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九州風雲_第304章:留髮不留頭



崇禎六年八月初十,徵日派遣軍使用燃燒彈火燒福岡城。

火勢太過兇猛,時間不長,福岡城四門大開,城內的日本人不管不顧的從城門涌出,還有個別的人手上舉着一個臨時札起來的白色小旗,意思當然是投降了,國防軍還是首次看到舉白旗的日本人。

大火的溫度太高,圍城的清軍都躲得遠遠的,看到城中涌出的日本人他們也不敢向前衝擊,實在太熱了!看到這個情況任根伢命令炮擊出城的人羣,於是東門、北門兩處,炮兵可以目視觀察到的地方,就遭到了密集的迫擊炮彈的攻擊,剛出城的日本人羣非常密集,在炮火中能夠生還的只是個別的幸運兒了。

國防軍下手之狠也是令代善心中吃驚。毛承祚不失時機的告訴他:“如果我們派士兵過去俘虜這些日本人,則這些日本的亡命之徒就會造成我軍的大量傷亡,將軍若不信可以試一試,但是事先要告訴士兵們加小心。”

代善來到九州的幾天中可是沒有少聽這樣的故事,多爾袞就反覆說過多次,他可不想用韃子兵的性命去試驗,何況清國上下還沒有這種菩薩心腸,屠城殺人也是他們的慣用手段,那裡會爲不相干的日本人發善心?

代善調動部隊向南門外出擊,那邊沒有佈防部隊,目的就是讓日本人從那裡逃跑,清國的騎兵瞬間就可以衝過去宰殺這些出城的日本人。

騎兵屠殺幾乎手無寸鐵的烏合之衆,那場面是相當殘酷的,能夠逃出性命的日本人太少了。

就這樣,大火連燒了兩天,福岡城就成了巨大的焚屍爐,數萬日本人葬身火海,其中也包括福岡藩的藩主和他的武士近臣們。福岡藩主居住的那個小城,由於建築物密集,又被燃燒彈重點照顧,燒得更是徹底,已經成了一片灰燼了。

......

焚燒了福岡城之後,就是清理城市周邊地區,對此,清軍已經有了經驗,現在又有了建立政權的官員隊伍,邊清理,邊建立村鄉的單位,組建基層政權。人口太少的村莊均被徹底的焚燬,清國沒有那麼多的人口,建立的村莊數量有限。

文官們對於官府政權的職能還是熟悉的,並且有范文程這個能人在,做事也是極有章法。

這些初期的佔領軍式的政權帶有軍政的性質,代善、多爾袞也就按照各旗分派。“旗”這種組織就是兼有軍隊、政權兩重性質,因此這些政權也都是有武裝的。

在此期間第二批運送的人員也到達了,這一批平民包含了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四個旗共六千人,外加1000多蒙古人,按照劃分的地域進駐各自的村鎮。他們到達之後,當然要分配房屋土地,這些清國的平民也有自己的習慣,那就是抓來日本人做自己的奴隸,並且他們管教奴隸也是有辦法的,辦法也簡單,不服的就殺!

日本人既然做了奴隸,頭一件事就是改變服飾、髮型,男人都要剃頭,腦後留一個辮子。於是留髮不留頭在九州島就上演了,服飾髮型這一條不光是那些大小的奴隸主們,代善、多爾袞也發佈了政令,代表的語言就是“留髮不留頭”。

現代的人們從電視劇中看到,清朝的男人腦後都有一條烏黑嶄亮的大辮子,很粗也很長。其實那是滿人入關幾十年之後,到了康乾年代,受到漢文化的影響發展變化的結果。滿人入關之前,和入關初期,腦後的頭髮只有一兩寸的面積,那個辮子就像個老鼠尾巴,很細的。在中華大地上推行“留髮不留頭”政策的時候,辮子的標準是:可以在銅錢的方孔中通過,所以才叫做“金錢鼠尾”,超過這個標準是要砍頭的!

電視劇是爲了演員的形象、好看,實際上是穿幫,也誤導了觀衆。港臺的電視劇更甚,頭髮不但沒有剃掉,連鬢角的頭髮都梳到後面一起打成辮子,這就絕對是

穿幫了。直到滿清滅亡也沒有前額、鬢角留頭髮的男人。

不過日本人對於剃頭不會像漢人那樣反應強烈,因爲日本人也是剃頭的,只不過剃的位置不同罷了。想一想腦後拖着一條小辮子,便是日本人的標準頭型,這個景緻是不是很滑稽?

