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出征

南明軍雖然困不住吳三桂,卻如同餓狼一般緊緊地跟在他身後,時不時地就撲上來啃一嘴!

“收旗!”吳三桂伏在馬上,轉頭看了看後面不斷撲上來的明軍,無奈地對掌旗的士卒下了這道命令。

“王爺不可!”旁邊楊珅卻轉頭對吳三桂叫道,“帥旗一倒,大軍頃刻潰散,就算咱們暫時逃得性命,也逃不過明軍接下來的追殺!王爺可帶親兵先回嘉定,由標下樹了帥旗在戰場上四處遊走,一面聚攏將士,一面也可以迷惑明軍。”

“好!如果你這次能夠收攏大軍回嘉定,日後我定然保舉你進都統一職!”吳三桂也知道這是目前唯一的辦法,雖然有點捨不得手下這員悍將,但情況危急,還是自己逃命要緊,其他的也暫時顧不上了!

楊珅呼喝一聲,帶着麾下漢軍旗清兵,打了吳字大旗轉眼間呼嘯而去,而吳三桂卻在數百名親兵護衛下,抽空子悄悄撤出了戰場,直到跑出十多裡地,方纔勒馬回望敘州,不由得又氣又悲,無可奈何地長嘆一聲回了嘉定。

這楊珅確實不愧是一員驍將,在戰場上來去如風,不多一會又聚攏了數千士卒,雖然仍然處於明軍的大包圍圈之中,但已經有了一拼之力。眼看過了小半個時辰,楊坤估計吳三桂已經走遠,這才拼死衝出了重圍。

南明軍數萬士卒重重包圍,竟然被楊珅逃了出去,這讓劉文秀大爲惱火,又命騎兵在後面追出了幾十裡,但馬跑不過人家,士卒也沒有別人強,眼睜睜看着清兵越跑越遠,怏怏地回了敘州。

楊珅見明軍收兵回城,便也停了下來,清點了一下人馬,逃出來的不過四千出頭,基本都是關寧騎兵和漢軍旗的馬軍。

這一次從嘉定出來三萬兵馬,死傷被俘的只是一小部分,其餘的都只是潰散。楊珅念及此處,索性命軍士就地紮營,然後派出偵騎四處收攏潰兵,如果有明軍小股部隊來,根本不是他的對手,若是大軍來到,他大可以打馬就跑。

停得一天,果然又收攏了近萬人馬,但卻沒有了糧草,楊珅只得帶着這一萬多人,沿途劫掠回了嘉定。吳三桂見他歸來,不禁喜出望外,果然向朝廷上奏章保舉他進都統一職。

敘州一戰讓吳三桂改變了對南明軍隊的看法,他覺得明軍的這次戰鬥完全不同以往,不但人多勢衆,進攻勢頭非常迅猛,而且將士用命,他現在損兵折將,繼續留在嘉定說不定有全軍覆沒的危險,不如先撤回保寧再作打算。

定西將軍李國翰和四川巡撫李國英也覺得他說得有理,於是他們火速後撤到了綿州(今四川綿陽),準備集結兵馬後再退回保寧。

而此時的敘州城內,卻是一片歡聲笑語,因爲重慶又傳來了消息,白文選八月二十五日攻克了重慶,並生擒鎮守重慶的都統白含貞和總兵白廣生,斬首副將潘應龍。只有永寧總兵柏永馥僥倖帶着數十名殘兵敗將逃脫。

如此大好形勢,讓所有人都覺得清兵並沒有那麼可怕,他們的心也開始火熱起來,在劉文秀的重賞承諾之下,全軍只休整了三天,就踏上了追擊吳三桂的路程。而白文選也開始從重慶北上,準備和劉文秀會師保寧。

然而就是這三天,讓吳三桂有了時間收攏潰散的人馬逃向了綿州!如果他們不休整這三天,哪怕追不上吳三桂,也能讓他根本沒有時間停下來收攏潰兵,一路追下去,絕對能把吳三桂趕回漢中,運氣來了說不定還能把他的性命也留下來。

劉文秀和白文選剛一離開敘州和重慶,早就等在涪州(今重慶涪陵)的劉體純就趁機而入,不廢吹灰之力就進駐了重慶、敘州、瀘州三城。接着會同政務司官員安撫百姓、重修城防,而且天天偵騎四出打聽消息,要把這些北上的南明軍隊盡數留在四川!

而北上的劉文秀和白文選等人,卻還不知道自已已經被斷了後路!他們已經約定好在保寧會師後一起攻打府城,誓要將吳三桂追殺到底!

…………

八月十六日,秋高氣爽。香溪河大營一片繁忙景象。

今天是大軍開拔的日子,寅時不到,幾處營寨裡都熱鬧起來,火頭軍忙着煮飯,將士們也都起牀開始收拾行李、捆紮揹包。

對於大興軍將士來說,這樣的出征不是第一次,他們沒有多少興奮,當然也說不上害怕,比原來多出來的,只有自信!

