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檄告天下 兵圍南京

鎮江二十里鋪一戰,殲敵三千五百人,其中有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驍騎校等大批蒙古正白旗將官,俘虜近七千,其中包含了留守鎮江的三千老弱士卒和蒙古馬軍四百六十人。

綠營俘虜好處理,都是有例可循,甄別過後該殺的殺,其餘的全部先關押起來,日後就是各廠礦的好勞力。但如何處理這些蒙古馬軍,卻讓李元利感到有些爲難。

古人認爲殺俘不祥也有一定的道理,特別是現在大興軍即將取天下,李元利作爲未來的君王,他不想自己頭上頂着“殘暴”、“屠殺”這樣的帽子。

隨着南京戰役徐徐展開,日後的滿蒙俘虜將會越來越多,如何處理這些俘虜,現在就必須拿出個妥當的方案出來。

李元利將王拙和顧炎武叫來一起商議這事。顧炎武道:“按理說韃子大肆殺戮漢人,咱們應當以牙還牙,將他們殺個乾淨,但依現在的形勢看來,殺俘不是個好辦法。”

“如今敵弱我強,韃子軍心不穩,若不殺俘,日後投降的滿蒙士卒將會更多,但若殺了這些蒙古俘虜,韃子日後在戰場上知道降也是死,那肯定會拼死力戰,徒增我軍傷亡!”

“學生以爲將他們與綠營俘虜同樣處理即可!”顧炎武嘆了口氣,又道:“其實說起來,這些真韃子殺的漢人,還遠遠沒有降清的綠營殺得多!這些人才是真正該殺!”

李元利道:“該殺的一個都逃不掉!”

王拙卻道:“王爺,這些蒙古人都是最好的馬軍,您覺得他們能不能爲我大興軍所用?”

“恐怕是有難度,而且我也信不過他們。要是他們日後像禇元標那樣來個臨陣倒戈,那咱們可是要吃大虧的!”

“也不一定,蒙古人始終不是滿人。蒙古人比滿洲人多得多,卻甘心情願聽東虜驅使,現在東虜韃子都要被咱們殺完了,他們如果是有眼色的話,肯定會爲咱們效力!”

自老奴發佈“七大恨”起兵伐明至今,不光是漢人死得多,韃子自身同樣損失慘重,現在的八旗馬軍,多數都是清軍入關後又從征服的蒙古部落裡徵召來的,要說他們對滿人有多忠誠,那還真是說不清楚。

李元利覺得王拙這話還真有幾分道理,如果這些蒙古馬軍真忠於韃清的話,那他們應該不會下馬投降。

“這事情可以試試!”若是能夠以此爲契機收服蒙古人,那就算冒些險也完全值得。

蒙古人從小在馬背上長大,小時候的玩具就是弓箭,成年後就可以算是合格的騎兵。而騎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爲他具有強大的機動性。

自古以來中原步兵打敗北方遊牧民族騎兵的次數多不勝數,但騎兵的主力總是能在潰敗後快速脫離戰場並且重新聚集再戰。就拿這次俘虜的蒙古馬軍來說,如果不是蘇常五營臨陣倒戈,將他們圍困在中間,他們要跑大興軍根本就追不上。

“不過就算這些蒙古人願意爲我軍效力,南京之戰也不能讓他們參加,而且日後還要將他們分散開來!”

“王爺,總共才四五百人,分開來能有什麼戰力?”王拙不是第一次見識蒙古馬軍的戰力,現在有機會得到幾百人,他當然不想李元利將他們打散。

李元利知道王拙心中的想法,於是便道:“別癡心妄想了!我不可能將他們留給你,一是風險太大,二來我準備將他們樹作典型,用來招攬更多的蒙古人投效!”

顧炎武道:“王爺準備怎麼處置他們?”

“先參加新兵訓練這是肯定的,然後再將他們分到各軍去擔任騎兵教官,而且不用上戰場!”

“可惜了!”王拙搖搖頭,心中很是不捨。

李元利道:“沒什麼可惜的,早晚大興軍麾下會有一支蒙古騎兵!”

…………

永曆十一年二月二十七日,大興軍在鎮江城東二十里處大敗清軍,鎮江知府戴可立獻城投降。三月一日,白可俾率一師將士大破瓜洲,斬殺東虜操江巡撫蔣國柱,其麾下兵馬死傷近半,餘者悉數跪地請降。

消息傳出,揚州東虜文武將官早逃,百姓擡豬羊酒到鎮江請師,句容、儀真、滁州先後來降,南京周邊府縣,也盡入大興軍掌中。

南直隸各府縣百姓十來年不見漢人衣冠,今日大興軍前來,人心爲之鼎沸,紛紛解發割辮,重帶網巾!大興軍六部官吏進駐,數日之內,市肆重開,一切恢復正常。

三月初六日,大興軍拔營前往南京,李元利於鎮江先發檄文。

大興軍統帥、漢王李,檄告天下文武官吏軍民人等知悉:

