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

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

見如此情況,朱祁鎮反而放下心來。

如果說,朱祁鎮對襄王在雲南領軍沒有一點憂心,自然是不對的。但是有人比朱祁鎮更擔心。

就是廣大的文官集團。

因爲朱祁鎮是爲了自己的屁股下面的位置擔心,但是廣大士大夫對此,卻更是恐懼無比。

文官是維護大一統的立場,是完完全全毋庸置疑的。即便他們再怎麼對皇帝頗有微詞,甚至政見不一。但是維護皇帝本身來說,卻比誰都積極。

這是士大夫性質決定的。

這也是文官一直被皇帝支持的原因。

武將權力大盛,是唐末五代的局面,但是文官權力大盛,最多皇帝垂拱而治。

在面對任何對於皇權的威脅,他們比皇帝本身還要敏感。

楊榮想讓襄王等打勝之後,再過去就是這個原因了。襄王的身份在這裡放着,不過有沒有職位,他在軍中都會有極大的影響力。

南征軍畢竟有十幾萬,是一支龐大的力量。

只是這個結果,太皇太后卻是不能接受的。太皇太后說道:“襄王今後留在麓川,少不得經歷戰事。而今讓他跟着保定侯歷練一二,也好將來獨擋一面。怎麼?楊榮你覺得有問題嗎?”

楊榮被太皇太后不陰不陽的一問,心中頓時咯噔一下。

楊榮對太皇太后可是畏懼的很。

當年廢后一事上,楊榮作爲宣宗皇帝的謀主,可沒有少被太皇太后蹂躪。自然知道女人不講理起來有多麼可怕。

不過在原則問題上,楊榮不想多做妥協,說道:“太皇太后所言極是,既然襄王殿下也沒有領兵經驗,貿然領兵,恐怕誤了軍機大事。不如這樣吧,就讓襄王作爲監軍。與王驥一併行事如何?”

真正決定雲南戰事的有三個人。

沐昂乃是黔國公而今主事之人,也代表了雲南本土的軍事力量,保定侯孟瑛。作爲主帥,一切軍事指揮的核心。還有兵部尚書王驥。

王驥雖然有指揮西北大勝的經驗。但是在軍事上,朝廷還是相信保定侯這一員老將。王驥的就是更多方面放在後勤維持上。

楊榮看似給了襄王監軍的權力,卻將襄王與王驥放在一起。

王驥是誰的人?

是楊榮的人。

被楊榮當做自己的代替者。

楊榮對王驥最爲了解,不用去想,襄王與王驥在一起,王驥定然會將襄王給看得死死的。王驥再怎麼說,是士大夫出身,乃是進士及第。

在政治立場之上,根本不用懷疑。

太皇太后對此並不滿意,正要說些什麼?

楊士奇說道:“陛下,太皇太后,襄王去麓川,按照慣例當營造王府,只是麓川尚在敵手,又地處天南,大興土木恐怕不好,臣以爲要不戶部撥銀三十萬兩,派有司隨襄王去麓川之後,再做計較。”

“太皇太后以爲如何?”

朱祁鎮聽到三十萬兩,嘴角微微抽搐一下。

這是什麼?

這是赤裸裸的收買,行賄。

不得不說,有時候這一套還真管用。

萬曆皇帝爲了,讓李太后放棄權利,可以花大價錢讓潞王之國。而光緒皇帝爲了讓慈禧還政,也是花了大力氣修建頤和園。

楊士奇心中所想,比朱祁鎮要多一點。

朱祁鎮猜測,楊士奇恐怕覺得這一件事情,是太皇太后爲自己身後事做準備。

這一段時間之內,有好幾件大事,都是皇帝一人做的。好像太皇太后根本不存在一樣。從這一點上,但凡有一點政治嗅覺的人,都能看出來,太皇太后還政在即。

也正是太皇太后還政在即。

所以太皇太后才擔心自己的身後之事。想要將唯一的親生兒子安排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楊士奇在這一件事情上的妥協,恐怕還有這樣的原因。

