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做就做,郝搖旗當即下令,全軍做渡江的準備,沔陽州境內所有的船隻都被徵集,大小船隻二三百艘。
沔陽州境內的江面四五里寬,郝搖旗部下三萬多人,想全部渡過長江到達對岸也不是那麼容易。
船隻都不算太大,一批也僅能運過去三四千人的樣子,想把大軍全部運送到對岸,最少需要兩三天的時間。
好在左良玉根本沒有什麼防禦的意識,他的軍隊都龜縮在武昌,對於距離武昌二百里外的沔陽完全置之不理,連一支軍隊都沒有派出。
郝搖旗的第一批士兵平安的到達了江對岸,根本沒有遇到抵抗。沔陽州這塊本就偏僻,距離武昌距離嶽州府都有不近的距離,根本就是三不管的地帶。
用了兩天時間渡過了長江,郝搖旗收拾軍隊,立刻率軍向武昌進發。
一日後攻破嘉魚縣,洗劫全城之後繼續向武昌進發。
漢陽府,數萬順軍把漢陽圍的死死的,正在展開猛烈的進攻。順軍制作了大量的長車,車上覆蓋着長長的木板,以長車推過護城河,木板卡在護城河兩岸形成了木橋。
通過木橋,大批的順軍越過了護城河,對漢陽城展開了強攻。
數以千計的順軍弓箭手站在城牆下,對城頭展開了弓箭攢射,箭雨越過城牆落到城頭,城上的明軍被射的根本擡不起頭來。
藉着弓箭的掩護,無數的士兵擡着雲梯到了城牆邊,把雲梯架在了城牆上,立刻開始了蟻附攻城。
城頭落石如雨,無數的順軍士兵慘叫着被從雲梯上砸下,又有無數的士兵繼續攀爬攻城。
滿韃騎兵已經追到了漢川縣城,大將劉宗敏正帶人阻擊。漢川縣城距離漢陽只有數十里,一旦滿韃越過漢川防線,後果非常的嚴重,現在順軍真的已經到了窮途末路。
李自成打算包圍漢陽,然後率軍渡江的計策並不成功,因爲漢陽武昌附近的船隻早就被左軍收刮乾淨,順軍沿江找了老遠,只收集到區區百餘隻小船。這麼多的船隻一次只能往對岸送千餘士兵,別說威脅武昌,連給對方填牙縫都不夠。
沒有辦法,李自成只得命令強攻漢陽,完全不計傷亡。漢陽城內靠東有水門,有河流從城裡直通長江,漢陽的明軍控制着二三百條戰船,只要打下漢陽,渡江的船隻再不成問題。
順軍不計傷亡的進攻給漢陽城內的李國英部極大的壓力。
看着瘋狂進攻的順軍,李國英目瞪口呆冷汗淋漓。順軍真是瘋了!
城下的順軍弓箭手完全不計自身的傷亡向城頭不斷射箭,給明軍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城上的明軍死傷慘重,很多人根本不敢從垛口露出頭。
要是單論作戰的意志,左良玉部明軍要比順軍差了許多。
李國英剛升總兵不久,他手下軍隊都是潰兵流民組成,戰鬥力更是不行。
面對順軍瘋狂的進攻,很快就頂不住了。
“將軍,快撤吧,兄弟們死了一千多了。侯爺他還沒有派出援兵來,分明想讓咱們送死啊。”他的親兵千戶哭嚎道。
“胡說八道。”李國英厲聲叱道。低頭想了想,覺得還是應該趁弟兄們士氣還在趕緊撤退。若是真的讓順軍攻上城頭,想再安全的撤退就很難了。
趁着順軍再一次被打退之際,李國英下令撤退。
正常的撤退,肯定有先後之分,也必須得留下軍隊守城。李國英身爲主將,理應守到最後,保證全軍的安全撤離。
漢陽的明軍控制着二百多條戰船,一條能載四五十人,只需要三四趟,全軍就能從漢陽撤到對岸的武昌。
可是李國英完全沒有留下斷後的打算,留下了副將守城,率先第一批上了戰船。
見到明軍從漢陽撤退,李自成立即命令軍隊發動了更猛烈的進攻。
漢陽城內的明軍還有一萬多人,就兵力來說守住城牆毫無問題。可是主將的撤退使得城內士兵士氣低落,面對順軍的進攻毫無戰鬥力。
很快就有順軍攻上了城頭,進行着激烈的城頭爭奪。
眼看事情不妙,爲首的副將偷偷上了一條小船,逃離了漢陽城。副將一跑,剩下的明軍再也無人肯作戰,紛紛逃離了城牆。
可是漢陽城北面是漢江東面是長江,西南兩面又被順軍包圍,城內的明軍想逃都無處可逃,面對攻入城內的明軍,只能繳械投降。
順軍如願攻下了漢陽,可是戰術的目的有沒有達成,因爲城內的船隻都被李國英帶去了對岸。不過有了漢陽城,順軍至少能夠喘息一二。
武昌城中,左良玉正處於驚駭之中。一支順軍從沔陽州突破了長江,攻破嘉魚縣已經攻到了金口鎮,距離武昌只有四五十里之遙。
左良玉匆匆派總兵張應祥前去阻擋。張應祥帶着本部三萬軍隊在金口鎮遇到了順軍,立刻受到了順軍的猛攻。雖然順軍衣衫襤褸兵甲不全,很多士兵甚至拿着竹杆削成的竹槍,可戰鬥的慾望卻無比的強烈。特別是一支三四千人的順軍部隊,武器裝備明顯高出其他順軍一籌。
張應祥派出的先頭部隊五千人只是一炷香的功夫就被這支順軍殺得大敗,哭喊着落荒而逃。無奈之下張應祥只能帶着家丁隊前去接應,和順軍接上了手。
張應祥家丁隊一千餘人,其中馬兵三百多,平日裡足食足餉,戰鬥力要比他麾下普通士兵高的多,也是戰鬥的主力。
可就是這樣的軍隊,在順軍面前竟然沒有討的好去。
三百馬兵突擊,竟然遇到了長槍組成的方陣,面對疾馳而來的戰馬,順軍竟然怡然不懼,在那密密麻麻的槍林面前,馬兵只能選擇撤退,反而遭到順軍槍陣裡面的火銃手的射擊,當場被打死二三十人。
看着好不容易攢的馬兵死了這麼多,張應祥心疼的直掉眼淚,當順軍吶喊着攻來時,他調轉馬頭帶着家丁們就跑。
三萬明軍就這樣被同等數量的順軍打的大敗。而敗報傳到武昌時,左良玉又一次生出了撤離武昌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