隨後,清國的移民船隊開始了頻繁的航班,每十天左右就會有五六千人到達,在這些人中蒙古人也逐漸多了起來。九州島北部逐漸恢復了正常的生活,也就成了清國的天下,如果不看臉色氣質,幾乎區分不出來哪一個是日本人,哪一個是清國的韃子。

......

到了八月底,福岡來了一位不同尋常的使者,名叫加藤清正,他是幕府將軍德川家光派來的使臣。

福岡城已經徹底焚燬了,但是城牆完整的保留了下來。這反倒更方便了,於是清國清理了城內的垃圾,完全重新建造自己的街區。由於福岡的港口優於北九州,所以這裡就成了國防海軍派遣艦隊的主要港口,目前清國的主要人物也就都遷移到了這裡。所以日本的使臣纔會在這裡登陸。

加藤清正的態度倒是沒有趾高氣昂,原因當然是懼怕大明的武力。弱國無外交,這句話用在現在的日本人頭上再合適不過了。他倒是首先擺出了臣服的姿態,自稱是大明的屬國,詢問大明出兵日本的原因。

他說道:“尊敬的上國將軍,我大日本帝國從來都是明國的屬國,臣服於大明朝廷,大明的軍隊爲何登陸我九州島,佔據我土地,殺我臣民呢?”

姿態很低,問得理直氣壯。

這個年代日本的上層人物漢語功底也是很好的,他們與清國的官員一樣,可以流利的使用漢語。漢語在亞洲地區就是國際通用語言。

對於日本使臣的到來,代善感到很突然,沒有心理準備,一時就被問住了,不知該如何回答,因此沉默在那裡,緊張的思索着。

見到這個情況,多爾袞說話了:“爾等蕞爾小國也敢妄稱‘大’字?既然是‘大日本帝國’又何來大明屬國之稱?爾等何年何月朝貢大明皇帝?我大明皇帝對爾等可有冊封?爾等屢次進攻我大明屬國朝鮮王國、琉球王國,屠殺我屬下國民。數百年來屢次侵擾我大明沿海地區,殺人搶劫,可曾向大明帝國謝罪?可曾交出罪犯?今我大明天軍,奉旨伐罪,理所當然,爾等若知罪,理應舉國投降,向我大明謝罪,交出戰爭罪犯!爾等日本王竟敢妄稱天皇,僭越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德川家光竟敢凌駕於日本王之上作威作福,足見爾等君不君,臣不臣、禮儀全廢!我大明出兵護全禮儀,正綱紀,伐不臣,這等小人理應剿滅乾淨,還我大明帝國之朗朗乾坤!滾!”

多爾袞的這些知識就得益於他經常看中華日報了,今天全用上了。仗打得順手,他根本就不想談判。

多爾袞義正言辭,語言犀利,把日本使臣罵了個狗血噴頭。代善一聽也來了精神,但是,他說的話可就溫和了一些。

他說道:“今天饒爾一條狗命,借爾等之口給德川家光帶個口信:九州島上的諸位大名,屢次侵擾我大明帝國,對於朝鮮王國、琉球王國的數次入侵,以及對我大明帝國的臺灣及東南沿海的多年侵擾,就可以證明九州島乃我大明的利益之所在。爲了維護我大明的安全和權益,九州島應該在我大明的監管之下自治,九州島上的各大名應該解除武裝,放下武器。我大明寬大爲懷,對於願意去本州島的大名,我們准許其返回本州,放一條生路。否則,定然殺個雞犬不留!”

這個漫天要價的所謂條件,以及那些“權益”、“自治”等詞彙有點耳熟,有點像歷史上小日本在中國的作爲,這是一報還一報。這麼苛刻的條件,估計幕府將軍不可能答應,否則比當年中國的不抵抗還不如。

這一

對愛新覺羅兄弟,今天是罵得痛快,估計回去能多喝二兩酒。

......

話分兩頭,我們該說說國內了。

到了九月長江就進入了枯水期,按照計劃,應該實施疏通長江三峽航道,炸燬礁石的工程了。

三峽的礁石中,最有名氣的,對於航運最危險的,莫過於灩澦堆(讀音:yan yu dui)了。它位於白帝城下的瞿塘峽(瞿qu)峽口之處,後世的1958年被炸除。

一首民謠《灩澦歌》把灩澦堆的形狀和危險性描述的淋漓盡致:

灩澦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灩澦大如牛,瞿塘不可留。

灩澦大如馬,瞿塘不可下。

......

