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夾河對峙

bookmark

尚可喜踩在大片大片的黑色的木炭之上,看着滔滔的漢水,終於鬆了一口氣。

經過數日激戰,尚可喜終於拔掉了夏軍在漢水以北的最後據點,也就是樊城關。將控制區域推進到了漢江以北。

他面臨是襄陽之戰最大的難關了。

就是漢江。

尚可喜心中微微一動,問身邊的兒子尚之信,說道:“情況沒有稟報八王嗎?”

尚之信說道:“這等小事,孩兒又怎麼做不好了。早就保上去。”

尚可喜微微皺眉,心中說道:“阿濟格性格暴虐,但是爲人勇武,對於戰事還是很看重。這個時候消息傳來,他一定會來看看的。但是爲什麼沒有過來?”

尚可喜心中有了疑惑,也不在這裡多待了。對尚之信說道:“安排各部休息,收集船隻,整頓炮位,選取一些狹窄的河段,準備強渡。”

戰前準備都是相當繁瑣而細碎的。尚可喜安排兒子做,也算是對兒子的一種栽培。

“是,父親。”尚之信說道。

尚可喜隨即帶着侍衛向大營而去。

一進八旗大營,尚可喜以百戰老將敏銳感覺,感知到一些不對。

就是人數有問題。

雖然從外面看,八旗士卒一點不少,該有的旗幟都有,該有旗鼓都有,牛角號還嗚嗚做響,壓制住了不少聲音,甚至馬棚之中,還有馬嘶之聲。

看上去一切正常。

但是對尚可喜來說,一切都不正常。

八旗主力不在。

尚可喜來到阿濟格大帳之外,被人阻擋在外面。侍衛說道:“八王有令,不見任何人。”

尚可喜皺眉說道:“我乃智順王。有緊急軍情稟報八王。”

“八王留下話來。”侍衛面無表情的說道:“如果智順王已經攻克樊城關,就請智順王,繼續渡江攻襄陽,不得停留,不惜傷亡。不許猶疑。”

尚可喜一聽頓時明白過來,正如他所猜的。

阿濟格已經不在這裡,這裡只有一些人支撐空營而已。八旗主力,與蒙古精騎都不在這裡。

而即便這樣,還需要大軍繼續渡江。說明要掩蓋另一個戰略方向的動向。

這個戰略方向是什麼地方,尚可喜已經有所察覺,畢竟襄陽附近能讓大軍出動,不過一兩處而已,並不難猜。

但是讓他難以接受的就是現在這個命令。

不得停留,不惜傷亡,不許猶疑。

幾乎就是讓尚可喜不惜一切代價,強渡漢水。

攻下樊城關,尚可喜督促降軍各部,已經傷亡不少了,在現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之下。

傷亡更不必說了。

但是清軍軍法嚴苛,尚可喜是決計不敢違背軍令,拱手行禮說道:“奴才遵命。”

