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考成法

似乎是感受到了崇禎的決心,亦或是感受到了對方對自己的重視,崇禎的話音剛落,李邦國終於開口了。

“皇上,誠如您所言,江南士紳的問題,不僅僅是存在於他們身上,不管是其他地方的士紳和商賈,還是天下的黎民百姓,也有着同樣的遭遇,在貪官污吏面前,一樣是那麼無力,迫於現實,不得不屈服。”

說到這裡,李邦國忽然頓了頓,話風更是爲之一轉,神情也變得堅定了起來,又帶着幾分悵然之意,接下來的話語,給人一種追憶的感覺。

“自太祖建立大明以來,早期的時候,朝廷雖然也有對官員的考覈制度,但真正達到頂峰,考覈制度相對更加的完善,卻是發生在萬曆年間,張居正主政內閣的時候,也就是非常有名的考成法。”

“然而,隨着張居正的病逝,所謂的考成法,尊主權,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猶如曇花一現,也漸漸變得名存實亡起來,在程序上,對於官吏的考覈,也不再那麼的嚴格。”

“特別是到了後來,隨着宦官的得勢,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即便是有一些宦官貪污受賄,由於受寵的原因,上繳了貪污受賄的銀子以後,也就免受了罪責,美其名曰,孝敬——”

剎那間,大殿裡的氣氛就好像上凍了一般,變得凝滯了起來,給人一種窒息感。

李邦國最後的兩個字,尾音拉得很長,明顯沒有盡述,後面還有其他的話語,而從周道登等人的表情來看,他們都知道李邦國想說而未說的話語,卻又是那麼的敏感。

否則的話,也不會說一半留一半了。

同時,崇禎也聽出了弦外之音,李邦國的矛頭直指當時的神宗,而所謂的孝敬,當然是孝敬當時的萬曆皇帝,後者儼然成爲了貪官污吏的保護傘。

有着穿越者的靈魂印記,作爲一名歷史學家,崇禎當然知道,當時愛財的萬曆皇帝,斂財的主要手段,就是靠那些委以重任的宦官,作爲爪牙,到處收刮民脂民膏,佔據各個肥缺。

而那些事蹟敗露的宦官,即便是惹起了極大的民怨,只需將髒銀孝敬給萬曆,就能得到相應的庇護,免受責罰。

有了李國邦的開頭,雖然氣氛依舊緊張不已,但也起到了極好的表率作用,尤其是崇禎此時的態度,不時地輕輕點頭,以示認可,也給予了衆人莫大的鼓勵,一定的勇氣。

說到吏治的事情上,顯然,作爲吏部尚書,在這個時候,韓一良也不得不站出來,進行一定的表態,講述自己的看法和一些意見。

“皇上,即便是張居正的考成法,也有着很大的侷限性,並不能對官吏起到太大的考覈作用,太過拘泥於形式,而非是根據實際情況,將其主要內容歸納下來,也就是以下幾點。”

“其一,對於所屬官員應辦的事務,六部和都察院設定一定的期限,並分別登記在三本賬簿上面,一式三份,一本留在六部和都察院,以作底冊;一本送往六科,以便日後進行糾察;最後一本上呈內閣,由輔臣瀏覽。”

“其二,每月月末之時,六部和都察院,根據賬簿上面的登記內容,對所屬官員負責承辦的事務,進行檢查,看其完成情況,每完成一件事情,就要登出一件事情。反之,必須如實申報。”

“其三,每半年的時候,六科可以根據賬簿的登記,要求六部上報一次執行情況。違者,限事例,進行議處。”

“最後,由內閣對六科的稽查工作進行覈實。六部、都察院和六科之中,任何一個環節有mán bào差錯者,均要予以相應的罪責進行制裁。”

......

漸漸地,隨着韓一良的話語越來越趨向於理論化,毫無個人的觀點在裡面,使得內容變得越來越枯燥乏味起來,崇禎也漸漸失去了興趣。

作爲一個明史學者,又怎麼可能不知道赫赫有名的“考成法”呢?

畢竟,這是張居正的主要政績之一,也是諸多改革的其中一個成就,也是歷史學者評價張居正的主要依據。

“好了,韓尚書,就算是你不說這些,你的這些同僚也知道考成法的內容。”

崇禎終於還是忍受不了了,打斷了韓一良的講話,說話之間,更是將目光投到了周道登幾人的身上,這些年逾五十的老臣,進而補充道:“周閣老他們,可是四朝元老了,歷經三代,可是親身經歷過考成法,又怎麼可能不知道考成法呢?”

