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一)

凡此種種,都催使地毛文龍下定了決心,不得不服從朝廷的命令,不會有絲毫折扣的去執行,哪怕是賠了他這條老命,他沒有其他的選擇?

何況,一旦抗旨不尊,落實了投敵叛國之罪,毛家這上上下下幾百口,沒有一個能夠活命,還會生生世世揹負千古罵名。

皮島的某處院落,密室之中,耿精忠與孔有德相對而坐,屋子裡瀰漫着一股極其緊張的氛圍,近乎於壓抑。

“義兄,現在看來,咱們要早做打算了。否則的話,再這樣下去,一切可就晚了,恐怕再難重新獲得朝廷的信任,咱們的軍旅生涯也會停滯不前,只能到這步了,還會有性命之憂,遭到牽連之苦。”

耿精忠的眉頭緊皺,一臉的憂心忡忡之色,雖然很是不安,一副十分認同的樣子,卻沒有做出任何的迴應。

“耿兄,一旦朝廷收復了遼東失地,並能夠站穩腳跟,穩定下來,到時候,即便是咱們的實力猶在,義爺他的兵權猶在,但是,皮島就沒有那麼重要了,猶如雞肋一般,可有可無。”

“最爲關鍵的是,如今之時,咱們皮島的處境太過微妙了,一個弄不好,不僅會有傾覆之災,還會背上千古罵名,事情的好壞,全在義爺的一念之間,全在咱們接下來的表現。”

“而且,已經有人傳來了風聲,像是朝廷有意爲之,意在敲打毛爺,如果服從朝廷的命令,表現良好的話,可以博得一個善終,老年能夠極盡榮華。”

隨着孔有德循循善誘,陳述其中的利害攸關,耿精忠終於有一絲動容,做出了迴應,詢問道:“那...義弟,咱們又該如何做呢,纔可以擺脫目前的困境?”

“嘿嘿...義兄,這個簡單,請聽我說......”

孔有德露出一個會心的笑容,模糊不清地來了這麼一句,說話之間,趴到耿精忠的耳邊,小聲嘀咕了起來,滿臉的興奮之色,顯得頗爲得意。

黃海之上,遼東水師在海面上隨風飄蕩,隨着海浪的拍打與洶涌,而上下起伏,數十艘戰船卻是紋絲不動,始終停在一定的範圍之內,隨着風浪而搖曳,被沉重的船錨固定着。

這一刻,在水師中間的一艘指揮戰船上面,船艙之中,崇禎一身鎧甲的站在那裡,而在他的身後,懸掛着一幅巨大的局部遼東地圖,前面站着孫元化、袁可立、楊啓聰等人。

不難發現,孫元化等人那恭敬的面孔之上,有幾分擔憂之意若隱若現,似有什麼難言之隱,卡在喉嚨之中,不吐不快,可是,看到崇禎那意氣風發的模樣,所有人都住了嘴。

“袁巡撫,劉興祚那邊準備的怎麼樣了?有沒有什麼關於建奴的內部消息?”

“啓稟皇上,劉興祚已經準備好了,聯絡了金州、復州和蓋州的有識之士,行動之日,他們就會同時反水,作爲內應,接應朝廷的大軍拿下相應的城池,至於關於建奴的消息....”

袁可立的話音忽然戛然而止,目光投向了身旁的劉興治身上,也就是劉興祚的弟弟,那目光,那神情,意思已經十分明顯,後者也連忙站了出來,頗爲識趣地接過了話茬。

“啓稟皇上,我大哥的確得到了一些消息,關於建奴最近的一系列動作,但卻不是很確定....”

“無妨,說來聽聽,不管是真是假,也只是一種參考,並不是決定接下來的行動關鍵所在。”

劉興祚停頓了一下,面露猶疑之色,看向崇禎,得到對方的承諾之後,這纔再次緩緩張開了口。

“由於家嫂是黃豬皮的妹妹,臣之大哥,從其口中瞭解到,建奴與察哈爾來往甚密,黃豬皮之所以向林丹汗示弱,不惜以遼陽、瀋陽爲酬勞,保住建奴的盟友,一些蒙古部落,只是一個幌子,順便而爲。”

“真實目的所在,是想讓林丹汗當靶子,爲他們擋災,等到朝廷與林丹汗交手過後,他們好坐收漁翁之利,重新返回遼東,從而以時間換空間,扭轉不利的局面。”

“這個消息應該不會有假....”

