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試探

至於之前的那一番改變歷史舉動,提前重用孫傳庭和洪承疇,將袁崇煥換爲孫承宗,主持遼東大局,都不過是權宜之計,緩解局勢的惡化而已,並不能解決關鍵問題。

現在不一樣了,只要沒有意外,事情進展順利,不僅暫時解決了朝廷的財政問題,他崇禎也有了着手點,有了下手的地方,就像一張大網,將其撕開一個口子,纔好下手,進而漸漸擴大口子,最終掙脫大網的束縛,跳脫出來,從容的解決所有問題。

班軍,就是撕開大網的那道口子。

呼....

崇禎暗暗長呼一口氣,穿越以來,從未像現在這般輕鬆,心情無以倫比的愉快,有了着手點,隨後的問題將會迎刃而解,就不再是問題,很好解決了。

“好了,你們都回吧,站了一天,朕實在太累了,明天一早還要出發,返回京城,也該休息了,啊...”

話的末尾,崇禎發出了長長的鼻音,打着哈欠,滿臉的疲憊之色,一副就要抽身而起、擡腳要走的架勢。

見此情形,文官武將紛紛站起,沒有再多言,客氣的寒暄一句話之後,相繼轉身而去,令崇禎意外的是,李若珪身後還站着一個年輕的錦衣衛,卻和他一起留了下來,前者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李若珪,你是不是有什麼事情啊?”

看着一臉爲難之色的李若珪,最終還是崇禎最先開口,打破了平靜,問出了這麼一句話之後,更是強打着精神,按下那股疲憊一般的濃濃倦意,進而催促道:“說罷,究竟是什麼事情,跟朕這麼久,你又不是不知道朕的脾性,最不幸患別人磨磨蹭蹭,扭扭捏捏,跟個大姑娘似的。”

不知道是崇禎的這一番鼓勵起了作用,還是真的鼓起了勇氣,李若珪挺了挺胸膛,將身後的年輕錦衣衛拉到前方的同時,朗聲回道:“啓稟皇上,此人乃是冷曉磊,世代守衛皇陵,從未踏出鳳陽府一步,他們一家的祖上並不是南直隸人,祖籍乃是山東煙臺....”

聽着李若珪的講述,崇禎開始正視那個叫冷曉磊的年輕錦衣衛,心中更是升騰起由衷的敬意,世代駐守明皇陵,爲皇家守衛祖墳,足可見這一族對大明王朝的忠心,對朱家的忠心。

可以說,冷曉磊一族的忠心可謂是死忠,對於朱明王朝的忠心,已經滲透到血脈裡,成爲這一族的傳承與信仰。

最終,從那絮絮叨叨的話語裡,崇禎聽出了李若珪的意思,目光再次投向了冷曉磊的身上,這個年輕的錦衣衛,神色雖然有一些緊張,但更多的是冷峻,面無表情,甚至有一些僵硬與木訥,宛若一柄不會說話的利劍,任由他的主人去驅使。

崇禎擺了擺手,頗有一些不耐煩的味道,打斷了李若珪的講話,聲音充滿溫和,那股疲憊的倦意好像從未存在過一般,就那麼突兀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濃濃的感興趣,若有深意的看着年輕的錦衣衛。

“冷曉磊,你就那麼的願意,真的想到朕的身邊任職當差嗎?”

聞聽此言,冷曉磊終於露出了一絲動容,神情出現了陣陣波瀾,剛想要予以肯定的答覆,卻聽到崇禎再次說道:“你可要知道,朕不同於歷朝的皇帝,格外喜歡微服私訪,四處體察民情,真正的瞭解民間疾苦。因此,在朕的身邊當錦衣衛,將會格外的危險,責任將會更大,肩上的擔子將會更重。”

“皇上,末將願意!”

冷曉磊有一些生硬的吐出這句話,雖然顯得有一些機械,但卻格外的鏗鏘有力,很是真誠,似乎是不滿意自己的表現,過於拘束,也許是爲了表明自己的決心,進而補充道:“冷氏一族,從出生的那一刻起,生命的全部意義就是奉獻,爲皇家效忠,爲皇家而生,爲皇家而亡。爲了皇上,末將願意分湯蹈火,就算一死,也是心甘情願!”

崇禎的眸子裡閃過一縷縷滿意之色,更多的是興奮,這個冷曉磊絕對可以成爲自己的心腹,專門負責近衛。

儘管心中這樣想,很是高興,但崇禎還是強壓這股波瀾的情緒,依舊保持着平靜之色,反而更甚之,神色愈發的凝重,緊接着說道:“還有,你可要知道,負責朕的防衛,保護朕的安全,可不是一死那麼簡單。”

“往往,由於保護不力的原因,朕出了什麼閃失,死得可不僅僅是你自己,還有可能包括你背後所代表的家族。所以,你可要想清楚了,在朕的身邊當差,看似榮耀,卻不一定是好事兒。”

“在這裡看皇陵就不一樣了,幾乎沒有什麼性命危險,家族更不會受到什麼牽連,也不會有什麼抄家滅族之禍?而且,還會格外受到朝廷的重視,不時得到皇家的獎賞,你可要想好了,真得就那麼想走這條路,在朕的身邊危險任職?”

