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山東移民

狂暴的北風發自遙遠的西伯利亞高原,經過蒙古大草原,越過戈壁,翻過長城,掠過華北平原,進入了山東半島。

隨着北風而來的,除了無盡寒意還有那飄蕩的雪花。

莽莽羣山,平坦的平原,河流村莊之間,俱成一片白色的世界。

這些年天氣格外的冷,雪也下的大。不過今年到了臘月才下了第一場大雪,相比往年卻是晚了一些。

不過這場遲來的大雪卻使得戰事停息了下來。

大雪覆蓋大地,使得行軍變得困難了起來,行軍打仗攻城更是難上加難。滿清總督洪承疇再急於剿滅山東的叛亂,也不得不停下進軍的步伐,選擇退軍回濟南進行休整。

於是,青州的義軍終於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淄川之戰,三萬義軍被清軍擊潰,大明山東巡撫王永吉驚恐之下,竟然選擇離開青州向登州逃去。青州城裡只有總兵趙應元帥着七八萬義軍把守,而且糧食不足人心惶惶,若是大雪再晚下半月,一旦清兵兵臨青州城下,義軍恐怕會不戰自潰。

青州在趙應元的控制下,趙應元選擇了投靠大明朝廷任命的山東巡撫王永吉。

而青州東面的登州萊州,則在齊國公府總兵吳平的控制中。

雖然王永吉來到山東之後,不斷向登州萊州發佈命令,命令二州的義軍聽從朝廷調遣,吳平除了派出一些懷有二心軍隊增援青州以外,對王永吉調兵調糧的命令再不理會。

然而王永吉卻是代表着朝廷,是正兒八經的山東巡撫,他到達山東之後立刻得到了大部分士紳們的支持,通過代表朝廷委任地方官員等手段,也掌控了兩府以下的一些州縣。

吳平本來就沒有打算死守山東,他只是聽從陳越的命令,遷移山東百姓前往舟山,所以對王永吉的一切舉措也視若無睹,只是佔據了登州膠州幾處重要的地方。同時命令軍隊收集沿海所有船隻,做着向舟山撤退的準備。

很多士紳選擇了聽從巡撫王永吉的調遣,一部分士紳做着投降滿清的準備,也有一些士紳百姓既不願投靠滿清,也看不到贏的希望,便選擇跟着吳平去南方,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在另一個時空,這樣的百姓也不少。魯王監國舟山的時候,張煌言的很多屬下便是從山東逃到南方的軍民。

不過背井離鄉這種選擇實在太難,哪怕吳平直接掌控的義軍,肯毅然遷移南方的也不是太多。於是第一批願意去南方的山東百姓只有三萬餘人,在大雪初下時,從膠州灣乘船離開了山東,向南方而去。

從膠州灣出發不需要繞過山東半島,行程無疑近了許多,只要往南數日,便能到達海州,那裡現在還在大明的治下。

舉人李彥直投靠吳平之後,深受吳平的重用,在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之後,他才做出了舉家離開山東前往舟山的舉動,並被吳平委任爲船隊總領,負責帶着這三萬餘人前往舟山。當然船隊中有着舟山的老水手爲嚮導,負責船隊航線實際引領工作。

至於吳平自己,並不甘心就帶走這三萬人,選擇留在了登州。因爲他知道,等到來年春暖花開之時,滿清肯定會再次攻打青州義軍,而隨着義軍的失敗以及滿清的屠殺,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山東百姓選擇跟自己逃走。只有到了絕境,很多人才會做出背井離鄉的舉動來。

吳平不是不想早日回到舟山,因爲他知道山東移民對舟山對齊國公是多麼的重要。

身爲陳越身邊的近人,吳平自然知道陳越接下來的戰略。東番乃是荒蕪之地,只有有了大量的人口才能迅速發展,齊國公府的實力纔會迅速增加。

而山東的百姓就是最好的移民來源!