(此處略去30個字)

我們解說一下這個灩澦堆,就可以知道三峽的礁石有多麼的兇險了。

其實那首灩澦歌也有缺陷之處,他會讓人誤認爲此物不大,最多像一個大象,最大的大象不過三米長兩米高,這就誤導了沒有見過它的人們。這個灩澦堆其實是個龐然大物,方圓四五十米,高十幾二十米,他的四周都是懸崖絕壁,那首歌只是說了形狀沒有說大小。

中國發明火藥也有千年的歷史了,如果是幾米大小的礁石,又那麼危險,早就有人想到炸掉它了,就是因爲太大了,古人才沒有辦法。

“灩澦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是什麼意思呢?

它是說到了長江的枯水季節,灩澦堆大部分都裸露了出來,它的底座部分及其周圍就成了暗礁密佈的淺水區。從下游拉縴上來的船隻,由於纖繩被灩澦堆限制,所走的航道就是灩澦堆東北側和江岸之間,在這個狹窄之地,水下礁石分佈混亂,上行的船隻極難通過,一不小心船隻就被撞碎了。而灩澦堆的另一側(南側)是主航道,南岸的山勢筆直如刀削斧剁一般插入江水之中,縴夫沒有立足之地,所以上行的船隻只能走北面那個險灘。但是下行的船卻可以從灩澦堆南側的從主航道順利漂流通過。這就是“灩澦大如象,瞿塘不可上”,說的就是上行的船隻危險性很大。

到了雨季,江水暴漲,上行航路上的礁石被深埋於水中,上行的船隻就能順利通過了。

可是暴漲的江水在灩澦堆的作用之下,形成了巨大的、雜亂的漩渦,江流急,流速極快,巨大的灩澦堆處於急流的中心位置,它形成的漩渦可以直接吞噬船隻。下行的船隻在江水的衝擊下如離弦之箭,飛速地衝向下遊,稍不小心船隻就被帶入漩渦而失蹤或者失控,其結果都是災難性的。這就是歌詞後面幾句形容的情景了。

每到這個時節,下行的船隻就聚集在上游不遠處,像是在等待着老天爺的宣判。衆船隊中駛出一條勇敢的船,出行船隻上的人們頗有點“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勁頭,臉色悲壯,其他船隻上的人們都在默默的爲他們祈禱。當這隻船衝過急流,平安渡過時,船上的船工興奮地向後面等待的船隻招手,船工的號子,山歌分外的嘹亮高亢地唱起來,他們在慶幸着自己的平安。又該輪到下一隻船了!就這樣,下行的船隻一隻一隻的放下去,真像是渡過鬼門關啊!

後世炸掉灩澦堆的時候,也有不少不同的意見。第一,灩澦堆是三峽的一景,歷史上很多名人爲其寫詩做賦,例如李白、杜甫這一檔次的詩人墨客,爲灩澦堆專門的詩詞歌賦就多得不可勝數,灩澦堆一炸掉這個景緻就沒有了。第二種意見更絕,他們說,危險的航路鍛鍊了人們的機智勇敢的精神,說明了只有經過艱難險阻,纔有平穩的坦途!灩澦堆錘鍊了我中華民族的堅強意志,所以灩澦堆不能炸!

反正是文人的一張嘴,東說東有理,西說西有轍。

--- 第304章完 ---

(本章完)

