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

bookmark

阿濟格得到消息,目光炯炯的看着牛金星。

牛金星戰戰兢兢的說道:“這---,這-----”

阿濟格冷哼一聲道:“廢物。”

派出的使者是牛金星的人。

畢竟阿濟格夾帶之中,熟悉王光恩的人手並不多,反而是牛金星這些投靠清廷的人,反而是對王光恩更熟悉一些。所以只能讓牛金星推薦人選去勸降。

只是沒有想到這個局面。

阿濟格要不想到牛金星代表的不僅僅是她自己,還有不少闖營的降軍。

阿濟格對牛金星的態度,微微謙和一點,說道:“滾出去。”

牛金星臉滾帶爬的走了出去。

阿濟格冷着臉靜了一會兒,李士傑走過來,說道:“八王,您覺得現在該怎麼辦?”

“怎麼辦?”阿濟格冷笑道:“一點小事,這個時候,我還會派人去羣山之中,找一些土匪的麻煩。給多鐸傳個信,讓他派人打通武關道就行了。”

“正事要緊。”

陝西方面的輜重數量本來都不多,去年河南年景不錯,再加上南陽盆地是經營以久的地方,糧草還有一些,更多糧草,是由河北運來,即便陝西方面,也可以繞道潼關。

所以武關道被截斷,對阿濟格來說,並不是一件大事,阿濟格僅僅派人防備一二就行了。

他還有將目光放在戰場之上。

阿濟格隨即出了營帳,看着南邊火光沖天,他騎馬站在高坡之上。

只見漢江遠遠的從西邊流下來,因爲距離過遠,在這裡看過去,僅僅是一線而已。

而越往東,漢江就被大部分建築物遮擋住。

這些建築物不是別的,正是樊城關,已經兩側的闖營的營寨。

此刻闖營騎兵再與清軍騎兵一兩日的交戰之中,最後終於支撐不住了。

闖營再也沒有實力反擊了。

尚可喜的進攻隨即而來。

阿濟格此刻觀戰的,已經不知道是第幾輪進攻了,樊城關已經殘破的不成樣子了。

但是在城頭之上,依舊豎着“李”大旗。

李過依舊在堅守。

隆隆的炮聲連接在一起。硝煙瀰漫之下,大隊步卒推着盾車,洶涌而上。

“奴才拜見八王。”尚可喜知道阿濟格過來,立即過來,跪倒在馬下。

阿濟格在馬上不爲所動。說道:“已經五日了,情況如何了。”

尚可喜說道:“八王,賊軍已經堅持不住了,已經開始撤過漢江了,奴才已經派人佔據漢江岸邊,派炮轟擊江面。”

阿濟格說道:“你的進展如何,我不在乎,我只在乎,還有幾日,才能拿下樊城關。”

尚可喜額頭之上,有大片大片汗珠,說道:“三日,再給我三日時間。”

“好。”阿濟格說道。

阿濟格心中暗道:“時間差不多了。”

如果這個時候,有人觀看八旗營地,就會發現這些營地,大部分都已經空了。

而此刻漢江之上。

隆隆的炮聲,震耳欲聾。

一道道水柱沖天而起,這些水柱中間,有大片大片的船隻。

船隻之上,大多都是傷員。

堅持三日之後,李過就過江見了楊承祖,說明他們支撐不住了。

楊承祖見李過服軟了。

自然答應下來了,撤退計劃就已經開始了,首先撤退的人就是傷員。

三日的激戰,闖營最後的實力,也大傷元氣。

傷員之後,依次撤退的是袁宗第所部。

袁宗第所部先經歷新野之戰,然後又在樊城關下首先出戰,一戰戰打下來,傷亡慘重。

袁宗第看着西邊江邊高地之上,十幾門大炮依次對準了江中。

一聲接着一聲的轟鳴之中,將一枚枚炮彈砸進長江之中。雖然大多數都是打空了。

但是還有少數炮彈打在船隻之上。

這些船隻大多都是民船,民船的堅固程度自然承受不住炮彈轟擊。

不多船隻都被轟碎,化作一片片的殘骸。大片大片的血跡在江水之中瀰漫開來。

袁宗第一把抓住了船長的衣襟,惡狠狠的說道:“這就沒有一點辦法嗎?船上都是我的兄弟。”