朱祁鎮看着楊士奇沉靜如水的目光,心中不住的揣測,卻也不知道對與不對。

太皇太后卻沉默了一陣子。說道:“既然首輔就這樣說了,就這樣定下來吧。”

太皇太后與楊士奇是老搭檔,他們之間的合作,最早上溯到了永樂年間。彼此對對方都很瞭解。

太皇太后知道,讓襄王接觸南征大軍的權力,楊士奇決計不會允許的。這樣已經是他的底線了。

內庫之中雖然有錢,但是太皇太后卻知道,看似三千多萬兩銀子,真打起仗來,是萬萬不夠花的。

一旦有事,朝廷花銷之大,即便是金山銀山,都撐不住。

故而太皇太后不會動用內庫的錢,這一點大局觀,太皇太后還是有的。

但是不用這些錢,襄王就不需要用錢嗎?

襄王真要在麓川紮根,需要的銀子決計不少。

太皇太后雖然也準備將自己的私房錢留給襄王,但是也沒有多少。即便是算上襄王在襄陽的產業,也沒有多少。總共也不可有三十萬兩之多。

大明前期銀子還是很值錢的,只有到了隆慶之後銀子流通量大增,才貶值不少。

這些銀子夠襄王做很多事情了。

也算是這個當孃的最後給襄王一點東西,將來如何,她是真的管不了了。

太皇太后這一句話說了之後。

這一場大會議已經到了尾聲。草草結束了。

從表面上來看,這一場會議僅僅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將襄王封到麓川,如國初塞王之例,封三護衛,並將麓川一帶的土司都歸爲襄王統領。

但是圍繞着一場會議的餘波,卻沒有那麼容易平靜下來。

內閣之中,張輔與胡濙都走了。

楊士奇與楊榮,楊溥三個人相對而坐,屏退左右。

楊榮嘆息一聲說道:“不管怎麼說,太皇太后此事之後,太皇太后大抵不會干預朝政了,也算是對先帝有了一個交代。”

楊士奇說道:“只是封襄王於麓川是一件小事,但是將來,如果陛下真想將宗藩外遷,卻不知道要惹出多大的亂子。勉仁,你沒有想過嗎?”

楊榮說道:“一張一馳,文武之道,太宗年間四處征伐,而從洪熙年間到而今,一心一意休養生息,也該到改弦易轍的時候了。”

“瓦刺的動靜,錦衣衛幾乎十日向我這一個遞上一分報告,皇帝的心思,東里公真不知道嗎?”楊士奇嘆息一聲,說道:“皇帝少年意氣,想要大作爲於天下,攔是攔不住的,只是兵事一開,豈能想結束就結束的,恐怕又要延綿幾十年的戰事,到時候生靈何辜?”

楊榮說道:“東里公多慮,你我都老了,還能支撐幾年?皇帝也是有分寸的人,不過是爲將來落伏筆而已。”

“真要與瓦刺大戰,卻不知道那時候我們還在不在了,一代人又一代人的責任。你不是有好學生於謙,將來能不能攔得住宮裡,就看于謙了。”

楊士奇說道:“你不是也有王驥?”

楊榮嘆息一聲說道:“王驥不成的,我本想讓王驥督師麓川,將來也主持兵部,誰知道太皇太后棋高一籌,將保定侯給拉出來了。”

“估計今後,張輔在內,保定侯在外。可不好對付了。”

保定侯資歷戰功,也只有張輔比他強上一籌而已。而張輔爲了在京師爲勳貴佔臺,萬萬不可是出外領兵的。而且張輔富貴已足,再立功勳,難免有功高蓋主之嫌。

而保定侯卻不一樣了。

真因爲他身上有污點,纔有拼命立功,才能讓孟家成爲勳貴之中。排名在前的將門。

雖然保定侯是皇帝啓用,但是皇帝一登基,太皇太后就將保定侯從南京調到北京,雖然一直賦閒,但是其中意味誰不明白?

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十六章 經筵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七十章 諸子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