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

次日,唐軍隨即分頭行動。

陸展材帶領騎兵部隊,在金州鄉野四下掃蕩,李嘯和田威,則帶着步兵與火器部隊,徑直北上,進攻金縣縣城。

果然,這一路攻去,李嘯看到,金縣周圍的鄉野,百姓皆已撤走,望看過去,各村莊墟落,皆是空空蕩蕩,半個人影不見。

“李大人,看來清虜在得知我軍入侵金州的消息後,果然及時作出了反應,將金縣復近的百姓都撤走了啊。”田威皺着眉頭說道。

李嘯也是一臉思索之色,複道:“且前到金縣,看看當地情況,若是清軍與百姓皆已撤走,原定奪取復州的計劃取消,我軍從海路撤退。”

兩天後,李嘯率領全體步兵,趕到金縣縣城時,發現這座縣城,竟然真如自已預料的一般,撤得乾乾淨淨,只剩空城一座。

李嘯當即下令,全軍折回旅順,從旅順口登船出發,然後再掉頭北上,直往朝鮮義州海岸。

四天後,當李嘯率全體軍兵,乘着水師船隻,快到了皮島的時候,這金州失守,旅順全體駐軍皆被李嘯消滅的消息,才終於傳到了錦州城外的皇太極中軍帳中。

聽到風塵僕僕的哨騎,哭訴旅順失守的消息,呆坐在虎頭椅上的皇太極,臉色陰鬱至極。

而旁邊的多爾袞、多鐸、豪格、代善等人,聽到這個消息,皆是大驚失色。

沒想到啊,自已剛剛來打錦州,那李嘯便立刻出兵攻打金州,倒是結結實實地打了自已一個措手不及。

其實,皇太極在出兵前已想過,李嘯這廝,可能會又象上次一樣,趁自已出兵在外之機,前去騷擾奪佔遼南一帶,故而,他特意加派了旅順城的兵力,將原本就加固過的金州城,增兵到一萬多人。

皇太級以爲,有宗室勒克德渾駐守,又有一萬多兵馬,守衛這城牆還大大加固了的旅順城,應該還是完全可以堅守下來的。

退一步說,哪怕就算難於堅守,也一定可以堅持到自已回援。

而現在,當他聽到,唐軍在兩個多時辰的時間裡,就連夜攻下旅順城,還擊殺了主將勒克德渾與副將愛星阿,那漢軍將領孫延齡,則帶着殘餘守軍全部投降唐軍,這個消息,還是深深地把他給打擊到了。

這唐軍如此悍銳,重兵守護又加強了防備的旅順城,竟會如此不堪一擊,這倒是大大出乎了皇太極的預料。

可嘆啊,可嘆又一名大清宗室,又一位未來的出色將星,就這樣窩囊地命喪李嘯之手。

再算一下,到現在爲止,喪命在李嘯手的宗室有,阿達禮,嶽託,尼堪,勒克德渾共四人,另外,還有更不知廉恥屈身侍賊的宗室額弼綸。。。。。。

而喪命在李嘯手下的清廷名將,則是更多了,諸如阿山,譚泰,揚古利,愛星阿,完顏葉臣等等,豈可一一盡數。

想到這裡,皇太極的大餅臉上滿是陰鬱,從眯縫眼中投出的兩道冷光,有如夏日中的兩道森冷冰凌。

天殺的李嘯,朕與你,誓不兩立!

就在皇太極心下發狠之際,豪格更不稍待,大步跨出行列,向皇太極急急稟道:“汗阿瑪!請你下令吧,讓孩兒速統大軍回援金州,一定要殺得唐軍屁滾尿流,一定要斬了李嘯這廝的狗頭,來向汗阿瑪報捷!”

見豪格這般表態,多爾袞多鐸等人也紛紛站了出來,表示願意意統兵回戰,去打敗唐軍,爲勒克德渾報仇。

皇太極臉色陰鬱,沒有說話。

因爲,他不是不想去立刻救援,而是他知道,現在錦州的局勢已十分緊張,若要緊急分兵,只怕錦州之圍,就會功虧一簀了。

原來,現在的錦州攻堅戰,在皇太極的安排下,已悄悄地成了圍點打援的模式,那就是,以十餘萬重兵,將錦州團團圍住,對錦州形成圍而不攻的狀態。

皇太極認爲,在錦州糧草狀態嚴重不足的狀態,只要自已繼續圍困,就可自然等待其餓斃,從而讓錦州城中的明軍,象當年的大淩河城一樣,不戰而降。

而留着錦州不克,還有一個更大的用處,那就是,這錦州城將有如一塊磁鐵一般,牢牢地吸引從關內遠來的各處援兵,皇太極已探查到了,現在入援的明軍,由新任薊遼總督洪承疇指揮,正在寧遠一帶集結,準備相機入援錦州。