崇禎輕輕嘟囔了一句的同時,輕輕一點頭,進而似自語一般,繼續說道:“如此一來,這也就說得通了,毛文龍他們還未行動,黃豬皮爲何就那麼的心急,放棄了許多地方,收攏兵力,回防主要城池,這一切都在爲完全撤離遼東做準備。”

“還有,最重要,也是最爲關鍵的一點,這也能夠說得通了,以往之時,一向以強勢著稱的建奴,此次爲何表現的如此軟弱?咱們還未完全展開行動,只是稍稍流露出用兵的勢頭,黃豬皮就迫不及待地想要離開遼東。”

“原來如此,黃豬皮居然是打着這樣的主意,出乎朕的意料,以退爲進,化不利爲有利,利用林丹汗的貪婪,從而瓦解朝廷與察哈爾部落的同盟,又讓後者替他們守住建州的大門,這應該不是假消息。”

“不過,那又如何?”

崇禎淡淡地吐出這句話,臉上閃過一絲幽幽之色,顯得是那麼輕蔑,似乎是在向衆人表示,他崇禎一點也不在乎和林丹汗的同盟關係。

不過,事實也是如此,一旦黃豬皮退出了遼東,大明在遼東的主要對手,最大的威脅,就變成了林丹汗,自然而然地,兩者的聯盟也就名存實亡了。

這個時候,袁可立站了出來,徑直說道:“皇上,不管黃豬皮動的什麼歪腦筋,耍的什麼陰謀,收復遼東失地,勢在必然,不是哪個人或勢力所能阻擋的。”

“所以,皇上,相對於接下來的行動,朝廷應該早做打算,如何才能避免遼東的得而復失?”

“畢竟,攻佔一座城,佔領一個地方,這些都很容易,但要想守住,長久的擁有,將會更難,格外考驗後期的政策,單靠駐軍,恐怕難以解決問題。”

“袁愛卿,你說得不錯,這和‘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一個道理,朕明白....”

迴應之時,崇禎輕輕點頭,出乎袁可立的意料,他的神色是那麼輕鬆,不等袁可立再次開口,崇禎繼續說道:“放心吧,從發兵於遼東,準備收復所有失地的那一刻起,朕就想到了這一點,並且有了相應的應對之策,你日後自會知道......”

說話之間,崇禎的心念一動,想到了許多。

c

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六)第二百二十二章 摒棄“重農抑商”的思維第三百零五章 最爲緊張的霍維華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個機會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調第四百三十章 輿論壓力第三百七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三)第五十七章 孫承宗的大局觀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六)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讓!第一百七十一章 實實在在的好處第四百零六章 殺猴儆猴第五百九十三章 雙喜第一百二十六章 辣椒第五十八章 不該啊第一百零一章 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五)第五百八十八章 繪製地第一百二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一百四十一章 尖銳第二百三十九章 貨幣戰爭(四)第四百八十五章 令人震撼的名單第十四章 錐刺奸臣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六)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五百四十四章 治癒天花的藥方第五百五十九章 得罪人的差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棄翰林院,轉投皇家軍事學院第二百二十三章 麻辣火鍋第三百零八章 最大污點第三百二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第四十四章 洪承疇的預判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氣魄第五百八十三章 侵略者與被侵略的最大區別第一百一十二章 “知府”第二百二十五章 近乎於下馬威的開場白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七)第二百二十五章 近乎於下馬威的開場白第四百六十九章 燙手山芋第二百零二章 驟然緊張了起來第四百六十一章 面子工程第三百七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七)第二百六十章 沒有那麼簡單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九十五章 九州探題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二百三十六章 貨幣戰爭(一)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五百三十八章 潛移默化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一)第八章 聖意難測(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九)第三百零五章 最爲緊張的霍維華第四百八十九章 替罪羊第六十四章 被束縛的兩大特務機構第四百七十二章 太瘋狂了第一百九十一章 組建新水師第一百六十章 變質的沐府第二百三十七章 貨幣戰爭(二)第八十三章 另一種形式的土改第一百一十二章 “知府”第一百九十四章 兵出塞外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三百五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六)第四百一十六章 籌謀第二百八十八章 用錢堆起來的戰鬥力第一百六十三章 務實的帝王第四百七十八章 苛刻的條件第二百九十一章 董事會(下)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六百五十一章 不想做得太絕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啓滅天雷計劃第一百零七章 遐想滿天飛(上)(四更)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仿遼東第二百三十九章 貨幣戰爭(四)第五百四十七章 物極必反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三百四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六)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二百一十九章 萬事開頭難第七十四章 “合適”的內閣首輔第一百九十一章 組建新水師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買人心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上)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開出的條件第五百三十二章 取消兩京制第三百三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二)第六十八章 秦良玉的深意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尖銳第一百零九章 事無絕對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石北王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二十氣章 明悟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石北王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