍爲華夏之民贏得生存空間!他哪有那麼高的理想!

但他確實對即將到來的戰爭躍躍欲試。他才只是個小旗,手裡沒有銀錢,有什麼資格娶韓娘子?前幾天回村裡參加張相公的婚禮,他和韓娘子見過面,他依舊記得她在夜色裡低頭,臉紅的答應他時的情景。她真美啊!

他真想抱一下她,又怕她生氣。恰巧有人來喊她,這匆匆一面就此結束。令他在午夜裡夢迴,遐思。

陳文傑道:“不知道。”然後口述着。

軍營中,一切都在爲戰爭坐着準備,運行着。

乾清宮的門房處,張昭等了一個時辰,在夜幕降臨時,纔等到弘治皇帝的召見。

今天隨侍在弘治皇帝身邊的太監是李榮,御馬監的大佬。他和張昭沒什麼交情,但弘治皇帝對張昭的喜愛,這是宮中人所盡知的,引張昭進暖閣時,提點道:“皇爺心憂西北大局,你要請戰,儘量不要說大話、空話。”

張昭拱手致意,表示感謝。跟着頭髮蒼白的老太監李公公到佈局奢華的西暖閣中。

明亮的蠟燭早就點亮。各種造型優美的燭臺,有的如龍,有的如鳳,一支支蠟燭在燭臺上燃燒着,映照着三十二歲的弘治皇帝白胖的臉龐上。

弘治皇帝下午剛催了幾次西北的戰報,又派人問閣臣們起用那名文臣去三邊。這會兒真對着奏章沉思。偌大的王朝,並不是只有北疆有亂。

弘治皇帝擡頭,見張昭等在暖閣正中,恍然的揉揉額頭,溫聲道:“張昭你來了。你說你的新軍衛要請戰去三邊殺敵。有這份心是好的。你可有把握把新軍衛帶回來?”

從張昭的角度而言,這一場戰爭他是肯定躲不過去的。而他亦沒有想躲的意思。練出精兵,下一步當然是要立下軍功!這是他立足朝堂的根本。

而從弘治皇帝的角度而言,他好不容易選對人,練出一千精兵。就這麼“梭哈”出去,他是有顧慮的。萬一張昭戰死在西北怎麼辦?他的新軍試驗纔剛剛開始。

張昭作揖,毫不遲疑的道:“陛下,臣只要不是和蒙古主力決戰,必定能將新軍衛帶回來。陛下,國朝和北虜的戰爭不可避免。只有打疼強盜,有效的殺傷他們,他們纔會老實下來,不會每年都惦記來我們這裡搶一把!”

弘治皇帝微微頷首,目光透着讚賞。張昭沒有讓他失望,是堅定的主戰派。想一想,也知道他的顧慮沒用,哪有精兵不上戰場走一遭的?而且,新軍衛在會操時出盡風頭,這次點兵保國公肯定會點新軍衛。

“好。朕準了。你有什麼要求可以提出來。”

張昭抓住弘治皇帝的心理,趁機道:“臣求陛下一道密旨,許臣在危急關頭能自主行事。”

他有兩個目的。第一,他和保國公不和。怕這孫子坑他啊。別管新軍的火力如何猛,沒有後勤補給都是渣。他擔心給當炮灰。

第二,他對保國公朱暉指揮大軍作戰的水平非常懷疑。此人大概率會避戰。這和他去“撈軍功”的初衷不符。明朝的軍功很好算:以人頭論功。

弘治皇帝腦子略微一轉就明白,保國公在四月初一時被張昭把臉都打腫了,雖然嘲諷他的是禮部右侍郎焦芳,但帳肯定是記在張昭頭上,道:“準。”

當場李榮就提筆寫就,加蓋弘治皇帝的印鑑。李公公雖然是管着刀把子,但還是司禮太監,寫個密旨不在話下。

弘治皇帝喝着湯水,從御座上走下來,在暖閣中踱步,說道:“張昭,你在太子面前推薦刑部主事王守仁,如今大戰將起,你爲何不在朕面前推薦他呢?”