所以,皇太極已在錦州外圍佈下層層防禦,隨時準備將入援的明軍全部消滅,從而嚴重打擊明朝的實力,讓這個奄奄一息的老大帝國,更加迅速地走向滅亡。

當然,讓皇太極一直心存遺憾的是,據細作來報,入援的明軍中,沒有李嘯的唐軍前來,令皇太極暗歎自已錯失了一個狠狠打擊李嘯的機會。

不過他也敏銳地從這個現象中感覺得到,崇禎皇帝對李嘯已徹底失去了掌控力,兩者之間,只剩下了名義上的君臣關係,李嘯這個明朝國中最大的軍頭才能爲所欲爲,不聽調遣。

而令人慨嘆的是,李嘯這廝,竟又如三年前一樣,偷偷出兵,攻打金州,還能將已有重兵守衛的金州重鎮旅順,一鼓而克。其戰力之強悍,何以言說。

這個明裡爲明朝唐國公,暗中卻有如影子帝國君主一般的李嘯,實在是自已最大的勁敵啊。

不過,皇太極對於消滅入侵的李嘯,還有一點不確定的幻想。

原來,自率兵出征以來,他把國中事務,都交給了留守國內的濟爾哈朗處理,皇太極暗想,也許在李嘯出兵金州時,濟爾哈朗已緊急從瀋陽城中抽調了兵力,前往遼南救援也說不定。

如果濟爾哈朗已緊急出兵了,那麼,憑駐守在瀋陽附近的近十萬兵力,也足以對抗入侵的李嘯了。

畢竟,那哨騎也說過,唐軍的兵馬,不過是兩萬餘人,憑瀋陽的留守兵力,卻也足以應對。

想到這裡,皇太極一臉嚴肅地喝道:“爾等休爭,現在只有金州之地軍情送來,鄭親王還未送來相關奏報,且再等兩日,等鄭親王奏報上來,朕再作決斷。”

聽到皇太極不准許,豪格急了,又大聲道:“汗阿瑪,敵兵已然攻克金州,若不緊急出兵,對其來一番迎頭痛擊,孩兒只恐又會與當日一樣,象金縣、復州等地,又要盡落入了李嘯之手了。”

皇太極瞪了他一眼,冷冷道:“豪格,連你都想到的問題,父王我會沒想到嗎?朕告訴你,朕早已對金復等地的官府作了交待,告訴他們,萬一有敵軍來襲,若其勢難敵,可自行相機北撤,以免落入敵手。”

豪格心下暗歎一聲,卻又道:“父皇,縱然我遼南各地的官府軍兵以及當地百姓,可以相機而退,但李嘯若一直北推進攻,我軍又何退到何處去呢,難道要把整個遼南,拱手獻給李嘯了麼?!”

“放肆!你怎麼跟父皇說話的!”見豪格這般倔硬,皇太極不由得大怒:“豪格,朕當日率兵前來遼西,便是已作安排。鄭親王濟爾哈朗自會從瀋陽出兵遼南,以抵禦李嘯這廝的進攻。倘有變故,必會來信,又何必急於這幾日耶?你還不給朕退下!”

聽到皇太極話語嚴厲,豪格無奈,只得恨恨而退。而旁邊的一衆滿洲親貴,亦皆是沉默無言。

皇太極掃視了一衆人一圈,便臉上涌起沉痛之情,長嘆道:“各位,我等都是愛新覺羅之宗室,對於勒克德渾慘死一事,各人心下之痛,朕亦明之,朕心之痛,實是有如剖割啊!”

皇太極見衆人依然沉默無言,便大聲道:“然而,正所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唐軍此番遠來攻打金州,其根本目的,無非是想圍魏救趙,調動我遼西大軍回援遼南,以解遼西錦州之圍罷了。李嘯這番險惡用心,朕的心下有如明鏡,又豈會輕上其當。”

皇太極頓了下,又嘆道:“我們滿州人有句話道,飛鷹捕兔,只取其一,縱有數十,不目瞬耳。我們的先輩都知道,派出海東青去捕兔子,哪怕有數十隻兔子可選,也只能一心一意地去捕捉其中一隻,其他的兔子看不要看。祖先尚其如此英明,怎麼我們這些後人,反倒不如他們了嗎?”

