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太宗病危

上萬甲士供奉着李自成的遺骨和牌位回鄉,金戈鐵甲,萬馬齊奔。永昌皇帝在生前沒能親眼目睹明朝和清朝的覆滅,可是在他的身後,卻有數不盡的大順將士奮勇向前,終於摧垮了兩個腐朽的王朝,使得天保府在今天迎來了新朝的光輝。

老闖營的弟兄們都心有所感,就連原本已在武昌剃度出家的田見秀也被請了回來。五營主帥、闖營元從之中,只是少了張鼐、李友、馬世耀、田虎等數人。

袁宗第扶持着田見秀上前,他爲這位已在青燈古佛前了卻殘生的故友感到悲慼,可也爲李來亨能夠派人邀請田見秀回鄉祭祖感到安心。

“玉峰……天下事已畢,以後沒有多少仗要打了。”

田見秀鬚髮全無,他穿着僧袍,面目消瘦。在袁宗第的話後,田見秀即步行走到了李過和李來亨的馬前,雙膝跪下,叩首道:

ωωω ⊕Tтkan ⊕C〇

“如今天下粗定,還望二聖能夠謹記闖營起兵之初所爲是何。明季百姓離亂,以至於到了天下板蕩的地步,新朝萬要切記明季喪亂的緣由所在。

貧僧已決心了卻殘生於佛寺,唯獨擔心此一樁事情。天下萬民累於崇禎,至今十多年,必要休養生息一代人以後,方能興土木、起遠征,今後二十年……今後二十年就給百姓一個安定閒適的日子過過吧!”

李過轉頭看了李來亨一眼,李來亨便親自下馬,雙手握住田見秀的臂膀將他扶起。

“田公不必如此!過往事已經煙消雲散,今後羣臣與萬民都將安享太平,不必如此。”李來亨說,“休養生息……這也是太祖所願。聖上當然會謹記此事,恢復中原的民力,只是移民實邊、追擊殘清,也都是與國命運相關的大事,同樣不能鬆懈。”

李過說道:“來亨在豫楚大興營莊數年矣,但此政恐怕將來不能在太平治世長期維持。正好趁此數年營莊之力,平定川蜀、福建和遼東,大體先恢復明朝的疆域版圖以後,便休養生息、與民更始,今後是否效仿漢武唐宗那般聲張中華之威於四方,皆屬子孫事,非我輩所能預料了。”

田見秀又沉沉地磕了幾個頭,袁宗第看不過去,將他急忙扶起,送入車駕之中休息。隨行的許多闖營元從,都曾經是田見秀的部下,他們知道田見秀因爲李自成死後的政變之事,幾乎造成了大順社稷的中道崩殂。

如今二聖這樣和藹地接見田公,想來過往的一切恩怨,都隨着大順的全面勝利而煙消雲散了。

在劉體純奏起的喜樂聲裡,從前那些事情,的確變得十分微小,十分淡薄了,在數不清的勝利中,即便是李來亨,也會變得寬和無比吧!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大順的文武元勳們都跟隨着李過和李來亨,簇擁着先帝李自成的神主牌位向前走去。在隊列的兩旁,是上百名樂工齊聲唱起了漢高祖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典的祭詞由平章政事方以仁親自誦讀,祭詞出自於了東南文壇領袖陳子龍之手,祭文雅緻,又頗合於太祖皇帝的身世。

方以仁先是低聲誦讀,接着語調慢慢加快、聲調亦漸漸增高,直到一氣呵成,將萬字長文全部唸完。

經過明軍和清軍對米脂的多次屠殺佔領,闖營諸將們幾乎都和李自成、李來亨兩家家族的遭遇相同,留在米脂的鄉人親屬幾乎全數都死在了官兵和東虜的屠刀之下。

鄉里剩下的只有一些早年間迫害過他們的鄉紳,李過聞歌聲而動容,許多陝北出身的闖軍將帥想到家人的遭遇,也禁不住淌下熱淚。

李來亨也想到了他那早早夭折妹妹,忍不住握緊了羅顏清和幼辭的手心。

衆人垂淚間,劉體純突然帶頭唱道:

“家家哭皇天,人人哭皇天,……人馬滾滾數不盡,投晉入楚鬧中原!”

袁宗第和劉芳亮兩人對視一眼,同時和聲爲劉體純復又唱了一遍:

“家家哭皇天,

人人哭皇天,

父母妻子相拋閃!

你也反,我也反,

人馬滾滾數不盡,

投晉入楚鬧中原!”

衆將聞此歌聲,再也忍耐不住,許多人都大聲慟哭了起來。李過將笠盔摘下,下馬單膝跪在了李自成的牌位之前,輕聲唱道:

“仇報仇,

冤報冤,

在劫之人難逃命,

血債還用血來還。

到頭來,

達官貴人不如狗,

干戈擾攘入幽燕。”

所有人皆感悲涼,李來亨把范陽帽也摘了下來,他轉過身來,面向羣臣和諸將,又將整首歌謠完整地唱了一遍:

“家家哭皇天,人人哭皇天,父母妻子相拋閃。你也反。我也反,人馬滾滾數不盡,投晉入楚鬧中原。仇報仇,冤報冤,在劫之人難逃命,血債還用血來還。到頭來,達官貴人不如狗,干戈擾攘入幽燕。”

這首歌謠是當年闖營轉戰天下時,戰士們所常常隨口歌唱的曲調。李來亨第一次聽到這首歌,還是他跟隨劉宗敏留守夷陵州州城的時候。

唱到一半,李來亨便想到了戰死在夷陵的總哨爺劉宗敏。大順軍走到今天,一路上究竟犧牲了多少人?其中又有多少人,本來應該像後世的劉宗敏一樣,至少在歷史上留下一個屬於自己的名字,可結果卻在默默無聞中死於陝北黃土之間?

在明末這方人間地獄之中,又有多少俊傑之士,身死荊棘草木之間呢?

所有人之中,李過的悲傷之情最爲強烈。他與李自成是亦父亦兄的關係,奮鬥半生的目標今日終於實現,可李自成卻看不到米脂今後的太平景象了。

歌聲雷動裡,李過雙目都注滿熱淚。他哭着哭着,即從口中吐出一口鮮血,周圍的羽林宿衛們見狀都爲之驚呼。

劉芳亮和李來亨一起過來將光中天子扶起,劉芳亮緊握李過之手,李來亨將他抱在懷中,兩人都疾呼着“聖上”和“父皇”的名諱。

李過卻捏緊了劉芳亮的手指,笑道:“叫我過哥!”

“聖上!快叫醫官來!快叫御醫太醫來!快給萬歲看看是怎麼回事!”

李來亨大聲疾呼,但是李過心知肚明自己的身體情況,他拉住李來亨的衣角說道:

“來亨,要真心愛民……要真心!真心治天下,則民必愛你,要真心治天下!”

李過的手慢慢垂落,他又低聲說:

“鞏尚書爲我講史時,曾說過,像大順這樣祖孫三代均起自草野之間,前仆後繼方纔成就帝業的,實在是古所無有。大順得天下之艱難,也是萬古所未有。

正因爲大順於荊棘之中,篳路藍縷方有天下,來亨你才更需愛惜。切記、切記!”

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二十六章 歲入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一百零二章 解圍太原城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十七章 無派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