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

bookmark

次日,金鑾殿之上。

這一次來的人並不多,只有羅玉龍,張應元,張軒,以及張質在。連錢謙益都不在。

“本部人馬十萬。”羅玉龍說道:“鎮守京師。多是跟隨父王的老營頭老兄弟,戰鬥力還是可以,但是江北李將軍哪裡,實力卻是有些不堪了,不大加震動不可重用了。”

“李汝桂就是這樣辦事的嗎?”羅汝才大怒說道:“不能打仗的軍隊,要來何用,數人頭?”

“這也不怪李將軍。”羅玉龍說道:“軍隊大量擴充,一時間新兵過多,訓練無力。也是沒有辦法?”

羅汝才說道:“王龍那邊怎麼樣?”

王龍自從跟隨羅玉龍東征之後,就留在江南鎮守。不過,羅玉龍與王龍從小在一起長大,一度羅玉龍覺得自己的妹婿就是王龍,誰知道半路殺出來個張軒。即便如此王龍與羅玉龍之間的關係,也比與張軒關係親密,王龍可以說是羅玉龍的鐵桿。再加上羅玉龍也在艱難駐紮過。對江南的情況非常瞭解。

羅玉龍說道:“王龍那邊的情況也差不多,老營頭還可以打仗,但新營頭也不過是守守城而已,打不了硬仗。”

“張軒,你那麼邊的情況怎麼樣?”羅汝才問道。

張軒說道:“與王將軍那邊的請看差不多。老營頭能打仗,新營頭只能守城,不訓練幾個月不能成事。”

羅汝才深吸一口氣,不得不承認,曹營一口吞下江南,將自己吃成一個胖子,一時間消化不良,自保有餘,抽出十萬可戰之兵,西征卻是有些問題。一時間眼睜睜看着湖廣亂成一團,估計也動彈不得了。

“幾個月能訓練好?”羅汝才只能接受現實問道。

“掌盤子。”張應元說道:“不是我不盡力,我就是拿鞭子抽他們,這些新兵也爛泥扶不上牆。”一說起這個張應元就滿肚子氣,由不得他不生氣,江南民風與西北不同,幾乎要從頭教起。

而張應元也不是什麼練兵的好手。

或者說曹營之前根本沒有怎麼練兵過,都是打出來的,幾仗打下來,能活下來,自然就知道該怎麼打仗,也自然是老卒了。

羅汝才說道:“張軒你擅長練兵,你有什麼辦法沒有?”

張軒來之前就想過這個問題。但是一時間想不出來什麼辦法,畢竟在最短時間之內,訓練出精銳士卒,本就是難爲人的事情。

冷兵器時代,可是與後世不一樣。

但是冷兵器時代,不一樣,軍令,旗鼓,技藝,紮營,行軍。如此等等都要學的,其中軍令紮營行軍旗鼓,這些教給士卒本就很困難,你可以想象一下抗日時期訓練士卒分左右的時候,都很困難。

更不要說,讓他們背軍令,認識旗鼓,行軍紮營的技巧等等。

這些都需要時間。

不過,這些東西僅僅是保障戰鬥力而已。

真正作戰還是要靠個人的技藝。

打仗往小裡說,就是如果有組織的殺人。但是殺人也是很有技術的事情,長槍刺殺,長刀砍殺,這都需要技巧。如果沒有基礎的人,入了軍營就需要從頭練起來了。

這就是西北民風與江南民風不同,西北戰事頻繁,蒙古人說不定什麼時候入關,故而很多百姓都習武強身,他們所練的莊稼把式,故而不是什麼高明的東西,但是有了基礎,在軍中也好訓練。

但江南民風,太平已久,一旦有了錢,都是供子弟讀書,想要出人投地改換門庭。

很多人根本沒有摸過刀槍,從頭訓練所花的時間就更長了。

所以一支冷兵器時代強軍的訓練時間,張軒不多說,一年能訓練出來,就已經不錯了。

張軒不用說,一年這個時間,羅汝纔不會滿意。張軒沉吟一會兒,說道:“臣有一個速成的法子,卻不知道成與不成。”

“說。”羅汝才說道。

“練火銃兵。”張軒說道。

“火銃兵?”羅汝才皺起眉頭說道:“行嗎?”

