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賈亦韜的要求

當然,袁崇煥加固寧錦防線,以遼治遼、以遼御遼的觀點都沒有錯,只是欠缺駕馭全局的能力。還缺少一種豁達的胸懷,不像孫承宗那般容人,寬宏大量。

翻開歷史,不難發現,袁崇煥督師遼東之後,都在憑着個人的好惡用將,軍中幾乎聽不到其他的聲音,沒有孫承宗的那種兼聽則明,採用諸將建議最好的那一個建議。

而且,像毛文龍這些人,無論是軍功,還是資歷,亦或是在遼東的威望,絲毫不輸於袁崇煥,隱隱還略勝一籌,強勢之下,袁崇煥又怎麼可能駕馭得了這些人?

還有袁可立,明明與毛文龍不合,知道後者開始權大自傲,很難約束,但袁可立依舊會從大局出發,該支援的時候就支援,該向朝廷請功的時候,一點不會扣毛文龍的功勞。

袁崇煥倒好,上任沒多久,就將不服管束的毛文龍弄死,一時間,使得遼東的將領鬧得人心惶惶,有一種兔死狐悲之感。

殺一個毛文龍沒什麼,但所代表的意義卻非同一般,一個總兵就那麼死了,還是立功無數,對抵禦建奴有很大貢獻,毛文龍就被那麼一刀砍了,那些遼東將領怎麼可能有安全感?

如此種種,在遼東埋下了許多隱患,最終打破了遼東相對穩定的局面,否則,亦不會出現後來的種種,使得皇太極打進了關內,兵臨北京城。

從某種程度來講,袁崇煥死得並不冤枉,崇禎也有責任,如果直接啓用孫承宗,恢復薊遼督師一職,也不會有後來的種種,使得遼東的形勢急轉直下。

袁崇煥之後,孫承宗繼任薊遼督師,很快就穩定了大局,足以說明這一點,就當時的情況而言,整個大明王朝,沒有孫承宗更能勝任這個職位。

越高的職位,個人的專業才能就越弱化,更加考驗一個人綜合能力,不外如此!

賈亦韜搖了搖頭,將腦海裡的這些念頭暫時放下,隨手抄過兩本奏摺,遞給孫承宗的同時,緩緩說道:“孫愛卿,實不相瞞,在你來之前,朕就有過重新啓用袁可立的想法,奈何袁可立以種種理由推脫,就是不肯入京述職。”

孫承宗明顯楞了一下,接過奏摺的雙手更是微微一頓,沒有立即予以迴應,而是快速展讀起來,賈亦韜的聲音再次響起,詢問道:“孫愛卿,你可知道其中的原因,袁可立爲何不願意入京述職?”

一目十行,飛速瀏覽,不過是十幾個呼吸的時間,孫承宗就已經看完了兩本奏摺,聽到賈亦韜的詢問,猶豫了起來,明顯有什麼難言之隱,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孫愛卿,有話儘管直言,不管是你,還是袁可立,朕都沒有其他的意思,只想儘快穩住遼東的局勢,讓合適的人補上合適的位置。”

斑白的頭髮,爬滿皺紋的面龐,述說孫承宗蒼老的同時,時刻提醒着這位老者已經六十五歲的高齡,也表明孫承宗經歷了世事滄桑,閱歷豐富。

雙眼微眯,孫承宗認真地觀察着賈亦韜,留意着這位年輕皇帝的言行舉止,神情變化,所流露出的一些東西,看到對方不像是在作假,真的是想用袁可立。

這一刻,孫承宗的心裡很是複雜,當然知道袁可立的難處,不願意出山的原因,對於這位曾經的屬下,抵禦後金時的左膀右臂,並不想打擾他目前的平靜生活。

然而,遼東的形勢危急,迫在眉睫,和賈亦韜一樣,心裡非常的希望袁可立出山,坐鎮于山東半島,再現自己經略遼東時的格局,加固和延伸寧錦防線,使得建奴無可乘之機。

尤其是黃豬皮東征朝鮮,使得建奴的東面穩定了下來,毛文龍的牽制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建奴死了一個努爾哈赤,即位的皇太極卻更加危險,不管是謀略,還是勇武,都遠勝於他的父親,從四大貝勒中脫穎而出,奪得汗位,以及一年多來的頻頻動作,足可見一斑。

皇太極比努爾哈赤更難對付!

最爲關鍵的是,大明的新君只有十七歲,而皇太極卻是三十六歲的老狐狸,正值壯年,又經歷過多年的戰火洗禮,深受儒家思想和努爾哈赤的薰陶、培養,孫承宗不認爲眼前的這位皇帝是皇太極的對手。

儘管新皇表現出了非凡的心智與膽識,不到三個月,就清除了魏忠賢,閹黨不斷地被打壓,但這些還遠遠不夠。

腦海裡快速閃過這些念頭之時,孫承宗臉上的猶豫之色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無限的感慨,話語裡充滿滄桑之感。

“皇上,請不要責怪袁可立的不識趣,兩次不聽宣,以諸多借口推脫,袁將軍也有他的難處,也是被逼無奈。如果可以的話,老臣相信,袁將軍依舊願意披甲上陣,爲朝廷效忠。”

作爲一個明史專家,賈亦韜當然知道袁可立的難處和無奈是指什麼,但還是明知故問道:“喔...孫愛卿,袁將軍有什麼難處?”

