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

齊王無子,魏王之子則同樣年幼,何況魏王是罪人,豈能由這一支繼承皇位。

唯獨先楚王之子,年紀合適,而且常養宮中,熟悉政務,能掌機要,才幹十分突出。因此天子一意堅持讓皇長孫繼承大順的江山。

對於楚支最終的繼位,後世流傳最廣的一個推論,便認爲這乃是內廷女官集團的陰謀。

因爲皇長孫近年常居宮中,據傳和不少內廷女官往來曖昧,關係密切。正是一部分女官藉着近水樓臺之利,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年邁的天子,才使得被衆人忽視的先楚王之子脫穎而出。

然而也有人認爲,讓皇長孫繼位,主要原因是世祖對於燕王、韓王等人都非常不滿意。

因爲這些皇子當時都已經和民間不少紳商團體關係特別密切,世祖朝的最後幾年裡,李來亨已有了整頓紳商集團的意圖,只是受限於奪嫡之爭越發激烈,天子的精力也不堪支撐,此事才作罷。

但無論齊王還是魏王最後上位,都是一定會對勢力過度膨脹的某些紳商集團開刀的。

唯獨燕王、韓王等無緣繼承皇位的諸王皇子,大多都參與紳商活動過度深入,不爲世祖所喜。

而皇長孫,當年楚王是因爲勸諫世祖赦免松江起義紡織工人罪責之事,在本已重病的情況下被天子罰於宮門下站立一晝夜,踩因病死去,所以皇長孫潤石一直站在維護紡織工人利益的立場上。

也有人認爲正是因爲皇長孫長年堅持的這種立場,被世祖認爲由其繼位,必能一改世祖朝時縱容、放任大產業家的趨勢,起到穩定國本的作用,這才突然立皇長孫爲儲。

總之此事爭議甚多,而且當時人多認爲皇長孫年輕,輩分又敵,在勳臣宿老之中缺乏人脈,恐怕不能坐穩皇位,大順的江山社稷已有風雨飄搖的危險。

但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些人全都想錯了,皇長孫並非又一個朱允炆,他的手腕相當高明,而且還獲得了在朝中勢力極大的大長公主李徽柔竭力支持,不僅削平宿老,而且改弦更張,與民更始,停止了天法時期的大規模對外戰爭。

順朝從此時開始進入了一個長達數十年的對內整治時期,經過孝宗明命年間二十多年的休養生息,大順纔在高宗時期,邁向了一個全新的開拓征服時代,完全鞏固了對南洋的統治,又在對呆迷兒的戰爭中佔據了主導權,先後攻取三玉茲和河中地區,兵鋒直入阿富汗,對呆迷兒帝國形成了東西夾擊之勢。

在新大陸,世祖朝的流放政策被完全停止了。朝廷開始對青丘州組織官方的大規模移民團,幾十年來內地的太平景象使得人丁滋生,人地矛盾重新尖銳了起來。

對新大陸的移民活動,持續不斷,與同時期對東北、西北、南洋的移民活動,並稱爲“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徙東洲”。

貫徹了世祖朝後期和孝宗、高宗兩個朝代的移民運動,最後徹底改變了這個世界的民族構成,使得新大陸成爲了一塊東西民族大融合的混血大陸,也使得南洋陸續實現了郡縣化。

整個世界的面貌都被十七世紀、十八世紀的這場大移民運動,所徹底改變了。

但這給順朝帶來了巨大的代價,到德宗朝時,內地各省由於極爲嚴重的人口外流因素,已出現了勞動節價格的劇烈上升,大量良田無人耕種而被拋荒,衆多工廠招募不到合適的工人。

在一次票號詐騙案以後,江南地區大量票號破產倒閉,很快就擴大爲了席捲內地的破產浪潮。貨幣通縮、匯率下降、生產過剩、商品滯銷、勞動力價格上漲、工廠倒閉……

數不清的問題在德宗朝接連到來,順朝的第一次經濟危機來得兇猛又快速,許多失業工人先是大規模地打砸工廠,後來則成爲了蔓延八省的紡工之亂。

朝廷花費了三年時間彈壓紡工之亂,這以後德宗皇帝認識到了順朝各省、各都督州、各海外屬地之間經濟發展的過度分化,還有海外殖民地的離心離德,已經對大順造成了亡國之憂,便開始啓動了新的改革。

德宗朝的改革史稱金甌更化,這一改革旨在強化順朝內地與各種海外屬地之間的聯繫性,加強順朝商品在各海外屬地的傾銷力度和市場規模,形成了獨特的帝國特惠制制度。

由內地和各海外屬地聯手,互相在貿易上給予優待,一起排斥外國商品。

朝廷對大順海外屬地的輸入商品,都給予免稅或減稅的優惠待遇,對從外國輸入的原料、農產品則徵收高額關稅;

大順的各海外屬地則對從內地進口的工業品,給予減稅優惠,同時提高從外國進口貨物的關稅率。

這種特惠制度維繫了大順逐漸走向離心離德的海外帝國,使得這一龐大的殖民體系一直延續到了近現代。

直到各海外屬地的民族獨立意識完全勃發,而大順本身又內憂外患,不斷爆發內戰,才主動允許了多數海外屬地獨立建國。

在衆多屬地中,僅有青丘是藉由獨立戰爭而獲得了獨立。其餘屬地,全部是由大順與屬地都督府進行協商後,逐步允許其自治和獨立的。

也因此,即便到了現代以後,中國與由其屬地發展出來的衆多國家,依舊維持着親密而友好的同盟關係。

帝國特惠制在順朝爆發第一個共和革命時,就已經被取消了。但它的不少制度殘餘,延續了很長時間,更在冷戰時期發展爲了天保府統籌委員會,形成了一個對呆迷兒人民聯邦爲首的紅色國家,實行禁運和貿易限制的國際組織。

以天保府統籌委員會爲首的一系列單邊限制性組織,成爲了後來藍色陣營限制人聯發展的主要外交武器,並嚴重阻礙了人聯的技術進步。

但是到了現代以後,由於國際貿易爭端越發激烈,許多國家都把天保府統籌委員會當成了相互進行貿易戰的工具,其用於限制人聯經濟發展的初衷已經完全喪失,逐漸被慢慢廢除。

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五十九章 亡國之道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二十四章 席捲黃麻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六十章 戰雲陰霾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十七章 無派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五十一章 猛士許都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