派出了一艘快船往舟山報信,告知第一批移民的人數規模,請舟山做好接受移民的準備,然後李彥直便帶着三萬百姓乘坐三百餘艘船隻出發了,三百多艘海船形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船隊。

好在大海無邊無際,又是往南行順風順水,冬季也沒有多少颶風大浪,一路靠着海岸往南行駛,行進的還算順利。

李彥直乘坐的大船在船隊的正中,有吳平撥付給他的一百舟山水師船員爲基礎,李彥直自己又是舉人的身份,在隨同南下的人中提拔了一些秀才童生功名的讀書人輔助自己,很快把船隊掌控了起來。

每艘船隻都任命有名望的人爲首領,負責安撫船上百姓,負責食物發放等一應工作。

又設置數艘快船爲傳令舟,由熟練的水手駕駛,專門負責消息命令的傳送。

白天以桅杆上懸掛的旗幟爲號,統籌整個船隊的行止,夜晚則在桅杆上懸掛不同顏色數量的燈籠,來傳達自己的命令。

整個船隊雖然龐大船隻衆多,在李彥直的統籌下卻井然有序,一路向着南方行進。

晝夜行駛,三日後,船隊便到了海州附近海面,鑑於船上糧食補給還多,李彥直並未下令到海州靠岸,而是繼續向南行駛,十餘日後到達了淮安府附近。

對衆多的百姓來說,長久的船上生活很不適應,好在是冬季,沒有疫病傳播的土壤,不過還是有很多人身體很不舒服,爲了防止生病,李彥直只能下令靠岸休整。

而且三萬百姓組成的龐大隊伍,需要的糧食很多,也需要補充一二。

船隊停靠在距離黃河入海口南面不遠的廟灣,是一處不小的海港,當初崇禎乘船難逃時,便是由廟灣上岸去的淮安。

陳越當江北總督時,鑑於廟灣是海上進入淮安的門戶,在廟灣設置了一個千戶所,留有士兵數百鎮守,領兵的千戶還是平南軍的老人,是呂泰的部下。

船隊中有吳平屬下的老兵,一上岸便和廟灣千戶所進行了接觸。聽聞船隊是奉齊國公之命遷移山東百姓前往舟山,該千戶命令手下協助百姓上岸,並提供了乾柴鹽巴等等,甚至有大量搭建好的窩棚可供百姓暫且避寒。甚至還有數名大夫,專門爲船上百姓治病。

看着殷勤的百戶和廟灣海岸岩石後那一排排的窩棚,李彥直暗自感嘆齊國公勢力的龐大、佈局的深遠。從這窩棚來看,分明是早有準備的樣子。

果然,還未等李彥直開口,廟灣千戶便殷勤的問船隊需不需要糧食蔬菜,那當然是需要的,於是沒有兩日的時間,便有上千擔的大米以及大量的鹹菜送了過來,其中竟然還有好多樣式古怪從未見過的魚肉罐頭。

當然,這些糧食都需要花錢購買的,不過價格卻也不貴。至於買糧食的銀兩,在上船時李彥直和隨同遷移的富戶士紳們商量好,各自拿出一筆銀子來,用於沿途的一些花銷。

在廟灣休整了兩三天時間,等百姓們緩了過來之後,再次揚帆起航,繼續向南方而去。

這一次再沒有在沿途停留,而是一直南下,十天之後船隊終於到了舟山島。

舟山島上,錢楓林是最忙的人,就在移民船隊到達之前,他剛剛接受了一批來自遼東的木材,傅春在遼東滿洲部落採購的木頭,藉着西北季風終於運回了舟山。大量的木頭紮成木排拖拽在帆船之後,嚴重影響了船速,足足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從遼東返回到舟山。

不過這一批的木頭便有四五千料之多,足夠建造五艘四桅蓋倫海船。而這只是第一批,傅春在遼東留下了人手,這個冬季會有第二批乃至第三批木頭運回舟山來,並且以後每年都會有。

而有了遼東源源不斷的木頭供應,舟山以後船隻會越來越多,水師實力越來越大!

