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

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

朱祁鎮雖然說打破吏有封建的格局,作爲第一把火,實際上第一把火,乃是以工代賑。

當然了,以工代賑這樣的事情,不可能僅僅委託給於謙。

于謙擔當不起這樣的事情。

不過,在北京城地面之上,興大工,很多事情都繞不過於謙的。

所以在正統四年八月過去的時候。

幾乎休假一個月的太陽再次出現再天空之中。

在太陽出現之後,數日之內,北京城中內澇情況,也就退去了。只是盧溝河的洪水,想要退下去,還是需要好一陣子。

總體來說,是需要商議善後事宜。

在文華殿之中。朱祁鎮首先說道:“北京城中,諸多事務,事權不一,一旦遇事互相推諉。故而朕以爲,北京之事,當全部委於順天府。諸位先生以爲如何?”

楊士奇說道:“聖明不過陛下。”

朱祁鎮提議,楊士奇點頭,這一件事情就過去了。反正是給於謙增加權力,楊士奇樂見其成。如此一來,北京城之中就是順天府的地盤了。

當然了,城牆上駐守的士卒,宮城的防禦這些地方,還是順天府無法插手的地方。

楊士奇微微一頓,說道:“陛下,託陛下洪福,北京洪水已經退卻了,只是盧溝河沿岸的百姓,房舍全部被沖毀,即便城中也損失不少。”

“臣以爲當開倉賑濟。”

朱祁鎮說道:“自然要賑濟的,只是朕卻有意,以工代賑,楊首輔以爲如何?”

楊士奇說道:“陛下聰慧,臣老矣,居然沒有想到此節。可召戶部,工部,兵部相商。”

朱祁鎮纔不相信,楊士奇是沒有想到。但是對楊士奇的馬屁卻是十分受用。片刻之後,戶部劉士敷,工部黎澄,兵部柴車都過來了。

將這以工代賑的意思一說。

劉士敷立即說道:“戶部糧食充足。因爲洪水,大量漕糧就在天津衛,這幾日開晴在,還會有大批糧食運到。”

黎澄將需要做的工程,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比如城樓,比如鐘鼓樓,比如盧溝河堤壩,兵部也報上一些,驛道修繕等等。

所有人一彙總,卻需要百萬兩銀子之多。

朱祁鎮拍板,將這一件事情辦了。並定了徵召民夫的標準,一人一日一升糧食。明朝一升糧食,足夠一家三口活命了。

不過,到了三大殿工程的時候,黎澄卻卡住了。

朱祁鎮問道:“三大殿爲什麼不行?”

黎澄說道:“陛下,缺少木料,三大殿所需要的木料,非從西南轉運的金絲楠木不可。這種合抱大料,都在深山老林,人跡罕至之處。想要伐木出山,非經年不可。”

朱祁鎮說道:“耗費如此之大嗎?”

黎澄說道:“伐木之事,下面人常說,百人進山,五十人出。”

朱祁鎮沉默片刻,他知道黎澄這話中,其實有勸諫的意味。朱祁鎮也實在不忍心,每一根金絲楠木上有如此多的冤魂,真不知道住在裡面的人能不能睡得着覺。

朱祁鎮說道:“朕聽說,遼東也有大木?”

黎澄說道:“陛下英明,只是遼東大木,大多是松柏之類,比不上金絲楠木,不過卻可以順水而下,放排到天津衛,省工省力。工部曾經在黑龍江上造船,對東北木料十分了解。”

朱祁鎮說道:“既然如此,從今之後,宮中禁用金絲楠木。全部用遼東大木即可。”

楊士奇爲首,向朱祁鎮行禮說道:“陛下英明。”

朱祁鎮說道;“天下百姓皆朕赤子。朕豈能不愛護。”

剛剛掌握權力的朱祁鎮,自然知道有一個好名聲有多大的好處。

今日之事,在東廠與錦衣衛的助力之下,一兩個月之內,就能傳遍天下。

朱祁鎮也知道,乾清宮的柱子也是金絲楠木,但是朱祁鎮一點感覺都沒有。不知道金絲楠木造的房子與松木造的房子,有什麼區別?