“呃~”

韓一良的表情僵住了,錯愕了一下,他聽出了崇禎的不耐煩,言語裡的點指之意,不要耍滑頭,不要用這些沒有營養的話語搪塞衆人,應付他崇禎。

不再理會韓一良那一臉不自然的神情,帶着幾分尷尬之意,崇禎再次爽朗地笑了笑,更是順手抄過了一張摺疊好的圖紙,隱隱約約間,從紙張的背面,可以模糊地看到,圖紙的內容,是由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結構圖案組成。

“喏~各位愛卿,你們看看這個,乃是朕的一個吏治初步構想,對於考成法的一種改進與完善,看完之後,談談感想,給一些意見。”

顯然,對於崇禎這種極爲客氣的態度,並沒有多少帝王的架子,衆人那是經常見到,並習以爲然,寒暄了一句之後,也就沒有客氣地接過了圖紙。

隨着圖紙被展開,由周道登捧在手裡,衆人圍成了一個弧形,同時看向了圖紙上面的內容,隨着瀏覽地深入,再次震撼了,心中也隨之翻起了驚天駭浪,暗暗心驚,這哪還是改進與完善?這根本就是顛覆性的改革,推到現在的吏制結構,進行重建。

可以講,已這經沒有一點考成法的影子,已經被改得面目全非!

確切來講,這已經不是整飭吏治,而是吏制的一種改革,一種史無前例、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從上至下,從小到大,完完全全不同的一種吏制制度。

而所謂的考成法,儼然成爲了其中的一些部分。

什麼百姓代表制度,什麼選舉制度,什麼投票制度,什麼xìn fǎng機制......

第一百八十五章 熱門人選第五百九十一章 最糟糕的情況第六百零八章 兩全其美第七十二章 西南風起第六十八章 秦良玉的深意第四百四十二章 摻沙子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三)第六百零三章 名利雙收第四百八十八章 盛氣凌人第四百四十一章 更深層次用意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第四百六十章 朱舜水第一百六十七章 鞏固皇權第一百六十三章 務實的帝王第三十四章 懿安皇后第三十章 洛養性的小心思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八十九章 很嚴重第四百二十五章 爭吵第六十四章 被束縛的兩大特務機構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請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標準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六百四十一章 事無絕對第三百七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第六百五十八章 最爲合適的處理方式第一百一十章 醞釀陰謀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駕護航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四百一十七章 處境微妙的毛文龍第一百五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三百六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八)第二百五十章近乎於無禮的強勢第四百二十五章 爭吵第六十七章 就那麼爽快的答應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監軍的弊處第一百零七章 遐想滿天飛(上)(四更)第二百五十二章 東南形勢第四百六十五章 籌碼第八章 聖意難測(求收藏求推薦)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頭第四十六章 優先原則第二百三十八章 貨幣戰爭(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太極的不安第四百三十九章 賜姓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增一減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心結第五百一十二章 巨大的貿易順差第五百五十五章 趁虛而入的機會第六百零三章 名利雙收第四百一十八章 又是錢的問題第一百三十九章 頓悟第一百一十七章 暗中交鋒第一百三十章 大搞建設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第六百四十四章 聯繫之處第三百八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八)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錢第四十五章 帶頭作用第九十九章 冷靜....理性....第三百三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四)第二百六十五章 京城的那位第一百七十七章 缺乏全局眼光第十二章 崇禎時期的最大威脅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大糧倉第五百二十四章 絕望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篇稿子第三百七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三)第六百三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四十四章 洪承疇的預判第六百五十八章 最爲合適的處理方式第五百五十九章 得罪人的差事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面環敵第五百六十九章 留有餘地第五百四十三章 提升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試第六十七章 就那麼爽快的答應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五)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簡單第五百五十九章 得罪人的差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黃粱一夢第六百一十六章 天人交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八)第六百四十四章 聯繫之處第四百二十四章 “能屈能伸”的海上馬車伕第五百一十五章 裁撤衛所制第四百三十二章 禁忌第四百八十六章 彌天大謊第三百七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七)第二百七十六章 敏銳的洞察力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花一號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實實在在的好處第三百四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