運來的木頭會被交付給寧波沿海各傢俬家船場,然後會陸續造出船隻來。而以後還會在舟山島或者東番島建設自己的船場。

對於從山東來的移民,陳越早有指示,這些人會在舟山休整一下,然後前往東番島,那裡纔是他們最終的目的地。

一路南來,天氣卻越來越溫暖,在山東時,所有百姓穿着厚厚的冬衣,而到了舟山島,穿着棉衣卻感覺有些燥熱了。

山東的大雪到了這裡卻變成了毛毛細雨,這裡的冬天竟然是不下雪的!

當船隻停靠在舟山港時,所有百姓都以爲到了目的地,卻被告知他們的目的地還在南方,據此還有近千里,很多百姓頓時不淡定了,從登州出發到現在已經走了二十多天海程,還需要再走十來天,那意味着距離家鄉足足數千裡,這可真正的背井離鄉遠隔千里了!

不過舟山軍民對遷移的百姓態度十分的友善,讓他們遠離家鄉的鬱悶淡了一些。舟山軍遠征東番島留下的兵營可以讓百姓們暫且居住休整,錢楓林前些時日更是從杭州採購了數千石的糧食,再加上舟山島漁獲豐富,百姓們的吃食頓頓有米有肉,這讓很多百姓遠離家鄉的苦楚迅速消失了。只要能吃飽吃好,人生何處不家鄉?

李彥直再次感嘆舟山方面對遷移百姓做出的充分準備之後,便主動找到舟山的負責人錢楓林,詢問以後百姓的安置工作。

鑑於李彥直在遷移中做出的重要工作,以後山東百姓的安置還需要得到他的幫助,而且李彥直本身有着舉人的功名,肯定會得到齊國公陳越的重用,會成爲自己的同僚,錢楓林也不隱瞞,仔細對李彥直講解了以後百姓該如何安置。

“東番島已經被齊國公帶兵打下,荷蘭人已經被擊敗。齊國公準備在東番島設置東寧府,府下設縣。第一批山東百姓會被安置在北港縣,那裡現在由東寧府丞顧君恩負責。

現在北港鎮有明人萬餘,都是從福建沿海過去的大明百姓,周圍還有不少東番原住民,多是言語不通的土著。

對於這些土著咱們暫且不去理會,不過所有遷移到東番島的百姓都要編戶齊民,然後按照人頭髮放土地。不管老幼,人人都有二十畝田地,自己開墾出來由官府丈量之後頒發地契。

所有的田地都要繳納田賦,一律按照十一的比例,即便是官員士紳也不例外!除此以外所有土地都歸齊國公府所有,齊國公會根據官職功勞按律賞賜土地,當然這些土地也需要向官府繳納稅賦。

也就是說,在東番島任何人都沒有不繳納賦稅的特權,哪怕是齊國公本人或者他的親屬!”

說到這裡,錢楓林觀看着李彥直的神色反應,因爲李彥直有着舉人的身份,本來就是屬於不繳賦稅的特權階級。

“有功名者廓免賦稅享受特權,這本來就是大明的頑疾,使得大量的土地爲士紳官運擁有,朝廷的稅賦收入着落在無權無勢的平民頭上,使得國庫收入逐年銳減,使得朝廷戶部一貧如洗。士紳一體納稅,齊國公此舉解決了大明最大的頑疾,若是大明早能如此,也不至於落到現在的境地!”

