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青年才俊祖澤潤

再者,便是擴編漢軍旗和蒙軍旗了。

滿洲八旗各牛錄的男子,自十歲開始便要接受考覈,三年一次,有點類似於大明的武舉,通過一次便可成爲步甲,也就是正丁,繼續通過考覈便可成爲地位更高的馬甲,至於紅巴牙喇,白巴牙喇,不但需要考覈,還需要足夠的戰功和首級才行。

一般一個牛錄中,巴牙喇多不多十餘人,少不過數人,對上普通明軍,以一敵十有難度,但以一敵三還是沒問題的,而且一旦聚集起來,十來個巴牙喇聯合作戰,擊潰百人的明軍也不在話下。

而這樣的精銳戰士,在面對天策軍時,卻往往倒在了只用兩三個月便可訓練出來的火銃兵面前。

面對天策軍這樣軍隊,光發展火炮是沒用的,否則就算一個換一個,大金國也耗不起,所以必須增加軍隊的數量。

而大金國滿人的數量就這麼多,除了把餘丁也帶上參戰,就只能從漢人和蒙古人身上想辦法了。

現在生活在大金國的漢人其實不少,原本的遼民,加上崇禎二年擄掠而來的漢人百姓,總數有一百多萬,不過大部分都分給了各旗的旗丁,作爲農奴。

於是,部分漢民便被挑選出來,編進了漢軍旗,用於漢軍旗的擴編。

這些原本被奴役的漢人,面對翻身做主人的機會,自然是爭先恐後,唯恐被別人搶先了就沒自己的機會了。

要知道,在後金,滿人和旗人並不是一回事,旗人只是滿人的中貴族階層,也有很多滿人只是平民身份,還有不少也是包衣,這年頭可沒什麼民族認同感,民族主義的東西,只要是包衣,管你是滿人還是滿人,都只是奴才罷了。

而漢軍旗的旗人,地位雖不如滿八旗的旗人,但可比那些滿人平民,包衣高多了,遼東漢人趨之若鶩也就不奇怪了。

至於將領,則大都是歸順後金的明軍將領,他們本就有一些自己的兵馬,再把這些編入漢軍旗的漢人們劃分到他們旗下,不但實力大位擴充,地位也顯著提升,自然更加的賣力。

蒙軍旗,差不多也是一樣的,其實後金本就有七八十個蒙古牛錄,除了原本的兩旗,其餘的都歸屬滿八旗麾下,現在拎出來獨立建制,再編入一些新的牛錄,又有了一大批生力軍。

現在的漢軍旗和蒙軍旗,各有四旗,也沿用了滿洲八旗的名稱,不過不分鑲和正,比如如紅旗就稱爲漢紅旗或者蒙紅旗,各旗只設固山額真與梅勒額真,不設旗主。滿洲八旗裡面,旗主都是兼任固山額真的。

其中,漢黃旗固山額真祖澤潤,漢紅旗耿仲明,漢白旗石廷柱,漢藍旗馬光遠。

此外,還有張存仁,劉天祿,祖可法,孫得功,鮑承先,高光輝,方獻可,張洪謨,王子登,魏望侯,徐得功,宋國輔等一大批漢人將領,擔任梅勒額真,甲喇額真等職務。

耿仲明自不必說,去年五月,範景文一舉殲滅李九成,耿仲明被圍困在萊州城北的虎山,當時孔有德正在清繳萊州境內的匪患,根本來不及救援他,面對範景文的猛攻,以及內部的分裂,他最後帶着王子登,魏望侯,徐得功,宋國輔等人,以及麾下的萬餘將士,想要走海路逃回登州。

結果路上遭遇尚可喜率領的東江水師截擊,大戰一番後,又遭遇強風暴,躲過風暴之後,飄到了雙島,經過一系列的事件,最終投靠了皇太極,這次成了漢紅旗的固山額真。

馬光遠原本是建昌參將,崇禎二年皇太極入寇之時,負責鎮守永平,面對韃子的猛烈攻勢,眼看根本抵擋不住韃子的進攻,在一番勸降之後,馬光遠率本部兵馬投降。

石廷柱原本是廣寧守備,天啓二年的關寧之戰,由於督撫不和,致使面對努爾哈赤的進攻,展現全面崩潰,大軍潰敗之後,駐守廣寧的石廷柱也獨木難支,也就降了後金,而且廣寧之中,還有孫得功,鮑承先,高光輝,方獻可,張洪謨等一大批明軍遊擊,參將等投降。

