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

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永昌二年,臘月二十三日。小雪。

紛紛揚揚的雪灑在長江之上,灑在武昌城上,灑在武昌城南門中和門外。

似乎雪色將天空都渲染成了白色,天下之間蒼白一色,不過,雪畢竟不大。黝黑的武昌城牆不會被全部覆蓋,遠遠的看去,就好像是一頭黑虎臥在大地之上。

武昌中和門外,不知道多少人在等在雪中。

官道兩旁幾乎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每一個士卒都如同雕塑一樣,手握長槍,長槍的槍尖之上,散發一道道寒光,即便在雪色之中,也分外明亮。唯一不美之處,就是每一個盔甲都有不同,似乎有修補的痕跡,刀槍的痕跡。

不過,這並不是儀仗隊,而是臨潁營,臨時被拉過來客串護衛而已。

原因無他,不知道是不是張軒特別重視隊列的原因,反正張軒部下看上去比其他各部好看一些。

沒有讓這些士紳久等。

只聽馬蹄踏在薄雪之聲的聲音,一行人遠遠的從南邊過來。

數十騎爲先導,沒有在城前逗留,而是徑直入城,以黑雲龍爲首的護衛,在城門之外,再次設立一個保護圈。

之後,過了一陣子,羅汝才纔到了。

羅汝才身穿一身鎧甲,頭帶金盔,頭頂上一點紅纓上下飄動,威武非常。只是偶爾從羅汝才頭盔之中透出的一絲白髮,還有羅汝才即便是板着臉也崩不開的皺紋,說明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羅汝才真的老了。

“吳王殿下到。”李國輔的公鴨嗓子,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傳來。

這一聲呼喊之中,武昌城中的士紳紛紛跪倒在地說道:“拜見吳王殿下。”

羅汝才翻身下馬,將爲首的士紳虛扶起來,說道:“快快請起。”

這些士紳才紛紛起身,爲首之人,將一封書信呈上了來,說道:“前明無到,殘虐百姓,殿下起於草莽,伸大義於天下,而今十數年矣。功莫大於殿下,德莫高於殿下,當正名分,定分止,祭天地,登大寶,以應天下之望。”

“請殿下,正名分,定分止,祭天地,登大寶,以應天下之望。”

一時間,這些武昌士紳紛紛跪了下去。

這是勸進。

羅汝才立即看向張軒,張軒臉色大變。這可不是他安排的。他立即看向王進才,王進才也臉色一變連連向張軒搖頭。張軒也知道王進才決計不敢瞞着他擅自做決定。

“定然是武昌城中士紳,擅自做主。”張軒心想,隨即暗地冷笑一聲:“他們完了。勸進之功誰不想要有,曹營很多老人都等瘋了,他們居然想搶這個功勞,不知道是聰明反被聰明誤,還是太貪心了。”

或許因今日勸進之事,羅汝纔會保他們一時,但是這一件事情過去之後,曹營老人自然會找他們算賬。

張軒可不以爲他些士紳能抵擋過曹營老人的勢力。

不過,這樣一來,也捅破了一張窗戶紙,那就是羅汝才登基之事。

如果不是西征之事,羅汝才早就登基了。而現在武昌已下,大軍征戰半年,正是要修整的時候。登基正是時候,卻不知道,羅汝纔在什麼地方登基,是在武昌,還是在南京。

羅汝纔看張軒的臉色,也知道不是張軒安排,隨即說道:“孤德薄望淺,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將這一次勸進之事,算是安撫完結了。

