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

楊嗣昌正在長江的船上,江流湍急,船如箭發。如今他必須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沙市,方能知道張獻忠的行蹤,決定繼續追剿方略。他孤獨地坐在大艙中,久久地望着窗外江水,不許人進來驚動。後來他輕輕地嘆口氣,自言自語地說道:“皇上,臣力竭矣!”

去年,他將各股農民軍逼到川東和鄂西一帶,大軍四面圍堵,收復了夷陵,惠登相和王光恩等股紛紛投降,羅汝才也已經決定投降。

他想,只剩下張獻忠一股,已經被包圍在夔、巫之間的叢山中,不難殲滅。

無奈首先是四川巡撫邵捷春不遵照他的作戰方略部署兵力,其次是秦軍在開縣鼓譟,奔回陝西境內,使堵御西路的兵力空虛。

張獻忠對羅汝才又勸說又挾制,使羅汝纔不再投降,合兵一處,突入四川內地。

他親自趕往重慶,打算將張、羅驅趕到川西北的偏遠地方,包圍殲滅。無奈將不用命,士無鬥志,尚方劍不起作用,一切堵剿謀劃全都落空。

半年之間,張獻忠和羅汝才從川東到川北,回攻成都,又順沱江南下,到川南滬州,再從川南迴師北上,繞過成都,東趨通江,迅速南下,行蹤詭秘,消息杳然,過了端日,突然在開縣黃陵城出現,消滅了總兵猛如虎率領的堵截部隊,從夔州、大昌境內出川。

他奉命督師至今,費了上百萬銀子的軍餉,一年半的心血,竟然毀於一旦!

他望着江水,繼續想了很久,苦於不知道張獻忠將奔往何處,也苦於想不出什麼善策,覺得心中有許多話要向朝廷申訴,可是常言道“一出國門,便成萬里”,如今只好聽別人的攻訐!

他的心情頹喪,十分沉重,不自覺地小聲叫道:“皇上!皇上!……”

楊嗣昌出馬督師以來的許多往事,不斷地浮上心頭。去年他收復夷陵,在鄂西招降諸賊,楊嗣昌最重視的是王光恩這一營,在大船上特予接見,給以銀幣,好言撫慰。

王光恩也叩頭涕泣,發誓效忠朝廷,永無二心。他的關營人馬近來死、傷和逃散的約有一半。楊嗣昌命他挑選一部分精兵隨軍追剿,其餘的由他率往鄖陽、均州駐紮,整頓訓練,歸鄖陽撫治調遣。

接見了王光恩以後,楊嗣昌就在大船上批閱文書。他知道張獻忠和羅汝纔不久前破了大昌之後,繼續向西。他還不明白張、羅的作戰意圖,但是更證實了他原來對幕僚們說過的一句話:“倘獻、曹二賊合股,則剿局必多周折。”

當天夜裡,他同幕僚們商議之後,連着發出了兩道十萬火急檄文:一道給駐紮在竹山境內的左良玉,命他今夜馳赴秭歸,使張獻忠不得從夔東重入湖廣;一道給川撫邵捷春,命他堅守梁山,使張獻忠不能夠奔襲重慶。

第二天黎明,巫峽中黑森森的。只聽得三聲炮響,最前邊的一隻大船上鼓角齊鳴。稍過片刻,船隊起錨,開始向夔州進發。

巫山縣文武官吏、士紳和王光恩等新降將領,跪在岸上送行。

但楊嗣昌沒有走出船艙,只是命一位中軍參將站在船頭上傳諭地方官紳免送,嚴守城池要緊。

每一隻大船都有許多燈籠火把,照耀江中,照出大小旗幟飄揚,像一條一里多長的巨龍,在激流中艱難地蜿蜒西上,十分壯觀。

爲着早到夔州,今天每隻船都增加了縴夫。在懸崖峭壁的半腰間,稀疏的燈籠在暗影中飄搖前行,縴夫的號子聲此起彼伏。

楊嗣昌從船窗中探出頭來,向下看,水流洶涌,點點燈火在波浪中閃動,幾丈外便是一片昏黑;望上看,黑森森高峰插天,在最高的峰尖上雖然已經有輕淡的曙色和霞光,但是看來非常遙遠,並不屬於這深而窄的、隨時都有沉舟危險的峽中世界。