王拙和塔天寶一個從巴東出發,一個從大昌出發,都比在香溪河的李元利要近,但相對來說,他們的作戰任務更重。

五師、六師、火槍師二、三旅、炮營三營、醫護營、特勤大隊,再加上兩千多土兵,已經三萬人有多,而這還不是全部,教導營選出來的教官、政務司、工務司的人也要一同出發!

這麼多人自然不可能在一個地方同時開拔,特勤大隊和五師騎兵團的人已經作爲前哨先行一步,李元利也來到了火槍師的駐地。

開拔的順序也是早就定好了的,五師爲前軍,然後是火槍師和中軍(也就是李元利的親衛部隊),政務司和工務司的人也隨同中軍前進,接下來是炮營,六師殿後。

至於才經過兩個月新兵訓練的土兵,已經事先就被打散分進了各連隊,只有向鬆領着手下親近的三百來人組成一個營,被李元利調進了中軍。

李元利這個舉動也是大有深意的,一是土兵完全是爲了錢財糧米才進大興軍打仗,把向鬆調過來就近便於控制,二就是他要趁這段時間,儘量給向鬆多灌輸一些自已的思想。等平定了四川,好把他派回施州衛去開展工作。

第三才是最重要的一點,向鬆是他在土家人中培養出來的種子,絕對不能讓他在亂軍中送了性命,只有跟在自己身邊才最爲安全。

辰時剛至,隨着三聲號炮響過,早已排好隊列的五師將士從營中魚貫而出,許多老百姓在道路兩旁爲將士們送行,至於老營的眷屬,她們已經習慣了和將士們同進同退,第一次送親人獨自上戰場,她們還有點捨不得。

高夫人和黃氏也帶着一羣人來到火槍師的大營外等候,雖然李元利早就跟她們說過這次去四川根本沒有什麼危險,但兩人都是跟着大順軍走南闖北過的,完全清楚戰場上的情況,刀箭無眼,說不定一支流矢,就能要了人的性命,哪兒可能不擔憂?

第二百二十章吐血第四百零八章北伐第三百九十一章遠循倭國第一百零一章兵臨城下第四百一十章江東顧氏第七十九章以儆效尤第一百七十五章逼宮第二百八十一章“跛金”第一百三十四章緩圖第四百七十一章歸心第四百七十一章歸心第二百三十二章參謀監軍第二百四十四章戰前部署第五百三十三章遠赴朝鮮第三百一十五章別無退路第一百四十八章異想天開第三百八十七章百炮齊鳴第三百三十八章星辰大海 壯美情懷第四百七十一章歸心第二百六十七章六部尚書第二十章摸底第八章試爆第十三章任務(三)第五百五十四章西南策略第二百三十七章飛蛾赴火第一百三十四章緩圖第二百六十六章長沙號第三百五十四章人心惶惶 聞風而逃第十八章宰羊第三百零八章兩藩之富 甲於天下第五百一十章彝倫堂講學第二百三十九章城固第一百零五章五省經略第四百五十章株連第一百九十六章試炮第一百六十一章以糧爲本第四百九十九章月牙島剿匪第一百零五章五省經略第三百二十二章昔日孩童 今日漢王第二百四十一章比丘道人第五百三十三章遠赴朝鮮第二百二十六章生擒第三百零七章大發雷霆第四百三十一章神策門外第二百六十一章凌海將軍第五章說服第二百四十二章五仙散第一百六十九章昏禮第二百四十九章西寧王第二百七十一章瑤民第一百五十一章失之東隅第三百七十六章夜渡第二百八十九章紙上談兵第五百三十九章世子李棩第三百八十二章海戰計劃第九十二章良田萬頃第四百六十二章招降第二百零九章順藤摸瓜第一百九十九章兵圍新會第二百九十四章天神之怒第五百三十二章“精炮滅明”第二百九十四章天神之怒第二百零六章仇不隔夜第七章火藥(二)第三百四十二章海道針經第二百三十一章長沙大學堂第五百二十八章南洋諸國第二百九十七章風捲殘雲第四百五十二章大員第六十八章分兵伏擊二百三十五章荔枝道第五百一十一章想拜師?退教!第四百六十一章試探第五百四十一章生死攸關第四百五十九章熱蘭遮城第六十章艱苦第五百二十九章收復大員第四百一十六章喪師失城 欲求脫罪第四百八十四章北上前夕第四百六十五章鑄幣第二百二十六章生擒第一百八十四章鰲拜授首第二百零四章中計第四百九十七章“海警零零四”第五百零三章傳教賺錢兩不誤第四百一十二章鎮江綠營第八十二章負荊請罪第五十三章高歌第一百一十九章南下廣東第四百四十二章其心可誅第一百一十六章夷陵第二百九十章戰場第四百四十五章地主風險大第二百七十七章東印度公司第四百七十四章驅虎吞狼第一百一十六章夷陵第二百五十一章倒行逆施第三百一十章海商乎?海寇乎?第一百一十章擊針槍(一)第五百二十二章欲圖染指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