“啓稟皇上,袁可立和老臣一樣,也是兩黨之爭的受害者,不得不從遼東退下來,被罷官奪職,賦閒在家,其中有太多的心酸和無奈,無法用言語向其他人道也。”

“老臣相信,只要予以袁可立一定的信任,不讓他再陷入黨爭的漩渦之中,只需負責對建奴作戰,袁將軍一定願意再次出山,擔任登、萊巡撫一職,統帥朝廷的水師,打擊後金。”

“當然,孫大人,不僅是袁可立,還是老先生你,朕既然決定重新啓用,就會予以十分的信任。總之一句話,關於遼東的局勢,朕對你們只有一個期望,那就是穩定住目前的局勢,遏制住韃子的發展勢頭,如果能夠將其削弱的話,那就更好了。”

說話之間,賈亦韜不禁想起了真正的那個崇禎皇帝,還是太年輕了,加上剷除魏忠賢所帶來的成就感,被勝利衝昏了頭,在年輕人的血性和意氣用事的加持之下,朱由檢就變得極爲自負起來,你袁可立愛來不來。

賈亦韜暗暗搖頭,心中連連嘆息,自古以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大明的猛將雖多,但對遼東瞭解的卻極少。

像袁崇煥、孫承宗、袁可立等人,對遼東的地形地貌,島嶼分佈,戰略要衝,以及韃子的騎兵作戰習性,都是極爲的瞭解,上任就能用,應付遼東時局。

此時,孫承宗興奮不已,沒想到事情這麼順利,皇上這麼好說話,沒有一點責怪袁可立的意思,並且給予了明確地允諾。

恍惚間,賈亦韜有一絲明悟,孫承宗看似是在爲袁可立說情,又何嘗不是爲自己試水,爲以後經略遼東鋪路,這位年輕的皇帝會給自己多大的權力?

“孫大人,爲了以示誠意,朕現在就可以告訴你,不管是你,還是袁崇煥與袁可立二人,朕都不會派出監軍,遼東的事宜全權交給你們處理。還是那句話,朕只有一個要求,穩住遼東局勢,遏制建奴的發展。”

“是,皇上,老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爲朝廷盡忠,完成聖上的囑託。”

孫承宗已經跪了下來,連連叩首,整個人顯得很是激動。

第四百二十四章 “能屈能伸”的海上馬車伕第一百三十三章 膽識過人第四百五十二章 身份敏感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九)第三百五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一)第十三章 微服出宮第一百七十六章 生化武器第二百八十五章 難言之隱第一百二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一百五十一章 疑惑第一百零一章 上!第十六章 社長的人選第五百八十五章 決心第七十九章 荒蕪的良田第四百八十章 真正的漁翁得利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大糧倉第四百二十九章 欣欣向榮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該改變嗎?第一百八十四章 打壓第二百五十七章 “活體”試驗第四百八十五章 令人震撼的名單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五)第五百八十五章 決心第三百三十一章 設立商館第九十八章 剎那的共識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四百四十五章 唯有自救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帝視角第三百七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七)第四百六十八章 迂迴的勸說第一百零三章 削藩的大概策略第五百零九章 培養翻譯人才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黃粱一夢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上)第八十四章 慫恿第一百一十章 醞釀陰謀第四百一十章 咄咄逼人第十六章 社長的人選第五百四十八章 坤輿萬國圖第五百二十八章 險惡用心第二百一十四章 火箭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六百四十一章 事無絕對第三百零七章 豪氣沖天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試探第一百七十九章 鞏固既得成果第五百六十一章 前科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要素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石北王第一百零七章 遐想滿天飛(上)(四更)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五)第五百五十五章 趁虛而入的機會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三百五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六)第四百九十六章 榜上有名第一百零五章 十五年的囚徒生活鍛造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好的感覺第六百三十六章 心結第一百三十六章 班軍第三百四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五)第四十五章 帶頭作用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個機會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種手段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仿遼東第五百一十七章 升的太快第六百三十章 無形的氣機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第七十五章 武科開試第五百九十五章 莫大殊榮第一百零八章 遐想滿天飛(下)(五更)第二百七十章 學員的優勢第一百二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二百九十四章 憂心忡忡的徐光啓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增一減第四百一十六章 籌謀第四百八十六章 彌天大謊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九十五章 九州探題第五百七十七章 不對勁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駕護航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一百零七章 遐想滿天飛(上)(四更)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一)第五百九十章 天花猛如虎第四百八十四章 一場豪賭第四百一十八章 又是錢的問題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四百六十九章 燙手山芋第六章 皇家生意(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個精明的商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反常表現第二十氣章 明悟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種手段第一百四十三章 改變歷史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