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

bookmark

“你們怕左良玉嗎?”羅汝才冷笑一聲,目光炯炯有神的掃過,說道:“怕。”

“怕個鳥,有什麼好怕。左良玉老子又不是沒有打過。”張應元大聲說道。

“對。”一時間羣情激奮。

這些人那個手中沒有殺過人,沒有打過硬仗,左良玉又不是沒有碰過,打過勝仗,也打敗過,更不要說將左良玉一古腦從襄陽趕到九江去,其中也有曹營的一分。

他們又怎麼會怕左良玉這個手下敗將。

“好。”羅汝才說道:“既然不怕,這件事情,就這樣定了。”

“大王,還有一件事,久拖未決,就是小袁營的求援,小袁營,被困在夏邑縣已經有一個多月了,時間長了,恐怕小袁營也無法支撐,故而還請大王速下決斷,救與不救。不能再拖了。”張質起身說道。

張質這樣一說,下面的人也議論紛紛。在座的這些人或許沒有什麼文采,但是一個個都是打老仗的,經驗豐富之極,他們也知道,很少城池能堅守數月。更不要說現在是一個青黃不接的時候。

冬季過去,春季過來,冬麥還沒有到收成的時候,是最容易餓死人的時候。

想來夏邑城之中的糧食也持續不了很長的時間。

再拖延下去,根本沒有必要去救小袁營了。

“小袁營乃是曹營的盟友,一定要救的。”羅汝才一錘定音,訂下了基調,只是話音一轉,說道:“但是大軍剛剛從襄陽到汝寧,糧食不足,現在又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故而大軍不可妄動,只能等五月之後,再行出兵,不過,小袁營情勢危機,恐怕等不到五月出兵了,孤需要一員大將,先行前往,不求破敵,只求牽制住官軍,爲大軍爭取一個月的時間。不知道那位將軍願往?”

羅汝才雖然在問話,但是目光卻落在張軒身上。

張軒一聽羅汝才的話,就知道羅汝才的話,不盡不實。

無他,張軒管過曹營一些事情,別人不知道,他能不知道嗎?別的不說單單是從闖營哪裡敲詐出來的糧食,就足夠大軍用上好一陣子了。決計不會因爲缺糧而大軍停止行動。

當然了,糧食這東西,自然是越多越好。羅汝纔在汝寧等候一段時間,等五月之後,再行出兵,多收一季糧食,自然是更好。

但是行軍打仗的時候,從來不是準備約充分越好。要看時機。

如果現在曹營大舉逼近,馬士英很可能就不戰自退了。

張軒忽然想到張質的話,再看羅汝才的眼神,心中忽然明白,暗道:“恐怕將我從汝寧調開,也是原因之一吧。”

“臣與袁將軍,乃結義兄弟,臣請命爲先鋒,前往歸德,還請大王成全。”張軒起身大聲說道。

很多事情,都無法改變,如果硬頂的話,恐怕結果會更糟糕,張軒一想通這一點,就立即起身請戰。

“好。”羅汝才嘴角微微帶笑,說道:“張將軍有此心,我豈能不成全。不過張將軍一部未免太過單薄了。而且騎兵稀少,我此戰以弱敵強,少不得一部騎兵相助了。“

說到這裡,羅汝才目光掃過諸將,忽然看在楊繩祖身上,說道:“繩祖,你帶本部人馬,助張軒一臂之力如何?”

楊繩祖有些意外,下意思瞄了兄長楊承祖一眼,見楊承祖沒有絲毫表現,似乎一點也沒有覺得有些不對了,立即想起之前,楊承祖給他說的話:“繩祖啊,自從襄陽那一遭之後,掌盤子有一點變了,對老兄弟控制的更嚴了,我估計過一段時間,你我兄弟就要分開了,記住,不管什麼時候,你只要不違逆掌盤子,掌盤子即便有些動作,但還是有分寸的,聽着就是了。”