就在朱祁鎮在文華殿,與大臣們商議善後事宜的時候。病體漸漸好的太皇太后,也收到了襄王的書信。

其實襄王的書信早就到了。

只是太皇太后前番身體不好,這些文書都被朱祁鎮攔下來了。

太皇太后一看襄王的書信,卻見襄王居然想如此從徵麓川,心頭頓時大怒。

宣宗皇帝已經去了,越王也剛剛走,而今襄王卻又要去麓川,一旦有一個三長兩短,難不成他所生的三個兒子,都要走到他前面嗎?

太皇太后立即說道:“將皇帝叫來。”

朱祁鎮剛剛忙完以工代賑之事,各部門都行動起來,今後一兩年之間,從宣德十年就中斷的塵土飛揚的情況,就會再次發生了。

聽到太皇太后召見,朱祁鎮卻不知道發生了事情。卻見來傳令的女官,低聲對朱祁鎮說道:“太皇太后見了襄王的書信,這才召見陛下,太皇太后的臉色不大好。”在宮中,所有人都知道怎麼做,對他們最好。

太皇太后身邊的女官,對太皇太后的身體最瞭解,自然知道,今後這紫禁城之中,真正能做主的定然是皇帝。

故而不用朱祁鎮去發展,已經有不少人自發的將各種消息,傳遞給朱祁鎮。

太皇太后從仁宗時代樹立起的威信,此刻早就開始動搖了。

卻不是有人打敗了太皇太后,而是太皇太后敗給了時間了。

時間乃是世間唯一的勝利者,他站在誰那邊,誰就能夠勝利。

朱祁鎮一聽是襄王,心中就有譜了。

朱祁鎮來的慈寧宮。太皇太后半靠在牀頭,將襄王的書信遞給朱祁鎮,說道:“這是怎麼回事?”

朱祁鎮見了,說道:“娘娘,你也知道,宮中的事情,從來沒有絕對的保密,想來是王叔聽到了風聲。想要自告奮勇。”

太皇太后盯着朱祁鎮說道:“你沒有逼他?”

朱祁鎮說道:“娘娘哪裡的話,孫兒只有這一個王叔了,怎麼可能逼他。娘娘如果不信,就召王叔進京,問一問便是了。”

太皇太后打起精神盯着朱祁鎮,但是太皇太后卻不能從朱祁鎮的臉上看出一點端倪來。好一陣子,太皇太后才放棄從朱祁鎮臉上看出什麼來。

太皇太后心中有些苦澀,暗道:“皇帝長大了。”

小老虎小的時候,自然是憨態可掬,但是長成成年老虎,卻是要吃人的。小時候,朱祁鎮的心思,卻是瞞不過太皇太后的。

太皇太后一眼就能看出來朱祁鎮是想什麼。

但是而今,太皇太后卻看不透他了。

作爲一個皇帝,或許合格了。但是好皇帝就一定是一個好侄子嗎?她忽然想起他的長子宣宗皇帝,已經被宣宗皇帝燒死在銅鼎之中的宣宗皇帝的叔叔漢王。

太皇太后忽然開口,說道:“讓襄王進京吧。”

太皇太后已經確定,即便皇帝真想做什麼,她也擋不住了,就算能擋得住一時,也擋不住一世了。

而且她一場大病之後,身子骨大不如從前了。

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去見仁宗皇帝了,能見老三一面,就見上一面吧,說不定今後就見不到了。

朱祁鎮心中這才鬆了一口氣。

他成功騙過了太皇太后,本應該高興,但是此刻卻有一絲心疼,因爲朱祁鎮再次確定太皇太后真的老了。

否則這一點小伎倆瞞不過她的。

曾經爲他遮風擋雨的大山,也是壓制他不敢輕舉妄動的大山,此刻傾頹了,他實在高興不起來了。

他收起心中雜念說道:“娘娘,朕這就傳詔,令襄王入京。”

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七十章 父子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七章 議政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六章 困境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十五章 香港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