這個時候,冷曉磊還未回答,李若珪心裡卻泛起了嘀咕,可就奇怪了,以往之時,皇上見到這樣忠心之人,宛若得到寶玉一般,總是愛不釋手,就算是不將其安排到重要的位置上,也會放到自己的身邊,當作心腹培養,今天這是怎麼了?

“即便如此,在皇上身邊當差,危險重重,還有累及家族之禍的可能,末將也願意。”

等到崇禎的話音剛落,冷曉磊毫不遲疑地吐出這句話,滿臉的倔強之意,一股從不後悔的樣子,顯得很是固執而堅毅,更是進而說道:“何況,保護皇上不利,讓皇上您有個閃失,就算抄家滅族,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僅是末將,還有家父,也會同意末將這樣說,這樣做。”

“哈哈哈...好...好...好個冷氏一族...好一個冷曉磊...果然對我大明、對我皇家忠心耿耿!”

伴隨着一陣爽朗的大笑,崇禎連連讚賞的同時,再也沒有掩飾自己的欣賞之意,那股濃濃的喜悅之情,不等冷曉磊迴應,轉而看向一旁的李若珪,神色一斂,鄭重地說道:“李若珪,記好了,並予以備案,在以後的護衛之中,要是朕真得有什麼閃失,哪怕是死掉了,只要不是勾結外人,沒有叛國,即便是要處理,處理冷曉磊一人即可,不可以禍及他的家族。”

“是,皇上!”

“末將謝主隆恩!”

李若珪回話之時,聽到崇禎的這番話,話語裡的承諾,冷曉磊露出了一絲動容,緊跟着躬身拜謝。

這一刻,看到崇禎含笑不語的模樣,又瞟了一眼感激涕零的冷曉磊的模樣,李若珪腦海裡閃過一抹亮光,心中豁然開朗,皇上剛纔的那番言語,看似是在威脅恐嚇,讓冷曉磊知難而退,何嘗又不是在試探他的忠心?

第五百六十八章 聚變第二百九十八章 狼狽爲奸第一章 寒冷的夜第三百九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七)第六百零五章 第一受害者第一百九十四章 兵出塞外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五)第二百六十八章 以蒙御蒙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三禍患第二百七十章 學員的優勢第五百一十六章 明軍的一大弊端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胃菜”第三百零八章 最大污點第四百零八章 諸多因由第八十二章 遙遙跟隨第二百五十一章 好言相勸第五百一十五章 裁撤衛所制第四百四十四章 和談的相對重要性第六百三十一章 女子學院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個念頭第一百八十四章 打壓第三百六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二百六十三章 扭虧爲盈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四百三十一章 敲打第二百四十九章 自信滿滿的洪先春第四百二十七章 兩百萬兩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鐵疙瘩”第三百八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五)第五百八十章 也有一個條件第五百七十八章 密碼和密碼本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種手段第九十八章 剎那的共識第八十六章 赴約第四百一十九章 不差錢第四百四十四章 和談的相對重要性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二百二十九章 離間計第五百一十三章 暴利第七章 莫名的慶幸之感(求收藏求推薦)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一百四十九章 英國公第五百三十三章 軍隊操練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四十二章 推遲第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調第四百三十六章 黃粱一夢第三百四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二)第六百二十九章 摻沙子第七章 莫名的慶幸之感(求收藏求推薦)第三百三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六)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簡單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三百三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八)第五百七十九章 貿易的條件第二百三十四章 十天的任務第二百九十五章 陽謀第五百一十四章 庫爾纏的猜測第五百三十九章 借刀殺人第四百九十三章 皇權與教權的衝突第四百五十七章 理由有三第六十九章 明之滅亡,在其自己第八十一章 新的政策第四百八十八章 盛氣凌人第一百零零章 潛在的共識第一百三十二章 悽慘第一百七十六章 生化武器第九十九章 冷靜....理性....第三百七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三)第四百七十章 島上局勢第六百四十三章 “妥協”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頭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五章 拍板(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要素第二百九十七章 “兩柄利劍”第一百零九章 事無絕對第一百九十三章 跛腳鴨第二百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九)第五十三章 意義非凡第四百六十章 朱舜水第四百四十六章 沸騰了起來第十一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毛文龍不再那麼重要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帝視角第二百零八章 製造混亂第五百七十七章 不對勁第二百五十四章 餘波第三章 免除三餉(求收藏求推薦)第三百四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範圍寶鈔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