楊氏兄弟一直是曹營之中的一大派系。

之前,羅汝纔沒有那個心思,還可以容忍,此刻卻是容不下了。不過君臣之間刀兵相見,那是下下之策,羅汝才只需稍加限制便是了,比如將楊氏兄弟分開。

“臣遵命。”楊繩祖說道。

“好。”羅汝才說道:“如今我曹營人多了,闖營分爲左右前後中五營,我曹營也該分營了,封張軒爲右軍統領,下轄張軒本部,與楊繩祖本部。封楊承祖爲左軍統領。中軍爲自轄,由玉龍代管。”

張軒默默一算,羅汝纔給的這個甜棗,着實不錯,楊繩祖本部可有五千精騎。單單按戰鬥力來說,張軒所部不要看有萬餘人之多,未必是楊繩祖五千精騎厲害。

而今張軒統領小兩萬人馬了。不過,想要真正整合這小兩萬人馬,首先要折服眼前這位楊繩祖。

張軒想到這裡,擡頭微微一看,正好與楊繩祖對上眼了,兩人微微點頭示意,好像是好像兄弟一樣。

其實楊繩祖對張軒並不是太服氣,無他,張軒的資歷太淺薄了,張軒剛剛入曹營的時候,人家楊氏兄弟已經是軍中的小軍頭了。雖然後來因爲都是河南人,彼此關係親近一些,但是讓張軒一下坐到他上司的位置之上,楊繩祖心中豈能願意,如果不是張軒是羅汝才的女婿,不看僧面看佛面。纔給他一個笑臉,恐怕當場就讓張軒下不來臺。

“軍情緊急。”羅汝才說道:“張將軍想何時出兵?”

“明日出兵。”張軒說道:“正如大王所言,時間片刻也耽擱不得,故而明天一早,右軍北上歸德。”

“好。”羅汝才說道:“如此就不留你了,下去準備吧,長史。”

“臣在。”張質說道。

“你一併去,今夜之內,將所有物資都準備好好,明天開拔。”羅汝才說道。

“是。”張質說道。

張質與張軒一起退下來,張質二話不說,將張軒帶進曹營的倉庫之中,打開好幾個倉庫,裡面火器不多,但是刀槍弓箭一應俱全。說道:“曹營的積蓄都在這裡了,你今日就可以領走,如此一來,你四營一萬兩千人的兵器算是配足了。”

“多謝大兄。”張軒頓時大喜,說道:“有了這些東西,我算鬆了一口氣了。”

雖然火器,盔甲這些東西沒有多少,但是尋常的刀槍盾牌弓箭,算是補齊了。不用張軒白手起家傷腦筋了。

“不是我的意思,是大王的意思,大王要了你的汝寧府,豈能沒有表示,這還是一部分,還撥給數百騎兵,再加上賀虎頭的所部騎兵,你也能籌出千餘騎兵了。只是羅岱一時半會兒,回不去了。”張質說道:“糧食,以及其他輜重,你要多少,就給多少。總之,這一次保你後顧無憂,而且大王還讓我告訴你,這一次不要那麼老實。小袁營的事情,畢竟不是曹營的事情,事不可爲自保爲上。”

“我明白。”張軒看着數個倉庫,忽然心頭一亮,他問道:“這些東西不是羅戴恩管着嗎?”

“羅戴恩!”張質冷哼一聲,說道:“他如果單單是貪一點,大王也不會怎麼他,他居然暗地裡與很多人將領關係密切,跟誰關係好,這些物資都能隨便給人。卻不知道這些從襄陽得到的積蓄,是大王制衡諸將的重要砝碼。而且管理的一踏糊塗,他自己都不知道曹營有多少家底,如果不是他姓羅,此刻早已被掛首轅門了。”

一下子張軒都想通了,暗道:“果然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他將張質搶了他的位置的事情,算在我頭上了。”

如果剛剛來到這個時代,如此得罪羅戴恩,張軒必定誠惶誠恐,但是如今,不過一笑而已。

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十五章 鐵模?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八章 攻城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九章 攻城三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四章 岳陽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十章 萬石第八章 局面第三章 授田二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九十章 拼死第十五章 鐵模?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