尚可喜立即離開八旗大營,隨即忘記八旗大營之中的所謂問題。也強行忘記阿濟格不在大營之中的事情。

第二日,在隆隆的炮聲之中。尚可喜督促降軍搭建浮橋,強渡漢水。

漢水並不是小河,絕非強渡就可以的。

而且漢水北岸的船隻都被清理乾淨了,一時間根本找不到這麼多船隻。

只能臨時找些做一些木筏。

周輔臣船隊在漢水上游曳,尚可喜的種種作爲,根本無法渡過周輔臣的封鎖。

一切努力都徒勞無功。

有千餘人成爲漢水之中的冤魂,尚可喜只能襄陽城西邊,也就是漢水上游,找了一處狹窄之處,準備搭建浮橋,但是依舊讓時不時的偷渡。

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

一是楊承祖也忙碌不堪。

數萬軍隊,以襄陽城爲中心,分佈漢江南岸,而周輔臣更是日夜不停的航行在漢水之上。

雙方密集的偷渡與反偷渡戰,楊承祖根本沒有發現,漢江對面八旗主力,與蒙古精騎根本不在這裡。

宜城之中。

張軒已經屯兵宜城十幾日了。

這十幾日之內,張軒看似什麼都不做,但是實際上,三個戰場,所有的消息都在他手中彙總。

此刻張軒剛剛得到賀虎頭那邊的消息。

張軒揹着雙手站在一張大桌子前,上面山河險阻一攬無餘,正是一個極大的沙盤。

最北側是南陽城,而最南側是荊州城,西側遠道漢中,東側到武漢。

千里之內,談不上纖毫畢現。但也大致相差不大。

張軒學着電視劇裡指點江山的樣子,將一個旗幟插在地圖之上,最西側乃是漢中賀錦部。

這個賀錦並是革左五營的賀錦,而是賀人龍的部將,也是賀人龍的親族,賀人龍死後,賀家本清洗,但也不可能將姓賀的斬盡殺絕。

畢竟賀人龍的罪過,並不足夠族誅地步,只是賀錦也被閒置,後來投降了李自成,也不被重用,成爲漢中總兵。

李自成大敗之後,賀錦自然投靠清廷。

不過賀錦只是城頭變幻大王旗而已,對清廷沒有幾分忠心。一時間用不着多做防範。

至於再往東。

鄖陽城上有紅色的小旗,沿着漢江兩岸之上,紅,黑兩色的旗幟。夾江對峙。

而更南一點,就是宜城了。

宜城上面標示主力的是一面紅色方旗,而樊城以北地方,也有一面黑色的方旗。表明清軍主力所在。

在東邊一點,棗陽,隨州一帶,也有紅色的小旗駐紮。

張軒縱觀整個局勢,覺得大局在握。

從鄖陽到隨州,一道綿延千里的防線,依靠山川形勢城池建立的。

即便不是固若金湯。但也是一道鐵鎖,將清軍這一條蛟龍鎖在南陽盆地之中。

張軒稍稍安心一點後,隨即又想道:“防守是不可能得到勝利的。如果想要勝利,必須主動出擊。”

張軒細細的端詳着,蝟集在一起的清軍主力,有十幾萬人之多。

張軒左思右想,也沒有想到有什麼辦法,能將這十幾萬人一口吞下來。

良久之後,張軒暗道:“難道只能久守之下,待其疲憊了嗎?”

如果是一場遊戲的話。

張軒所想的只是勝利。但是現實並不是遊戲。還要考慮勝利之後的事情。

曹營聚集在這裡的三十多萬大軍。

有曹營本來的主力,有左良玉的降兵。也有闖營的精銳,除卻各地駐守的兵力之外,幾乎是大夏能動用的所有機動兵力了。

這一戰即便是慘勝,也只能說明一件事情,今後的一年,也就是武興元年到二年這一段時間,大夏失去了對外征戰的能力。

南明隆武帝堪稱明君,如果給他一兩年修整時間,將來再南下的時候,就不大好辦了。

而且這一戰大夏的戰略要求並不高,也就是守住現在這一條防線,讓清軍武功而返,甚至丟失一些府縣都重要。

張軒思量想去,他沒有冒險的本錢,而是穩重一些的好。

所以他準備耐着心思等了。

但是張軒有心思等,他卻不知道,阿濟格已經沒有心思等了。

“報。”樓磊幾乎闖了進來說道:“國公,前線來報,棗陽---,棗陽----”

張軒頓時有一種不妙的感覺,說道:“棗陽怎麼了?”

樓磊喘着氣說道:“棗陽已經失去了聯繫,最後的消息剛剛到了。說是清廷英王突然到了棗陽城下,督促八旗主力攻城。”

“慶陽公怎麼樣?”張軒說道。

樓磊說道:“不知道,僅僅知道,慶陽公一直都在棗陽城之中。”

張軒心中一沉。

這可不是好消息。棗陽一陷,襄陽側翼洞開。這暫且不說,羅汝纔剛剛封的開國六公,就要失陷一個嗎?

這都不是好消息。

不過,不管好壞,張軒都無暇多想了。他首先要想到的是如何收拾殘局。

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五章 猛鎮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二十章 黑夜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二十四章 餌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五章 高鬥樞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十二章 作坊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四章 填壕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二章 家事二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五十六章 病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十二章 作坊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四章 岳陽二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