而祖澤潤,正是祖大壽的次子,前年大淩河之戰,被圍困在大淩河城三個月,張存仁,劉天祿,祖可法,祖澤潤等人隨祖大壽出城投降,結果祖大壽騙了皇太極,逃回錦州,但祖澤潤等人卻依舊得到了皇太極的厚待,漢軍旗擴編四旗之後,他就成了漢黃旗的固山額真。

按照時間順序來說,以石廷柱爲首的漢白旗部將,歸順的最早,大都是天啓年間,包括瀋陽,遼陽,鐵嶺失陷之後投降的遼東部將,還有廣寧之戰後,關寧巡撫王化貞一路逃到山海關,自義州衛城、平陽橋、西興堡、錦州、大淩河,一直到山海關關城外面的碣石堡,沙河堡,數十座城池全部丟失,被拋棄的明軍要麼戰死,要麼淪爲俘虜,願意歸順後金的,都被編入了石廷柱的漢白旗。

而以馬光遠爲首的漢藍旗,大都是崇禎二年,己巳之變時歸順的明軍將領,那一戰明軍毫無準備,以至於前期一敗塗地,等到山東,山西,河南,四川,湖廣的勤王兵馬趕到,局面纔算好轉,不過那些主動或被動投降的明軍將領,也基本沒什麼回頭路了,跟着韃子出關,一條路走到黑。

而以祖澤潤爲首的漢黃旗,大部分都是崇禎四年的大淩河之戰後,隨同祖大壽一同投降的舊部,以及其他一些主動或被動歸降的關寧軍將領。

耿仲明這個漢紅旗,大都是去年,也就是崇禎五年,隨耿仲明一起從萊州灣出海,遭遇風暴後存活下來的,再就是天策軍與後金爭奪東江鎮之時,少量選擇投靠後金的東江鎮將領。

蒙紅旗固山額真恩格圖,蒙黃旗固山額真阿岱,蒙白旗固山額真碩拓,蒙藍旗固山額真蘇納。

與漢四旗不同,蒙古四旗的統領都是滿矇混編的,以四個固山額真爲例,恩格圖是蒙古科爾沁部的,碩拓是代善的次子,嶽託的弟弟,阿岱是漠南蒙古右翼的,而蘇納則是海西女真葉赫部的。

望着賬內的大金國衆臣,皇太極心頭也是一抹苦澀,雖然看起來一派和氣,但大金國內部的情況,誰能有他清楚呢。

跟天策軍的這一戰,說是決定大金國命運一戰也不爲過,這一戰一旦敗了,大金國基本上就完蛋了。

不說天策軍會乘勝追擊,調動更多兵馬進攻遼東,但就大金國內部的矛盾,也足以分崩離析。

良久,皇太極才緩緩開口道“大貝勒,昨日你率軍與孔賊先鋒激戰,孔賊實力究竟如何,你爲衆臣講解一番吧!”

當初後金建國之時,代善,皇太極,莽古爾泰,阿敏四人被封爲和碩貝勒,也就是權位最重的四人,而以代善年齡最長,所以被稱爲大貝勒,皇太極在繼承汗位之前,也被稱爲四貝勒。

昨日與邱文所部一戰,對於代善來說,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慘敗,如果可以的話,他並不願意提起此事。

但爲了大局,他還是組織了下語言,開始介紹昨天的戰況。

他一開始的策略,就是率領三千餘兵馬圍攻大興堡,但並不是爲了攻下來,而是吸引天策軍的部分援軍前來救援。

當看到天策軍只來了區區四千多人,他便沒打算召集後方的騎兵,直接以手頭的三千多兵力迎擊,試探天策軍的野戰能力,結果沒有討到半點好處。

然後他率軍撤退,天策軍追擊而來,而他在撤退之時,便已下令讓後方的騎兵和火炮趕來,接着成功將天策軍的追兵包圍起來,原以爲利用十門紅衣大炮在內的三十多門火炮,能夠迅速轟開天策軍的陣型,卻不料敵人還隱藏了一批火炮,兩輪下來便把有他的炮兵陣地摧毀近半。

