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貝琳

第九十章 貝琳

朱祁鎮之前聽過楊士奇說貝琳年輕有爲,但是在他想來,不管再怎麼年輕用爲,精通天文曆法的人,也不會太年輕吧。

但是貝琳就太年輕了,看上去不過是二十多歲,面白無鬚。

這也罷了。

朱祁鎮還是信得過楊士奇的。

但是貝琳的表現,也讓朱祁鎮失望,他還沒有說一句話,這大天文家,就已經滿頭大汗瑟瑟發抖了。

但是朱祁鎮心中有疑惑,總要問清楚,吩咐左右給貝琳看坐,隨口誇獎道:“今日欽天監選的吉日不錯,卿是有功的。”

“臣不敢居功,大婚吉日乃是黃監正定下來的。臣不敢居功。”貝琳小心翼翼的說道。

朱祁鎮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這位黃監正就是自殺的倒黴蛋。

朱祁鎮也不繞彎子了,直接問道:“我朝之《大統歷》與前朝之《授時歷》有何不同?”

一問到專業領域,貝琳明顯的精神一震,說道:“洪武十七年,欽天監刻漏博士元統上書朝廷修歷,太祖允許。只是《授時歷》精妙無雙,乃古今之大成。”貝琳嘴角露出一絲譏笑之色,說道:“元統之與郭守敬,更是天壤之別。元統修訂《授時歷》,不過顛倒次序,精簡一下算法,其餘百事無爲。”

“還做了一件錯事,消除了歲實消長。”

朱祁鎮問道:“歲時消長?”

貝琳一聽朱祁鎮問,更加興奮起來,渾然忘卻了眼前是皇帝。一開口就滔滔不絕,就歲實消長這四個字,講了一節大課。

朱祁鎮很快就後悔了。

因爲太專業了。

朱祁鎮雖然讀了不少四書五經,但是總體來說,對天文曆法還是門外漢,而且後世中國古代天文曆法是敗給了西曆,很多古代曆法的專用名詞,都變成了死詞。

朱祁鎮根本不懂。

好在,朱祁鎮對地理還不錯,對太陽系裡面各行星的關係,還是瞭解的,終於明白了所謂的歲時餘度是什麼東西。

所謂的歷法,就是對過去天文數據的總結,對未來天文現象推算的,數學模型。

郭守敬認爲,每一個太陽年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其中是有誤差。未來消除這個誤差,所以在計算之中,就要增加一數值作爲平衡。

這個說法,似乎也不是郭守敬提出來的,只是一種繼承。

但是元統看着郭守敬的數學題,看來看去,絕對改不了,就在這個不起眼的數字上下手了。

朱祁鎮很理解爲什麼要改曆法,因爲洪武十七年,連雲南都平定了,大明的版圖基本奠定,太祖皇帝的心思也從征戰轉到了治國之上。

這個時候,堂堂大明還用着元代的歷法,這是萬萬不能的。

畢竟曆法這東西,在政治上很重要,一定要改,也是必須要改,這與《授時歷》準不準沒有關係。

但是讓差生去改優等生的作業,難免搞出問題來。

朱祁鎮搞清楚這一點,也想再問什麼專業問題了,隔行如隔山,朱祁鎮纔不想去研究《大統歷》到底有什麼問題。他只想知道結果。不想知道細節。

不過,此刻他也相信了楊士奇的眼光。

眼前的貝琳,或許有這樣那樣的缺點,讓他組織一件事情,他定然做不到,但是在天文曆法領域,卻有一種狂熱。

擔任欽天監是再合適不過了。

因爲單純,所以與政治距離就遠了。不會隨隨便便用天象來警示君王,因爲狂熱,想來在天文上也是有造詣的。

欽天監也是一個很單純的衙門,有他撐腰,貝琳自然能坐的穩。

朱祁鎮出言打斷了貝琳的滔滔不絕,說道:“那麼爲什麼驗日食不準?”