明軍之中,就有大量的火銃兵。羅汝纔不是沒有見過,在他的印象之中,這些火銃兵不過是聽一個響而已。根本不行,不用衝到陣前,就會發射,只需引他們先開火,趁着火力間隙,衝上去,他們就一轟而散了。

“父王。”張軒說道:“官軍之所以如此,不過是官造火銃質量不好,常常炸膛,不得士卒信賴。只需我們嚴加管理,決計不會照出不合格的火銃,好生訓練,這火銃當弓弩之用,卻是沒有問題的。”

“最重要的是火銃兵訓練容易。”張軒說道:“我將火銃發射肢解爲十八個動作,日日操練,一個月就能純熟,加上軍紀等訓練,數個月就可以上戰場。”隨即張軒叫外面的侍衛,送一根火銃進來。

這一根火銃是張軒從章欽臣所部的,打造很是光滑細膩,好像是藝術品一樣,張軒呈給羅汝才,羅汝纔拿起來,細細檢查了一翻,對火銃,羅汝才並不是太陌生的。

火銃大規模使用已經很長時間了,羅汝才又不是沒有見過,不得不承認,他手中這一根火銃做工不錯,他看過之後,又遞給了羅玉龍看。

張軒目光粘在火銃之上,細細看每一個看火銃人的神色。

對於火銃之事,張軒從來沒有忘記過。時時刻刻的記在心上,賀虎頭訓練火銃兵的時候,張軒只要有時間,就親自參與進去。

現在賀虎頭的火銃手,已經能列陣疊射了。

當然了,如果加入歐洲戰場之上,那種排隊槍斃的對射之中,意志力什麼,還有欠缺。

但是作爲支援兵種,守城,護送糧草,在戰場之上掩護中軍,等等做防守任務,是決計沒有問題的。由於鳥銃的威力問題,鳥銃射到幾十米外,就沒有什麼威力了。不過,作爲輔助兵種,已經不錯。

羅汝才說道:“你們怎麼看?”

張質說道:“殿下,這火銃兵有些問題。”

“什麼問題?”羅汝才說道。

“花費太大了。”張質皺眉說道。

“一根上好的火銃,要勝過許多刀槍,雖然我還沒有問價,但是一根合格的火銃最少五兩白銀之上,火銃用得時間長了,恐怕也要耗損。每訓練一次,每打一次就是錢。”張質說道。

張質本不想反對張軒的意見,但是聽張軒的話音,是要大規模裝備火銃,如此一來,張質不用算,就知道曹營的財政支持不了。畢竟已經見了旱情的端倪,今年下半年的收成如何,還不知道的。

不得不量入爲出。

“錢不是問題。”羅汝才說道:“但是火銃兵到底行不行?我聽你說,你應該是練過火銃兵的。”

“是。”張軒說道:“孩兒命虎頭爲火銃哨哨長,訓練了三百火銃手。”

“虎頭!”羅汝才似乎想起了賀一龍,一時間有些唏噓,說道:“明日讓虎頭帶着火銃手進宮來見我,我要看看。”

“是。”張軒說道。

張軒心中一陣激動。

雖然在張軒看來,鳥銃並不是一種合格的火銃,但是能有一個好的開端已經不錯,有一就有二,只要曹營培養出十幾萬火槍手,再加上曹營數萬精銳騎兵,加起來步騎結合。到時候研發一款比較好的火槍,就足以橫掃中原了,什麼清兵,想來也不是對手了。

只是沒有想到,火銃手的大面積普及的契機,並不是他的威力,而是易與訓練的特點。

一時間張軒有些期待明日的到來了。

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四章 岳陽二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三十一章 鐵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十二章 撤軍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十章 綠帽子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八章 局面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五十六章 病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八章 攻城二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四十章 奪門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