最後還是靠着騎兵硬衝,爲自家的火炮提供掩護,才保存了剩下的火炮,然後靠着這些火炮,成功的炸開了一個口子,卻不料天策軍反抗意志極其強烈,無論怎麼衝都沒辦法徹底撕開陣型,最後天策軍的救援騎兵抵達,爲了避免更大的損失,代善只能下令撤退。

一戰下來,除了充當炮灰的包衣奴,正派旗丁和蒙白旗的騎兵都損失了一千一百多人,差不多是四個牛錄。

在代善的敘述中,着重強調了天策軍的紀律性,尤其是在殘存的火炮炸開天策軍防線缺口時,他不止一次認爲,己方的兵馬很快就能衝進去,但每一次這樣的想法,很快就被悍不畏死的天策軍給堵了回來。

按照以往的經驗,如果是明軍發生這種情況,哪怕是關寧軍,在陣線出現大的缺口,援軍又沒有來的情況下,最多也就支撐半柱香的時間,快的話可能十幾息的功夫就崩潰了。

wWW¸ ttκΛ n¸ ¢ 〇

若是其他人講述這一切,一定會被嘲諷膽小如鼠,但代善身爲賬內資格最老的人,基本上沒人懷疑他所說的話。

一時間,賬內的氣氛都凝重起來,他們只是知道天策軍防禦作戰很強,無論是之前的打漁港之戰,對九連城的數次進攻,還是對錦州防線各城池的進攻,天策軍基本上都是處於防守狀態,除了一開始防備不足丟掉了西平堡外,其餘的城池基本上都是天策軍主動放棄的。

單靠強攻,大金軍攻下一座城池需要付出巨大的損失,就拿今日對松山堡的進行來說,持續半天的強攻下來,濟爾哈朗的正藍旗傷亡四百八十餘人,祖澤潤的漢黃旗傷亡七百餘人,碩拓的蒙白旗傷亡近五百,多擇的鑲白旗傷亡也有兩百多。

傷亡接近兩千人的傷亡,卻勉強攻擊到城牆下面,連一個攀登上城牆的戰士都沒有,而防守松山堡的天策軍損失,恐怕連四百人都不到。

而現在,根據代善的描述,天策軍的野戰實力也比預期的更爲強大,衆人都感覺壓力打了不少。

現在錦州一線,天策軍足有七萬人,要將其全部消滅,大金國要付出多大的損失,兩萬,三萬,還是五萬?甚至十萬?

這樣的代價,大金國能承受嗎?

而且,這還不是天策軍的全部,山東可還有着十來萬天策軍,如果不能在春天到來前將錦州一線的天策軍殲滅,他們的後續兵馬源源不斷的抵達,大金國還有取勝的希望嗎?

只有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要消滅七萬天策軍,對於在場的衆人來說,壓力都很大。

這個時候,祖澤潤率先站了出來“大汗,孔賊兵強馬壯,銃炮犀利,又小勝一場,我軍應當避其鋒芒,否則再出現閃失,局面更加不利於我。所以奴才以爲,我應當以火炮猛攻錦州,逼迫孔賊來救,而孔賊若要救援,無論走那條路,都要打通我軍至少兩道防線,我軍便可節節阻擊,以逸待勞,消磨其銳氣,待其精疲力竭,集中數萬精銳騎,一舉蕩平。

此外,奴才深受大汗天恩,卻未報答大汗的恩情,奴才深感慚愧,現在,奴才想到一條妙計。

家父未能識得大汗乃是真命天子,不願離開大明,效忠大金,奴才願修書一封,闡明利害,讓家父棄明投金,事成之後,家父率領麾下數萬兵馬,可與我大金軍數萬鐵騎,前後夾擊,一舉蕩平孔賊。”