一時間,貝琳稍稍一愣,沉吟了一會兒,又開始滔滔不絕的說了起來。

朱祁鎮心中暗暗後悔,我問錯了。不應該這樣問。

貝琳非常詳細的解釋了黃監正的失誤,並說明了《大統歷》與《回回曆》兩種曆法上驗證日食的方法與他們之間的差異性,並認爲黃監正在驗算幾個數字的時候,引用的數據出了差錯。

因爲《大統歷》之中所有參數,都是郭守敬四海測量的成果,所以現在不好更改。

聽到最後,朱祁鎮終於明白一件事情,他不該問日食。

爲什麼?

因爲在古代曆法之中,驗證日食就是天文曆法之中最高問題之一。就好像是哥德巴赫猜想於數學一般。

而貝琳偏偏又是一個對天文曆法有狂熱愛好的學者。

這一問簡直是撓到了癢處,對於一個在外人看似普通的問題,貝琳可以就這個問題闡述三天三夜,不帶重樣的。

朱祁鎮立即打斷了貝琳的滔滔不絕。說道:“而今天下水旱不常,是不是曆法有誤?”

朱祁鎮也有經驗,問貝琳要問判斷題。

“陛下。”貝琳義憤填膺說道:“我朝之《大統歷》並非沒有問題,畢竟已經用了一百多年了,時間長了,有很多誤差累積,難免有些問題,但是還不至於連四季定分,也搞錯的。”

朱祁鎮心中暗道:“這樣就好。”

歷史上這《大統歷》用了二百多年,到了崇禎年間才修歷,隨後《大統歷》一直有測日食不準的毛病,在後期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總體來說,還是能用的。

否則也不會用了二百多年。

曆法是用得時間越長,誤差就越大的。所以在朱祁鎮這個時候大統歷僅僅是小問題。

朱祁鎮說道:“你認爲《大統歷》需不需要修?”

貝琳說道:“朝廷如果願意修是自然最好不過,只是臣就擔心,朝廷不敢善財難捨。”

朱祁鎮一時間有些奇怪,問道:“怎麼修歷還花很多錢嗎?”

在朱祁鎮看來,天文曆法問題。不過是數學問題而已。

數學是各種學科之中最不花錢了,無非是召集一些學者,讓他們在欽天監開會便是了,能花多少錢。

貝琳說道:“如果是修修補補的,其實朝廷每年都在做。欽天監每年頒佈曆法都會對之前曆法進行修訂。只是《大統歷》所有的很多星位,都是郭守敬四海測量的數據。而今唯有南北兩京有天文臺,如果以兩京的數據爲根本,只能小修小補而已。”

“根本沒有什麼用處。”

朱祁鎮心中不由的感嘆,很多時候任何先進的技術成果,背後都是有一個強大的國家。

而今朱祁鎮不得不承認一點,元朝能搞得定的四海測量,而今大明卻未必能搞得定。

郭守敬修《授時歷》的時候,西到中亞,北到北海,南到南海,大範圍的天文觀察,幾乎是史無前例的。

也只有這樣大量的積累數據,纔有《授時歷》。

就好像之前元統修改《授時歷》,沒有這樣大規模的測量,沒有這個基礎,就好像是無根之木一般,只能在細節上修修剪剪,在算法之上,做一點文章。

根本不可能制定一本超越《授時歷》的歷法。

即便現在的大明,朱祁鎮可以在東北,在舊港建立天文臺,但是對西域,對中亞,卻是鞭長莫及了。

但是朱祁鎮卻不甘心如此。

一來不甘心,大明不如元朝。二來也是不想在天文曆法這個制高點上,被西方人超過。

要知道崇禎歷,也就是我們現在的農曆的範本,之所以這麼準,卻是有大量西方天文學的成果。

朱祁鎮的心不僅僅放在天文曆法之上,還在其他方面之上。很多事情都是相關的,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朱祁鎮看重的就是全身。

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八章 斷事官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六章 困境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