隨即武昌士紳,將武昌黃冊,白冊,乃至武昌府大印,巡撫大印,一併送上來,羅汝才讓人接過來。算是接管了武昌大權。

然後大隊人馬,一支支一隊隊進入了武昌城。

這一次入城式,帶有一些示威,閱兵的意思。

大隊人馬從武昌南門進入武昌城,順着中軸大道,到了楚王府門前,然後繞道,在城中走了一圈。

雖然沒有經過什麼訓練,但是士氣騰騰的士卒,機率嚴明的隊列,也鎮住了武昌百姓。從今之後,湖廣之地,好幾次大亂,但是武昌城都牢牢的把握在曹營的手中。從來沒有動搖過。

成爲曹營在湖廣地方的橋頭堡,定海神針。或許也有這一次的行動有關。

不過,張軒卻沒有參與進閱兵之中,而是被羅汝才叫了過去。

“你辦得好事。”羅汝才見了張軒,厲聲喝道。

“孩兒知罪。”張軒立即跪下請罪。

羅汝才微微皺眉說道:“進入勸進之事,不是你的手筆。”

張軒說道:“孩兒不敢欺瞞大王,雖然我也覺得爹早登大寶,以安上下之心,但是決計不敢瞞着爹擅自行動。”

羅汝才目光盯着張軒,見張軒似乎沒有說謊的意思,說道:“那麼你覺得,在武昌登基合適?”

張軒沉吟一會兒,他感受到羅汝才心中似乎也有迫不及待之心。說道:“武昌新定之地,還是在南京名正言順一些。”

“也好,等回師之後再說不遲,不過,你現在就要準備了,國號,年號,禮儀等事。”羅汝才說道。

張軒大吃一驚,說道:“這些事情,孩兒做不來。”

“我知道你做不來。”羅汝才說道:“必須讓錢謙益等人來,不過,不放一個自己人過去,我不放心。你現在給多準備一些。”

“是。”張軒有些無奈說道。

不是,張軒敷衍羅汝才,而是他真不懂這個。

他一個現代人,雖然讀了不少古書。但是這種特別講究的地方,他還是不明白。

一時間,張軒有些迷糊。

這邊張軒爲將來的國號,年號擔心的時候。曹營所有的部隊都得到了犒賞,數月的征戰到了這裡,算是告以段落了,除卻少數幾支依然在外面戰鬥的軍隊之外,其他的軍隊都準備在武昌城中過一個好年了。

也是這一日,在潼關城下。

醞釀數個月的潼關之戰,終於拉開了帷幕。

潼關天下之雄。

這裡從來是軍事要地,歷朝歷代都有佈置,李自成有準備了不少東西,大大小小的火炮佈滿了城牆,各種溝壑更是不用說了。

縱然多鐸從來是膽大包天,在觀看潼關陣型之後,也不敢擅自出動。而是安營紮寨,等待後續的紅夷大炮的到來,再決定攻城。

而李自成不想與多鐸靜坐對峙,畢竟李自成如今已經沒有對峙的本錢,他一聲令下。劉宗敏大軍出關,並不是直接進攻清軍營壘,而是佔據潼關城外的一座無名小山,取得居高臨下優勢。

多鐸見狀毫不示弱,立即派圖海帶精銳騎兵先行衝擊列陣的步卒,隨即命努山等人帶精銳八旗兵,在側翼登山。側翼地勢比較險,但是八旗兵多數在深山老林之中跋涉,這些險要,難不住他們。

清軍登山之後,立即用重弓向下壓制。隨即從山上衝下來,與闖軍進行肉搏戰。

闖營很多都是明軍建制,明軍後方都是肉搏乏力的弓弩手,闖營也是這樣,這樣一下子讓清軍佔據了優勢。

而這個優勢,讓劉宗敏到了最後都沒有扳回來。

雙方激戰竟日,以闖營的敗退,李自成不得不撤軍,收兵回潼關。而清軍也損失不少,面臨潼關的銅牆鐵壁,也不敢猛攻。雙方又恢復對峙之中。只是多鐸多次督促炮隊。

等紅夷大炮到的時候,就是雙方大戰再次掀起的時候。

這只是大戰之前的靜謐而已。

北方風雨正濃,還有一行人無心過年,正是唐王一行人,數百在湖廣大地之上疾馳,跋山涉水向嶽州而來。

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二十章 風起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二十章 伏擊第九章 攻城三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三章 岳陽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五十章 平城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十章 萬石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五章 峽石城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十六章 決戰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三章 搶飯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十章 萬石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八十一章 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