皇太極點了點頭,這祖澤潤,果真是青年俊傑,不枉自己頂着巨大的壓力,把他拉上漢黃旗固山額真的位置。

在大金國內,祖澤潤的能力並不算突出,哪怕是歸順大軍的漢人將領中,比他強的也大有人在,而把他安排爲漢黃旗的固山額真,更多的是爲了他老爹祖大壽。

大淩河之戰,困守孤城三個月,糧草耗盡的祖大壽殺掉不願投降的副將何可綱,率領所部兵馬開門迎接後金軍隊入城。

投降後的祖大壽向皇太極建言:自己的妻子還有幾個兒女,以及一些部將均在錦州城裡,趁錦州不知自己已經投降,願帶一支兵馬去錦州,在城裡當內應,奪取錦州城。皇太極同意放祖大壽去錦州城。

結果祖大壽一去不復返,皇太極曾三番五次派密使到錦州,提醒祖大壽不要忘記以前的約定,即刻動手奪下錦州城,但祖大壽卻不爲所動,哪怕去年皇太極親率十萬大軍兵臨城下,祖大壽依然抱城死守。

雖然對祖大壽沒有履行約定很惱怒,但祖大壽現在依舊手握重兵,掌控着遼西走廊,皇太極還是期望祖大壽能夠率部歸降,所以還是把他的二兒子,祖澤潤拉上了漢黃旗固山額真的位置。

第229章 長得帥,真的以爲爲所欲爲第695章 我是最靚的仔第378章 險峻的牙山第194章 膛線第536章 揚州,我來啦!第275章 一個不留第477章 遇敵第326章 如入無人之境第843章 孔衍植死了第九十七章 潰兵變山賊第221章 朝議第286章 恐怖如斯第712章 將計就計第二十章 畢自寅的野望第462章 何去何從?第347章 高性能炸藥第444章 大戰開始第679章 騎牆衝鋒第802章 慘敗第299章 叛軍腦子出問題了第199章 人多力量大第533章 譚倫到來第把十八章 這是一場屠殺第502章 快放魚雷!第718章 蝦夷地第540章 佔據入海口第608章 狂傲自大的關寧軍第817章 出山第104章 激動的難民第135章 銀子藏在哪第517章 一雪前恥第366章 探查民情第697章 千里躍進伏牛山第277章 我們有戰船了第264章 旅順局勢第850章 多爾袞勝出第410章 招遠的礦產第742章 一海不容二主第406章 分歧第215章 開炮!第五十六章 郝學文逃跑了第470章 炮擊萊州城第五十章 慌亂的明軍第497章 上當了第798章 潰敗第779章 皇太極的魄力第384章 平定昆嵛山第219章 庸臣誤國第二十一章 吳橋兵變第849章 後金內亂第777章 臺灣發展計劃第755章 排隊槍斃第449章 把敵人炸上天第583章 雲飛炮,視察兵工廠第300章 追擊戰第644章 巴雅爾泰第878章 射擊比賽第三十一章 超大號散彈槍第127章 正面突破第242章 夜襲第460章 撿了大便宜第214章 萊州圍城戰第400章 成交第195章 賜宴第743章 返程第313章 白天睡什麼覺第117章 大戰前夕第343章 八個總兵第276章 好消息第541章 鹽商會議第五十七章 地域歧視的危害第379章 李九成全軍覆沒第359章 大明律第450章 沒良心炮第621章 背鍋俠第894章 排隊槍斃第六章 商河縣第834章 我不甘心第601章 謀取東江鎮第724章 德川家光的恐懼第七十二章 第一次親自上陣第815章 闖王第385章 京觀第380章 必須先剿滅響馬賊第203章 巡視‘土改’第400章 成交第876章 大閱兵第520章 壓着打第457章 幹掉這些反賊第277章 我們有戰船了第457章 幹掉這些反賊第221章 朝議第308章 明軍居然有火炮第813章 結盟第174章 大炮都是錢砸出來的第670章 虎背熊腰第881章 決戰開始第151章 鹽場第735章 投降第839章 前鋒潰敗(上一章已經重新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