“各位都知道,我們現在西攻遼西,本意就要全奪遼西這地,從而永久性地拔除明朝安排在我大清南部的這顆最大的釘子。況且我軍此次出征,又有俄羅斯人的助陣,當爲功在千秋又志在必得之事。又豈可因爲金州一地的喪失和宗室勒克德渾的死亡,而輕易改變這番大略麼,請各位深察朕之苦心,好好思量一番啊!“

聽了皇太極這般說話,多爾袞輕咳一聲,首先站出來表態:“皇上說得是,凡事當以大局爲重,以國事爲先,臣弟先前不明,現在聽了皇上的解釋,也是這般認爲。臣弟以爲,李嘯雖然偷襲了金州,然其長途遠來,後勤難繼,又有孤軍深入之憂,最後再襲擾復州等地,便要自退而去了,我軍若一時衝動,急急地撤了錦州之圍往攻金州,卻是正好中了李嘯之計呢。”

這時,代善也出來表態道:“皇上所言甚是。遼西之地,爲現在局勢的重之中重,若併入我大清國土,則我大清可與明朝以山海關爲界,防備明軍卻是輕省得多。而等到遼西之地若下,我軍乘勝回返,再尋機北攻廟街堡,殺盡其堡中唐軍,也算是爲勒克德渾報了這血海深仇了。”

見多爾袞與代善皆已表態,多鐸,豪格等人,心下雖有不滿,卻也只能曲意贊同,出言附和。

果然,就在三天後,便傳來了濟爾哈朗的消息。

濟爾哈朗在信中說道,因爲皇帝英明的堅壁清野之策,現在李嘯的唐軍,既無糧草,也無百姓可以擄獲,故其在見到金縣縣城中,已然空無一人諸物搬空之後,便提兵撤走,沒有進一步攻打復州等地。等到他率領了七萬大軍,來到金州時,李嘯已撤走三天了。

見到濟爾哈朗的這封來信,皇太極眉頭大爲舒展,他將濟爾哈朗的來信,周示給多爾袞代善等人觀看,用這番來信,平靜了衆人壓抑在心中的不滿與怨恨。

不這,就在這時,豪格卻又皺着眉頭問道:“汗阿瑪,那李嘯縱然退去,然而你就不擔心他,又去別的地方,擄掠我大清之境嗎?“

皇太極冷哼一聲,淡淡道:“那依你看來,李嘯還會在我大清何地擄掠啊?“

豪格喃喃道:“以兒臣看來,李嘯這廝,因見我大清南部難有機會,可會從那廟街堡處,由北向南,進攻我大清麼?“

皇太極哈哈一笑,便道:“你想得到是周到,這一點,朕也想到了,所以朕已派了阿濟格與阿巴泰二人,領了四萬兵馬,聯手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地駐守,以扼住唐軍進一步侵犯我大清內地的要道。有他二人聯手守衛,唐軍想從北邊入侵我大清,卻是十分不易。“

豪格哦了一聲,便道:“汗阿瑪果然料事如神,提前做了這般安排,倒是孩兒愚魯,讓汗阿瑪見笑了。“

皇太極擺了擺手,又道:“沒什麼,豪格你能這般思維細密,朕很高興。只不過,李嘯雖然看似對我大清再無處可以下手,但我等卻依然不可不嚴加防範,以免這詭計多端的傢伙乘隙前來,再給我大清造成重大禍患哪。“

見皇太極這般說話,帳中衆人齊聲表態,一定會謹記皇帝的話語,盡心盡責地做好本職工作。

而在皇太極等人,對李嘯的退去鬆了一口氣之時,李嘯已率領龐大的船隊,一路北上,來到了清軍水師統領沈志祥所在的皮島。

見到手下軍兵來報,說是唐國公李嘯親來皮島,島上守將沈志祥與其副手王庭瑞,不覺大驚,自是急急出來接待。

王庭瑞與沈志祥一齊出得帳來後,王庭瑞揶揄地笑道:“續順公,現在我等身在清朝,卻來拜見大明的將領,這番三心二意吃裡扒外,倒比那三國時期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更爲過份哪。“

沈志祥掃了他一眼,便嘆道:“唉,可不是咋的!這李嘯啊,可是咱們的衣食父母呢,咱們走私的大批商貨,若無他來供貨,咱們還能上哪發財去?說白了,咱們現在,就是麗春院賣必的妓女,牀上一躺,兩腿一張,誰給錢就誰上,還能多說什麼呢。行了,別廢話了,快快隨本將去迎接李嘯吧。“

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二百八十二章 明清結姻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七百零六章 平定江南如卷席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三百零五章 以進爲退第五百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第五百三十六章 杜度的遺囑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七百六十三章 不欲人圖我,便需我圖人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四百八十三章 冥冥自有定數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計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販賣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四百五十二章 血腥奪城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危局第六百六十九章 立體絞殺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七百六十章 說動鄭芝龍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彈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三十五章 心聲第二十章 突襲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關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五百二十一章 慘烈近戰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軟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一百九十五章 捲菸生產第七百一十八章 敘州爭奪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二百二十七章 虛封其爵第三十章 規劃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七百零二章 聯絡外力,共抗李嘯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厭詐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五十一章 鬥將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八章 船戰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變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軍突至,準軍大潰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虜換和平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