船一轉頭,連那染有曙色的峰尖也看不見了。

他一路上已經經過不少暗礁險灘,從此到夔州還要經過瞿塘,繞過灩澦堆,一處失誤,便將在艱險的征途上死於王事。他正在胡思亂想,忽然聽見從高處懸崖上落下來幾聲猿猴的啼叫,聲音清苦。他的心中一動,嘆息一聲,不覺吟道:

“巴東三峽巫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

由於心情沉重、悲涼,楊嗣昌無心再看江景,將頭縮回艙中。他昨夜同幕僚商議軍事,睡眠很少,想趁這時再倚枕假寐片刻。但剛剛閉上眼睛,種種軍事難題一古腦兒涌上心頭,同時從艙外傳進來猿聲、水聲、櫓聲、船伕的號子聲,使他的心神更亂。

他迅速起牀,喚僕人進來替他梳頭,同時在心中嘆道:“朝中諸公,有幾個知道我的爲國苦心!”

僅僅經過半年,楊嗣昌由希望到失望,到失去信心。這時他還不知道洛陽失守,不知道河南的局勢已經大變,他所關心的只是張獻忠和羅汝才的行蹤,所以急於趕到沙市,重新部署軍事。

他在當時滿朝大臣中不愧是一個精明能幹的人,去年從夷陵入川以後,儘管鄂北鄖、襄一帶已無義軍活動,但是他不能忘懷襄陽是軍事上根本重地,而且是親藩封地。他命襄陽知府王述曾負責守護襄陽城,但是他常常感到放心不下,幾次親自寫信給王述曾,囑咐他切不可疏忽大意。

現在因張獻忠已經出川,他又想到襄陽,更加放心不下,但沒有對任何幕僚提及。在半夜就寢時候,幾位親信幕僚都已離開,只有兒子楊山鬆尚未退出。他趁左右無人,嘆口氣小聲問道:“你看王述曾這個人如何”

楊嗣昌的兒子楊山鬆恭敬地回答說:“大人最有知人之明,用王述曾做襄陽知府自然比前任爲好。他年輕有爲,敢於任事,又爲大人親手提拔,頗思感恩圖報。只是聽說自從大人離開襄陽後,他有時行爲不檢,不似原先勤謹。還聽說他有時借親自查獄爲名,將獻賊的兩個美妾從獄中提出問話。倘若日子久了,難免不出紕漏。”

楊嗣昌說:“目前戰局變化無常,襄陽守臣須得老成持重方好;倘稍輕浮,縱然平日尚有幹才,也易僨事。所以襄陽這個地方,我有點放心不下。”

“大人何不火速給王知府下一手教,囑其格外小心謹慎,加意城守,嚴防奸細?”

楊嗣昌搖搖頭,輕聲說:“此時給王知府的書信中不寫明川中戰局變化,他不會十分重視。對他說明,亦有不便。目前正是謠言紛起時候,萬不可使襄陽知道真相,引起人心驚慌,給住在襄樊的降人與流民以可乘之機。

“且朝廷上很多人出於門戶之見,不顧國家安危利害,惟以攻訐爲能事。倘若我們自己不慎,將新近川中戰局的變化傳了出去,被京師言官知道,譁然相攻,而皇上又素來急躁,容易震怒……”

楊山鬆轉而問道:“如不趁此時速給王知府下手教,囑其小心城守事宜,萬一獻賊竄出四川如何?”

楊嗣昌沉默一陣,說:“目前獻、曹二賊也是疲於奔命,人馬更少,只剩下三四千人,縱然能逃出四川,未必敢奔襲襄陽;縱然奔襲襄陽,只要襄陽城門盤查得嚴,奸細混不進去,也會萬無一失。王知府雖然有些輕浮,然張兵備素稱老練。看來我的擔心未免是過慮了。”

楊山鬆見父親的心情稍安,也很睏倦,便輕腳輕手地退了出去。

有一些可怕的預感壓着楊嗣昌的心頭。過了很久,他苦於睡不着覺,索性起身出艙,站立船頭。

皓月當空。江風淒冷。兩岸黑黝黝高山突兀。船邊激浪拍岸,澎湃作響。他望望兩岸山影,又望望滔滔江水,感到前途莫測,但又無計可想。他的老僕人楊忠和兒子山鬆站立在背後,想勸他回艙中休息,卻不敢做聲。

過了很久,他們聽見他輕輕地嘆口氣,吐出來四個字:“天乎!天乎!”

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七章 左鎮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四十三章 楊嗣昌的終局(七)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二章 惠世揚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三章 林貓貓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