李彥直淡淡的道,作爲一個開明的士紳,他早就看到大明種種不合理的制度,對齊國公在東番島的舉措並無抵制的心理。

事實上士紳們佔據的廟堂高位,相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本身就有着種種優勢,根本沒必要再要廓免賦稅的特權。

“彥直兄果然開明,國公他見到你後必然會相見恨晚引爲知己!”錢楓林讚了一句之後,繼續介紹東番島的制度,這些有些出自他的手,一切卻是那個顧君恩向齊國公陳越提議。

“東番島雖然方圓千里,論面積有大明一府之大,卻地廣人稀,爲了便於管理,會採取和大明不大一樣的制度。比如百戶一村,設村正一職,官階爲從九品,千戶一里,設里長一職,官階爲從八品。村正里長都是流內官員,直接受到東寧府管轄,由齊國公府發文任免。

東番島是從荷蘭紅毛鬼手中奪得,島上的土著也是敵非友,爲了有效掌控全島,爲了保護所有百姓安全,齊國公下令,施行全民皆兵制度,凡是成年男子,都有服役的義務,每年冬季農閒季節,每個男子必須服役一個月的時間,進行軍事訓練。一旦有外敵入侵,必須得聽從齊國公府的召喚加入軍隊,以保護東番島保護自己的家園!”

一項一項的制度從錢楓林嘴裡說出,讓李彥直越來越震驚,嘴巴越長越大。

第802章第一百六十九章 薊遼總督的官職沒了第337章 劉澤清之死第1004章 上位者的心思第531章 豎子不足與謀第777章 趨炎附勢者(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三章 對策(第三更,求訂閱)第793章 張煌言進京(第一更)第270章 兵至徐州第961章 鄭芝龍之死第456章 撤退第一百八十一章 狼狽第921章 事急從權,何罪之有第六十九章 棟樑之材第539章 阿濟格要退兵第388章 談判第849章 處置第732章 捷報傳南京第702章 擁立哪位藩王?第537章 擂鼓聚將第七十三章 西山巡檢司第一百零八章 戰後總結第820章 定計第440章 歸德風雲第364章 餘波第795章 江西見聞錄(1)第281章 羣臣第772章 闖宮第710章 突飛猛進破臨江第970章 席捲浙江第469章 揚州城已經做好了準備第702章 擁立哪位藩王?第575章 寇白門買舟去杭州第671章 陷阱第464章 八旗破陣第584章 給誰賣命都一樣第441章 劉能的計策第881章 全殲清軍騎兵第409章 各自出招第233章 宣武門第563章 安葬第305章 整編降軍第723章 萌生退意第902章 多爾袞吐血第497章 危如累卵的南京城第1041章 呂宋鄭家第553章 諡號“忠武”第754章 談判(第一更)第631章 登陸禾寮港第230章 金蟬脫殼第721章 劉能歸來第595章 奪船第七十一章 不可思議的任職第一百五十四章 陰謀第一百七十八章 刺殺第377章 朝廷大事(4000字大章)第244章 追贓助餉第983章 思想轉變了過來第548章 捷報到南京第733章 哪吒斃命第853章 局勢第397章 幹票大的第786章 天下形勢(1)第633章 大明之強你們紅毛鬼無法想象第241章 醫治第452章 武昌第404章 惑敵第904章 崇禎會站了第612章 我希望第395章 恐慌第787章 消除鄭家之隱患第812章 得民心大事可成第742章 送信第587章 行情第294章 序幕第682章 慈不掌兵第432章 再遇郝搖旗第277章 君臨(第一章)第222章 陳越勤王(兩章合一)第827章 明軍攻城第810章 兵臨膠州第1021章 陽光無限好,總統日遲遲第715章 深入敵營膽氣豪第1010章第七十二章 途遇第782章 徹底收服第951章 鄭芝龍要談判第806章 三路大軍攻山東第597章 顧君恩的建議。第473章 抉擇第761章 史可法的演技第597章 顧君恩的建議。第387章 下定決心第517章 別罵我(4000字大章)第821章 圍城第1016章 齊王回京第623章 戰起第511章 崇禎許封王第448章 固鎮之戰第509章 千騎卷平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