明有天下,歷數無疆。曩者,蒙元氏篡盜,洪武皇帝震怒致誅,社稷復存。昔努爾哈赤阻兵殘忍,戮殺漢民,罪惡滔天;努子黃臺吉,載肆凶逆,竊據神器……

肆予荼毒,繼被腥羶;裂冠毀冕,羞此沐猴;斷髮文身,操同人彘……茲彼虜夷無道,奸邪高張;吏酷官貪,水慘山悲,婦號子泣,苟政橫徵,民怨於鄉,商怨於塗,工怨於肆。

……瞬息夕陽,爭看遼東白豕;滅此朝食,痛飲塞北黃龍!

惟神饗祚漢家,永綏歷服!謹檄!

此檄既發,大軍隨之開拔,步軍於次日晚間即抵達南京城下,而海軍溯江而上,有時逆風,帆船還需兩岸用繩纜拉拽,卻多花了兩日時間。

大軍抵達南京城下當日,東虜松江總兵馬進寶和崇明提督樑化鳳便寫來書信約降,馬進寶原爲李自成部將,外號“馬鐵槓”,其人殘酷肆殺,又兼貪婪無度,駐松江不過兩三年便身家奇富。樑化鳳爲東虜順治朝武進士,死心塌地爲東虜賣命,此二人皆是李元利必殺之人,自然不可能接受他們的降書。

大興軍海軍艦船泊於三叉河口,王拙、李定國、王復臣部駐於獅子山一帶,劉永昌、馬騰雲部駐城南,向鬆部駐城西,另有各府縣降卒及民夫來往運送糧草,二十餘萬大軍將南京城團團圍住,只需漢王一聲令下,南京城指日可破!

第三十四章宿怨第二百五十九章抗清志士第六十一章設伏第一百五十八章徵收田地第四百零一章勞軍 請願第一百零一章兵臨城下第二百八十三章擂鼓!助威!第五百一十章彝倫堂講學第三百一十章海商乎?海寇乎?第四百四十三章追悔莫及第五百二十章流淚樹第五百零三章傳教賺錢兩不誤第二百四十七章排槍第一百六十二章欲爲內應第三百七十四章密謀獻城第四百三十一章神策門外第三百五十七章長袖善舞 沖齡踐祚第三百八十一章廈門海第八十七章其樂融融第四百五十三章商船第二百章獸行第四百二十三章炮戰第三百七十二章前衝鎮第二百一十一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百八十三章大獲全勝第五百五十二章擴張計劃第七十六章再傳捷報第一百六十七章親迎第一百二十六章民心所向第五百三十六章仇深似海第二百四十二章五仙散第四百九十六章邊牆第五十六章玉牌第三百七十五章投誠第三十五章軟禁第一百三十一章攻城第二百九十八章拱極炮臺第一百五十三章落魄帝王第三百六十二章夜郎自大第三百三十三章鹽浴淬火 麻油潤滑第四百二十九章真降假降第一百零五章五省經略第二百零五章夜戰第一百三十八章士氣高漲第二百三十八章陣斬搖旗第六十三章貪功第二百八十七章暗潮洶涌第三百六十七章南澳海戰(一)第三百四十五章總山長第七十三章分析利弊第一百九十章覆滅第三百一十章海商乎?海寇乎?第一百七十八章襲擾第二百五十五章得勝回府第八十四章木鞘運銀第一百二十七章甕中之鱉第八十九章拜年第一百三十一章攻城第二十九章虛驚第八十二章負荊請罪第五百三十七章兵近漢城第二百一十八章古驛第三百六十二章逃脫第三十章起步第四百九十一章盛京失陷第三百七十七章說降第二百七十一章瑤民第三百六十六章深謀遠慮 眼光長遠第七十二章顯露家底第三百七十九章輕取海澄第三百二十四章擊賊神機石榴炮第六十一章設伏第三百四十四章雙雄會第四百三十四章潛蹤躡跡第一百七十三章敗露第九十章民心第四百一十中章速勝第四百九十二章寧賊獻計第二百二十七章鞭長莫及第二十章摸底第一百二十七章甕中之鱉第三百一十章海商乎?海寇乎?第二百三十三章整肅軍紀第二百零八章責罰第五十四章故人第一百八十六章內應第二百一十九章雨夜敵襲第七十二章顯露家底第三百三十章漢化了的湯若望第五百零七章內閣首輔第二十五章陰謀第五百二十章流淚樹第五百五十九章平定倭國第二百二十七章鞭長莫及第八十八章擴軍第四百八十七章燕京第二百六十二章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第二百七十六章鐵索橫江第五百一十四章八大蝗商第二百零二章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