卷六:楊威天下_第512章:準格爾的出路卷一:藏龍臥虎_第23章:遇到劫匪卷二:初露崢嶸_第106章:佔領宜蘭卷三:嶄露頭角_第210章:鄭家的出路(一)卷二:初露崢嶸_第60章:近海艦隊卷一:藏龍臥虎_第18章:富國強兵卷一:藏龍臥虎_第53章:金州之變卷七:巍巍中華_第522章:糧價之戰卷七:巍巍中華_第575章:珍貴的水源卷六:楊威天下_第461章:糧食戰略卷一:藏龍臥虎_第27章:有了步槍卷五:縱橫天下_第374章:一衙門兩制卷六:楊威天下_第434章:太原城下卷四:九州風雲_第306章:貪心害死人卷二:初露崢嶸_第77章:平原游擊戰卷二:初露崢嶸_第74章:進駐遵化卷一:藏龍臥虎_第12章:豐收在望卷一:藏龍臥虎_第31章:釘子戶卷二:初露崢嶸_第138章:疑似穿越者卷三:嶄露頭角_第164章:朝鮮軍收復江界卷四:九州風雲_第272章:長見識卷四:九州風雲_第291章:狹路相逢卷六:楊威天下_第480章:梧州動亂卷五:縱橫天下_第377章:阿巴坎決戰(一)卷二:初露崢嶸_第81章:救援趙率教(三)卷五:縱橫天下_第394章:北海道的內鬥卷四:九州風雲_第246章:上海灘卷二:初露崢嶸_第101章:是異想天開嗎卷六:楊威天下_第477章:遇到左良玉卷五:縱橫天下_第341章:聯省衙門卷二:初露崢嶸_第61章:建設舟山卷六:楊威天下_第426章:牧草之戰卷二:初露崢嶸_第122章:劉愛塔兄弟卷七:巍巍中華_第546章:中華帝國卷五:縱橫天下_第414章:快速西進卷七:巍巍中華_第551章:大一統卷六:楊威天下_第442章:裸人島卷七:巍巍中華_第547章:特區卷二:初露崢嶸_第109章:威海新氣象卷六:楊威天下_第430章:進入廣東卷一:藏龍臥虎_第44章:水利爲本卷二:初露崢嶸_第145章:佔領金門卷二:初露崢嶸_第128章:遼寧建省卷二:初露崢嶸_第81章:救援趙率教(三)卷一:藏龍臥虎_第33章:遵化的軍用沙盤卷二:初露崢嶸_第100章:水利是農業之本卷二:初露崢嶸_第103章:友好貿易卷二:初露崢嶸_第107章:政治平亂卷五:縱橫天下_第385章:福王朱常洵卷七:巍巍中華_第561章:官軍初戰左良玉卷七:巍巍中華_第553章:冊封朝鮮卷五:縱橫天下_第342章:日軍登上庫頁島卷二:初露崢嶸_第130章:潛水艇卷五:縱橫天下_第358章:神木煤礦卷三:嶄露頭角_第164章:朝鮮軍收復江界卷二:初露崢嶸_第98章:初辦郵政卷二:初露崢嶸_第83章:直筒子趙率教卷二:初露崢嶸_第112章:激戰和平島卷五:縱橫天下_第362章:制裁見效卷四:九州風雲_第271章:北方的領土卷四:九州風雲_第325章:官軍進剿嶽西卷三:嶄露頭角_第164章:朝鮮軍收復江界卷二:初露崢嶸_第82章:城門之戰卷三:嶄露頭角_第236章:清理琉球國卷二:初露崢嶸_第61章:建設舟山卷七:巍巍中華_第530章:浦口烽煙起卷四:九州風雲_第296章:到漢中一遊卷四:九州風雲_第292章:棧道上的戰鬥卷二:初露崢嶸_第76章:大戰在即卷四:九州風雲_第274章:官軍對陣卷一:藏龍臥虎_第23章:遇到劫匪卷三:嶄露頭角_第196章:西路分兵卷五:縱橫天下_第357章:治理涇河卷三:嶄露頭角_第200章:千秋萬代卷六:楊威天下_第459章:鄭芝龍要稱王卷六:楊威天下_第485章:機緣巧合卷四:九州風雲_第320章:爲國爲民卷六:楊威天下_第438章:朱萬化主義卷三:嶄露頭角_第227章:陽泉城下卷五:縱橫天下_第406章:沉重的歷史卷二:初露崢嶸_第92章:佈防永平府卷五:縱橫天下_第346章:闞城大戰卷二:初露崢嶸_第77章:平原游擊戰卷一:藏龍臥虎_第3章:起步(修改)卷三:嶄露頭角_第151章:糧食之戰來勢洶洶卷二:初露崢嶸_第143章:金門剿匪卷一:藏龍臥虎_第45章:不惹事不怕事(修改)卷三:嶄露頭角_第216章:給韃子一個教訓卷四:九州風雲_第322章:首戰嶽西軍卷三:嶄露頭角_第176章:天羅地網(二)卷二:初露崢嶸_第92章:佈防永平府卷四:九州風雲_第277章:亂套了卷五:縱橫天下_第366章:特色游擊戰卷三:嶄露頭角_第172章:大海戰(三)卷四:九州風雲_第301章:殺富濟貧卷四:九州風雲_第332章:日本國亂了卷五:縱橫天下_第398章:聯宗卷三:嶄露頭角_第218章:攻克赫圖阿拉卷二:初露崢嶸_第94章:不戰而屈人之兵卷二:初露崢嶸_第144章:海盜不是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