這船長也沒有辦法,說道:“袁大人這岸上的事情,我也沒有辦法。

袁宗第也知道這一件事情,有一些強人所難。只能鬆手了,微微一嘆。但是雙手握緊,指甲幾乎要插到肉裡了。

“大人你看,那邊有動靜。”袁宗第身邊的侍衛大聲說道。

袁宗第頓時向那邊看過去。

卻見炮火停息了。

隱隱約約有喊殺之聲傳來。

過了一陣子,袁宗第終於鬆了氣,這樣一來。這樣一來,他的屬下就能安全的撤退了。

不過,隨即袁宗第又擔心起來了。

擔心的不是別的,而是李過的處境。

隨着一支一支軍隊的撤離,李過手頭的兵力。越來越少。

這樣李過手中兵力單薄,守住樊城關都是很少艱難,此刻又派一支軍隊,進攻清軍的炮兵陣地,這樊城關之中,如何吃得消嗎?

正如袁宗第所擔心的。

李過現在撐不住了。

派出襲擊炮隊的軍隊,幾乎沒有回來多少,樊城關大部分城牆傾頹。

本來就不是多結實的城牆,大多都變成一片廢墟了。清軍士卒手持大盾,順着緩坡都能衝上來。

樊城關的失守,幾乎已經成爲現實了。

李過只能用最後的辦法了。

一點火頭從樊城關上燃起,因爲預先準備好了柴薪,火藥,火油,這火焰瞬息之間蔓延開來了。不過一會兒功夫,就燃燒成一道火牆。

熊熊的大火,即便在襄陽城上也看得清清楚楚的。

水火無情。

在大火的掩護之下,尚可喜即便在督促士卒進攻。也不可能攻過去。

只是暫時鳴金收兵。

李過乘着最後一波船隻,渡河漢江向襄陽而去。

看着身後的熊熊大火,心中一股悲涼涌上心頭。

他作爲李自成的侄兒,是闖營嫡系之中的嫡系,從來是別人給他當炮灰,而不是他給別人當炮灰。

這些苦戰,爛戰,消耗戰,從來輪不到他打。

而此時,卻要將闖營最後的主力消磨在這裡,其中差別,何止天壤。

僅僅是這一戰,闖營最後的人馬就殘了大半。

而且他爲挽回最後一點兵馬,還要當初見了自己都要行禮的楊承祖求情。

心中憋屈之意,更是不要說了。

但是他能怎麼做?只能將這口氣,和血吞下去。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閉上了眼睛,似乎不忍心看北岸的大火。

如果江邊的火炮再次轟鳴起來。

一枚枚的砸在江裡。

這個時候沒有人再進攻炮兵陣地,吸引炮火的注意力。

李過只能忍着。

漢江並不算太寬,不過一會功夫,船隻就停靠在漢江南岸。

李過驚訝的發現,楊承祖居然來迎接李過了。

楊承祖他知道,他想要守住襄陽城,完成羅汝才交付給他的任務,就必須拉攏好闖營餘部人馬。

給一個教訓打磨一下,是一回事。但也不能太過。

他微笑的說道:“李將軍辛苦了。”

李過嘴角微微一籌,隨即低頭行禮說道:“末將守住樊城關,還請公爺責罰。”

楊承祖哈哈一笑,說道:“無須掛心,樊城關年久失修,殘破不堪,你能堅守數日就已經難能可貴了。區區樊城關丟掉不要緊。只要這滔滔漢水在,就是清軍越不過的天險。”

李過聽着漢水之上呼呼的風聲,心中暗道:“如此一說,我的兄弟們都白死了嗎?”但是這一句話,無論如何也不能說出口,在喉頭轉了幾個圈,眼簾低垂,眼睛之中有些黯然。說道:“公爺英明。”

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六十章 鑄炮第三章 搶飯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三十二章 餌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五章 取士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十章 凌濛初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二十章 風起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四章 填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