張昭把密旨收到袖袋裡,解釋道:“臣在御前舉薦王伯安份量不足。以臣的地位,無法舉薦其出任一地巡撫。而職位太低,則難以發揮王伯安的實力。”

弘治皇帝笑着點點頭,“嗯。你去吧。不要令朕失望!”

“臣遵旨!”

張昭躬身答道。走出乾清宮,結束出征前的御前召對。

弘治皇帝看着張昭離開的身影,心中想道:“不知道新軍衛去西北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啊?”

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明再臨第兩百八十六章 人才第四百七十九章 交鋒(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軍中會議第五百二十七章 虎爾哈部的抉擇第三百五十一章 中二青年第兩百九十七章 弘治教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把路堵死第兩百一十三章 交戰(一)第五百二十章 張昭論將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門而入第六百一十四章 雨中的府邸第九十七章 武英殿中露崢嶸(一)第五百四十一章 倒劉之心第五百零八章 海西女真四部的打算第五百九十三章 武安侯府第一百二十一章 跳脫的朱厚照第五百三十七章 齊聚阿城(上)第四百七十章 過年第三百二十二章 沉寂、選擇第三百九十二章 籌備成立第七百二十六章 鳳凰臺見聖人第兩百五十五章 王恕的態度第兩百三十五章 夜談第一百九十六章 李逍遙的淬鍊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勝之後第三十六章 董朗的決定第兩百八十七章 推動工業之心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勝之後第六百四十九章 追查幕後者第兩百四十五章 門庭若市第六百三十章 誰算計誰第一百二十七章 查無頭緒第兩百六十八章 尾聲第兩百八十六章 人才第六百二十六章 談一談的方式第一百五十二章 落幕第四百六十一章 衛舉人的決斷第四百九十二章 提前爆發第六百八十九章 竹嫣第七百二十八章 抵達漢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東陽的支持第四百二十六章 合圍、追擊第一百一十五章 想走?第六百七十六章 如何解決第四十九章 京西少年(三)-長寧伯第七百四十一章 陽明悟道第四百六十六章 面聖第四百一十五章 投資張昭個人第五百七十三章 終章(中)第六十五章 生員(五)-雨夜中第兩百一十四章 我們的淬鍊第六百九十三章 只能打明牌第六百二十二章 恐嚇第兩百六十八章 尾聲第一百零八章 初入軍營第六百八十一章 敵人是誰第兩百一十九章 與子同袍(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分兵的決定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勝之後第四百七十三章 相思千千縷第九十一章 帝與後第七百一十一章 秋日第一百二十三章 隔空對話第五百五十八章 瀋陽城中(中)第四百九十章 鴉鶻關第兩百三十一章 新軍衛恐怖如斯。第四百二十章 憤恨、初戰第五百二十四章 目標所在第四百零七章 新軍營的戰略第兩百章 張昭的打算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打一棍子第六百一十九章 衝突(上)第七百二十四章 物價和貨幣第五百五十四章 學誰?第三百八十八章 自然增加第兩百六十五章 你當這是玄幻嗎?第六百五十七章 處罰第五百四十七章 何至於此?第六百七十三章 葫蘆裡賣什麼藥第四百四十三章 召見第六百一十四章 雨中的府邸第六百七十六章 如何解決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種人第兩百九十一章 激辯(三)第七十五章 安慰第兩百八十六章 人才第兩百四十九章 祭拜、計劃、閒聊第兩百一十八章 林同的情報第兩百六十八章 尾聲第五百五十九章 瀋陽城中(下)第兩百九十四章 收穫、樑儲第四百九十五章 還是讀書人心黑啊第四百一十一章 戰爭的氛圍第三百四十七章 進宮第三百三十三章 試圖激怒第六百四十九章 追查幕後者第六百一十四章 雨中的府邸第三百七十一章 說服劉大夏第三百一十七章 張昭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